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闪电新闻10月9日讯 10月9日,中共高唐县委举行“聊城这十年·高唐”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高唐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践行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围绕“加速崛起,再塑辉煌”目标定位,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合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高唐的生动实践。中共高唐县委书记杨新胜围绕制造业强县方面的具体举措和成效回答记者提问。
杨新胜表示,近年来,高唐县针对经济总量小的实际,深入贯彻聊城市委市政府制造业强市战略,锚定“创新引领,产业兴县、制造业强县”的主攻方向,努力做好“优存量”和“扩增量”两篇文章,实现县域经济量质双升。
抓大企业带动,再塑新优势。高唐的发展,就是一部大企业带动县域发展的历史。90年代初,以时风集团为代表的大企业迅猛发展,推动高唐经济腾飞崛起。1998年以来的十几年间,高唐经济一直在全市保持前列。正是在时风集团的带动下,高唐积聚了较好的装备制造业优势,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装备制造产业链条。目前,国家统计的31个制造业行业中,高唐就有23个。也正是基于高唐这样的产业优势,高唐立足实际,坚持大抓企业,抓大企业,坚定不移实施“大企业带动”战略,取得了明显成效。这些年,时风集团持续稳健经营,一直是高唐经济的顶梁柱。近几年在农机装备市场疲软的大环境下,集团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坚持“聚焦主业,多元经营”,开发了工业纤维布、建筑装备机械等产品,特别是工业纤维布产能已达到全国第二。蓝山集团破产后,高唐通过引进有实力、讲诚信的投资运营方,全面盘活蓝山资产,不断拉伸延长产业链条,总投资12亿元的高端大豆蛋白产业化项目已经投产,发展势头强劲。2021年产值突破10亿元,上缴税金6600万元,是蓝山集团纳税贡献历史最高时期的2.5倍。原蓝山集团腾出的1000亩建设用地,正在建设健康食品工业园、高端大豆油料产业园和鲁发信德产业园三个产业园区,建成后,将裂变成三个蓝山集团。只要使出“洪荒之力”大抓产业、大抓重点企业,紧盯产业前沿趋势,把准转型路径,瞄定高端化、数智化、绿色低碳化、产业集群化方向,以高水平技术改造带动存量优化,以大力度科技创新带动产业攀升,就一定会再造几个新时风、新泉林、新蓝山,再塑高唐制造业新辉煌。
抓产业发展,优化新生态。为贯彻省委市委加快制造业发展的战略部署,高唐在抓落实上狠下功夫,打出支持企业发展“组合拳”,确保见到扎实成效。突出优化“五个新生态”:第一,健全帮包体系,优化政务服务新生态。建立县委常委会“一会一商”制度和干部常态化挂包企业机制,对全县185家制造业企业实行“一对一”精准帮扶。今年以来,各挂包企业“主攻手”为企业协调解决用工、资金、物流运输等困难问题150多件。第二,狠抓政策供给,优化关爱企业新生态。密集出台《支持制造业跨越发展十条措施》《关心关爱企业家八条措施》等文件,让企业家安心搞经营、放心办企业,厚植企业创业创新沃土。第三,坚持金融赋能,优化企业融资新生态。建立“金融仓库”,组建应急转贷资金平台和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创新推出“高速贷”银企对接服务平台,全力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截至目前,应急转贷资金平台已为企业解决资金过10亿元;“高速贷”平台已入驻县域金融机构11家。第四,注重内外发力,优化要素保障新生态。健全完善“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深入推进“亩产效益”评价改革,盘活低效用地1150亩,全县已完成597家工业企业的“亩产效益”分类和综合评价工作,规上工业亩均税收实现增长22%。第五,突出集群发展,优化产业链融通新生态。构建“1222”制造业产业体系,优选整合装备制造业、康养食品、造纸印刷、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纺织服装、高端板材等7条标志性产业链,全面实行实体化运营链长制,加速实现企业抱团发展、降低成本,形成集聚效应。目前,159家制造业规上企业完成工业产值、营业收入分别占到全县工业总量的91%和90%。
抓重大项目,集聚新动能。项目建设和双招双引是县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增量带动,特别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要稳经济,重在稳内需,尤其是扩大基础设施投资是应对经济下行的快招硬招。牢固树立“项目为王”和“双招双引是经济工作生命线”理念,构建以开发区为核心,书画文创产业园、内陆港、中农商贸城、黄河故道郊野森林公园、济西智创产业园“一核五极多点支撑”的县域发展格局,为项目引进和建设搭建起了强力平台。同时,借助国家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政策东风,抢抓省实施基础设施“七网”行动、新型城镇化建设重大机遇,立足长远,适度超前,正在谋划一批水利、交通、城市更新等基础设施项目,和一批重大产业、民生改善项目,为县域发展谋未来增后劲。采取一线工作法,督导企业抢抓黄金期加快建设进度。目前,健康食品产业园等53个重点产业项目加快推进。同时,突出以商招商、亲情招商和产业链招商,围绕建链、延链、强链、补链,对接现有产业的上下游企业。今年,通威集团投资建设的“渔(农)光一体”田园综合体项目,仅用40天时间到位外资1000万美元,跑出了项目招引建设的高唐“速度”。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下一步,高唐县将按照“沿链聚合、集群发展”的产业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双招双引”带动增量崛起,聚焦500强企业、上市企业、行业龙头企业等,突出招大引强,加大对外合资合作力度,借势借力推动产业实现增量崛起、质效提升,为“六个新聊城”建设做出更多高唐贡献,体现更多高唐担当。
闪电新闻记者 赵赫 聊城报道
湃新闻(www.thepaper.cn)7月14日上午查询天地图发现,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已更名为茌平区,显示茌平已完成撤县设区流程。聊城市也就此在东昌府区基础上扩围,成为下辖两个区的地级市。
这意味着,茌平“撤县设区”工作历时近十年后,迎来了好的结局。
两次呈报国务院
今年4月,在聊城市政府网站发布的材料“解放思想大讨论意见建议办理情况公示(三十)”中,茌平县民政局称,“目前,茌平撤县设区工作正在积极稳妥地推进中。”
同时,茌平县民政局披露了茌平“撤县设区”工作的历程。
