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对于吃,向来让老外们望尘莫及。近年来,一只老外从来不吃的鸡爪子从一块钱涨到了两块五,小编最大的快乐就是啃着鸡爪子看着欧巴韩剧。作为北方人,从小吃的最多的不是小龙虾,而是蛤蟆,我家的鱼缸里曾经养过三十多只蛤蟆,老爸老妈最爱吃母豹子,黑紫黑紫的一团,据说超级美味,小编有颜色恐惧,只能吃蛤蟆腿了。
北方人吃蛤蟆可以追溯到好几千年,北方游牧民族在寒冷的冬天找不到食物的时候就会去河床周边打个洞挖正在冬眠的蛤蟆吃。北方叫蛤蟆,其实就是林蛙(哈士蟆)。以陆栖为主,以多种昆虫为食,9月下旬到10月初迁到河沟附近,进入水底集群冬眠。所以蛤蟆一抓就是一大编织袋。
哈士蟆是集药用、食补、美容功能于一体的珍稀两栖类动物。肉质细嫩,易为人体消化吸收,适合各种年龄的人,特别是体弱多病者及老人食用,具有很高的食补价值。
养蛙生产主要是以种卵为主,以种蛙为辅,大都采于野生,一是自捕(采),二是收买。农业生产遇到问题,中国最大的农技问答“云种养”平台,数万名优秀农业专家,时时在线,免费解答。
南方人爱吃牛蛙。牛蛙具有生长快、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等优点,是名贵食品。也可以出口创汇。其皮还可制革,脏可制药;蛙内脏可以药用,蛙油可制作高级润滑油。
牛蛙的营养价值非常丰富,味道鲜美。每100克蛙肉中含蛋白质19.9克,脂肪0.3克,是一种高蛋白质、低脂肪、低胆固醇营养食品,备受人们的喜爱。牛蛙是两栖动物的天敌,千万不要被外表蒙蔽,一个不小心,放了几只。
不管是蛤蟆还是牛蛙,市场上卖的都好贵,一只蛤蟆的母豹子要十几元,一只公蛤蟆也要四五块,牛蛙一只就更贵了,有好多农民靠着养殖蛤蟆、牛蛙致富了,据说一年最少也可以赚上50万,这可是星级饭店的招牌菜。海参、鲍鱼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呢!
>经记者:孙嘉夏 实习记者:舒冬妮 每经编辑:陈俊杰
晚饭后,杰哥像往常一样在海边散步,东山岛平静的海面跟疫情前没有区别,但杰哥家上千万个鲍鱼苗已经滞销,在刚过去的半年里,他损失了近百万,“卖不掉的鲍鱼苗只能晒干了喂鸡”。
东山岛隶属福建省漳州市,从上个世纪末就开始盛产鲍鱼,国内上到山东、下到广东的鲍鱼苗大多源于此,东山岛也因此被称为鲍鱼之乡,而杰哥是在东山岛干了二十多年的“老鲍民”之一。
“东山岛出去的都能做技术员,养鲍鱼的人也都被称为鲍哥。”杰哥略为自豪地告诉记者。他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讲述了疫情下的东山岛现状,如今,亏损已没有办法挽回,杰哥的经历只是东山岛上万鲍哥们的缩影。
鲍鱼比白菜便宜:卖不出去只能喂鸡
“春节前后正是开售最小鲍苗的旺季,年前已经和一位福建罗源的客户谈好了抓苗的单,本来约好春节后抓苗,但因为疫情就没有来了,那笔生意没做成我直接就亏了三十几万。初一还能出门,初二就不让出去了,我本来要天天上工洗鲍鱼池,那些日子不让出门鲍鱼只能自生自灭。”回忆起最初对疫情的感受,杰哥已经很平静,毕竟现在回过头看,那还仅仅只是个开始。
据杰哥介绍,东山岛养鲍鱼分阶段从小苗到半成品、成品对外售卖,从育苗到成品的最短周期是两年,农历十月开始育苗,春节前后一个鲍苗长到0.8公分的规格开始第一批售卖,元宵节前后会长到1.2公分,清明节前后1.5公分,端午后是两公分,农历11月后3公分,3公分以上就是半成品,4.5公分以上就是成品。
疫情爆发正值春节前后,也是鲍哥们“灾难”的开始。“春节前后是鲍鱼生长最旺盛的时节,也是最好售卖的旺季,往年一个能卖到8毛,现在1毛也很难卖出去,(时间)越往后囤积的越多,空间越有限,我们不得不淘汰掉底层苗,而这些都只能晒干了喂鸡。”
没有市场,生产过剩,杰哥家被淘汰的小苗有几百万个,这一笔损失又是几十万元。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除了没有卖出的苗,饲料、人工、电费、包装等费用加起来一个月成本会超过十万元。杰哥解释说,对东山岛的鲍鱼养殖户而言,苗越早卖出去利润越高。
“如果没有疫情,大的卖掉小的就会长起来,就我们养殖的规模来说,卖掉一半或者大部分,留一小部分自己养就够了,如果没卖的话就会越长越多,现在小苗不值钱,半成品、成品都不值钱。”杰哥说。
今年在半成品和成品端,同样面临着滞销的问题,鲍鱼不断成长,但市场相比之前却在萎缩,“鲍鱼毕竟很贵,今年经济形势不好,大家也不怎么吃了,并且春节前后的旺季餐厅都关门了,销量就更不好了,只能降价,越降越低,以前大的鲍鱼能卖到100元一个,正常的情况下五六十元,但现在一斤排骨就能买到两斤十头鲍,一斤不到20元,一个鲍鱼差不多两三元,比一颗白菜还便宜。”
杰哥说到这,无奈地笑了笑,给记者发了一个养殖工人们泡面就鲍鱼的视频,杰哥说之所以记录下这一幕是因为以前也没这样吃过,“之前哪里舍得?”
