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餐饮大数据研究与认证机构NCBD(餐宝典)正式发布“2024中国餐饮金饕奖”系列榜单,引发关注。系列榜单共包括金饕奖TOP100、6大热门品类榜以及1份服务王榜单,共127个品牌上榜。
其中,6大热门品类包括茶饮、咖啡、火锅、湘菜、面馆和酸菜鱼,各品类榜单按品牌的金饕指数排序,而金饕指数则由餐宝典依据消费者满意度、媒体影响力、网络情感、品牌差评率、企业实力以及行业分析师评价综合得出,满分100分。
经过半年的大数据监测、企业访谈和分析师评审,最终上榜的十大咖啡品牌是:瑞幸咖啡,星巴克,Manner Coffee,幸运咖,Tims天好咖啡,M Stand,皮爷咖啡,库迪咖啡,store by .jpg,LAVAZZA。
< class="pgc-img">>1 上榜品牌概览
本次上榜的10个品牌,都是咖啡行业表现不错的;不过仅就这10个品牌来看,相互之间还是能分出高下来,在榜单上也分成了较为明显的两个梯队,并且正好以第五名的Tims为界。
其中,瑞幸和星巴克的领先优势明显,且瑞幸力压星巴克,排名榜首。在国内咖啡市场,瑞幸已是无可争议的“咖啡一哥”,在营收上已超过星巴克,在门店数量上更是远远甩开了对方,其第2万家店目前正在试营业。星巴克虽然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张,但与瑞幸的差距依然在加大,并且这一趋势短期内看上去不会改变。
排名第三的是前段时间深陷舆论风波的Manner。风波之后,它依然能位列三甲,说明确有值得称道之处;但积累已久的问题终于迎来大爆发,也说明企业的确有短板要补,需要继续加练内功。
< class="pgc-img">△图自餐宝典
>在前五名中,幸运咖过去很长时间都比较低调,只在最近两个月,在瑞幸和库迪各自因价格战而元气大伤的时候,才渐渐有了一些存在感,并高声喊出了6块6的“地板价”,这波操作让人直呼666。餐宝典分析师认为,背靠蜜雪冰城的幸运咖,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库瑞价格战何时结束。
在下半区中,库迪的名声自然是最大的。不过它今年的开店速度相比去年已大幅放缓,根据窄门餐眼的数据,库迪去年开店6531家,今年上半年是916家。它的总门店数,在今年2月宣称达到7000家后,目前依然在7000家附近徘徊,关店情况或可想见,背后则不知是多少加盟商的血泪挣扎。不过有一说一,对整个咖啡行业来讲,库迪有一定价值,它让更多人喝到了低价咖啡,推动了咖啡的普及,这也是很多消费者不希望它“倒闭”的原因。
其余的几个品牌,特别是像Tims、皮爷和LAVAZZA这几个“洋品牌”,尽管在国外都享有盛誉,但在国内的存在感都比较弱。它们都能俘获一部分中国消费者,但也仅仅只是一部分。随着中国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增长和消费市场的快速成熟,这些外来和尚已不那么好念经了。
2 疯狂内卷,卷出内伤
新华社近日报道,巴西咖啡出口企业委员会10日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至2024年度巴西对中国的咖啡豆出口量较2022年至2023年度增长186.1%。2023年7月至2024年6月,中国从巴西购买了164.6万袋咖啡豆,每袋重60kg,合计98760吨。
这组数据直接反映了过去一年,国内咖啡市场究竟是一番怎样的狂飙突进。NCBD(餐宝典)的《2023—2024中国咖啡行业年度发展报告》也显示,2023年,中国咖啡企业成立数量高达3.9万家,是2022年的1.8倍,创历史新高。
