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餐厅人气低迷?揭秘5大妙招带您逆流而上!
引言:
在餐饮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一家餐厅要想脱颖而出并非易事。面对人气低迷的挑战,许多餐厅老板和管理者都在寻找能够吸引顾客、提升知名度的有效方法。本文将为您揭秘五大妙招,帮助您的餐厅逆流而上,重新焕发生机。
正文:
一、创新菜单设计
菜单是餐厅的灵魂,一份富有创意的菜单能够激发顾客的好奇心和尝试欲。餐厅可以尝试定期推出特色菜品或限时供应的创新料理,以此来吸引食客的目光。此外,注重菜品的色香味俱佳,以及摆盘的艺术性,也是提升顾客用餐体验的重要因素。
二、营造独特的就餐氛围
就餐环境对于顾客的整体体验至关重要。餐厅可以通过独特的装修风格、舒适的座椅布局、恰到好处的照明和音乐来营造一个愉悦的就餐氛围。例如,一些餐厅采用怀旧主题或现代简约风格,让顾客在用餐的同时享受到一场视觉盛宴。
三、提供卓越的服务
优质的服务是留住顾客的关键。餐厅员工应该接受专业培训,以确保每一位顾客都能感受到热情和专业。从迎宾的微笑到点餐的建议,再到送餐的速度,每一个细节都要精心打磨,让顾客感受到尊贵和重视。
四、利用社交媒体营销
在数字时代,社交媒体是推广餐厅的强有力工具。通过Instagram、Facebook、微博等平台分享餐厅的特色菜品、日常运营和顾客评价,可以有效扩大餐厅的影响力。举办线上互动活动,如美食摄影比赛或打卡优惠活动,也能增加顾客的参与度和忠诚度。
五、开展忠诚计划和促销活动
为了鼓励回头客,餐厅可以推出会员卡或积分系统,为常客提供折扣、免费甜点或生日特别优惠。此外,定期举行促销活动,如“买一赠一”、“家庭套餐优惠”等,也能有效吸引新顾客并促进消费。
结语:
面对餐厅人气低迷的挑战,通过创新菜单设计、营造独特的就餐氛围、提供卓越的服务、利用社交媒体营销以及开展忠诚计划和促销活动这五大妙招,餐厅可以有效地吸引顾客,提升人气。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策略需要根据餐厅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并且持之以恒地优化和创新。只有这样,餐厅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实现持续的发展和成功。
总结:
餐厅要想在人气低迷时逆流而上,就必须不断创新,提供超出顾客期待的服务和体验。通过精心设计的菜单、温馨舒适的环境、贴心周到的服务、有效的社交媒体运营以及吸引人的忠诚计划和促销活动,餐厅能够在竞争中站稳脚跟,甚至成为市场的佼佼者。记住,每一次的努力都是为了给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他们不仅成为一次性的访客,而是变成长期的支持者。
竞争激烈的餐饮市场中,餐厅没人气是许多老板面临的头疼问题。然而,别灰心,这里有一套独特的策略——“3 截 1 忙”,或许能为您的餐厅带来新的生机。
“3 截”之截流
所谓截流,就是在潜在顾客还未到达竞争对手的餐厅之前,将他们吸引到您的店里。这需要您精准地把握顾客的消费路径。比如,如果您的餐厅位于写字楼附近,那么在午餐时间前,在写字楼的出入口设置醒目的招牌和优惠信息,吸引那些忙碌了一上午、正准备找地方吃饭的上班族。
再比如,如果您的餐厅位于商业街,那么可以在街头、街中、街尾等关键位置设置引导牌,突出您餐厅的特色菜品和优惠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将人流“截”到您的餐厅。
举个例子,一家位于购物中心附近的西餐厅,在购物中心的停车场入口处放置了一块巨大的广告牌,上面展示了精美的牛排图片和“午餐套餐 8 折优惠”的信息。结果,许多原本打算在购物中心内就餐的顾客被吸引到了这家西餐厅。
< class="pgc-img">>“3 截”之截时
截时是指针对不同的时间段,推出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比如,早餐时间段,可以推出快捷、营养的套餐;午餐时间段,针对上班族提供快速上菜的套餐;晚餐时间段,则注重营造浪漫、温馨的氛围,吸引情侣和家庭聚餐。
此外,还可以针对非高峰时间段,如下午 2 点到 5 点,推出下午茶套餐或者打折优惠,吸引那些想要休闲放松的顾客。比如一家中餐厅,在下午 3 点到 5 点推出了“欢乐下午茶”活动,包括特色小吃和饮品的组合套餐,价格实惠,成功吸引了不少顾客在这个非高峰时间段光顾。
< class="pgc-img">>“3 截”之截客
截客不仅仅是在门口招揽顾客,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优质的服务和独特的体验,留住每一位进店的顾客。从顾客进门的那一刻起,热情友好的接待、舒适的环境、高效的服务,都能让顾客留下良好的印象。
比如,一家火锅店为每一位等待座位的顾客提供免费的小吃和饮品,并且有专门的服务人员与他们互动,介绍菜品和特色,让顾客在等待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关怀。
“1 忙”之制造忙碌感
人们往往有一种心理,认为忙碌的餐厅意味着菜品好吃、服务优质。因此,您可以通过一些巧妙的手段制造出餐厅忙碌的感觉。比如,在门口设置排队区,即使没有很多顾客排队,也可以安排一些“假顾客”营造出排队的氛围。或者在餐厅内,让服务员快速地穿梭,营造出一种忙碌而有序的场景。
例如,一家小吃店在门口放置了一些椅子,每当有几位顾客在店内用餐时,就会安排一两个“托”坐在椅子上等待,路过的行人看到有人排队,往往会好奇地走进店里尝试。
< class="pgc-img">>总之,“3 截 1 忙”策略是一套综合性的营销手段,通过截流、截时、截客和制造忙碌感,能够有效地提升餐厅的人气,吸引更多的顾客。当然,这需要您根据餐厅的实际情况和目标顾客群体,灵活运用这些策略,不断尝试和改进,相信您的餐厅一定能够人气爆棚!
