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管理并不只是控制成本、管理人员、把控菜品质量那么简单,很多时候,一些管理上的小细节往往会被忽略。今天,我们跟大家分享一位厨师长的几点细心化管理,以让大家参考借鉴。
1、厨房拐角放镜子 以防碰撞
厨房里会有不少拐角,如厨房的出口和传菜的入口呈直角90°,从厨房里往外出的人,就会看不到传菜口是否有人过来,这样就会经常发生碰撞现象,如果是搬着重物的厨师与端着热菜的传菜生碰到一起,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所以为了避免碰撞情况的发生,我们在拐角处放了一面大大的凸面镜,员工在通过前瞄一眼镜子,就能看到对面是否有人过来,避免了不必要的碰撞。
< class="pgc-img">>2、荷台灯挂保鲜膜 打扫更轻松
厨房里油烟比较大,过不了多长时间,厨房器具上面就会沾满油渍,不易打扫,要是采用洗涤剂清洗,不经意间将其滴入食品中,还会造成食品安全隐患。
为此,我们使用环保的透明塑料膜来代替灯罩,透光性挺不错的,如果塑料膜脏了,可以将其直接取下废弃,再换新的,方便省事。
不过要注意一点的是,使用此方法时,要使用节能灯泡,因其散热小,不会造成塑料膜损坏。
< class="pgc-img">>3、管道用锡纸包裹 不沾油
厨房里的油烟管道,因为位置比较靠里,所以不好打扫,又因其在炉头的后面,长期烟熏火燎,如用棉布缠绕,上面就会沾满油渍,成为滋生细菌的温床。
为此,我们使用锡纸将管道包住,颜色与炉灶表色融为一体,管道就不会显得非常突出了,使得厨房整体更加美观。
而锡纸不易沾油,即使锡纸真的脏了,也可以将其直接取下扔掉,换一组新的锡纸再包上就可以了。
< class="pgc-img">>4、单耳小锅炒菜出菜更快
过去受粤菜的影响,如今90%以上的餐厅厨房,都是使用双耳大锅,此锅锅底比较薄,适合用来制作粤菜小炒,因为粤菜要讲究锅气,但并不适合用来制作北方菜系的菜品。
现在,我们将过去丢下的长把单耳锅重新拾了起来,用其烹制鲁菜,一锅一菜,味道更香。因为单耳锅面积小,受热快,所以菜品成熟时间快,比用双耳大锅制作的北方小炒味道更好,而且锅小,容易控制火候,特别适合制作扒、熘、烧的菜肴。
< class="pgc-img">>5、提前配酱料 注意防尘蝇
餐厅销售的菜品,有许多是搭配酱料上桌的,这些酱料都需要提前制作,由传菜与菜品配好后上菜。
但在配好酱料到上桌之前的时间差,是防控食品安全的一个盲点,这段时间一定要做好防灰尘、防蚊蝇的工作,落上尘土不但会影响酱料的卖相,如果落上蚊蝇,更会传播有害细菌,造成污染。
所以,我们就将特制的塑料盖子,扣在酱汁上,防止其受污染。
< class="pgc-img">>6、特制切骨机 削骨更给力
如果餐厅每天都要切配大量的猪肋骨和猪棒骨,要是采用人工切配的方法加工这些原料,需要耗费的工时太长,剧烈的切割会使刀具磨损加快,工具折损率加大,浪费不必要的成本,有时还会造成意外,给员工带来安全隐患。
< class="pgc-img">>所以我们就购买了一种专业切骨机,它使用循环锯条切割排骨,切割速度更快、更安全、更省人力,一台机器,一个人一天就能切几百、几千克的骨料,使工作效率效率大大的提高。
分享来源:职业餐饮网,如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谢谢!