< class="pgc-img">>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推手是瑞幸和库迪,它们在2023年的开店数量雄踞行业前二,并且遥遥领先于其余品牌。在这两家的大力推动下,国内的咖啡消费得到了进一步的普及,咖啡从业者也快速增多,客观上促进了咖啡产业的发展。
快速生长的咖啡行业,内卷也异常严重,其集中体现便是价格战,而价格战的始作俑者和主要参与者,又正是库迪和瑞幸。
在最开始,咖啡价格战并不像今天这样被很多从业者厌恶,而是起到了积极作用,它帮助库迪实现了门店的快速扩张,帮助瑞幸实现了营收的大幅增加。不过,价格战既然名为“战”,那就免不了流血牺牲;并且它所遵循的商业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到今天反噬作用日益明显,不管是瑞幸还是库迪都已力不从心。
< class="pgc-img">△图自餐宝典
>瑞幸方面,在9.9元活动多次缩水后,今年一季度的财报可谓难看,当季净亏8320万元,而上年同期则是净赚5.648亿元。库迪方面,去年以来陆续有加盟商公开表示不愿继续陪跑,上个月库迪终于松口,表示“9.9活动”预期会持续三年,但是不排除会提前结束。
价格战的结束或将不会太远,被价格战卷出内伤的库瑞们也将迎来喘息的机会。但从价格战本身而言,以它为代表的这轮疯狂内卷却并没有给行业留下太多积极的东西。除了咖啡的消费者和从业者增多以外,可能仅有个别企业的战斗力与竞争力得到了加强,其余更多的是血流成河、尸横遍野、一地鸡毛。
然而人们对此似乎也只能扼腕叹息,一个行业从野蛮生长到健康可持续,疯狂内卷、大打价格战是必由之路,当年的手机、今天的新能源汽车,莫不如是。
3 走上加盟连锁的康庄大道
咖啡价格战不可避免,加盟连锁则是大势所趋。事实上,咖啡连锁化率近两年取得了较快增长,根据NCBD(餐宝典)的研究,其已从2022年的25%提升到了2023年的31%。
< class="pgc-img">>今时今日,咖啡品牌无论大小,开放加盟俨然已是必选项,所不同的只在门槛高低而已。
本月初,在香港联交所挂牌的猫屎咖啡宣布开放加盟业务。2011年诞生的猫屎咖啡,现有门店100多家,此次开放加盟的店型有标准店和猫屎咖啡家族精品店,后者是今年首推的高端门店,以高端精品咖啡产品及咖啡衍生品售卖和品鉴为主。
5月21日,Tims天好咖啡宣布在全国范围开放单店加盟(特殊区域除外),加盟店型包括红枫店和捷枫店。跟去年九月宣布的在北京、上海开放单店加盟相比,此次加盟范围更广、门槛更低,投资金额从61万降到了56万。
品牌选择开放加盟,首要目的自然是扩大规模。比如猫屎咖啡,是要达到百城千店,Tims则是要冲万店。至于这方面的“典型”,那就非库迪莫属。它在首店开业第一天,就召开了“联营政策交流会”,定下了三年万店的目标,一年后又计划到2025年底达到2万家。为了达成计划,库迪一路狂奔,开店速度创造了若干纪录,今年5月更是宣布推出店中店,进一步降低加盟门槛,被称为开启了“毛细血管式扩张”。
当然,库迪在狂奔过程中没有遵守“两店一年”的规定,同时过于追求门店数量而忽视了加盟店的存活情况,留下了不小的隐患,这都是必须加以正视的,不值得效仿和推崇。
< class="pgc-img">△图自餐宝典
>咖啡加盟连锁存在的另一个挑战是精品咖啡遇到的,在前不久的Manner身上得到了集中爆发。Manner是精品咖啡领域的首个千店品牌,曾经因为店员能给顾客拉花拉得创意十足,而在网络上收获大量好评;但是随着店员逐渐沦为流水线上的工具人,富含创意的拉花变得少了,网上出现了不少吐槽其拉花敷衍的帖子。这种前后对比令许多人意识到了一个问题,即:这些追求规模的精品咖啡,是否就是另一种“既要又要”?