杰哥发来的视频截图,养殖工人们就着泡面吃鲍鱼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蝴蝶效应带来的问题还没有结束,“我们养鲍鱼的还有一个缺点,鲍鱼的生存周期在海上是有期限的,就像人的寿命一样,一到夏天,因为气温和水温的缘故,鲍鱼会大量的死亡。”
3月,全国范围内开始复工复产,加上大幅度降价,成品鲍鱼的销量有所恢复,“但现在还是积货太多,吃也吃不完,密度太大了它就会死,所以要赶紧卖,没卖掉的话现在就大批量死亡了。”
杰哥说起他的一个客户,农历十月从东山岛进鱼苗,一层养殖笼养50个,养到半成品可以卖了,但因为疫情的缘故,随着气温变化,第二年农历2月一层笼子剩40多个,端午后就只剩10个,不到两成。
“他们在海上养,温度不可调控,好多都在清明前运往北边山东去了,陆运成本低,存活率低,海运成本高,存活率高,今年价不好,好多都是直接陆运过去的,死就死了。我这边在陆上养,抽地下水,用电控制水温,少量的也能养,密度太大的只能剔出来喂鸡,鸡也吃不完的就倒掉了。”杰哥说。
转型去养虾:这是最后赚钱的希望
根据杰哥的描述,这个夏天,一定是近年来鲍鱼死亡率最高的一年。
“大的卖掉,小的就可以再买回去养,不然就没地方养,所以只能淘汰更多小的。并且春节那时候如果大量抓的话,后面小的质量也会更好,现在下面的半成品和小苗全部被挤压了。如果没有疫情,小苗在这个时候已经卖光了,越小卖成本越低,赚得越多,但现在很多人直接不养小苗了。”杰哥对记者说道。
以前盼丰收,现在怕是不盼了。
鲍鱼养殖户陷入了“卖不出去——积货多——降价贱卖——大量死亡——再降价贱卖——还是亏损”的恶性循环,鲍哥们今年不仅不赚钱,还将面临大幅亏损。
当然,在亏损面前,谁也不会坐以待毙,鲍哥们也试图从不赚钱的恶性循环中逃离出来,“现在大家改行去养虾卖虾了。”杰哥说,“还有养扇贝的,养殖方式简单,直接放在海里,只要不出现赤潮造成大面积死亡,带壳8元一斤,一天销量几千斤,也能有非常可观的收入。”
相比于高端食材鲍鱼,虾、扇贝等平价海鲜在人们的餐桌上更常见,而对于养殖户们的直接驱动原因是成本更低、利润更高。据杰哥介绍,白对虾的成长周期短,在70天左右,饲料成本也比鲍鱼低,产量高,一批虾成熟之后,20天后又能再捕捞一次,越养越赚钱。
丰富的白灼鲍鱼餐,往年养殖户也不舍得吃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但养虾同样也面临一个问题,“养虾是个技术活,不能离开人,虾特别怕缺氧,一旦设备停电几分钟,虾就全部完蛋了。并且夏天虾容易生病,又极具传染性,一只虾病了,可能全部虾都会感染,虽然虾病对人体无害,但虾不长了,只能卖掉,像不久前我三叔养的虾就发病了,40多条一斤的规格,没办法一斤虾才卖了13.5元,只能算勉强保本,度不过危险期就只能这样。”
清明前后,处理完鲍鱼小苗,杰哥的养殖场有一半规模也养起了虾,不过没想到在举完他三叔家的失败案例后,第二天杰哥告诉记者,自己养的虾也发病了,“14元一斤刚刚处理完,留了两百多斤送朋友,不养了,再养下去会全军覆没”。
他将最后的赚钱希望寄托在剩下的另一个品种虾上,“现在还剩十几万条金刚虾,这是最后的希望了。”杰哥说,“它的生命力比白对虾强,但周期长利润比较薄,要养7个月,量也不能养多,金刚虾比较凶,密度大会自相残杀,成熟了十多条一斤,也能赚。”
在杰哥看来,火热的直播带货在鲍哥们的身上也无法发挥作用,“直播卖货只能是针对成品鲍鱼,而小苗和半成品都是一个客户大批量的购买几十万几百万个,他会需要什么样的货,养殖户都知道。”