>< class="pgc-img">>外行人眼中,厨师是每天切菜炒菜的职业。实际上,要想做好一名厨师,需要掌握非常多的技能:刚当打荷时,帮师傅们处理粉浆,再到做切配后拿到自己的厨刀,日常磨刀、工作时切配,以及上灶后翻勺颠锅、控制火候以及调味。
这六种技术,看似简单,但都需要长期练习,逐步掌握。下面,红厨网就为大家简单分享一二。
作者:梁文源
编辑:王白石
题图:红厨网摄
< class="pgc-img">>磨刀技术
刀具对厨师而言,就是剑客的剑,是他们行走江湖的武器。
然而,再锋利的刀也有变钝的时候,这就要求厨师必须要学会正确地保养刀具:定期磨刀。
磨刀看似简单,但是如果一个小细节掌握不好,那就会事倍功半;如果磨刀方法不正确,不仅刀磨不快,甚至会缩短刀具的寿命。因此,很多新人入行的时候,磨刀也是大家都要学习和了解的一门技术。
要想磨好刀,首先要选对磨刀石。磨刀石有很多,常用的一种是细磨黄砂和粗磨青砂组合一起的天然磨石,这种磨刀石多用于新刀开刃或者缺口磨平;另一种是金刚砂合成的人工磨石,多用于刀具的日常细磨。
磨刀的方法也有讲究。角度上应该是5度左右,加大刀与磨刀石之间的接触面,磨的时候应该沿着磨刀石对角线磨制,这样可以保证刀刃均匀接触磨刀石,避免刀具卷刃、磨刀石受损。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摄图网
>磨刀时,用力方式同样需要注意,应该做到轻推重拉,前推时力度要小、速度要慢,后拉时力度要足、速度要快,这样可以避免刀刃受损。
磨刀的姿势也值得一提,应该用弓步,将身体重心向前,这样磨刀更省力、效果更好。
在这里红厨网也分享一个老师傅的磨刀小技巧给大家参考一下:
在磨刀前,磨刀石要放入水里浸泡10分钟,充分吸饱水;还有就是刀具在磨之前可以放在盐水中浸泡10分钟,或者磨刀的时候加盐水,因为盐能活化钢铁,使得刀具更锋利。
< class="pgc-img">>刀功技术
有了利器,手上功夫还要到位。掌握好基础刀功,也是新手厨师必学的技能。无论你是做砧板烧腊还是要想进阶到炒菜,厨师就要先掌握刀功。中餐制作菜系菜色繁多,不同食材不同的菜品都有不同的搭配切法,这就要求厨师要懂得根据不同原料使用不同刀功来处理。
厨师的刀功大概分为切、片、剁、劈、拍、剞六大刀法,但是每一种刀法却又细分出不同的刀法,比如切里面就包括直刀切、推刀切、拉刀切、滚刀切、双飞、单飞等。厨师要想熟练掌握,必须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学习。
很多厨房新手或者烹饪学校的学生,都会要求学习切萝卜、南瓜这些,就是为了让新人尽快掌握刀功,也了解各种食材的特性。
刀功既是厨师的手艺和技巧的体现,也是厨师对原料的了解深浅的重要表现。厨师只有充分掌握刀功,才能在后厨更进一步。
虽然,厨师刚入行未必知道太多刀功方法,但不妨从最常切配的小料入手掌握。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红厨网摄
>下面,红厨网也分享了一位老师傅对葱姜蒜这三种常用小料的改刀方法。
老师傅表示,切葱第一步就是将葱白和葱绿分开。葱白一般有两种切法,一种是切2-3厘米的段,另一种是切葱花。一开始可以用直刀切,熟练掌握后再推刀法。葱绿常见的用法比较多,可以切葱花、葱段、切葱丝。
老姜的切法更多,因为形状不一,切之前要修整成长方块,边角料可以留着熬料。姜的切法都是切片,然后根据需要再把姜片切丝,再把姜丝切丁或者切蓉。
蒜的处理就比较简单了,可以切蒜片、蒜粒或者蒜蓉。
掌握刀功是一个长期过程,厨师刚入行时可以多向师傅们请教,一点点把刀功练出来。
< class="pgc-img">>上浆挂糊拍粉技术
上浆挂糊拍粉也是一个厨师入行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也是打荷的工作之一。
无论是上浆、挂糊还是拍粉,都是为了给原料“着衣”,保留食材的营养物质,锁住原料水分和本味,以达到酥脆或滑嫩的效果。在后厨,制作大部分菜肴时,都离不开这三种糊浆处理方法。因此,上浆挂糊拍粉的技术也是每一个厨师必须要掌握的基础技能。
虽然上浆、挂糊和拍粉都用到了淀粉,但是三者也是不同的。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红厨网摄
>一般来说,上浆只是给原料表面挂一层薄薄的粉浆,阻止原料本身水分外泄保证成品滑嫩。
