香港媒体报道,5月26日下午,在香港特别行政区高等法院,4名债权人提出对许留山食品制造有限公司(简称“许留山”)进行清盘呈请。
许留山曾被认为是最具代表性的港式甜品之一。但近几年经营受困、品种老化等致使其走上下坡路。新京报记者通过大众点评查询发现,很多城市的门店已经显示“暂停营业”。5月29日,新京报记者致电许留山餐饮管理(深圳)有限公司,电话一直无人接听。根据大众点评网显示,目前许留山在北京只有1家门店还在营业,但电话却无法打通。而许留山的官方微博留言显示,不少消费者反映,暂停营业并注销的门店面临会员“退费难”的问题。
香港“大本营”经营受困,去年3月被曝多家分店闭店
据报道,许留山早前以书面回复债权人,指无力偿还债务或与债权人和解,故不反对清盘呈请,聆案官遂颁下清盘令。
据新京报此前报道,2020年3月,许留山香港地区多间分店由于拖欠房租等问题相继闭店的消息登上热搜。当时,许留山餐饮管理(深圳)有限公司在其官方微博“许留山中国”发布消息:“喜欢许留山的朋友们,不用怀念,等疫情过去,我们店里见。”同时明确表示,香港地区因个别门店受社会环境和疫情影响关店,内地未受影响。目前内地的门店已经陆续恢复堂食和外卖业务。武汉地区由于疫情的关系,可能会比其他地区更晚恢复营业。
天眼查显示,许留山是中国香港老牌甜品品牌,2004年进入内地市场,2012年进军东南亚市场。对不少80后、90后来说,许留山就是他们对于港式甜品的第一印象。2019年,香港地区营商环境巨变,餐饮旅游业首当其冲,随后又经历了新冠疫情冲击,导致许留山在香港“大本营”的经营陷入困境。
网友称“退会后超两月收不到退款”
事实上,近几年,甜品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种面包店、冰激凌店和奶茶店层出不穷。此前就有消费者表示,许留山“越来越贵、不如以前好吃了,出品能不能用心点?至少要对得起价格吧?”“建议提高品质、增加品种,不然很难活下去。”
外有竞争加剧,内有自身产品老化,许留山的门店发展走上下坡路。新京报记者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看到,截至2020年10月,许留山在内地共有门店60家。但通过大众点评查询发现,很多城市的门店已经显示“暂停营业”。比如,官方微信号显示的杭州的5家门店,目前也只有2家店营业。北京唯一一家营业的通州万达店,电话却无法接通。根据天眼查信息,与“许留山”相关的369条查询结果中,显示“注销”的有253条,多数是分布在全国各城市的门店,以及深圳、武汉、北京等地的食品公司及食品加工公司。
与此同时,新京报记者注意到,许留山多家门店暂停营业并注销,不少消费者面临退费无门。许留山的官方微博在2020年6月15日停更,很多网友在其最后一条微博下留言称,无法登录会员、无法查询余额、客服联系不上、公众号留言也无人回复。还有多位网友说,自己在官方微信公众号的“会员中心”里申请退会,但“退会后余额清零,钱款却迟迟没有到账。”有会员甚至说已经连续两次退会申请,“每次都45天以上,到现在都没收到退款。”
新京报记者 王萍
编辑 秦胜南 校对 赵琳
5月财经新势力#
深圳门店全部关闭,中国内地门店仅剩二十多家,百年老字号许留山已不复往昔。
< class="pgc-img">>本文由红餐网(ID:hongcan18)原创首发,作者:简煜昊,编辑:王秀清。
自2021年末被传出香港的最后一家门店关闭后,时隔一年半,许留山再传出关店的消息。据南都·湾财社5月16日报道,位于南山深圳湾科技园的许留山门店已经关闭,这也是许留山在深圳的最后一家门店。
而红餐网从大众点评搜索发现,除了深圳之外,许留山在广州和上海的门店也已经全部关停,北上广深四大城市中仅剩北京还有一家许留山门店。
作为几代人的港式甜品启蒙,许留山已风光不再。
内地门店陆续关闭
知名老字号再陷闭店风波
据南都·湾财社报道,许留山在深圳的最后一家门店——位于南山深圳湾科技园的许留山门店已经关闭。
从现场的图片来看,门店外整齐摆置的一列露天桌椅已经布满灰尘,只剩门店内的黑墙上还留存着一些品牌过去的辉煌事迹。而从隔壁物业管理人员的表述中得知,这家门店已经关闭一两个月了,在关闭之前,这家许留山的生意就已经非常冷清了。