并且,就算是对成品鲍鱼做直播,这个从业二十多年的鲍哥直言对直播一窍不通,显然,在鲍鱼的养殖技术上他们更胜一筹。
“您之后打算怎么办?还养鲍鱼吗?”面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提问,杰哥没有因为今年的亏损感到犹豫,“除了那十几万条金刚虾,其他的场地就准备培育新的鲍鱼苗了,现在就是晒场子,太阳可以杀杀细菌,晒晒藻类,以后育苗就好,差不多到国庆前后开始育苗。”
“那您觉得现在这种情况会不会影响以后的鲍鱼市场?”
“明年肯定也好不到哪里去,因为现在冷冻批发都还没卖出去,放在厂家那里还有很多,预料到明年也不会好,但是也没有办法,只能还是该干啥干啥。然后自己还有客户要供应几百万(个)苗,肯定还是育苗。”
每日经济新闻
鱼历来就是是名贵的“海珍品”,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被誉为海洋“软黄金”,有“餐桌黄金,海珍之冠”的美称。
< class="pgc-img">>鲍鱼的价格高昂,一般人很少能吃到,过去都是作为贡品、国宴菜。明清时期,鲍鱼就成为皇帝和达宦贵人专享的美食,被列为“上八珍”之首。据传当时沿海各地大官朝见时,大都进贡鲍鱼为礼物,一品官吏进贡一头鲍,七品官吏进贡七头鲍,以此类推。1972年冬,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一向主张“外交无小事”的周总理开始为中美谈判殚精竭虑,连客人访华期间的菜谱都要亲自审定。为了接待贵宾,周总理决定准备1000公斤新鲜鲍鱼,以示中国人的好客与中华美食的博大精深。这是鲍鱼首次以“国宴鲍”的身份登上历史舞台。
后来鲍鱼养殖技术开始发展,产量上升,高端饭店里也有了鲍鱼的身影,这几年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普通餐厅也能看到鲍鱼的身影了。鲍鱼的价格开始下跌,还记得几年前,餐厅里的鲍鱼一份要卖到上千元,如今不到百元,价格真是天差地别。
在水产批发市场,鲍鱼也成了很常见的一种食材了,鲍鱼的价格除了品种、是否野生外,主要还是根据个头大小来区分,通常按“头”来划定,一斤鲍鱼里有几只鲍鱼,就是“几头鲍”,像“两头鲍”、“三头鲍”这样个头大的,一般都只送往高端饭店中,需要预约。而“十头鲍”这样的小个鲍鱼就比较常见、便宜了,不少婚宴庆典上都用来作为菜品。
< class="pgc-img">>今年,鲍鱼养殖产量又大增,加上产出的鲍鱼个头较小,价格又降了,简直是“白菜价”,市场上12头鲍收购价不到40元一斤,10头鲍价格大约44元左右,算下来一头鲍鱼才3元左右,和一颗白菜差不多。而去年的这时候,价格要高一半以上,12头鲍能卖到60元。
这么低的价格许多养殖户都亏本了,养殖一笼鲍鱼大约需要700元的成本,而按当前价格出售,仅能卖到500元,每笼都要亏200元,一个养殖户大约养2000-4000笼,算下来预计要亏损40万-80万。
< class="pgc-img">>?去年行情好,养殖户们能赚一笔,今年行情不好,养殖户们就要亏损。那做水产养殖,到底怎么样才能赚钱?养什么不是最重要的,关键还是掌握市场行情!行情好的时候,别头脑发热,一味的加大养殖规模,大家都养同样的,市场饱和,价格就会下降了,就可能亏损。行情不好的时候也别一下就不做,改换另一行,养殖的人少了,产量不够,说不定行情又变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