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加盟网-免费发布餐饮招商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加盟资料,如需加盟请去其官网了解详情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中式养生方式”

来源:餐饮加盟
作者:小吃加盟·发布时间 2025-10-13
核心提示:月16日本报刊登了《国潮新风尚 中医药夜市点亮城市夜生活》报道后,引来了不少热议。记者注意到,眼下比这个夏天更热的,是年轻

月16日本报刊登了《国潮新风尚 中医药夜市点亮城市夜生活》报道后,引来了不少热议。记者注意到,眼下比这个夏天更热的,是年轻人的养生保健热潮。早起打套八段锦,闲暇时间晒个背,吃黑芝麻丸挽救发际线,草药包泡脚祛湿驱寒,喝人参水、枸杞水改善气色……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中式养生方式”。

一中医义诊区前,排队候诊的年轻人真不少。

晒背成为不少人新的养生方式?

“这个夏天我已经晒了很长时间背了,从刚入伏开始到现在,每天在自家阳台上晒背。”28岁的市民李女士说,自己每天中午都会趴在阳台的躺椅上,将背部朝向太阳,享受着灿烂的阳光。

李女士说,自己从朋友圈看到晒背能排出体内毒素、增强体质,所以想要试一试。“在朋友圈里我看到大家分享的‘晒背养生’知识后,也加入了这支队伍,晒完后会出很多汗,身体也是暖洋洋的很舒服。”李女士说,至今为止自己晒背的感觉很不错。

其实热衷于晒背的不光是李女士,不少人特别是年轻人都加入到了这支队伍中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些晒背的市民在享受阳光的同时,还融入了各种创意元素,让养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有的人在晒背的过程中,播放轻松愉悦的音乐,营造出一种温馨舒适的氛围。有的人通过冥想的方式,达到放松身心的效果。还有的人邀请家人和朋友一同参与,分享晒背的成果。晒背结束后,有人会进行舒缓运动,如散步、瑜伽等,或者做一些简单的拉伸动作。

很多人都感觉晒背之后,整个人都变得轻松了,身上那种所谓亚健康的状态变轻了。“原来我经常会感到体力不支,容易出现困倦疲乏、睡眠障碍、头痛、头晕、耳鸣、胸闷、食欲不振等症状。晒了一段时间之后,很多症状都减轻了,真的挺好。”市民刘先生说道。

晒背并非人人适宜不要盲目跟风

那么晒背的好处到底有哪些呢?河北省中医院呼吸一科主任医师耿立梅教授说,晒背作为“中式养生方式”之一,其理论依据在于后背乃人体阳气汇聚之所,适当晒背能吸收自然阳气,温阳散寒,提升免疫力,对于改善体质、预防疾病确实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在高温时节,晒背更契合“冬病夏治”的中医理念。

不过耿立梅表示,晒背并非人人适宜。“晒背前务必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和体质特点,不可随意参与。特别是对于患有高血压、皮肤病或体质易上火、湿热的人群而言,晒背可能适得其反,加重病情或引发不适。”耿立梅提醒道。

耿立梅对“晒背养生”提出了建议:选择紫外线较弱的时段晒背,如上午8点到10点之间或者下午3点多之后;晒背时间需根据个人体质逐步调整,不宜过长,刚开始可以从几分钟逐渐增加至半小时左右;晒背过程中务必注意补充水分,并留意身体反应。一旦出现大汗淋漓、胸闷气短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晒背,前往医院就诊。

八段锦正在年轻人中流行开来

要说现在什么运动最火热,那一定是八段锦,八段锦已成为夏日最受欢迎的运动方式之一。年轻人更是将八段锦称为“中式帕梅拉”。八段锦由八段简单的动作组成,每一段动作都针对特定的身体经络和脏腑,是一种中医传统养生功法。

记者走访石家庄一些公园和广场,发现有自发的八段锦培训班,不少90后、95后,甚至00后都加入到了学习阵营中。“进行完热身运动后,我们会在老师的带领下练习八段锦。双腿微蹲、托举双手、左右开弓……在舒缓的音乐和老师的口令下,不知不觉间,15分钟过去了。”25岁的吴女士说,跟练结束后,老师会为他们讲解每个动作的要领。八段锦共分为八个小节,老师不仅耐心讲解每个姿势的重点,还着重教大家如何协调呼吸,学员们也都全身心投入到一招一式之中,不断调整着自己的动作,还不时有学员提问。一个小时的课程很快结束。吴女士说,练习完八段锦后,自己全身发热、微微出汗,不仅身体很舒服,心情也十分平静。

25岁的吴女士是一名护士,她说,自己学习八段锦除了强身健体,还出于工作需要。她希望能够跟着老师学习补充中医方面的知识。“我之前有练瑜伽的习惯,后来爱上了中医养生,又恰巧看到自家附近的公园有人教授八段锦,于是果断报了名。”吴女士说,八段锦不像跑步、打球那样需要剧烈运动,总体来说很平缓。在她看来,八段锦节奏慢,不仅修身养性,还能提升身体素质。

展示各种中药。

部分人群练习八段锦需谨慎

那么,打八段锦究竟有何好处?对此,河北省中医院内经养生桩指导老师、大成拳(意拳)第四代传人胡增平列举出了多项八段锦对人体的好处: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氧气摄取能力;还可增强脾胃功能,改善睡眠质量,缓解失眠、焦虑;也可强化筋骨,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等。