目前,在深圳搜索许留山只能搜到一家名为许留山餐饮管理(深圳)有限公司,但按照该地址实际走访后发现,该地已经换成了一家装修公司。
事实上,许留山关店迹象早有发生。
2020年3月,许留山香港公司接连多次被爆出拖欠租金的丑闻,多个业主向香港高等法院上诉,要求许留山支付拖欠租金。彼时,登上热搜新闻的许留山还曾通过官方微博发声称,“这可能是许留山60年以来最火的一次”,并一再强调内地门店的营业状况不会受到影响。
但现实是,由于许留山香港无力偿还债务,多个债权人向法院提出申请,要求法院颁令许留山香港公司清盘。
2021年11月末,许留山关闭了香港的最后一家门店。
而国内市场的发展也并未如许留山官博所预料的那样。香港门店全部关闭后,许留山在内地的门店也开始接连关闭。
据广州日报的报道,2021年,许留山宣布退出香港大本营时,广州还有两家门店正在营业,分别是五月花商业广场店和领展购物广场店。但到了2022年,这两家门店已经停止营业。
红餐网近期到达广州五月花商业广场店时发现,原许留山门店的位置已经替换成了一家名为“新概念九龙冰室”的店。在这家新店的评论区,还能看出许留山曾经存在过的痕迹,不少到店用餐的顾客都会用“以前许留山的位置”作为门店引路标准。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大众点评截图
不只是广深,许留山的关店现象还蔓延到了内地其他城市。
目前,许留山在上海、广州、深圳、武汉和重庆等地的门店均已关闭。红餐大数据显示,截至5月19日,许留山在中国内地仅剩20多家门店。
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上,许留山官方账号也已经停止更新,许留山官方微博的最后一次更新还停留在2020年7月,官方微信公众号则在2020年12月之后再无更新。
在许留山最后一条官方微博的留言区内,有不少网友对许留山会员账号无法登录、退卡无门、客服人员不回复、卡内余额无法消费等问题表示了愤怒,并表示希望许留山官方能给个说法。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许留山中国官博
< class="pgc-img">>几代人的甜品回忆
巅峰时门店数曾超300家
在很多80、90后的记忆中,许留山可谓是港式甜品的启蒙。这个在香港发家的甜品品牌,曾凭借一份“芒果西米捞”火遍全港,甚至享誉世界。
公开信息显示,许留山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一位名叫许留山的广东普宁中医推着小推车,在元朗街头卖起了龟苓膏。在赚到第一桶金后,许留山的儿子用父亲的名字开出了一家凉茶铺,这便是许留山的雏形。
此后,随着香港街头凉茶铺越来越多,许留山也转变了发展思路,进行了一次出人意料地创新——在凉茶铺中卖甜品和小吃。1992年,许留山独创了“芒果西米捞”,把传统港式糖水里的西米与芒果汁混合,再在面上盖上半个新鲜芒果。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许留山中国官博
在那个只有红豆沙、龟苓膏的时代里,“芒果西米捞”的出现打破了香港市场对于“广式糖水”的认知。有不少内地游客顶着交通不便的压力,专门为这一碗“芒果西米捞”奔赴香港。
许留山也因此一举成名,也成为了港式美食的文化名片。在之后的发展中,许留山从甜品到饮料一手包揽,推出了杯装的鲜果爽特饮,也开创了全新的外卖饮品模式。
当时香港坊间流传着一种打趣的说法:“香港什么山最多,许留山最多”,据港媒报道,香港曾一度有超过50家的许留山门店。
名气打响之后,许留山也开始将门店拓展到更多的地方。2004年,许留山开始陆续在深圳、广州、上海、杭州、武汉、重庆等各大城市开设分店;2012年,许留山开始走出国门,先后到达了马来西亚、韩国、新加坡、美国等多个国家。
据南方都市报的报道,巅峰时期的许留山在全球开出了超300家门店。
< class="pgc-img">>中式甜品式微
新茶饮将更胜一筹?