挂糊就是粉糊完整包裹原料,大部分用于炸、溜、烹、煎、贴,视具体菜式而定,让原料表面达到或酥或脆、内里鲜嫩,而且香口的效果。
拍粉比较简单,直接用干粉粘附在原料表面,起到裹上一层薄衣的效果。
总的来说,上浆多用于炒、烹、煮,让成菜吃起来滑嫩但不会吃到浓厚的粉浆;挂糊就是给原料表面增加一层明显湿湿的糊浆,根据不同的糊炸出或酥或脆的外衣,与内里嫩滑多汁的原料形成口感对比;拍粉与挂糊相比,拍的是干粉,封住原料表面避免焦糊的同时增加香气,更多用于制作炸物和煎焗。
不同的烹饪需求,需要用到不同的方式,上浆挂糊拍粉看似简单,但是也蕴含了丰富的烹饪知识。
< class="pgc-img">>翻锅技术
除了刀功,翻锅也是厨师入门必须的技术。一道菜的好坏,虽然于切配预处理等都有关系,但是与最后的翻锅炒制关系最大。
翻锅是根据菜肴的不同要求,运用不同的技法,将原料在锅内配合炒勺加上晃动锅进行娴熟、准确、及时、恰到好处地翻动,从而使菜肴受热成熟、入味、着色、着芡、造型等达到质量要求的一项技术。
总的来说,翻锅就是决定最终出品成效的关键一步。而对于新手厨师来说,在后厨能上灶炒菜,不但证明他的刀功等基本功掌握得十分不错,也证明他的翻锅技能可以胜任炒锅一职,这对厨师来说是很重要的一步。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红厨网摄
>一般来说,翻锅(又称为翻勺)最常用的就是小翻和大翻。
小翻是最常见的翻锅技法,每次翻锅只有部分食材在炒锅中作180°翻转,翻起的部分食材与炒锅中另一部分食材相重叠,配合炒勺进行拉、送、播、接的操作,使炒锅中食材受热均匀,调料入味,汁芡、糖浆包裹均匀。小翻关键在于利用手腕的巧劲,适用于数量少、加热时间短、散碎易成熟的菜肴,比如宫保鸡丁、清炒肉丝。
大翻是通过晃锅配合炒勺进行拉、送、扬、翻、接,利用惯性将锅内原料一次性做180°翻转,也就是说原料通过大翻达到“底朝天”的效果,因动作和翻转幅度较大而称为大翻。大翻勺一般用于煎、扒等烹调方式,适用于制作整形原料和造型美观的菜肴,如蟹黄扒冬瓜。
除此之外,翻锅技术还包括晃锅、悬翻、助翻等技术。
大家可以根据原料形状不同、着芡方法不同、火候要求不同、成品形状不同、动作程度不同等因素,进行不同翻锅方法的练习,最终掌握翻锅技术。
< class="pgc-img">>火候技术
中餐对火候掌握的要求很高,过火则糊,不够火则味不足。上面提到的翻勺颠锅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调整原料的受热部位和受热程度,达到均匀受热的目的。
对火候的掌握十分考验厨师的经验,菜肴到了什么阶段,什么时候要调大火、什么时候要调小火、什么时候要离火,经验越丰富,越能轻松驾驭火力。
要想对火候掌握到如此熟练的程度,厨师不但需要学习老师傅的经验,还得自己在日常练习和工作中细心体会。
一般来说,厨房的火分为猛火、中火、慢火、微火。猛火一般用于爆、炒、涮等菜肴,烹制要求快速成菜以保证食材脆嫩口感的菜肴;中火多数用于炸制菜,火力不足容易出现脱糊现象,火力太大油温升得太快,则容易焦糊夹生;慢火多数用于炖、焖、烩、煮等需要较长时间烹制的菜式,用时间将使原料充分入味,火力太大汤汁会快速收干,原料熟而无味。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红厨网摄
>刚入行的厨师,要弄清楚火候与原料的关系,通过仔细观察食材的变化来把控火候。
原料种类不同,火候也要随之调整。软、嫩、脆的原料多用旺火速成,老、硬、韧的原料多用小火长时间烹调。
同种原料大小不同,火候也不同。如果原料切细丝、切丁,或经过了走油、焯水等预制,则要缩短烹调时间,需要猛火快炒;如果原料是大块,受热面积小,烹制时间要长,火力则要调小。
此外,原料数量也决定了火候调整。数量越少,火力相对要减弱,时间也要缩短。
< class="pgc-img">>调味技术
除了火候,调味则是决定成菜味道的最后一步,什么时候下哪种调料、下多少调料,不同的菜品有不同的要求,这也是入行厨师必须掌握的技术。
不同菜品、不同原料、不同的烹饪时间,有不同的调味方法。大家可以将调味技术分为烹饪前调味、烹饪中调味和加热后调味。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红厨网摄
>烹饪前调味,主要作用是给原料赋予底味的同时去除特定原料自带的腥膻异味,即腌制后再烹调。
烹饪中调味是制作时调味,加入或咸或甜,或酸或辣,或香或鲜的调味品,通过炒或焖,使原料挂味或入味。
