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24日,
青岛发布餐饮行业防疫倡议书。
青报君从市商务局获悉,青岛市餐饮行业协会、青岛市饭店和烹饪协会面向全市饭店餐饮企业发出倡议书,号召全市餐饮企业要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企业法人或主要负责人是疫情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要严格落实市疫情防控各项要求,确保防控制度、员工排查、防疫物资、场所管理、食品安全等落实到位。
与此同时,要严防人员聚集,按照“圆桌隔位坐、大厅隔桌坐、单排同向坐”的原则用餐,大堂减少桌椅摆放,餐桌实际使用数量不超过平时的50%,餐桌间距不小于1米;大堂顾客同向相坐,大堂内圆桌顾客隔位相坐,面对面距离不少于1米;包间(包厢)内只开一桌,顾客隔位相坐,面对面距离不少于1米;不得拼桌,每桌人数不多于5人。
青报君了解到,此次我市有序开放堂食,要求各区(市)政府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根据疫情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要求,统筹做好餐饮企业恢复经营,强化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对违反疫情防控要求的,要责令立即停业整改。经营主体因防疫工作不落实造成不良后果的,予以追责问责。
具体倡议如下
全市饭店餐饮企业: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疫情防控决策部署,切实做好“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工作,结合当前形势,青岛市饭店和烹饪协会、青岛市餐饮行业协会在青岛市商务局的指导下,向全市饭店餐饮企业发出如下倡议:
一、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企业要按照各区(市)属地管理有关要求开展疫情防控与经营发展,根据疫情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要求,有序开放堂食服务。餐饮企业要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企业法人或主要负责人是疫情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要严格落实市疫情防控各项要求,确保防控制度、员工排查、防疫物资、场所管理、食品安全等落实到位。经营主体因防疫工作不落实造成不良后果的,予以追责问责。
二、强化疫情防控安全意识
各企业要加强经营场所通风、消毒和清洁卫生,安排专人对进入餐饮场所的顾客进行体温检测,要求顾客正确佩戴口罩和出示“健康码”“行程码”,配备消毒洗手液、消毒液等防护用品,严控冷链食品进货渠道关,明确原料采购、加工等环节控制措施,确保食品安全。
三、餐饮主体要做好供餐管理
严防人员聚集,按照“圆桌隔位坐、大厅隔桌坐、单排同向坐”的原则用餐,大堂减少桌椅摆放,餐桌实际使用数量不超过平时的50%,餐桌间距不小于1米;大堂顾客同向相坐,大堂内圆桌顾客隔位相坐,面对面距离不少于1米;包间(包厢)内只开一桌,顾客隔位相坐,面对面距离不少于1米;不得拼桌,每桌人数不多于5人。
四、倡导推行“分餐制”“无接触外卖”
各企业堂食要大力推行“分餐制”,倡导勤俭之风,开展“光盘行动”,树立文明健康绿色环保就餐风尚。提倡饭店餐饮企业开展外卖服务,严格落实《餐饮提供者无接触供餐实施指南》地方标准,做好食品生产、制作、包装、销售、配送等各环节的管控,切实保障餐饮从业者和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五、严格做到诚信经营
各企业要坚持依法合规、诚信经营,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对所经营的产品和服务项目明码标价,坚决抵制哄抬价格、囤积居奇;不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不利用疫情牟取不义之财,全力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六、营造安全消费环境
安全生产事关员工生命安全和企业财产安全,事关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企业要落实第一责任人制度,教育员工自觉履行安全职责,按章依规操作;完善安全生产条件,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营造安全生产氛围,构建安全消费环境。
全市饭店餐饮企业要自觉强化大局意识、担当意识,迅速行动起来,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餐饮业经营发展,共同开创全市饭店餐饮企业美好的明天!