因为既然是“精品”,那就意味着“稀缺”,也就跟连锁扩张显得格格不入。并且消费者对精品咖啡的期待,绝不仅仅只在于咖啡本身是精品,还在于环境、服务、体验的独一无二。Manner在风波后开始着手改善店员工作条件,如果情况能有所好转,那也算得上是为精品咖啡的连锁化规模化探出了一条可行的路。
4 结语
咖啡行业这两年一直生机勃勃,仅在最近一个月,除了Manner上热搜外,业内就还有几件事也引发了关注,分别是:周杰伦开咖啡店、Tims获巨额融资、开业仅半年的功夫咖首店倒闭,以及蔚来汽车卖咖啡。
这些热点事件表明,国内咖啡市场的前景是人们普遍看好的,但同时整个行业也将迎来拐点,从过去的野蛮生长进入理性发展阶段。所以几乎可以断言,明年获评金饕奖的十大咖啡品牌跟今年相比一定会有所变化,至于会怎么变,则有赖于接下来各品牌的发展,相信这也是许多人所关注的。
<>019年“中国茶饮十大品牌”榜单,已于7月2日在“2019年餐饮营销力峰会”上隆重揭晓。
作为国内餐饮业首份也是唯一一份针对“品类”的权威榜单,我们能够从中窥见茶饮市场的哪些信号?目前茶饮市场的发展呈现了什么样的发展格局?未来的入局机会和破局机会又有哪些?
01 茶饮市场大爆发,品牌梯队初见雏形
近几年,茶饮已然成为餐饮业最火热的宠儿,品牌众多,门店广布,资本纷纷涌入……
据美团发布的《2019年中国饮品行业趋势发展报告》,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全国现制茶饮门店数达到41万家,一年内增长了74%,全国茶饮市场呈现全面爆发之势。
< class="pgc-img">>△源自《2019年中国饮品行业趋势发展报告》
此外,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获得资本青睐的茶饮品牌多达数十个,喜茶、奈雪の茶、LELECHA楽楽茶(下称楽楽茶)、gaga鲜语、因味茶等品牌,仅单笔融资金额就超过了1亿元,与此同时,也有部分茶饮品牌在短短几年时间内获得资本的数轮投资。
< class="pgc-img">>如今,经历了几年的高速发展,茶饮市场的品牌梯队也初见雏形。
7月2日,由红餐品牌研究院、餐饮行业专家、资深从业人员组成的专业评审团——2019中国餐饮营销力峰会组委会,从品牌建设、品牌规模、品牌影响力等多个维度,结合线上投票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在数百个茶饮品牌中,最终评选出了“2019中国茶饮十大品牌”。
< class="pgc-img">>其中,茶饮界“话题王”——喜茶以970.2的高指数,位列“2019中国茶饮十大品牌”榜单之首,而奈雪の茶、蜜雪冰城两大品牌分别以964.0和953.8的指数位列二、三名。
02 界限被打破 一线头部品牌下沉,地方品牌上升突围
经历了30余年的发展,中国茶饮市场在经历了粉末时代、街头时代后,正走向新式茶饮时代。如今,在经历了几年的爆发期和大洗牌后,茶饮市场也出现了新格局。从“2019中国餐饮十大茶饮品牌榜”榜单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当下茶饮市场的一些变化。具体如下:
1 城市界限被打破:一线头部品牌加速下沉,区域品牌崛起
2018年初,红餐网(ID:hongcan18)曾对新式茶饮市场做过专题报道。其中在《要炸!一年新增18万家饮品店,新式茶饮还在野蛮疯长?!》一文中提到,各茶饮品牌正在以城市为区隔,针对不同的消费需求塑造不同的品牌价值模型。
然而,如今看来,茶饮市场的区域界限已经被打破。
二三线门店增长速度加快,一线头部品牌下沉
前述美团报告的数据显示,自2016年第三季度开始,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短短2年时间里,现制茶饮门店在北上广深的增长速度为59%,新一线城市为96%,二线城市为120%,三线及以下城市达到了138%,城市级别越低,现制茶饮门店增长越快。
< class="pgc-img">>△源自《2019年中国饮品行业趋势发展报告》
由此可见,在高速发展之下,一线城市的茶饮发展空间愈发有限,二、三线城市正成为各大茶饮品牌的新目标,各大一线茶饮品牌也开始逐步下沉至各线城市。