胡增平介绍,与其他锻炼方式相比,八段锦适用年龄更为广泛,诸如长期伏案工作、缺乏运动的上班族,以及中老年人、亚健康人群和慢性病患者,都可以通过练八段锦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不过,部分人群练习八段锦也需谨慎。胡增平提醒,由于八段锦存在转动关节、蹲下等动作,诸如急性胃肠炎、关节炎、脊柱损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患者,需减少练习强度,或暂缓练习,以免让病情加重。

“还需要注意的是,八段锦虽然简单易上手,零基础的人也可以上手练习,但是刚吃完饭不要练习,最好是过一个小时再练;练习环境最好是在一个环境优美、安静的地方,避免在风口练习。”胡增平说。

关注“中式养生方式”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如今,许多00后都自嘲是“脆皮人生”。由于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中式养生方式”的概念开始出现,即在传统中医养生理论的基础上,融合当代年轻人的生活习惯,通过一种更便捷、灵活的方式让年轻人实现自我保健。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现在关注“中式养生方式”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中药酸梅汤打败了奶茶,掀起中药养生饮品潮流,藿香正气水泡脚法也一度流行,艾灸仪、养生茶、祛湿贴、泡脚桶等“养生神器”更是成为不少年轻人购物单上的常备项。

融合了现代人生活习惯的“中式养生方式”成为年轻人追逐的潮流。“中医药始终没有淡出公众视野,更离不开相关部门对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推广,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观念植根于国人心中。中医具有较强的文化属性,其养生文化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一直有较强的指导意义。”耿立梅说,“中式养生方式”能够在年轻群体中圈粉,从某种程度上促进越来越多人关注中医,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也有益于提升全民健康素质,这是件好事。

除了“中式养生方式”外,耿立梅针对现代年轻人的健康需求,还进一步给出了全面而细致的建议:

1.饮食方面,避免暴饮暴食,不偏食、厌食或过度进食,减少辛辣油炸食物。

2.适度的运动有益于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如散步、跑步、骑自行车、游泳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此外,还应进行适当的力量训练。

3.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对于身体的恢复和健康至关重要。每晚应保持7至9小时的睡眠时间。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饮酒和咖啡因的摄入,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4.保持心理健康,可以通过积极的心理调适来维护心理健康,如培养兴趣爱好、与他人保持社交联系、学会放松和应对压力的方法。如果有需要,一定要寻求心理咨询或专业帮助。

5.戒烟限酒,吸烟和酗酒对健康有害。吸烟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肺癌等疾病的风险,而过量饮酒则会导致肝脏疾病、心脏病等健康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吸烟和限制饮酒量,或者最好是戒烟和戒酒。

6.定期体检是预防疾病的关键。我们应该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常规体检,以及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特定项目的检查,早期发现和治疗疾病可以提高治愈率。

7.避免长时间久坐,长时间久坐会增加肥胖、心血管疾病和腰背痛的风险。应该尽量减少长时间久坐,每隔一段时间起身活动一下,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伸展运动,如颈部转动、手臂伸展等。

8.避免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会对眼睛和颈椎造成负担,控制使用时间,注意保护眼睛,避免长时间低头使用。

文/图 燕赵晚报记者 李惺 赵晓华 见习记者 徐阳

来源: 燕赵晚报

024年8月4日凌晨2时33分,享誉全球的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意大利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终身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名誉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名誉所长李政道先生在美国旧金山家中去世,享年97周岁。

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蔡奇、丁薛祥、李干杰、胡锦涛、朱镕基、温家宝、贾庆林、李岚清、曾庆红、吴官正、李长春、贺国强、谌贻琴和王兆国、刘延东、刘鹤、路甬祥、陈至立、宋健等对李政道先生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对亲属表示亲切慰问。

李政道在哥伦比亚大学办公室(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图书馆 供图)

2024年8月25日,“李政道先生悼念追思会”在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举行。大会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物理学会、美国物理学会、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学联合会、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联合主办并在上海、北京、杭州等地设分会场,全球中英文线上直播,242万余人次收看。遵照李先生及家属意愿,“李政道先生悼念追思会”主持人由李政道研究所所长、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李先生“忘年至交”张杰院士担任。

除单独标注外,本文图片均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微信公众号

李政道研究所所长、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李先生“忘年至交”张杰院士担任主持人

上海市副市长解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吴秀章,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常进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江松院士,苏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顾海东分别致辞。

会上,美国物理学会、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学联合会代表,国内高校与科研机构代表,李先生友人代表,CUSPEA学者代表,?政学者代表等分别在会上发言。李政道先生的长子李中清教授与长孙李善时教授分别致答辞。李政道先生作为享誉全球的科学家、杰出的教育家,用他传奇的一生书写了科学探索与人才培养的壮丽篇章,然而李政道先生对李政道研究所成为一个世界级基础研究机构的期待,仍是一个进行时。李政道研究所和全球各地共同缅怀李政道先生的不朽光辉,也将继续李政道先生的未竟事业,实现李政道先生对推动祖国基础研究发展的承诺和愿景。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介绍李政道先生生平,来自全球的社会各界人士与李政道先生家人、上海交通大学师生共聚一堂,表达由衷的敬意、沉痛的哀悼和深切的缅怀。

美国物理学会主席Young-Kee Kim,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学联合会主席Michel Spiro以及李先生友人代表、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研究所首任所长、现任首席科学家Frank Wilczek表达对李先生的深切哀思。

“在李先生近一个世纪的传奇生涯中,有太多值得铭记和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回顾先生的一生,我们领略到他在科学上的博大精深,和对祖国科教事业的拳拳赤子心、殷殷桑梓情。李先生的逝世是中国科技界的巨大损失。”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贻芳表示。