青岛市饭店和烹饪协会
青岛市餐饮行业协会
2022年3月24日
记者|王伟
来源: 青岛日报
据《成都市餐饮企业有序开放堂食工作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有序开放堂食需满足五大基本条件: 一是全面开展安全隐患排查,严格落实安全防范措施。二是切实做好经营场所的全面消杀工作,做好设备设施、餐用具等彻底的清洗消毒。三是确保口罩、洗手液、消毒剂和测温仪等疫情防控物资配备到位。四是对库存食品、原辅材料等进行清查,坚决不允许使用过期、变质食品原料。五是做好员工健康监测等。(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来源: 四川新闻网
月20日,兰州市市场监管局结合兰州餐饮行业发展现状,发布餐饮服务环节疫情常态化防控新要求。据了解,除了要求餐饮场所进行消毒,控制就餐人数外,使用冷链食品的餐饮企业还需公示进口冷链食品的检验检疫证明、核酸检测报告、消毒证明及兰州总仓出仓证明,让顾客放心消费。进店消费顾客必须扫健康码,查验防疫健康码或行程卡,测量体温、佩戴口罩,符合要求方可入店,体温检测异常的须按照上报流程立即向社区或区疾控中心报告。
加强从业人员管理 强化日常消毒保洁
兰州市市场监管部门要求餐饮单位严格执行从业人员晨午检制度,建立健全员工健康档案,做好员工信息采集和管理,保持人员相对稳定,不聘用高、中风险地区人员。每日上班前、下班后对员工进行体温测量并做好记录,体温正常方可进入经营场所,上岗期间必须保持清洁卫生,严格洗手消毒,时刻佩戴口罩,及时更换口罩。对加工进口冷链食品的从业人员要每周进行核酸检测。
同时,要强化日常消毒保洁,对经常接触的公共用品和设施(如电梯间按钮、扶梯扶手等),每日清洁消毒不少于三次,并做好消毒记录。要确保卫生间通风良好,洗手设备正常运行,洗手盆、地漏等水封隔离有效。每日清洁消毒不少于三次,门把手、水龙头、开关的消毒至少每两小时一次,要配备足够的洗手液(或肥皂),保证水龙头等供水设施正常工作。
冷链食品检疫证明要公示 不得加工生食类高风险菜品
根据要求,餐饮单位要严格落实进货查验及索证索票制度,确保食材来源可追溯。禁止在经营场所宰杀活禽畜动物,严禁采购经营和制售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严禁采购、使用病死、毒死或死因不明的禽畜动物肉类及肉制品。采购进口冷链食品,必须查验并索取供货商许可证及同批次产品入境货物报关单、检验检疫证明、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及总仓出仓证明、消毒证明,并录入甘肃省食品安全电子追溯平台。
餐饮单位要密切关注原料供货商所在地的疫情变化情况,如原料供货商有员工确诊,根据相关防控规定对已采购原料封存待查。同时,还要向广大消费者作出承诺,在场所内公示进口冷链食品的检验检疫证明、核酸检测报告、消毒证明及兰州总仓出仓证明,让顾客放心消费。对购进的进口冷链食品做到专人管理,专区或专库(柜)存放,专人加工,专用工具,专人消毒等,不得与其它原辅料混放。
食品加工制作要做到 “三分开、一消毒”:即生熟食品分开存放、荤素食品分开洗切、清洁区与污染区分开,严格餐饮具消毒;食品加工要充分煮熟热透,确保加热食品中心温度不低于70℃;不得超范围、超负荷经营,疫情防控期间原则上不得加工生食类等高风险菜品。
外卖餐食密封盛放 顾客在非就餐时应佩戴口罩
根据要求,进店消费顾客必须扫健康码,查验防疫健康码或行程卡,测量体温、佩戴口罩,符合要求方可入店,体温检测异常的须按照上报流程立即向社区或区疾控中心报告。餐馆要在候餐区、取餐区、结账区等人员易聚集区域设置 “一米线”和设置餐桌一米间隔,疏导就餐人员保持一米距离。严格控制人流密度,进店人数要与餐位数相匹配,不得造成点餐、等餐、等位等人员聚集。提醒顾客在非就餐时全程佩戴口罩,提倡非接触式点餐、结账,就餐时间不超过两小时。
餐饮单位必须向消费者提供公筷公勺分餐夹,有条件的餐饮单位要积极推广分餐制。就餐者离开包间后,餐饮单位要对包间进行清洁消毒和通风处理。
此外,外卖餐食宜采用密封方式盛放,提倡每份餐食使用自制或订制的封签,防止运送过程中污染餐食。餐饮外卖服务应严格执行外卖配送和快递从业人员疫情健康防护的有关要求。
举办宴席须报备 50人以上聚餐活动要“双报备”
承办宴席的餐饮单位春节期间原则上不举办大型会议培训、集体团拜、慰问演出、联欢聚餐等人群聚集性活动,确需举办的应严格控制人数和规模,50人以上的应制定疫情防控方案,严格落实核酸检测、扫码测温、佩戴口罩、场所消毒通风、安全间隔距离等防控措施,且举办50人以上大型聚餐活动的,要实行 “双报备”制度,聚餐当事人要向宴席承接单位报备最高控制人员数量和聚餐规模,并对聚餐人员旅居史进行核查,禁止有中高风险旅居史人员参加聚餐。宴席承接单位要提前1日向所在街道疫情联防联控办公室或村委会报备疫情防控方案、餐饮单位从业人员7日内核酸检测证明、聚餐当事人信息。(掌上兰州·兰州晨报记者 姚智)
来源:掌上兰州客户端
来源: 每日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