如今,在二、三线甚至是以下的城市的街头,不乏大牌茶饮品牌的身影出现。
即使是前两年还宣称要把重心放在一线城市核心商圈的喜茶和奈雪の茶,也在这两年把触角伸向了二、三、四线及以下城市。
现今喜茶的门店不但开遍了在南京、成都、武汉、厦门、济南等省会城市,像中山、惠州、江门等三、四线城市也早已渗透。
而奈雪の茶也是如此。从其官方最新的门店信息可以发现,目前奈雪の茶的门店也遍布了华南、华东、华北、西北、西南各大地区,在中山、南宁、西安、扬州、徐州、石家庄等34个城市都开有分店。
区域代表品牌开始崭露头角
当然,除了头部品牌的下沉之外,那些以“农村包围城市”、远离一线主战场而另辟蹊径的区域品牌,在二、三线城市积蓄能量多年后,如今纷纷开始崛起。在“2019中国茶饮十大品牌榜”上,排名第八、第九的古茗和沪上阿姨,就属于在二、三、四线城市默默发力的区域品牌。
< class="pgc-img">>△沪上阿姨
如今,无论是古茗还是沪上阿姨,早已扎根在各自的“根据地”,地位难以撼动。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大区域品牌目前也走区域市场,在全国各地分设了门店。
除了上榜品牌外,目前,在全国各地区也有很多优秀的茶饮品牌在区域里闷声发大财,去收割小镇青年的流量。
譬如2013年于长沙创立的茶颜悦色,目前仅在长沙各区开设了分店。而正是这个至今未走出长沙的地方品牌,在今年4月份频频登上微博热搜,并成为了除了小龙虾和臭豆腐之外,年轻人去长沙必打卡的品牌,热度和人气丝毫不亚于喜茶、奈雪の茶等全国大品牌。
此外,还有深耕深圳市场的有茶、在郑州颇有名气的眷茶等。
2 以加盟为主,凭“低价策略”的茶饮品牌开始走俏
现今,一杯茶饮动辄十几二十块,有的品牌一杯果茶甚至卖到了30元以上,然而,有的茶饮品牌却以物美价廉在市场中突围。
在十大茶饮品牌的前五名中,喜茶和奈雪の茶人均价格在20元以上,而一点点的人均价格在10元左右,而蜜雪冰城的则达到了10元以下。
在蜜雪冰城的系列产品中,最受欢迎的是2元冰淇淋,但是口味和口感却不亚于十几块钱的冰淇淋。据透露,蜜雪冰城每天要销售超过128万杯产品,而2元冰淇淋的占比非常高。
< class="pgc-img">>从1997年创立以来,蜜雪冰城已经在全国开设了6000家门店,成了名副其实的茶饮巨无霸。而创办于2010年的一点点,也在全国开出了2000余家分店。
事实上,除了蜜雪冰城和一点点以外,国内还有一些茶饮品牌,希望靠“价格优势”在激烈的茶饮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比如2012年在武汉创立的益禾堂,短短7年时间,在全国各大城市开设了4000多家门店,并成功成为了广州、武汉等城市高校学生必打卡的茶饮品牌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蜜雪冰城、一点点还是益禾堂,其扩张模式均是以加盟为主、直营为辅。无疑,它们之所以能实现快速扩张,离不开品牌背后强大的加盟体系。在上榜的十个品牌里,除了喜茶、奈雪の茶、楽楽茶和鹿角巷以外,其余6个品牌都是以加盟为主,且门店数量都是达到了1000家以上的级别。
3 具备“爆品”思维的品牌,更受消费者和资本青睐
每一个品类,经历了流量、风口和爆发期后,都会面临同一个问题——同质化,茶饮品类也不例外。
为此,有品牌开始另辟蹊径,从“爆品”上去塑造差异化,并得以在同质化的市场中突围。
像楽楽茶,2016年12月就在上海开出了全国首家门店,但之后的一年多时间,楽楽茶在全国茶饮市场的知名度仍然不高。直到2018年初,凭借脏脏茶、脏脏包、行楷流沙包等产品而爆红网络,逐渐走进消费者的视野。而来自中国台湾的茶饮品牌鹿角巷,同样是凭借着一款“黑糖鹿丸”和“极光系列”打开了内地市场的缺口,迅速占领了消费者的心。
< class="pgc-img">>△鹿角巷黑糖鹿丸
值得注意的是,楽楽茶在今年4月份,宣布完成近2亿元的Pre-A 轮融资,成为了今年以来为数不多的获得融资的茶饮品牌之一。
或许,正如在本次餐饮营销力峰会上,爆品营销专家金错刀所说的,“未来只有两种餐企,有爆品的和没爆品的,有爆品的将会干掉60%以上没爆品的餐企。”
03 新时代,新趋势、新方向 茶饮品牌的破局姿势是怎么样的?