上海交大校友何祚庥与李政道先生是同一时代的物理学中人,1945年,何祚庥进入交大学习,后从事原子弹研制工作。“因为年龄相当,我和李政道先生的经历十分近似,所以我们彼此之间有很多共同语言。在我们国家急需推动科技发展的关键时期,他安排我和同事组成五人考察团去美国考察如何进行理论物理学研究,三个月之行使我们大开眼界,也先后交结了许多同行。李先生对新中国的科学工作建设做了大量贡献,他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更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

李政道先生深知青年人才对于科学进步的重要性。会上,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过勇,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任羽中分别介绍了李政道先生对于本校以及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支持。他们提到,1979年,李政道先生发起并参与组织实施“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计划”,选拔推荐了一批优秀同学赴美深造,创设了我国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新范式。中国高校许多学者通过该项目考试前往美国学习,他们如今或活跃在世界科技创新前沿,或在各自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80年代中期,在李政道先生的积极倡导和建议下,我国正式创立了博士后制度,有效推动国家急需高级科研人才培养。无数青年才俊在这一制度的支持下,得以在科研领域深耕细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李政道先生在量子场论、基本粒子理论、核物理、统计力学、流体力学、天体物理等诸多领域都作出了开创性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杰出贡献。这些成果中,除了有6项诺奖级成果之外,在许多领域也都是奠基性的贡献。”作为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张杰院士总结李先生的科学成就后表示,自1972年李先生首次回国访问开始,到2010年最后一次回国,38年间回国49次,为了祖国的科技事业和人才培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诸多奠基性的贡献。然而,李先生对李政道研究所在根本性科学问题上作出重要贡献,成为一个世界级基础研究机构的期待,仍需我们共同努力。

李政道先生长子、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图书馆馆长、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及社会科学学部讲座教授李中清代表家人,对社会各界在李先生辞世后给予家属的慰问和支持表示感谢。李中清在致辞中深情地表示,李政道先生不仅启迪了他们的智慧,也是给予家人力量和旺盛生命力的源泉,“父亲教导我探索知识、追求真理,专注工作、谦逊为人、富有责任心、保持民族自豪感、正直为人、欣赏艺术、重视家庭与友谊,以及追求有所作为,而不是追逐金钱,物质与浮名。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天里,爸爸还会说,‘我永远会是你的一部分;你永远会是我的一部分’。尽管这个时候只有家人在身边,但我想,父亲这句话既是说给我们的,更是说给他多年来的各位老师、同道、朋友,永远的科学和祖国。”

作为开创华人获得诺贝尔奖历史的物理大师之一,李政道先生在六十余年的学术生涯中共发表了321学术论文, 在量子场论、基本粒子理论、核物理、统计力学、流体力学、天体物理等诸多领域都有开创性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杰出贡献;作为推动中国科技教育事业发展的炎黄赤子,李政道怀着炽热的祖国情和浓烈的报国愿,用他杰出科学家的卓越眼光,为促进中国科学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培养优秀人才作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贡献;作为倡导科学与艺术交融的智慧使者,李政道与中国多位顶级艺术家合作,将科学思想融入艺术创作,留下诸多内涵丰富、意蕴隽永的传世佳作。

科学技术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国家部委及相关厅局;上海市委市政府、苏州市委市政府、浦东新区区委区政府等地方政府及相关委办局;中国科协、中国物理学会、中国核学会、美国物理学会、英国物理学会、日本物理学会、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学联合会、亚太物理学会联合会、韩国物理学会、尼泊尔物理学会、上海市科协、苏州市科协、CUSPEA学者协会等学术团体;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兰州大学、山西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科技大学、苏州大学、湖州师范学院、南方科技大学、海南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牛津大学、芝加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东京大学等国内外高校院所;上海市市南中学、浙江省嘉兴市秀州中学、江苏省苏州艺术高级中学校、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王宽诚教育基金会等友好单位,对李政道先生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对亲属表示亲切慰问。

李政道图书馆分会场

与上海交大:深厚情谊绵延四十余载

李政道先生的悼念追思会为什么在上海举行?李政道研究所、李政道图书馆为什么都建在上海交通大学?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他对上海交通大学有着“多年友好交往”,二是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所长、前校长张杰院士是他的“忘年至交”。

李政道与上海交大的渊源可以追溯到1978年。为了能让上海交大师生了解国际物理发展的最新动态,当年,李政道就向上海交通大学捐赠了三册《物理讲义》和两册物理习题,为学校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支持。

1979年,李政道首次到访上海交大,访校期间赠送工程力学系一台电子计算机,并商谈了交换研究人员和学生等事宜。同年5月李政道第一次提出设立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项目(以下简称“CUSPEA项目”),这段访学交流经历在一定程度上为李政道考量设计CUSPEA项目提供了重要参考。

1987年,为表彰其在推进国际教育、科技领域合作交流,促进人才培养,协力科技攻关等方面对学校的帮助,上海交大聘李政道为名誉教授,在受聘仪式上,他勉励交大学子“坚持自尊自信”。

中美高能物理合作是李政道最为重视的事业之一,也是两国间自改革开放后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合作项目。1979年,在他的多方奔走与牵线搭桥下,中美两国于邓小平先生第一次访美期间签署了《中美高能物理合作协议》,搭建了中美科技领域合作的第一座桥梁。2003至2006年,张杰院士担任中美高能物理合作会谈中方代表团团长。在李政道先生的亲自指导下,张杰院士创造性地解决了中美科技合作中诸多难题,深得李政道信任,被李政道引为“忘年至交”。