茌平县民政局称,为推进聊城市行政区划调整的科学化,聊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先后于2011年和2013年两次就茌平撤县设区事宜向山东省政府专题请示,得到山东省政府的支持。
2014年,山东省政府向国务院呈报了《关于调整聊城市部分行政区划的请示》。
2015年,因聊城市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调整,为保证工作的顺利交接,聊城市委、市政府领导从全市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暂缓了茌平撤县设区工作。聊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工作就绪后,茌平撤县设区工作立即被市委、市政府列入重要议程日程。2016年、2017年、2018年聊城市《政府工作报告》均提出加快推进茌平撤县设区和进一步抓好“聊茌东”都市区建设的目标任务。
2017年11月1日,聊城市政府向山东省政府呈报了《关于撤销茌平县设立茌平区论证评估情况的报告》和《关于撤销茌平县设立茌平区的请示》。
2018年1月2日,山东省政府向国务院呈报了《关于调整聊城市部分行政区划的请示》和《关于聊城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论证评估情况的报告》。
2019年2月18日,茌平县政府和聊城市政府分别就茌平撤县设区召开社会代表座谈会。后又以入户调查、电话问卷等形式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形成报告上报聊城市政府,并积极完善相关资料。
东进、北拓
聊城市之所以一直积极推动茌平区划调整,是因为该市一直在实施的“中疏、东进、北拓、南展、西优”的城市空间发展策略。
在今年3月聊城市“两会”上,时任聊城市市长宋军继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称,2019年,聊城将进一步强力推进城市建设,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将加快建设高品质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力争用五年时间,市中心城区人口突破200万,建成区面积突破200平方公里。实施空间优化工程。采取‘中疏、东进、北拓、南展、西优’的空间发展策略,提升中心城市功能。”
宋军继进一步解释说,实施聊茌东都市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实现茌平撤县设区,适时启动东阿撤县设区,建设市域副中心,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聊城市位于山东省西部,茌平是聊城市“东进、北拓”的重点区域。茌平县是聊城市所辖的8个县(市、区)之一,东与德州市齐河县为邻,西、南均与聊城市东昌府区相连,西北与聊城市临清市接壤,北与聊城市高唐县毗邻。2016年末,茌平县总人口56.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1.36万人。
茌平设区后,聊城市下辖的城区将增至2个。原有的东昌府区总面积829.46平方公里,再加上茌平的1003平方公里,聊城城区面积扩大了一倍多,发展空间大大增加。
春燕 聊城报道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做好干部工作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知人善任。4月24日,聊城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十二项提升行动”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干部担当作为提升行动专场,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耿文茂介绍,近年来,聊城市委组织部坚持围绕中心大局选干部配班子,在日常了解、专题调研、树立导向等方面重点发力,精准发现识别、持续选优配强敢担当、善作为的好干部,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蓄能助力。
突出日常了解,及时掌握干部综合表现。坚持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了解干部,出台《干部重要事项“一事一报”办法》,实时掌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比、表彰奖励、审计审查、问责处理等情况,用好争先创优工作即时表扬机制等,即时掌握干部重要情况。注重通过服务对象、街谈巷议、网络舆论等多渠道了解干部,努力把干部“8小时之外”的情况掌握起来。出台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干部经常性谈心谈话、干部健康状况了解等一系列制度办法,全面构建起组织部门与干部沟通了解的高效互动机制,更好地掌握领导班子日常运行和领导干部一贯表现。
加强专题调研,深度研判干部履职情况。对部门(单位)“4张清单”落实情况,结合年度考核、专项任务、平时反映、信访举报等情况,及时开展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专题调研,重点看干部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的担当精神、在矛盾复杂地方的破题能力、在执行落实过程中的实际成效。近年来,先后开展了市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行力专项调研,县(市、区)换届“回头看”调研,市直经济部门、医疗系统、国有企业专题调研,市直部门(单位)正职和县(市、区)年轻干部分类调研,建立起领导班子优秀副职、优秀中层干部、优秀年轻干部、专业化干部和不称职不胜任岗位干部“5张清单”,为选拔任用调整干部打下了良好基础。
树立鲜明导向,更好激励干部担当作为。近年来,对发现识别的敢担当、善作为的好干部,坚持成熟一个、使用一个,成熟一批、重用一批,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2023年以来,先后从落实经济社会发展任务较好的单位中,提拔重用市管干部150余人,晋升三级调研员以上职级130余人,真正让有为者有位、能干者能上、优秀者优先。一批驾驭能力强、领导水平高的同志走上正职岗位,一大批政治素质好、专业能力突出的优秀干部、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成为聊城干部队伍的中坚力量。在人选的使用上,始终坚持事业为上、人岗相适、人事相宜,根据市直部门(单位)职能职责和县(市、区)功能定位、产业结构,突出精准选配,努力把最优秀的干部放到最合适的岗位上,切实发挥作用、干出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