艾瑞咨询数据预计,2019年中国茶饮市场规模将超1000亿元。然而,茶饮市场虽大,但红利期已过,在经历了长达2年的大混战阶段后,茶饮市场已然进入大洗牌阶段。
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Q2跟2017年Q2相比,一线城市茶饮店的关店率是开店率的两倍,高达55%,二线城市关店率35%,三线以下城市关店率13%,其作为茶饮店最集中的中部地区,门店数量已经从2017年的2.12万家减少到了2.085万家。
未来,茶饮市场将会发生哪些变化?各品牌又将如何在这个红海市场上突围?
1“茶饮+”特色将更明显,融合已是大势所趋
继奈雪の茶打造“茶饮+软欧包”模式之后,“茶饮+烘焙”“茶饮+咖啡”“茶饮+酒”“茶饮+冰淇淋”“茶饮+火锅”……这两年来,越来越多的茶饮品牌都开始“不务正业”了。
喜茶在成都的一家“黑金”风格店落成时,吸引了不少关注,有很大原因是因为这家喜茶店首次推出了酒精类饮品。而今年1月,奈雪の茶在深圳开设了第一家带专供酒饮的门店BlaBlaBar。
< class="pgc-img">>△奈雪酒吧BlaBlaBar
此外,像海底捞、西贝等正餐品牌,也开始把目光瞄向了茶饮市场。今年4月,海底捞开始在各大火锅门店推出茶饮茶品,而西贝,更是重磅打造了子品牌西贝“酸奶屋”,开卖茶饮、咖啡、酸奶等饮品。为此,还有行业人士开始预测,到2022年,每家餐厅都将成为茶饮店。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茶饮市场将会加速打破品类的界限和就餐场景,进行多品类的相互融合,以拓宽品牌赛道。
2 迭代创新,筑建品牌壁垒,打造差异化区隔
上文提到,“低价策略”成为不少茶饮品牌的突围手段,但根据美团点评发布的数据显示,在消费升级之下,人均消费15元以上门店数占比正在提升。消费分级,正是茶饮市场的一个显著特征。
< class="pgc-img">>△源自《2019年中国饮品行业趋势发展报告》
自2017年第三季度起,之后的一年时间里,15元以上的茶饮门店数提高了6%,尽管幅度不大,但可以窥见的是,当下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趋势都有所提升。
这也要求各大茶饮品牌紧跟时代趋势,去满足新一代消费者的需求。
事实上这两年,传统茶饮品牌也在扎堆升级,譬如快乐柠檬出了茶阁里的猫眼石;蜜雪冰城开了蜜雪Plus;CoCo都可升级了240平的体验店等。
3 懂得发挥茶饮的社交属性和传播属性,做好品牌营销宣传
美团《2019年中国饮品行业趋势发展报告》显示,受网红文化影响,消费者热衷通过社交媒体被种草。
< class="pgc-img">>△源自《2019年中国饮品行业趋势发展报告》
从上图可见,自2017年起,凡是社交媒体里提及“网红、打卡、种草、喜提”的现制饮品,用户评论数均呈上升趋势。在小红书上搜索“奶茶”二字,就有超过100万篇关于各大茶饮品牌的测评和点单攻略文章;而关于“奶茶”的视频,在抖音上的播放量就达到了9.5亿次。
这些数据都可以从侧面印证,茶饮自身具备着极强的社交属性和广告属性。所以,茶饮品牌可以通过产品去进行免费的自我宣传。
像传统的茶饮品牌CoCo都可,借助CoCo点单隐藏喝法在抖音营销上爆红,关于“CoCo奶茶”的各种视频,总播放次数将近1亿次,致使全国各地网友蜂拥至CoCo都可门店下单网红款,多地买断货……如今,焦糖奶茶无糖去冰+青稞+布丁,也已经成了年轻一族去CoCo都可门店的必点标配。