者 | 吴容
编辑 | 牙韩翔
餐饮行业用工市场再次活跃起来。
在广州,包括牛小灶、大家乐、阿香米线、大鸽饭和洛奇先生餐吧等多个连锁餐饮品牌开启了“抢人”模式,纷纷贴出招聘启事,招聘人员从学徒到到洗碗工,从服务员到店长等岗位均有。而上海的夜宵街区定西路,相隔不到几百米的小黑蚝情、鸿姐重庆火锅到西塔老太太烤肉等网红店,也都张贴出了招工信息,在抢人意味十足。
智联招聘发布的《2023年春招市场行情周报》显示,受防疫政策优化调整影响,叠加春节消费需求释放,酒店/餐饮行业业务量迅速上涨,带动招聘需求快速上升。其中,酒店/餐饮招聘职位数同比增长40%,排名各行业之首。2月10日发布的节后第二周报告中,酒店/餐饮招聘再次位居增速榜之首。
这些数据背后的驱动力是餐饮消费回暖。
不久之前,餐饮消费春节档回归,年夜饭预定火爆,就餐大排长龙的场景重现。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数据,2023年春节旅游饭店销售收入较2022年同比增长了16.4%,恢复至2019年的73.4%。随后,在元宵、和情人节的带动之下,餐饮业持续火爆。来自美团“订座”的数据,截至2月13日,“约会餐厅”等关键词搜索量同比增长349%,提前预订情人节当天餐厅的订单量同比去年大幅增长。
这一系列节日等元素的刺激之下,也拉动了餐饮板块大涨,截止2月13日收盘,包括海底捞、九毛九等餐饮个股涨幅居前。
餐饮业是经济发展状况的晴雨表。“餐饮行业毕竟贴近民生,而且有市场需求,叠加报复性消费和聚会,复苏肯定是最明显。相比起来,制造业等其它行业的复苏没有餐饮那么快。”餐饮分析师林岳对界面新闻表示。
不过眼下,劳动力还没有完全回归到餐厅的各个岗位上。
今年1月底,中国饭店协会随机调查了全国百家餐饮住宿企业(覆盖全国20余个省份)之后也发现,人力成本高、流动性大、招聘难还是今年餐饮行业突出的难题。
“由于疫情影响不少人很长时间都没有回家过年,今年春节纷纷回家还没有回来,再加上此次春节假期餐饮复苏,从春节到元宵门店一直处于缺人的状况。”在广州天河美林天地,某餐厅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对界面新闻说。
“店长直聘APP和门店招聘启事已经放出去好多天了,要说适合的并不多。”另一位餐厅从业者对界面新闻说。而对于此前制造业劳动力流向餐饮行业的言论,这位从业者认为这一想法更大程度上是基于城市化的视角,在厦门、东莞也许能实现,存在一定局限性和偶发性。
除了劳动力暂时没有回流的时差之外,餐饮行业招工难现象其实一直存在。
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人口红利降低导致的适龄劳动人口数量减少成为影响因素,也继而传导到餐饮业。
具体来说,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除了创造消费优势外,另一优势在于提供大量的适龄劳动力。
不可否认的是,前几十年包括餐饮行业在内中国经济的增长,与人口红利有着密切的关系。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49年至今,我国分别在1950-1958年、1962-1975年、1981-1997年出现3次“婴儿潮”,这三个高峰期,每年新出生人口人口均突破2000万,横跨50后、60后、70后和90后。
而在1997年之后,该数据就脱离2000万的行列,1998年和1999年分别为1942万和1834万;从2000年开始至2018年,每年出生人口基本是在1500-1700万区间徘徊。
从代际分布来看,比较直观感受到适龄劳动人口在减少的趋势。根据统计,1970-1979年这十年出生人口为2.21亿;1980年-1989年为2.2亿人;来到90年代这十年,出生人口在2.10亿左右;而进入千禧年后的十年里,出生人口更是减至1.63亿。
而根据《餐饮产业蓝皮书:中国餐饮产业发展报告(2019)》,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餐饮市场,作为传统服务业,餐饮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它往往需要规模化的就业人群,直接就业人员约在2000万。
