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餐饮业作为销售服务行业中的主流业态,近年来的增长态势大家有目共睹。随着餐饮店的暴增,同质化的竞争越来越严重,餐饮老板都在呼吁要减员增效,却常常“报国无门”。
而餐饮管理系统,作为在这个“减员增效”中扮演主角的它,到底如何能够帮助老板节省人力成本,提升翻台率,提高工作效率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1、优化点菜流程
由科脉公司开发的天天饮食餐饮管理系统,可支持招牌、畅销自定义,点菜更高效。天天饮食系统可根据销量智能定义招牌菜、畅销菜等常用菜,列表呈现,查找方便,点菜直接,提升运营效率。
2、简化收银步骤
清晰的界面布局,简单的收银操作,员工无需系统培训,轻易上手。就算常换收银员,老板也不用担心培训耗费时间,耽误门店正常工作了!天天饮食的前台设计大气,傻瓜式操作,收银支持多种支付方式,打通了支付宝、微信支付,顾客买单更快捷、更方便。
3、支持多种点餐设备
为了满足80、90后主流消费群体对餐饮环境、氛围的需求,天天饮食开发了多种设备点餐模式,如点菜宝、电子挂屏、自助点餐系统、自助收银机、排号机等设备,后续还会开发安卓平板点菜。为顾客营造一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就餐氛围。
4、节省人力成本
天天饮食餐饮管理系统支持自助点餐、微信点餐,顾客可以提前在微信预订,可以在微信下单,也可以在商家门店的自助点餐机上进行点餐,节省了餐厅服务员的配置,从而为餐饮企业节省了人力成本。
另外,天天饮食还与科脉的餐饮移动POS打通,服务员随时随地即可点菜、收银,工作效率杠杠滴!
本文固定链接:http://www.kemai.com.cn/
>2004年到2021年,库吉餐饮在不断探索新机遇。从大众餐饮到商务宴请,在龙乐的带领下,库吉餐饮的路越走越宽,截止目前旗下已拥有库库咖啡、库吉家宴、龙记宴江庭3个品牌,涉及中西快餐、中式正餐、大型宴请等业态。
在拓宽赛道后,龙乐开始关注“内力”修炼,从引入一体化管理系统,到加码人力成本优化,再到筹划集团管理公司......库吉餐饮正在愈加强大、成熟。
“今年不打算拓店,重中之重是组建集团化管理公司,让企业管理更加规范、系统、统一。”龙乐言语中透漏着做强做大的决心。
▊ 业态与管理双维升级,不断开拓增量市场
“库库咖啡聚焦年轻人市场,但县城市场饱和度高,再开下去就是和自己竞争,所以我们要不断开拓增量市场、覆盖新的消费群体,库吉家宴及龙记宴江庭都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库吉餐饮创始人龙乐说。
虽然起步于县城,但龙乐及其团队在管理上却有着超前的意识。“以前做餐饮选择好码头、找到好厨师,菜品不错,就能立足。但现在这些都是基本,更多的是要把管理和团队打造好”。
“前前后后我们换了很多家软件公司”,龙乐表示,选择哗啦啦,也是在对比、考虑了多方面后的选择。
目前,通过与哗啦啦合作,库吉餐饮不仅实现了前厅、后厨、供应链端的智能化运营管理,同时形成了多品牌、多门店的一体化运营。以前各门店会员权益都是分开的,现在通过哗啦啦CRM系统 ,实现了多品牌门店会员一体化运营,会员权益统一设置与共享。
▊ 着手人力成本优化,掌握市场制胜先机
回顾16年的餐饮从业经历,龙乐表示,无论是消费者还是餐饮经营与管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令他最有感触的还是薪资水平大幅攀升。“2004年的时候一个服务员每月薪资是300元左右,现在是3000元打底,翻了不止10倍。”
龙乐表示,经营压力越来越大,如果不在工作流程上做梳理,不在岗位上做优化,人力成本将是企业未来的一个关键痛点。
正是意识到这一点,在与哗啦啦合作时,龙乐将上线“厨神”系统作为必选项。“我们之前也用过其他设备,仅实现了后厨无纸化,但哗啦啦‘厨神’系统真正让我们实现了后厨并岗减员、降本增效。”
龙乐介绍,上线哗啦啦厨神系统后,4家门店,减员10人,按照每人每月打底3000元工资算,一个月就省下30000元,一年下来节省近40万元。同时,基于厨神的多档口智能分单、同名菜品智能合并、智能顺序排单等功能,后厨出餐效率大幅提升,出餐超过30分钟的菜品少了一半。
最深得其心的是厨神的后厨“同步估清”功能,“后厨最清楚剩下的原材料还够出多少份菜品,在厨神系统提前录入限定数量,售完这个量,前厅顾客就点不了菜,太方便了”。
龙乐还强调,基于厨神系统,各门店还实现了全员“精准计件”绩效考核,干得多挣得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得到很大提升。
“上线哗啦啦厨神系统是一件‘一箭三雕’的事,档口分工更明确了,出餐效率更高了,成本节省了,员工的积极性也提高了”龙乐说道。
谈及下一步的发展规划,龙乐介绍,2021年暂时不打算拓店,先要把管理公司建立起来,把管理体系基础夯实,未来的连锁发展才能走的更平稳顺畅,同时他透露,下半年还将计划上线哗啦啦数字化成本管理方案,加强精细化成本管控。
天晚上在某餐饮大群,有人分享了一段抖音小视频,原文如下:
运动员是训练出来的,企业的人才也是训练出来的,减人增效的关键是训练,两个普通人干不过一个经过训练的人,餐厅的运营效率、成本管控必须建立在一个标准化、可量度的训练体系中,没有方法是不行的。
我认为现在某些大神大咖经常用一些片面的说词误一些餐饮人一些餐饮老板。说的都是一些对的废话。如果按照这个逻辑能成功,那么二个普通人干不过一个经过训练的人,是不是也有可能三个普通人干不过一个经过训练的人,也有可能四,五个……干不过一个经历训练的人。想想就可怕,一个餐厅一个人就把所有的事都干完了。
减人是为了增效,貌似是一个很不错的思路,但有很多隐性成本,又不告诉你。又把你带入一个坑。他没有告诉你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谁来培训,比如说餐厅的服务员是减少,但是公司却增加了一个培训岗位,是不是又多支出了。当然也可以外聘,但是是不是也是要支出,然而结果就呵呵了。
2、培训的手册和内容,谁来收集整理,编辑成册,形成企业文化,一个人,二个人,三个人?想想折腾多久,需要多少人力物力,结果经常套用百度或者别家来的手册,推进不了,就束之高阁。这些情况比比皆是。
3、训练一个合格的所谓的“一个顶二”的员工,需要投入多少培训成本在他身上。难道再给以前的工资,他就能满足了吗。也有人会说,我二个人的工资发给1.5个人给他,我还省了0.5个人。理论上听起来是不错的。但是人少了,环节卡死了,你敢对他有强制性的要求吗。想想走了一个人,我好多活没人干,忍忍吧,然后就迁就他了。然后……
4、“一个顶俩”的优秀员工,别的企业也是虎视眈眈,你得考虑你的企业是否有留人的机制,不然又是黄埔军校,为别人做嫁衣。
餐饮的营运管理,不是三二句话就可以搞定了。如果鸡汤有用的话,还要医院干嘛,还要医生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