从CoCo都可的案例可以发现,对于由线上营销引入的流量,利用线下的特定流程和话术,可以促进其反流至线上,制造更多连锁反应,延长传播的热度。
4 海外版图扩张,到国外市场抢占“品牌认知”
除了国内各线城市外,海外市场也正成为新茶饮征战的另一块疆土。
在上榜的十大茶饮品牌里,喜茶、奈雪の茶、蜜雪冰城、CoCo都可、快乐柠檬等,都已经在探索着海外市场。而楽楽茶,在今年4月份融资后,其CEO王建就对外表示,楽楽茶即将启动海外市场计划,向全球众多市场输出。
除了上榜的品牌以外,像广州本土的茶饮品牌本宫的茶、R&B巡茶、贡茶以及奈雪の茶的姊妹品牌台盖等,也早就开拓了海外市场的版图。其中R&B巡茶在洛杉矶、越南、新加坡等地开出了40多家门店。
< class="pgc-img">>△本宫的茶
如今,国内茶饮市场格局渐定,已经很难有新的品牌突围而出,但和国内不同的是,国外的茶饮连锁品牌很少,所以不妨把目光转移,瞄向市场更广阔的海外,去抢占新的市场机会,强化“品牌认知”,或将会是一条不错的突围赛道。
结 语
按照一个品类火5年的定律,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中国茶饮市场已然进入了成熟期。相对前几年而言,无论是入局还是破局,都会困难很多,但总的来说,茶饮市场商机尚存。
只是,究竟要怎么入局?究竟要怎么破局突围?这就需要每一个茶饮新兵和老牌去细细思考了。
>前,餐饮大数据研究与认证机构NCBD(餐宝典)正式发布“2024(第五届)中国餐饮金饕奖”系列榜单,引发关注。系列榜单共包括金饕奖TOP100、6大热门品类榜以及1份服务王榜单,共127个品牌上榜。
其中,6大热门品类包括茶饮、咖啡、火锅、湘菜、面馆和酸菜鱼,各品类榜单按品牌的金饕指数排序,而金饕指数则由餐宝典依据消费者满意度、媒体影响力、网络情感、品牌差评率、企业实力以及行业分析师评价综合得出,满分100分。
经过半年的大数据监测、企业访谈和分析师评审,最终上榜的十大茶饮品牌是:喜茶、霸王茶姬、蜜雪冰城、奈雪的茶、古茗、茶百道、CoCo都可、沪上阿姨、甜啦啦、茶颜悦色。
< class="pgc-img">>1 头部格局生变
茶饮赛道的格局这两年相对稳定,没有什么新面孔能跻身头部。不过在头部品牌之间,格局却有些变化,有的发展较慢、不进则退,有的则一日千里、强势进击。
霸王茶姬的进击有目共睹,它的崛起是现象级的。在5月21日其创始人宣布门店数突破4500家后,7月5日,霸王茶姬公众号宣布全球门店已超过4990家,5000家呼之欲出。而在2022年年底,它的门店才1000家。一年半新增4000家店,这一速度让很多同行望尘莫及。
不过,霸王茶姬的崛起,并不只是体量的迅速增大,更在于它做了一些开风气之先的事。例如它在业内首创产品身份证、热量计算器,率先试行“营养选择标识”和“低GI标识”,成为行业首家公开展示产品热量值和营养成分的品牌,极大推进了现制茶饮的产品信息公开与健康可视化进程。“以东方茶,会世界友”的霸王茶姬,致力于给消费者奉上一杯健康的现代东方茶。
< class="pgc-img">△图自餐宝典
>要论开店最猛的,依然非蜜雪冰城莫属。在霸王茶姬新增4000店的同一时期内,蜜雪开出了大约1万家店。——万店是多少品牌苦苦追寻的目标,被蜜雪谈笑间达成,并且是在2万家体量的基础上达成的。大象还能跑这么快令人佩服,也让人好奇它的极限会在哪里。
