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环球时报
日本“东京deep-china”网站3月7日文章,原题:在北京的“驻京办”餐厅品尝中国各地美味在北京,由中国各省份设立的办事处,叫作“驻北京办事处”,简称“驻京办”。在某些情况下,也有很多由地方市级政府设立的驻京办,而很多驻京办设有宾馆和餐厅,以方便当地的民众来京期间逗留。这些餐厅就被称为“驻京办餐厅”,并供应当地的美食,由于这些餐厅对外开放,所以使人们在北京就可以品尝到中国各地的美食。
比如,同为福建,但福建省、福州市、厦门市、漳州市等就在北京各自经营驻京办餐厅。当然,也有一个驻京办经营多个餐厅的情况,比如四川省驻京办就经营不止一家餐厅。不同的驻京办餐厅的档次也不同。许多驻京办餐厅的名字都是以中国人很容易联想到的地方、当地地标或特色美食命名的。
在北京,除了驻京办餐厅外,还有很多来自中国各地的特色餐馆,但鱼龙混杂。相比之下,驻京办餐厅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它们主要是由当地政府经营,许多食材也都是从当地带来的,这就给人一种地道好吃的印象。
在北京以外的中国大城市,也有类似的办事处,比如在上海有“驻沪办”,在广州有“驻穗办”,但数量均不如北京多。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所以这是它的优势。
去年10月,我在北京期间,就去了3家驻京办餐厅,分别是福建省漳州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及四川省的,这3个地方在地理上均离北京较远,而它们的味道各有特色。如果读者朋友今后有机会去北京,不妨去驻京办餐厅品尝一下中国各地的美食。(作者川云,李琦译)
创 屈博洋 有意思报告
3.5分餐厅,从去年火到了今年。
以往消费者们选餐厅都会按分数从高到低排列,而今舍高就低,勇闯3.5分餐厅,主打一个叛逆。
3.5分,按照百分制换算相当于70分,比及格线还高一大截,不过放在评分系统里,几乎相当于“最低分”。
在点评平台中随机搜索附近餐厅,百余家餐厅中几乎只有寥寥数家分数在3.5分及以下,几乎是“百里挑一”。
这些评分“后进生”们,怎么就成了香饽饽?
< class="pgc-img">>3.5分,餐饮界新“迷信”
几乎从不开火的志豪,最近迷上了3.5分餐厅。他深信真正的美味“酒香不怕巷子深”,一定是那种藏在不起眼的市井中,需要通过熟人口耳相传才能找到的门脸,就像这几年火起来的那些讲述烟火气的美食纪录片所述一般。
不过曾经,他也对餐厅评分深信不已。尤其是随着评分APP和平台的不断增多,他在选择餐厅的步骤上也不断趋于复杂。常常是几个APP左右横跳反复对比,不放过每一条高赞的好评和差评,一顿操作猛如虎下来,最终“百里挑一”。
无论怎样对比,志豪有一个底线:综合评分不能低于4.5,这是他自己定义的及格线。
如今,抛弃了4.5分的迷信,成为3.5分的信徒,大概与他频频在高分餐厅中踩雷也有关。
志豪曾经精挑细选过北京一家有名的烤鸭店,分数常年徘徊在4.8、4.9分,主打一鸭多吃,什么鱼子酱、樱桃配鸭,各种“故弄玄虚”,摆盘是美的,光线是美的,服务员的声线是美的,唯独味道只算“将将能吃”。
“人均三百多元的消费,味道还不如巷子口开了几十年的老破店,真的只能一回游,”志豪说。
与志豪相似的马棱,也对餐厅评分并不感冒,他喜欢吃的餐厅都是那种只有附近食客们才知晓的夫妻店,湘菜、川菜、盖饭、拌面,就是那个味。
“其实从来都没关注过分数,现在回去翻看发现,评分都是3分多,不超过4分,”马棱说。
在马棱看来,并不是因为低分才去吃,而是去吃之后才发现恰好是低分,但这些餐厅几乎没有让他失望过。
就如同网友们流传的说法,这背后可能是一种新共识:高分餐厅之所以高分,一定有些不可告人的秘密,而低分餐厅能安然无恙活到今天,也一定有两把刷子。
魏老板在重庆经营了20余年地方特色菜,他告诉有意思报告,年轻人热衷3.5分餐饮店,背后很可能是“苍蝇馆浪潮”——那些装潢差、环境差甚至服务也并不细心的餐饮店,正在因为好口味被重新发现。在他看来,这是一种“餐饮本质的回归”。
就以魏老板经营的20年老店为例,曾经十数年评分都在3.5分上下徘徊,“门店确实是把重心放在了口味上而相对忽视了其他方面,自然也就没精力再打造、包装了,”他说道。
“不过低分要看究竟低在哪儿,如果短板在口味上,那么无论怎样的分数,都不可能吸引到食客,”魏老板说。
有趣的是,志豪和马棱发现了一个规律,人均消费越高的餐厅可能评分越高,而人均消费越低的餐厅往往评分越低,这背后也有消费心理在作祟。
贵的餐厅当然期待值更高,评价也趋于严苛,眼里容不下沙子。反之,便宜的餐厅本就没抱有太多期待,那么惊喜自然就更容易从天而降,别说眼睛里能容沙子,甚至能撑船。
“4.5分以上的餐厅不亚于一场豪赌,而3.5分餐厅几乎等于捡漏”,志豪说。
这或许就应了网友们的那句话:不是高分餐厅吃不起,而是3.5分更有性价比。
< class="pgc-img">>图源:图虫
评分,怎么失灵了?