2006年起,张杰院士就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极大增进了李政道对上海交通大学的了解。2009年,李政道受张杰校长之邀访问上海交大,做客学校励志讲坛,以“以天之语,解物之道”为主题做科学报告,并与师生展开深入交流。

2010年,专程来上海交大访问的李政道,与时任校长张杰在李先生位于宛平路的旧居中数次“秉烛深谈”,遂决定将诺贝尔奖章原件及毕生所藏手稿、信件、书籍和艺术作品等档案资料和位于上海宛平路的旧居托付给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张杰院士又专程赴哥伦比亚大学,经多次沟通交流,方得到李政道同意,使用李政道之名命名展示这些珍贵赠品的图书馆。

2014年,经国家领导人批示、中央部委和上海市批准,李政道图书馆在上海交通大学建成,成为李政道相关资料最完整、最系统、最全面的收藏保存中心,李政道先生科学成就、治学贡献、高尚道德和爱国情怀的宣传展示中心,在推动中国当代科教史研究、宣传科学家精神方面正发挥积极作用。

2013年,李政道捐资设立“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科学与艺术讲座基金”,以科学为题,举办科学专题研讨会及全国性的艺术作品大奖赛,进一步推动科学与艺术融合及创新,培养科艺融会的创新型人才。

为了纪念夫人秦惠?女士,同时让高校本科学生尽早接触科学研究与活跃科学家,李政道与1998年用私人积蓄设立了永久基金项目“秦惠?与李政道中国大学生见习进修基金”(以下简称“?政基金”)。

2013年上海交大加入?政基金,以“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思维的科研精英及领袖人才”为目标,至今已有十二期共计604组师生组合获得立项资格,培养出401名各领域?政学者。2015年,李政道亲笔致信各?政高校,将?政基金管理委员会依托单位移至上海交大,首版?政基金管理委员会网站也是由交大学子自主设计开发。

2016年,在李政道的建议下,党和国家支持上海交大建立以根本性科学问题突破、培养国际性大师级第一流人才为目标的李政道研究所,旨在建设成为世界顶级科学研究机构,推动中国基础研究聚焦根本性科学问题。2021年年底,李政道再次相托,请张杰院士担任李政道研究所所长,继续推动李政道研究所的建设。在张杰院士的领导下,李政道研究所聚焦最基本的科学问题,汇聚最顶尖的国内外科学家,从事物理和天文方面最前沿的科学研究,努力建设成为世界顶级科学研究机构,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重大贡献。

李政道家族与上海交大亦渊源深厚。早在1911年,李政道的岳父秦梦九就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清朝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其后曾任财政部赋税司科员,审计院核算员等职,1926年,秦梦九将出售北京寓所的部分资金援建工业馆(现徐汇校区工程馆),支持上海交大的发展。而到了20世纪50年代前后,李政道的五弟李学道、小妹李雅芸先后毕业于交大船舶系,而后李学道曾于60年代执教船舶系,李雅芸曾于70代执教固体力学系。李政道的长子李中清教授在21世纪初就受聘为学校访问讲席教授,人文学院东北历史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2014年起任李政道图书馆馆长。

李政道图书馆:“希望青年朋友在这里获得灵感,成功地攀登科学高峰”

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的西北角,李政道图书馆静静矗立。米黄的外墙淡雅低调,与红棕的诺贝尔山相得益彰,李政道捐赠给上海交大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章就收藏在这里,他无偿赠予的数万余件珍贵资料,也将永久保存在李政道图书馆,展示传播着李先生的科学精神与爱国情怀。

李政道先生所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章(李政道图书馆藏)

李政道先生和上海交通大学保持了多年友好交往。2006年,李政道先生的“忘年至交”张杰院士调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极大增进了李政道对上海交通大学的了解。2010至2011年间,李政道先生与张杰院士数度“秉烛深谈”,深刻认同上海交通大学的文化与人才培养理念,遂决定将其收藏多年的手稿、奖章、艺术珍藏和故居等托付给交大,以激励后学。

2010年6月,李政道先生与张杰院士会面

2011年起,李政道先生陆续将包括诺贝尔奖章原件在内的8万余件珍贵资料悉数赠予上海交通大学。为更好地保存利用这批资料,经国家领导人批示,教育部批准立项,决定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建设李政道图书馆。历经三年,一座独树一帜的专题场馆拔地而起,成为闵行校区又一个崭新的文化地标。

2014年12月28日,李政道图书馆落成开放,李政道先生出任名誉馆长,李政道先生长子李中清教授出任馆长。在落成仪式上,李政道先生谈及建设李政道图书馆的初衷:“江山代有才人出,自古英雄在少年。科学人才来自青年,而人才培养不仅是课堂教育。我把毕生收藏的科学文献资料和研究手稿等赠予上海交通大学,就是希望惠及后人”,并殷切希望年轻学子“从中能受启发,希望来到李政道图书馆的青年朋友能够获得灵感,成功地攀登科学高峰” 。

开馆至今,秉承着李政道先生惠益后人的理念,李政道图书馆始终坚持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科技馆和艺术馆“五馆合一”功能定位,以资源为基,以服务为本,立足本校师生,拓展至周边中小学校及“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进而辐射全市科技创新和教育单位。“五馆合一”打破了科技人物场馆的单一职能,造就了科研、科艺、科学家精神交融的新型综合育人空间。履初心十载,李政道图书馆已经成为李政道档案资料最完整、最系统的收藏保存中心,李政道科学成就和杰出贡献的展示窗口,以及弘扬李政道科学家精神的主要平台。