但受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减少的影响,劳动力供给总量下降,近年来餐饮业也很难回避人员供给缺乏的难题。
此外,在劳动力匮乏传到到餐饮行业环境下,又叠加着年轻人不愿意从事餐饮行业的现象。
菁财资本创始人葛贤通对界面新闻表示,年轻人普遍不愿意做餐饮,不少去快递、外卖、美容、酒吧行业。深圳一家茶楼老板也给出了类似的说法称,餐饮行业的流动很快,快递直播等新兴行业更吸引年轻人。另外,在传统观念中,“后厨帮工”“服务生”“洗碗工”等低端职业的代名词。
事实上,餐饮行业中的老龄化早已显现。
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数据,2020年2-9月,从事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行业35-49岁中高龄求职者分别增长43.1%和29.6%,这两个行业50岁及以上中高龄求职者分别增长68.0%和64.8%。
而这种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其实是伴随中国经济转型而改变的。年轻劳动力的风险偏好与中年劳动力之间的差异在加大,使得对传统蓝领和服务业的就业需求在下降,对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包括线上平台、快递运输等相对自由职业模式更加青睐。
为了找到服务员,餐饮品牌尝试着放开了年龄限制。
已经上市的谭仔米线招聘人员对和讯网表示,目前公司预计今年餐饮业会强势复苏,公司正在快速开店,用工的需求也随之增加。“现在的生意确实比疫情之前好很多了,由于用工需求量大,我们在年龄限制上也放宽了一些。”该招聘人员表示,许多年轻人不太愿意从事餐饮服务行业,所以公司把招聘年龄上限提高至55岁。
而面对暂时招不到足够员工的难题,不少餐企直接的做法是提高薪水留人。
“未来的餐饮行业要找到员工、留住员工,薪酬和福利的提高是必然的,企业要做好心理准备,不要停留在过去3000块钱随便招人的臆想中。”红餐网创始人陈洪波说。界面新闻走访时发现,多家餐厅配菜打荷岗位的每月薪酬突破4000元水平,来到4500-5000元,一些西餐学徒的月薪也达到6000元。
放在餐饮服务行业里而言,这些岗位的薪酬相比过去虽已经抬高,但基于这些岗位的技术含量限制,以及近来一二线城市外卖等新兴行业更具薪资吸引力,其涨薪的说服力还有限。而眼下,整个餐饮行业也渐渐形成这么一幅图景——从餐厅厨房到食客的手上,劳动力正从厨房离开,向链条最后一环的配送环节而倾斜。
但要想真正留住年轻人,不仅仅是简单地提高薪水,很关键可能在于提升岗位吸引力,简单而言就是让岗位变得有趣、有价值,让年轻人感到从事餐饮行业并不“掉价”。
一些餐企已转换思路进行这样的尝试。在小红书上人们会因为某个服务生的颜值专门打卡一家餐厅,而一些连锁火锅店还会专门招聘颜值高,拥有才艺的服务生。
例如在社交网络上关于怂火锅的评价里,除了排队时间长,网红感的火锅菜品外,大家最热衷讨论的是高颜值店员们的热舞。九毛九公关相关负责人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旗下品牌怂火锅在招聘时看重员工的个性和性格,是否拥有积极乐观的一面,是否为一位具有正能量的人,如果具备这些优势那也属于加分项,这些均是招聘的核心关注点。
怂火锅店员的李家瑜也对界面新闻表示,怂火锅主打是潮流火锅,所以希望店员穿搭也是潮流方向,为此他们可以穿自己搭配好的衣服(包括挂上毛球玩具等装饰)去上班,到了店里再套一个怂火锅的制服背心即可。
事实上,招工难题将不断提醒餐企转换思维,以及反思过去的用工理念和模式。如何提升员工待遇和福利、如何贴近新生代提供吸引力强的岗位,如何转变用工模式提供激励机制等,都是需要积极研究的课题。
而国际策略研究员陈佳则认为,单单靠企业自己加大薪酬激励最多只能治标,是不足以治本的。“它需要中国在人口和劳动保障、产业链、区域经济和技术进步等多方面共同才有可能解决。用工难很可能只是产业变迁的一个指标,传统餐饮业必须加速主动转型才能有效应对。”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