评分系统,曾经也像人们早先想象得那般单纯:收集到的全部是理性且真实的信息,能够方便消费者迅速做出选择。
但这份“美食地图”终究不如想象中美好,它有时候不是捷径,而是陷阱。
评分失灵,并不是突然发生的事情,就如同餐饮经营者们在分数上做手脚也是日积月累公开的秘密。
有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资深餐饮人表示,公开秘密之一便是“刷好评”:常规操作是给客人免费送菜送饮料或赠品礼物,换取五分好评,更隐晦的操作则是找廉价的大学生付费刷单。
在采访中有不少消费者都表示,在餐厅用餐的过程中曾数次受到“利诱”而撰写满分好评。比如好评送菜、送饮料甚至减免单,而且不乏有餐厅还提供代写服务,手机交给服务员,三分钟搞定百字带图好评。
当然,该餐饮人表示更大的一个公开秘密则是“刷差评”:同行之间的恶意差评才是一锅好汤里最令人担忧的“老鼠屎”,尤其是不少评分平台并不需要真实消费便可以匿名评价。“比起自己涨分,有些经营者甚至更乐意看到同行降分”。
即便不走极端地刷好评或刷差评,经营者们也往往难以无视分数:分数就像贴在身上的标签,但凡有点上进心,都觉得总要做点什么。
在5A级景区四面山里从事餐饮+住宿生意的赵姐就曾深陷其中。
“每晚睡前打开后台,一个差评就足以让我彻夜难眠,”赵姐说。
尤其是刚开始做生意的时候,特别在意客人的评价,虽然没有真金白银“强制刷好评”,但也没少在评分上下功夫。
赵姐提到一个故事,曾经有一家东北客人不适应南方的气候,凌晨三点打电话抱怨潮湿地睡不着。赵姐料到这个差评已经箭在弦上,因此开始在服务上加码,除了反复致歉之外,过了早餐的用餐时间后,赵姐依旧给客人单独开了小灶准备餐点,临走时还送了两瓶价值150元/瓶的土蜂蜜,最终救回了一个差评。
赵姐清晰记得,客人临走的时候说“本来确实要给一个差评,但这个好评给你的态度”。
比起挽回差评,追求好评更是常规操作,赵姐曾经天不亮就骑车到附近最有名的寺庙去求手绳,作为客人离开时的伴手礼。
赵姐坦承,这背后更重要的变化是:当评分系统发展到今天,消费者们愈发形成了“遇到好的服务不一定写好评,但遇到不如意的服务一定要洋洋洒洒倒尽苦水”的评价习惯。
资深餐饮人曲先生表示,其实餐饮经营者们认真对待评分本无可厚非,但现如今无论是消费者的评价习惯还是经营者们的“小动作”,都让评分失去了真实性。
餐饮行业分析师、凌雁管理咨询首席咨询师林岳也表示,用评分拉动消费走不远,因为口碑最容易穿帮,评分系统正在经历“祛魅”的过程。
“袪魅”之后,回归理性
年轻人勇闯3.5分餐厅,并不是消费者和经营者两端都抛弃评分系统,而是一个缓慢的理性修正过程。
回想消费者能毫不在意评分走进的餐厅,都有哪些?
答案或许是:广州的陶陶居、广州酒家、上海的和平饭店、扬州饭店、北京的全聚德、聚宝源,或者海底捞、西贝莜面村,抑或肯德基、麦当劳、星巴克等等。
要么是闻名中外的地方招牌,要么是久经考验的全国连锁,要么是随处可见的大众快餐,除此之外的绝大多数餐饮品牌们,依旧离不开评分系统这份“大众美食地图”。
日常生活中或许没有那么多机会去3.5分餐厅等惊喜从天而降,比如外出旅游、商务宴请、兄弟闺蜜小聚以及约会,这些场景的试错率极低,因此参考评分依旧是互联网时代消费者的“肌肉记忆”。
只是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趋向于“尽信分不如无分”,在参考分数的基础上,更多去参考有细节的推荐,比如没有评分、不分先后但更有颗粒度的种草平台。
上海财经大学电子商务研究所执行所长崔丽丽教授表示,目前的种草推荐主要是文字推荐,这更朴实、更民间,也就更可信。
对餐饮经营者而言,也正在经历一个减轻内耗,重回本真的过程。
赵姐愈发觉得,强扭的瓜不甜,餐饮经营久了,想要的不是虚荣的人设,而是一份实打实的成就感。如果好评全部是自己千辛万苦“找补”回来的,那除了自我感动,还有什么呢?