我们缅怀李政道,缅怀他心通天宇,情系华夏,用近百年的物理人生谱写出不朽的传奇华章。他在物理学领域的辉煌成就和为祖国科学明天的无私奉献,将永载科学史册;他胸怀辽阔、笃行致远的科学精神,将永远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科学家与学子不懈奋斗,铸就中国科技新的辉煌。

李政道研究所:建设世界顶级前沿研究机构 打造全球科技创新璀璨明珠

2014年12月,李政道先生给中央领导写信,建议参照对世界科学发展有巨大影响的玻尔研究所在中国建立一个世界顶级研究所,吸引一群世界上最顶尖的科学家,形成自由探索的学术氛围,历练一批属于我国自己的顶级科学家,推动物理学及其交叉学科研究的重大发展。这个建议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在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上海市政府的支持下,2016年11月28日,李政道研究所在上海交通大学宣告成立。

上海交通大学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始终与祖国同向同行,围绕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全力推进李政道研究所建设。经过5年建设和发展,2021年12月3日,李政道研究所实验楼启用仪式隆重举行。李政道先生长子李中清及长孙李善时分别代表李政道先生宣读贺信和致贺辞。李政道先生在信中表示,他虽然不能亲临这一历史性时刻,但亦感到无比开心和激动。长期以来研究所建设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国家部委、上海市以及上海交大等各方的大力支持与全情投入,令他十分感动。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李政道研究所定能吸引更多的世界一流人才,产生重大的科学成果。

在第一个五年建设期,李政道研究所完成了位于上海张江科学城核心区位的大楼建设,形成了天文与天体物理、粒子与核物理、凝聚态物理三大研究方向,组建了各研究方向的科研队伍。根据《李政道研究所2035发展规划》,李政道研究所的发展愿景是,聚焦根本性科学问题,充分发挥大科学研究范式的优势,依托专用科学装置群与研究平台的极限探测能力,在根本性科学问题的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形成基础研究的“上海学派”,力争成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引擎,培育一批顶尖科学家,成为“近者悦而尽才、远者望风而慕”的人才圣地,到2035年将李政道研究所建成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世界一流基础科学研究所。

针对探索根本性科学问题的需要,李政道研究所建设了位于上海张江大本营的具有特殊功能的三个专用研究平台,以及具有极限探测能力的三大前进观测基地,包括实验室天体物理实验平台,拓扑量子计算实验平台,大规模科学计算平台,位于四川锦屏的深地PandaX暗物质与中微子探测装置,建设在海南南海3500米深海处的海铃中微子望远镜(TRIDENT)和建设在青海冷湖4300米海拔处JUST光谱望远镜。在持续开展高水平自由探索研究的基础上,依托三大研究平台和三个前进观测基地,充分发挥大科学装置的优势,以联合攻关的方式开展有组织的科学研究。近年来,在粒子与核物理、天文与天体物理、量子基础科学三大方向上围绕李政道研究所的根本性科问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和重大突破。

李政道研究所力争加快推进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积极探索举国体制下新型科研机构运行管理创新模式,勇当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排头兵和先行者,继续李政道先生的未竟事业,实现李政道先生对推动祖国基础研究发展的承诺和愿景。

(原标题:《今天,李政道先生悼念追思会在上海交大举行》)

国著名艺术家、艺术教育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黄永玉先生,于2023年6月13日逝世,享年99岁。老先生已逝世一周年,此文回忆了与老先生的点滴往事,原题为《无愁河里的一愁》。

《无愁河的浪荡汉子》2009年开始在《收获》刊发。前面二十万字,是黄先生早已经写好的,曾经在《芙蓉》上发表过,为了这部作品的完整(当时属于正在展开),据说也是为了激励黄先生写下去,李小林老师决定重新以连载的方式刊发,黄先生为每期连载的内容配插图,插图是新创作的。这部长篇巨著的第一句话是:“他两岁多,坐在窗台上。”黄先生配的插图是一个娃娃——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序子——趴在窗台上,双手搭在栏杆上,正往外看。窗外有房子,有城墙,有山,有太阳正放光芒。近景有一只座钟,时针指在九点上,那序子看到的太阳就是冉冉升起的太阳了。小说连载到2020年,最后一期写的是走南闯北的序子闯荡台湾,遇到了险情,结尾是这样的:

早饭刚吃过,戴铁郎来招待所找序子:

“我爸爸在门外桄榔树那边等你,有话说。”

见到坐在路边铁椅上的戴美浪:

“明天中午十二点,台湾警备司令部彭孟辑要抓你。明天大清早六点钟有一部老货车停在你门口。不要问,带好行李上车。去基隆。下车有人接你,给你去香港的船票。”

(未完待续)

这是最像连载小说的一个结尾了,只是自传体小说,结果肯定是有惊无险了。

拢共算起来,大约有两百多万字,序子从两岁长到二十多岁。

我是编校人员,从头算一个字一个字读下来的。

《无愁河》的每次刊发是一个小小的工程。先是黄先生手写在带格子的稿纸上,钢笔竖写,然后再由人输入电脑,然后打印出来,好像是经李辉老师寄给我们美编李筱老师,或者把电子文本Email过来,由李筱老师打印出来,然后由我来编校,同时黄先生的手稿也复印一份寄过来,编校的时候打印文稿要跟原稿对照着看。有一些字输入者可能会认错,或者认不出来留着空白,有些字要根据上下文去猜测。这方面,钟红明老师是行家,遇到“疑难杂症”,就得请她出手,从字形到字义,到黄先生的写字习惯,努力猜出一个妥帖的字来。实在猜不出,最后还得请黄先生明示——在返给黄先生亲校的校样上打上问号。有一次,我好像误会了黄先生写到的一个植物“胡萝卜”,改成了其他植物,黄先生直接在返回的校样上画了一个胡萝卜,还附有一行小字:请编辑大人明察。