有些旺火炒制的菜,为了控制烹饪时间避免原料过熟,需要提前将所需调料放入在码兜调好,也称为“对汁”,以便烹调时一次性加入。
在烹饪的最后阶段,有时候还需要在锅边烹入酱油、醋、料酒进行一个炝锅增香。
加热后调味又叫做辅助调味、可增加菜肴的特定滋味。有些菜肴,虽然在第一、二阶段中都进行了调味,但在色、香、味方面仍未达到应有的要求,因此需要在加热后最后定味。
只有掌握了在合适时候调味,做出来的菜肴才真正算是色香味俱全。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红厨网摄
>结语
很多老师傅说厨师刚入行一定要打好基本功,基本上就离不开上述六种技术。
这六种技术看似上手不难,但各有各的难点和要求,全部熟练掌握需要狠下苦功才行。而一旦充分掌握这些基础技能,那就很容易融会贯通,对于研发菜品、烹饪各种不同类型的菜品也更得心应手了。厨师也就有更大的底气去追求更高的职位和厨艺境界。
各位厨友,你们认为做厨师还有什么必须需要熟练掌握的基本技术?欢迎留言区评论告诉我们。
<>有自己的一家餐饮店应该是很多厨师和厨艺爱好者的梦想,但事实上,即使厨艺超群,也不一定能开餐厅成功。经营一家餐厅涉及很多方面,除了一些店面选址、餐厅装修、产品定位等,以下几点也需要注意:
1、找出职业和事业的差异
要由一名厨师转型为餐厅BOSS,不仅需要对产品精通,还需要具备现代餐饮业的管理知识。知识经济的时代,科技技术影响到餐饮业的发展与更新。还要了解餐饮店服务与厨师素质提高的管理,这是你需要跨出的第一步。
2、要节源更要开流
以增加餐饮店利润为目的,开发研究新菜品,利用节假日推销自己的新菜肴,扩大餐饮销售量争取更高的收入额。此外,还要学会制定严密、完整的操作程序和成本控制措施,并加以监督执行,从而提高餐饮盈利能力。
3、食材合理运用才完美
小到一颗青菜,一个辣椒,都能让挑剔的食客看到你是否用心,拿常用的猪肉来讲,多选用中间水分和新鲜度最好的,而将边角料弃用。可自己开饭店,就要根据购买来的食材特点定制菜品,精华的部分可以做主菜,边角料可根据实际情况深加工,物尽其用。
4、采购还需亲力亲为
自己当上老板后,整天被各项开支压得喘不过气来,自己却不知道钱花到哪儿去了。厨师开店的关键问题就是他们不太懂管理采购这块说道就很多。原材料自己采购可以节省成本,店内的一切设施也是如此,比如说买个杯子,买张桌子,自己去砍价,可能就比委托他人去购买节省下来一部分资金,虽然数目不会太大,但积少成多,不得不算。所以老板一定亲力亲为地去买东西,而且要做到货比三家,这样才能节约成本。
5、酒香也怕巷子深
做厨师的时候有很多事儿是不需要自己考虑的,但做老板就不一样了,首先一点就是做好饭店的选址工作。首先得考虑交通,门前如果是单行线,可能就比双行线人气差一些。建议提前到目标区域打探一番,看看平时的客流和人群构成,这些都可能直接影响到饭店的客流,开餐饮店的最关键的就是选址和菜品。
6、分部门管理店面
厨师开店对于后厨的管理驾轻就熟,可对于前厅很多细节方面不见得精通。对于后厨人员的管理方式,放在前厅服务员身上,也不恰当。建议聘请有经验的前厅主管,把前厅这个门面撑起来,避免精力不够形成管理上的真空地带。
7、学会应对对口单位
可以说这方面是让很多老板头痛的事儿,消防、环保、工商、税务对于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饭店,要求不尽相同。事先了解好,办好相关的手续,才好正常经营。
8、紧跟趋势 完善经营策略
当今餐饮市场发展趋向的敏锐洞察力。餐饮业的竞争规则,价值观念,创新意识,餐饮店所在地的消费档次与规模、服务水准及当地市场动态有一定的了解。只有这样具备灵活多变,应对迅速的经营策略,才能在激烈的餐饮竞争中招揽大量的消费客户,在餐饮行业良性持续发展下去。
< class="pgc-img">>9、妥善后勤
饭店开起来了,一切正常运营,但还有很多后续的工作。比如服务员的吃住,夜间饭店的安全,都是老板需要考虑的。你是给员工提供集体宿舍,还是提供补助?夜间店里是否安排值班?是雇人打更,还是服务员轮流看店?这些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10、制度约束更有利于管理
饭店小,很容易就是老板一言堂,这其实也存在问题。比如说亲属、朋友来就餐,是否需要买单?如果免单,饭店的收益势必受影响,正常结账又怕得罪人。最好的办法是用制度管人,这样大家也就没话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