北京某东南亚菜系头部网红品牌经营者大A提供了另一条思路:把它当做一个内检系统。
在大A看来,评分系统并不是餐饮经营者们的对立面,它并不绝对公平,但一定会基于大数据而相对公平,会最终提炼、甄别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大A理性分析认为,在分数里可以区分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比如对员工而言,环境分属于不可为,店面的面积和装潢没有太大的调整空间;口味分至少有一半属于不可为,毕竟千人千味;只有服务分是100%可为,可以更细心耕耘。
或许当经营者们不迷信它时,才恰恰是它发挥出更大价值的开始。
经营一家私房菜的佑女士至今在评分系统中只有店名而尚未开分,她坚定地与评分系统保持距离。就像老一辈餐饮人打造百年老店的心态一样。
佑女士坚信,当经营者把全部精力和预算都投入到触手可及的菜品和服务上时,口碑和复购自然而然就来了。百年老店之所以能成为百年老店,或许就在于它的匠人精神十分单纯。
“最近属于餐饮淡季,但我们的店依旧还在赚钱,恰恰说明了把重心放对了位置,”佑女士说。
3.5分风潮或许只是昙花一现,消费者们的痛点和夙愿却并不会轻易消失,即便如此,经营者也得以难得的喘息之机,让餐厅经营的重心重回吃这件事情上。
希望吃饭这件小事,终有一天不再是一场冒险或豪赌。
面新闻记者 | 冯霜晴
界面新闻编辑 | 汤威
3月28日,2023年度“亚洲 50 最佳餐厅”线下颁奖典礼于在新加坡举行,主打以法式烹调技艺演绎现代精致泰国料理的曼谷 Le Du位列榜首,斩获2023年“亚洲最佳餐厅”头衔。
本次共有12家中国餐厅登上2023年度榜单,较去年减少1家。其中,主打北欧精致餐饮的Refer首次荣登榜单并名列第50位,成为北京唯一上榜的餐厅。上海有两家餐厅入围,分别为高级素食餐厅福和慧(第18位)以及Da Vittorio(第34位),名次较去年均下滑6位。
排名第13位的香港大班楼成为大中华区排名最高的入选餐厅,此外中国香港还有Neighbourhood(第29位) 、永(第37位)、Mono(第41位)以及 Caprice(第49位)4家餐厅再度上榜。
去年仅有1家餐厅上榜的中国澳门今年拿下两席,其中华丽气派的永利宫攀升7名至第39位,川江月则以排名第43位再度入围。中国台湾的Mume则重回榜单并排名第45位。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深圳Ensue较去年下降了12个名次,名列第31位,其充满热情活力的年轻女侍酒师Della Tang 赢得了今年的“亚洲最佳侍酒师”殊荣。
2023年度“亚洲50最佳餐厅”完整名单如下:
1 Le Du 曼谷
2 Sézanne 东京
3 Nusara 曼谷
4 Den 东京
5 Gaggan Anand 曼谷
6 Odette 新加坡
7 Florilège 东京
8 La Cime 大阪
9 Sorn 曼谷
10 Narisawa 东京
11 Labyrinth 新加坡
12 Sazenka 东京
13 大班楼 中国香港
14 Villa Aida 和歌山
15 Mosu 首尔
16 Masque 孟买
17 meta 新加坡
18 福和慧 中国上海
19 Indian Accent 新德里
20 Ode 东京
21 Zén 新加坡
22 Sühring 曼谷
23 onjium 首尔
24 Burnt Ends 新加坡
25 Euphoria 新加坡
26 Cloudstreet 新加坡
27 Les Amis 新加坡
28 Mingles 首尔
29 Neighborhood 中国香港
30 Avartana 清奈
31 Ensue 中国深圳
32 Cenci 京都
33 Ms. Maria & Mr. Singh 曼谷
34 Da Vittorio 中国上海
35 Potong 曼谷
36 Born 新加坡
37 永 中国香港
38 Raan Jay Fai 曼谷
39 永利宫 中国澳门
40 Anan Saigon 胡志明市
41 Mono 中国香港
42 Toyo Eatery 马尼拉
43 川江月 中国澳门
44 L'Effervescence 东京
45 Mume 中国台湾
46 Baan Tepa 曼谷
47 Born&Bred 首尔
48 Metiz 马卡蒂
49 Caprice 中国香港
50 Refer 中国北京
图片来源:品牌提供、品牌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