饶是如此反复校对后,最后李小林老师把关的时候就好像前面没有校对过,各种错误还能层出不穷。黄先生有惊人的记忆力,多么久远的生活都能如数家珍地呈现出来,到我辈这里只觉乱花渐欲迷人眼,只想“一日看遍长安花”,细处经常失察,幸亏李老师亦具惊人的记忆力,能“兵来将挡”。比如序子儿时见过的一个人物,到序子青年时期又出现了,而这个人物三个字的名字可能会差异一个字,李老师会打电话说:“小王,我记得前文提到过这个人,好像不是这个名字,你核对一下。”此时,所谓“前文”可能已经是五十万字前面的事了。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凡是李老师让核对的,一核一个准。

黄先生的写作是“一个人的社会史”,先不讲内容,单讲用以表述内容的文字就很丰富,有古老得只能在《汉典》里查到的字,比如胡同的同,黄先生多用繁写的“衕”。还有民国的简化字,也有新中国的“一简”“二简”的字,比如建设的建写成走字旁加一个占有的占。如果没有那么严格的规范化写作的要求,这不同的字体本身都有呈现不同时代气息的用处。用“衕”表达朱雀城的巷道就比用“胡同”更有古意,更准确体现序子两岁多时朱雀城的情景。我查了一下,明沉榜《宛署杂记·街道》里说:“衚衕本元人语,字中从胡从同,盖取胡人大同之意。”元张可久《小桃红·寄春谷王千户》里写道:“紫箫声冷彩云空,十载扬州梦,一点红香锦衚衕。”到《儿女英雄传》里还在用:“我也没那大工夫留这些闲心,横竖在前门西里一个衚衕儿里头。”黄先生笔下的朱雀城不是跟现代都市相对的浪漫淳朴的“边城”,而是承古融今的斯文之地。这个“斯文”既能通古,也能接今,有点像保守主义保守又改良的架势,是“衕”——《说文》里解释“通街也”。至于新中国成立后的“一简”“二简”,我小时候是学过的,因为后来废除了,后来几乎再没见过,更不用说使用了,偶尔在黄先生的手稿上看到几个“一简”“二简”的字真是分外亲切。如果有“唯二”的话,大概是在编贾平凹先生的手稿时看到过这种“一简”“二简”的字。以贾先生的年岁,这种字的出现比较“适龄”,倒没有留下特别印象,而出现在黄先生的手稿上,有点类似在二十年代的朱雀城里看到了七十年代的招牌,这种穿越,就是仇家相见也有点老乡感了,其中还有点魔幻的味道。有些时段的状态,真要精准地表现,局部地使用这些字其实更贴切,就像有些地方的事物或关系只能用方言传其神一样。这是文字本身的社会性,任何主义任何规范到不了的“境界”。所以黄先生要再现他的“社会”,在《无愁河》里大量使用了方言,方言很多时有音无字,只能找同音字加引号表达。比如“帕犭+面”(打不出这个字)代表“果子狸”,比如“夏”,指代“竹背篓”,比如“又还有个上海客,是个有匡的”,这个“有匡”是指“有钱”。还有“满”是“叔叔”的意思,等等。我不是朱雀城人,没有第一时间的那种亲切的“感同身受”,但是浸淫久了,这些方言能更直接地进入小说中朱雀城的世界里。如果是湘西的读者,肯定会在第一时间里感到亲切吧,就像我读《金瓶梅》,里面出现家乡的方言时,会产生非同寻常的真实感。方言里的词语可以找到对应的普通话里的词语,但是只是大致的对应,里面的韵味却不是完全对应的。比如“朱雀有几个著名的‘朝’神”,这里的“朝”是指人精神不正常,但是如果说“朱雀有几个精神不正常的人”则完全不能表达黄先生要表达的意思。朱雀城里的那几个“朝神”,也就是几个精神不正常的人,如果放到“文明”社会里基本上是要打入另册的,但是在序子儿时的眼睛里,他们不是“朝”而是有点“神”,羝怀子,小孩子逗他唱戏,他唱完会说:“不晓得怎么搞,今天的嗓子硬是特别之清亮……”罗师爷,顽童纠缠他,他会说:“莫闹!你闹,我只要稍微一抬手,你就会摔几丈远,不得开交。”还有个唐二相,是朱雀城打更的人,似“朝”非“朝”,遇到真情的人,他喜欢,他信服,会捏着你手杆问:“喂,昨夜间,我那个三更转四更的点子密不密?妙透了是不是?”这些都是序子陌生的“朝神”,序子有一个亲二舅,自小害过一种病,四十多岁的人还是十一二岁的心态,熟读诗书,不能解其味,但是经常在日常生活中“引经据典”,他挨母亲的打,会说:“伯俞泣杖还不到时候,家婆手底还重得很。”跟几岁大的序子一见如故。“我也疼狗狗(序子),我把狗狗当儿。”他还补充道,“不是真的当儿,我心里把他当儿。”序子家变,先躲到深山里,后再次来到外婆家,外婆说:“他想狗狗得很……他盼狗狗多年,讲他发梦忡都叫狗狗……”二舅自己则说:“是是是,我填了一阙《临江仙》,题为‘雪湿梦’,我要和狗狗论一论。”黄先生笔下这种形象的人,用“不正常”或者“神经病”或者其他词来形容都是不能道出其中的意蕴的,这个“朝”字在某种意义上勾连着整个朱雀城的人文意蕴。这些“朝神”的意蕴跟文光小学的先生们的意蕴,跟义字当先的王伯、隆庆的意蕴,跟老师长、爷爷、音乐家父亲、黑帮当家的意蕴是牵扯在一起的,有庄子《齐物论》的痕迹,它不一定是思想的结果,而可能是生活自然而然的“智慧”,因为日常生活里,童心是持久的结构性的一种力量,有“非理性”的一面——自然地亲近“朝”。福柯说“疯癫与终极性的联系一旦消失,也就同时意味着它的独立性的消失:疯癫不再是揭示理性所无法达到领域的力量了,而逐渐成为理性的仪仗和随从。”什么是“理性所无法达到的领域”?比如超功利的境界。“昨夜间,我那个三更转四更的点子密不密?妙透了是不是?”这是一个典型的“无用之用”。黄先生笔下所有他喜欢的人物,不管是老学究,还是留学士,抑或乡间野人,都有一点“朝”的精神。黄先生自己说,想在死前就开追悼会,找个躺椅躺在中间,“趁自己没死,听听大家怎么夸我。”而《无愁河》里确实描写了这样一场别开生面的追悼会:“死者”是刘三老,“留学东洋和西洋,周游列国。曾与章炳麟、蔡锷等人交游”。他躺在灵床(一条长凳)上,一帮好友奏哀乐,致悼词,各种追思。别人说得不对的地方,他忍不住从灵床上坐起来纠正……应该是“‘朝’之至”了。