其他开店较快的品牌还有古茗、沪上阿姨、甜啦啦、喜茶、茶百道等。相比之下,其余几个品牌的拓店速度都较慢。
比如奈雪的茶,在今年二季度新增48间直营店,同时关停48间直营店,另外还计划年内调整或关闭部分业绩不佳的直营店。截至6月30日,奈雪共有1597间直营店、297间加盟店。再如茶颜悦色,去年还能让一部分人假想“如果放开加盟,就没霸王茶姬什么事了”,到今年就已经完全被这个后来者甩在了身后,今天的声名全靠往昔的荣光支撑着,数百家店的体量在业内已排到了三十名开外。
2 疯抢加盟商
头部品牌快速开店的背后,是对加盟商的疯抢。年初,喜茶、茶百道、沪上阿姨等纷纷推出各项加盟优惠政策。奈雪尽管拓店较慢,但在2月底也推出了力度不小的优惠,单店投资由百万左右降至58万元起,6月30日前完成签约的加盟店,还可享受单店6万元营销补贴。
此外,“0加盟费”也成为品牌吸引加盟商的亮点。例如古茗在年初宣布,自3月29日起实施签约首年实行“0加盟费”政策及加盟费延期首付,支持分摊三年的规则。书亦烧仙草也发布新版加盟政策,除“0品牌费”“0服务费”外,新老加盟商均可申请设备费分期支付,分期额度最高可申请至3万元。
NCBD(餐宝典)的《2023—2024中国茶饮行业年度发展报告》指出,茶饮行业早已进入存量竞争阶段,没有规模优势的品牌未来压力会越来越大,甚至被市场淘汰,而提升规模最快的方式就是开放加盟,并吸引大量加盟商。
总体来看,这些品牌推出加盟新政后的效果是显著的,在去年纷纷喊出万店目标的那几家,明显离万店更近了,其余的也大都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 class="pgc-img">△图自餐宝典
>然而在这背后,有一个问题却越来越突出,那就是加盟商的“韭菜化”“炮灰化”愈加明显。在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没有任何一个放加盟的茶饮品牌不会被控诉,不论品牌大小,没人能幸免。在上规模、冲万店的过程中,有的品牌对新加盟商已不像以前那般珍视,甚而会耍一些手段来达成自己的目的,颇有一种“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味道。
从品牌方的角度讲,对第一千个加盟商不如对第一个那么珍视,其实是人之常情;但对这第一千个加盟商来讲,加盟你这个品牌,大概率是经过了精挑细选、深思熟虑,甚至还可能押上了全部积蓄。
3 开始“卷”健康了
在几大头部品牌的努力下,“喝奶茶不健康”的刻板印象在慢慢改变。其中在茶饮健康化方面做出了较大成绩的,是喜茶、霸王茶姬和奈雪的茶。
7月22日,喜茶发布了行业最严格的“四真七零”健康茶饮标准,即:真茶、真奶、真果、真糖,0奶精、0香精、0果葡糖浆、0植脂末、0氢化植物油、0反式脂肪酸、0速溶茶粉。同时,喜茶还以此为基础,制定了《新茶饮 现制茶饮》企业标准,并在标准统一公示平台公开。
这的确是目前业内最严的健康标准,比霸王茶姬的“三0”(0奶精、0植脂末、0氢化植物油)更进了一步。在这点上,可以看出两个头部企业的相互促进。
喜茶作为新茶饮的开创者,自2012年诞生以来就坚持“四真七零”,2023年在业内率先公开了所有在售产品的配方原料、原料溯源、营养成分等信息,2024年5月宣布开放全线水果茶“真0卡糖”免费。今年3月,喜茶联合全球知名健身博主帕梅拉,推出兼具清爽口感与较低热量的“帕梅拉轻负担推荐”系列。
< class="pgc-img">△图自餐宝典