从享誉世界到如今日渐式微,许留山的发展让人唏嘘。有业内人士直言,许留山的式微背后有多方面的因素。
据了解,在许留山进驻马来西亚市场的前三年内,许留山家族的许炳城就已经把“许留山”全部股权陆出售给了马来西亚的投资公司Navis Capital;2015年,黄记煌母公司煌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又以交易价5亿港元全资收购了许留山。自此,许留山已经完全脱离许式家族的管理。
许式家族不再管理许留山之后,品牌的管理也开始混乱起来。在被煌天国际收购后,许留山开始开放加盟。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某茶饮品牌创始人表示,当时许留山放开加盟看重速度却疏于管理,导致加盟店经营失衡,门店水平参差不齐,许留山由此走向下坡路。但还有更深一层的原因是,过去几年,新茶饮的飞速发展,也对整个中式甜品赛道的发展带来了冲击。
中式甜品的消费场景有限,消费频次较低,又极度依赖堂食体验,外卖不友好。 相较之下,与之客群高度重合的新茶饮,消费场景却便携百搭,分流了不少消费者。
比如在产品上,喜茶、七分甜、ARTEASG等品牌都推出了“杨枝甘露”的产品,这相当于对中式甜品店的杨枝甘露进行了改良,而且茶饮店的杯装方式也更便于顾客携带,自然也更受消费者青睐。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一个很明显的现象是,在深圳最后一家许留山一公里范围内,仅奈雪的茶门店就有四家。
部分中式甜品明显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开始和新茶饮合作,想以此实现“转型”。比如,2022年5月,把新式茶饮品牌小满茶田并入满记甜品母公司“智港集团”,以此实现甜品与新茶饮的融合。
但目前来看,中式甜品与新茶饮的融合是否能走出一条新的特色道路,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封面图来源:红餐网摄。
京报讯(记者 王萍)甜品店许留山要倒闭了?以后吃不到许留山了?3月13日,针对香港媒体报道的“许留山遭权记玩具有限公司入禀香港高等法院申请清盘”的消息,许留山通过官方微博“许留山中国”回应:香港地区个别门店关店,大陆地区未受影响,目前大陆地区的许留山门店已陆续恢复堂食和外卖业务。
图/许留山中国官方微博
关店引倒闭质疑
据香港媒体报道,被多名业主追讨店租的香港甜品品牌“许留山”,3月11日再遭权记玩具有限公司入禀香港高等法院申请清盘。根据香港司法机构的网页显示,案件已排期6月3日处理。
该报道显示,3月11日,许留山位于香港粉岭名都商场的分店被业主状告至香港高等法院,称该店自去年8月起至今年1月拖欠租金、冷气费及管理费等共计约52.1万港元。与此同时,许留山位于香港蓝田汇景商场的分店也被指拖欠了近19万港元的租金,遭业主上诉至香港高院。此外,许留山在过去一年至少有12家香港分店结业,也有包括铜锣湾利园山道及尖沙嘴金马伦道在内的多家分店遭业主上诉追讨租金。
被爆出消息的同时,很多消费者也发现,会员页面已无法登录,一时间似乎“倒闭”消息已经坐实。3月13日11时26分,许留山餐饮管理(深圳)有限公司在其官方微博“许留山中国”发布消息:“喜欢许留山的朋友们,不用怀念,等疫情过去,我们店里见。”同时明确表示,香港地区因个别门店受社会环境和疫情影响关店,大陆地区未受影响。目前大陆地区的门店已经陆续恢复堂食和外卖业务。武汉地区由于疫情的关系,可能会比其他地区更晚恢复营业。
图/许留山中国官方微博
对于会员登录问题,许留山方面也做出回应:疫情期间因为门店一直没有提供堂食服务,会员系统出现故障未能及时发现,现已恢复正常。3月13日11时59分,已经有会员表示,“会员已可以登录。”
北京部分门店暂未恢复营业
许留山被“送上”热搜,一时间也引起很多网友的集体回忆。“5年前,和先生的第一次约会就在许留山的店里,很美好的记忆。希望疫情过去,许留山一直都在。”“时过境迁,许留山也许不是口感上最美味的甜品了,但却满载着我们浓浓的情怀。疫情结束,共享春光。”
不过,也有消费者为自己的许留山储值卡余额担心,针对消费者反映有许留山门店电话无人接听、个别门店已关闭的情况,许留山中国表示,关于会员卡退卡、礼品卡无法使用等情况可拨打客服电话。
根据大众点评网站,目前许留山在北京有三家门店,其中凯德mall大峡谷店显示暂停营业。3月13日下午5时,新京报记者分别拨打了北京万达广场店、金源新燕莎mall店的电话以及许留山客服电话,均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根据天眼查消息,许留山是中国香港老牌甜品品牌,2004年进入内地市场,2012年进军东南亚市场,目前在全球拥有超过200家门店。根据媒体报道,2016年,黄记煌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收购了香港甜品连锁许留山,当时黄记煌董事长黄耕表示“资金规模在亿元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同样来自于中国香港,许留山有一个更年轻的竞争对手——满记甜品。新京报记者在上周末探访满记甜品合生汇店时发现,其已经复工堂食。店内按照防疫需求,客人隔桌而坐已“满员”。
近几年,甜品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种面包店、冰激凌店和奶茶店层出不穷,从网友的留言中,也不乏对许留山产品品质、口感的诟病:“越来越贵、不如以前好吃了,出品能不能用心点?至少要对得起价格吧?”“建议提高品质、增加品种,不然很难活下去。”
新京报记者 王萍
编辑 李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