从2009年开始连载,到2020年结束,每年六期,那么就是刊发了七十二期,编辑下来自然有很多感受,但有一个感受贯穿始终,就是每期两万左右的文字里,总埋伏着一个精彩的点,有时候是一个人物,有时候是一个场景,有时候是一件轶事——它连载的不是前面故事的“下回分说”,而是正在展开的生活会带来什么“迷人”的东西——就不例举了。但编校下来,我还是最钟意《朱雀城》。朱雀也近乎边城了,但是《无愁河》里的这个边城,不是跟人性迷失的都市概念相对立的概念,而是人性的集合处。得益于作者特殊的身份,《无愁河》几乎再造或者说再现了这个城,也可能不是无意的,黄先生在小说里几次提到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他写朱雀城的街道、店铺、学校、寺庙、公馆……以及各种风土人情都是不吝笔墨,有点像乔伊斯写都柏林的架势,当然最重要的自然还是写人。而写朱雀城里的人,黄先生先天条件真好。他们家算朱雀城里的书香门第,家门楣上书有“拔贡”二字,用序子的父亲的话说是耕“砚田”的。民国了,不再设私塾什么的,序子的父母摇身变成了小学校长,自然广有人脉了。另外,父系母系都是大家族,单是姻亲这层关系,几乎就将朱雀城的各类人马一网打尽了,上至达官贵人(最达的是熊希龄,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其次湘西王陈渠珍),下至贩夫走卒,都有“自己人”,作者只写“熟悉的生活”就将全城的人写到了。黄先生写人不是本着某种主义去写,而似乎是本着情谊去写各种主义,国民党的、共产党的,地方军阀的,黑道的、白道的、中间道的,经济的、人文的,汉族的、少数民族的,男性的、女性的,理性的、非理性的……都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很社会,很共和,而写人最丰饶最蕴籍的是写人的人情世故,善的、恶的,温馨的、冷酷的,正的、邪的,都不极端,极难的地方也留有转圜余地,即便是像序子的父母作为共产党员被追杀这样的事情,也有消息泄露,有机会逃逸,而序子还有更好的机会被带到深山里藏匿,过了一段桃花源的生活。而这个小小共和国的“道统”,或者说人情世故再往上一点的境界就是“朝”,就是“无用之用”的逍遥精神。

说是“无愁河”,也恰是要说愁事多,是说“一江春水向东流”。还是幼儿的时候,序子的父母双方逃亡,生死未卜……生活正常了,爷爷过世,家境衰落,然后父亲又失业,湘西王被调走,朱雀城百业凋敝,不得已父亲到外地谋生,序子自己小小年纪也开始背井离乡,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经常身无分文,靠各种侥幸混一口饱食,有一次理发,一颗炸弹就在身边爆炸,理发师死了,他无恙……换一个角度写可能就是“茫茫黑夜漫游”,但是凭着一点“无用之用”的斯文,愣是将“茫茫黑夜漫游”写成了“无愁河的浪荡”,在局促中转身,在山穷水尽处柳暗花明。

但是有一个地方,有一段经历,序子却永远没有“转过身来”,那就是“幼麟心血来潮,居然把序子送到左唯一那座实验小学做四年级学生”。作者写道:“序子以后的一生变化、幻遇、魔劫都得益于这次冶炼。‘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这十字真言对于序子的未来,是再准确没有的了。”在作者看来,这次经历“是实验的地狱,是刀山、油锅、望乡台。”两百多万字编校下来,其间序子经历各种困顿,黄先生从没有下过这么重的“断语”,这只是四年级小学生的一种经历,而耄耋之年回忆起尤不能释怀,虽然用了“得益”两个字,但两百万字读下来,这个“转身”转得好像有点硬,体会不到黄先生的洒脱,序子得到的益处似乎没有在以后的磨难中用上过。序子的生活“一江春水向东流”,但终究是流逝了,只是这一愁,却如岩石一样一直艮在那里,消化不了。