>霸王茶姬方面也是动作频仍,2023年7月,宣布推出“冰勃朗非氢化基底乳”,实现产品“三0”;8月,首创“产品身份证”,公布产品热量与营养成分;9月,首创“热量计算器”,一键查询产品热量值。2024年2月,霸王茶姬参与上海卫健委组织的试点,成为首批四家企业之一,在上海全门店全产品推行“营养选择”标识;3月,首创“低GI(血糖生成指数)标识”,公布首批产品GI值,并逐步将GI信息增至8款产品。
奈雪方面,作为上海卫健委组织的第一批“上海市营养健康指导工作”试点单位,今年3月27日,其上海门店、点单小程序全面推行“营养选择”标识,RTD产品(瓶装饮料)同步上标。它也因此成为首个RTD产品(瓶装饮料)上标“营养选择”标识的新茶饮品牌。
可以看出,头部品牌在茶饮健康化上也开始“卷”起来了。这无疑既有利于消费者,也有助于行业升级。而这背后,正是企业的自觉与担当。
4 上市受挫不影响出海
上市三个月来,茶百道的股价最低到过9.323港元,跌破10港元的日子也有若干,最高则到过13.00港元。考虑到它上市首日开盘价是15.433港元,那么用一句“出道即巅峰”来形容它的市值(截至目前)并不为过。这句话同样也可以用在奈雪身上,它的股价已从上市首日的开盘价18.86港元,下跌到如今的不足2港元了。
新茶饮第一股、第二股的股价走势如此惨不忍睹,直接影响了后来者的上市进程。7月3日,港交所信息显示,蜜雪冰城、古茗的上市招股书均已失效,半年前的1月2日,它们同日向港交所交表。目前,这两家企业暂无重新交表的消息流出。在它们之后一个多月交表的沪上阿姨,由于财务表现还要远远不及,所以几乎可以断定下月又会出现一个“失效”。
港股不认可,A股不接受,美股竟成唯一选择?
< class="pgc-img">>的确有茶饮企业被曝要赴美上市,是的,就是霸王茶姬。对于想要全球扩张的企业而言,去纳斯达克上市毫无疑问是最优选。不过餐宝典分析师认为,这其中有个关键点需要注意,即信息安全问题,滴滴则是前车之鉴。今年1月,上海网信办通报了一批案例,其中某知名火锅被罚,因为1.5亿条会员信息及18万条公司员工信息“裸奔”多年。行业大佬尚且如此,其他企业不可不察。
与上市受挫不同,茶饮出海正如火如荼。今年1月,茶百道在韩国首尔开出了海外首店;6月底,有网友发帖称,霸王茶姬的香港首店正在装修,即将开业;7月5日,奈雪的新加坡首店正式营业;当地时间7月5日,喜茶在巴黎的快闪店开业,就此成为首个进入法国市场的中国新茶饮品牌;霸王茶姬也在巴黎开了快闪店。至于茶饮出海的佼佼者,蜜雪冰城当仁不让,迄今海外店已有约4000家。
茶饮企业出海潮势不可遏。NCBD(餐宝典)的《2023—2024中国茶饮行业年度发展报告》指出,茶饮出海除了企业寻找新增长点以外,更大的推动力在于国内茶饮行业的高度内卷,希望能避开国内红海,到海外市场寻求蓝海。而随着茶饮企业纷纷出海,海外市场的竞争也将日趋激烈,从国内“卷”到国外。
5 结语
NCBD的数据显示,茶饮连锁化率目前已经接近50%,未来这一数据还将继续增加。这意味着独立茶饮店的生存空间将被继续压缩,而头部品牌的市场份额将不断提升,规模将成为最大的竞争优势。
与此同时,头部品牌将会得到更多的关注,被更频繁地放到聚光灯下。5月以来,就有茶百道、蜜雪冰城、古茗、霸王茶姬等因为不同的原因而道歉,并且这些道歉还都上了热搜。可以预见,未来这种状况会成为常态,从而对企业提出了新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