关于实验小学,黄先生好像写得语焉不详,不乏矛盾之处。比如这个学校其实很简陋,校舍设在一个并不为人待见的傅公祠里面,学校教职工只有两个人,一个领导(没有成文批他为校长),一个员工。上下课的铃铛都是这两个人轮流摇,高年级的各种课,公民、书法、国语、自然、历史、算数等等都是领导一个人上,员工管低班。因为领导不擅长音乐美术,所以这个实验小学的音乐和美术课就不发达。学校里经费也不多,以至于领导自己写大字卖给学生临摹(属于作业)筹集经费。但是,“有头脑或自以为有头脑的朱雀城乡亲父老,都兴高采烈地把亲生骨肉奉献到傅公祠实验小学”,饶是序子的父亲本人贵为小学校长,也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这里来,简单讽刺他们“自以为有头脑”肯定是不恰当的。

这个学校的特点,在序子看来,最突出的就是体罚——打板子,不管犯什么错,首先就是板子伺候。而犯什么错,也没有章法:“你们进实验小学,开门见山头堂课脑壳里头就要预备一个道理:‘一点不要想讲道理。’对错都由不得你。”关键是领导自己都不知道哪是道理哪不是道理,如果被打的人不服,就加打板子。然后是惩罚性大体量作业,比如每天交一张五百字的小楷和一张三十个字的大楷。有一个学生为了省事,小楷写的是“一、二、之、小……”这虽然有偷懒之嫌,但是并不违规,在另一处文光小学里面的先生看来,肯定是一桩趣事,实验小学却要打板子。这个同学重新写了“科、长、员、八、神、鸡”等,不行,领导亲自布置了字,这些字是:鸕、鸚、鹮、鸝、鸞……还有一个特点是我总结的,大概就是主张正能量。序子写了一篇作文,很纪实地写了自己大屋着火的事情,然后写到朱雀城木头房子多,经常发生火灾,还有孩子烧成焦炭,自己想不出救治的办法,哀叹了三声。在领导看来,“张序子的心跟别个人的心不同,别个人写朱雀城家山如何之秀丽、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景色之变化,城里城外老百姓过日子如何之太平融洽,父母兄弟在家如何之快乐温暖。他不写,他都看不见,他就喜欢写烧屋。自家的屋烧掉不算,还希望全城所有的房屋都火烧连营……这种人,绝对是一个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人……”因此要打序子板子,引得序子英雄气起,狠狠地咬了领导一口,然后开始了漫长的灰溜溜的逃学生涯。

为什么朱雀城有头脑的父老乡亲要把孩子送到这样的学校?

序子的父亲是这样想的:实验小学在教学中将采取“辩证唯物主义”和“阶级”学说。

戴国祥做旅长的父亲是这样想的:“打得好,打得好,这小狗日的总要有个人怕才行……严师出高徒嘛!放心打!”

湘西王陈渠珍是怎么想的,小说里没有直说,只是序子父亲的一个朋友说:“让玉公失望,虚有共产党之表。”

黄先生开脱说,这个领导背叛了共产党,投降国民党也不招人喜欢,他是两头招恨,也恨两头,所以“就拿伢崽们发气糟蹋,这要不得得很,不是办教育的样子”——归结为他个人的恶,只是恶到序子想“不晓得十殿阎王要不要他……让他上刀山,下油锅”,又担心阎王也怕他,“万一他一脚把阎王爷踢下宝座,自己当上阎王爷那如何得了?”

也许是个人的恶,也许不是,反正黄先生给这个实验小学的领导取名叫“左唯一”。

《无愁河》只写到抗战胜利后的事,再后面的事还没有写。同事们在一起聊天,都是很希望看到黄先生如何写再后面的事,其实是不能这样希望的。

作者简介:王继军,《收获》编辑,著有小说集《去海拉尔》。

本文转载自《收获》APP

如果您对此项目感兴趣,请在此留言,坐等企业找您(成功的创业者90%都是通过留言,留言只需5秒钟)
  • 知名招商项目汇聚平台

    汇聚海量知名、高诚信度品牌招商项目,随时为您提供招商信息

  • 事实和口碑胜于一切

    千万创业者通过这里找项目、迈出成功创业第一步;

  • 诚信的商机发布平台

    请你在加盟留言时,选择有实力、 加盟店多、成功案例多、合法资质、 证照齐全、诚信经营的品牌.

郑重承诺:本公司郑重承诺尊重你的隐私,并承诺为你保密!
随时 上班时间 下班时间
您可以根据下列意向选择快捷留言
  1. 加盟费多少
  2. 我们这里有加盟店吗?
  3. 我想了解一些加盟资料
  4. 我对这个项目感兴趣,尽快联系我


创业专题



热门创业项目

精品推荐

餐饮项目分类

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
第一时间推送投资小回报快利润高的项目

合作伙伴

我们也在这里

关注微信关注微信

您身边的财富顾问...

扫一下
客户端客户端

iPhone/Android/iPad

去下载
关注微博关注微博

官方微博随时分享...

加关注
手机看hbdrt.cn手机看hbdrt.cn

随时随地找商机...

去看看

温馨提示

  • 1在找餐饮项目的过程中多对比同类项目。
  • 2了解项目时多打电话,进行实地考察。
  • 3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加盟。
  • 4本网站对投资者的风险概不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