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智能的无人面馆在景区、服务区等场景很受欢迎
受访者供图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郭丁然
在甘肃积石山县地震救援现场,由平顶山慈善总会海豚救援队带去的一辆“巨无霸餐车”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这辆“巨无霸”上的自动化设备1小时可以制作3000个包子、2000个馒头,每2分钟可以煮6碗热气腾腾的面条,还有2个专业炒菜灶,可解决千余人的就餐问题。它就是咱河南许昌襄城县的本土企业万杰智能打造的。
他们的无人面馆在全国布局超过300家
“今年,我们的业务发展呈现出迅猛势头,截至目前,2023年的销量比疫情前同比增长了约41%。”万杰智能创始人、董事长王晓杰的语气中透露出兴奋与喜悦。
在万杰智能全年销售的设备中,智能化餐饮设备已占到了50%。
万杰智能这家在河南许昌襄城县起步的企业,深耕食品机械领域近三十年。从最初的馒头机、包子机、饺子机,到中央厨房完整解决方案,再到如今的无人化智能餐饮设备,实现了华丽蜕变。
2015年起,无人餐厅的概念在国际上开始流行。2018年,万杰智能等头部企业开始大规模入局。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除运动健儿的精彩表现之外,奥运村的智慧无人餐厅也收获广泛关注,这背后就有万杰智能的赋能。如今,万杰智能的无人面馆在全国布局超过300家,其中有约一半是2023年新增的。
明年销售目标计划提升60%以上
“我们已经制定了2024年的销售目标,计划比2023年提升60%~70%。”王晓杰对未来充满信心。
他介绍,2023年万杰智能与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攀华集团已签订合作协议。攀华集团未来计划陆续开设500家华隆酸菜小面无人面馆,将采用万杰智能的设备,未来远期目标将达到全国3000家。
除国内客户,万杰智能的产品还吸引了来自北美、欧洲的客户。“我们的智慧食品机械产品已出口到全球几十个国家。”王晓杰说。
近期,王晓杰和团队经常奔走于杭州、上海、深圳等地,与当地物业公司、经销商一起沟通交流并召开招商发布会,谋划全新产品的商业落地,“除我们已经涉及的高铁、服务区、景区、医院等场景,我们在深圳的社区无人面馆即将开业。未来,我们还将在全国布局更多社区,这将是一个更加广阔的市场。”
<>刚刚过去的2017年,“无人餐厅”、“新零售”可算餐饮业年度最热词。
纵观人类历史,我们会发现当效率提升的同时成本下降,经济文明就持续发展了。
然而真正体验后,能做到“无人”的并不多,能将“无人”、效率和体验感结合起来的更是几乎绝迹。
就在昨天,写字楼林立的杭州文三路上,一场餐饮新零售的变革正在上演。再过几天,这家五芳斋文三路老店,将拥有一个新名号:首家无人智慧餐厅。
这是一家依靠于无人餐饮技术,用数字驱动经营的新零售餐厅。整个用餐过程,不管是排队、点餐,还是取餐、结账,全靠消费者自助完成,就连菜品推荐、营销方案也都由系统基于大数据自主完成。所有用餐全部从自助智能取餐柜里取出,全程前厅无人。
五芳斋总经理吴大星称,仅无人化改造这一项就可以帮助单个门店节省7个服务员,每年平均节省32万到35万元的用工成本。
官方数据显示,随着销售场景的扩大,本套系统更有望帮助门店提升200%的营业额。
极致的流畅:智能自助取餐柜代替人工交互 效率为王
该餐厅采用手机点餐,在下单支付后,收到一条取餐信息。原来,餐厅使用60个智能自助取餐柜取代原来人工叫号、收银台的位置。记者来到柜子前,点击手机上的“开柜”按钮,柜子自动开门。作为顾客,取完餐即可堂食就餐。
从记者进门到吃饭,全程没有任何排队和等待,更不用听到、看到服务员的忙乱样子和厨房的嘈杂,非常流畅、令人温馨的用餐环境顷刻间抓住了记者的心:用餐的顾客,要的就是这样的体验啊!
改造的速度:低成本、高效率 智能自助取餐柜为最终餐品出口
从6年老店,到24小时无人智慧餐厅,前后仅用时1个月。
如此速度是如何做到的呢?项目发言人表示:该项目的落地是通过品牌自身和多个服务商团队共同协作集合而成。
2017年是五芳斋做互联网转型的元年,百年老字号已经迈出了向智慧化门店改造的第一步,做后台系统的智能化升级,其中,文三路老店就在改造之列。
“我们没有任何迟疑,未来,五芳斋无人智慧餐厅还会复制到越来越多的城市。”五芳斋品牌发言人这样说。
首先,在能保证顾客吃到最新鲜餐品的情况下,使用“自助”方式是效率最高的方法。我们通过对比后认为,只有速位智能自助取餐柜能形成完整闭环并解决这个问题,所以一切围绕这个中心展开。
其次,将智能自助取餐柜系统与五芳斋现有的系统进行API打通,双方技术方面的改动和难度降到最低。
最后,系统采用强大的口碑入口及其非常灵活的前端营销方式,最终在1个月内,将所有系统集成一体。
中心的转变:产品与顾客关系 智能工具解决问题
传统的餐饮行业以产品为中心,以选址、菜品吸引消费者,单向的数据一直很难形成闭环。如今,来到餐饮新零售的模式之下,所有流程已然发生了一场的变革。
事实上,已经有不少餐饮品牌踏出了这一步。比如一直走在前端的快餐品牌和合谷、吉野家、乡村基、永和大王、真功夫等,早在2016年已尝试在部分门店开始使用速位智能自助取餐柜解决餐厅无人化改造问题。
智能化、人工智能是大势所趋,采用智能工具解决传统餐厅问题是餐饮新零售趋势。而智能自助取餐柜作为重要工具,在其中起到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日商报 见习记者 邹冉 记者 张恩
五芳斋无人餐厅 邹冉 摄
海底捞首家“智慧无人餐厅”正式营业,让真正意义上的“无人”变成现实。
不仅是等位区的服务员消失,洗菜工、传菜员、配菜员等统统不见了。据称,这是海底捞历时3年打造的全球首家智慧火锅餐厅。
在杭州,虽然完全“无人化”的餐厅,还未有案例,但在“无人餐厅”上的尝试,却已有不少。
去年年初,五芳斋在杭州文三路开出首家“24小时无人智慧餐厅”,随后又将“智慧餐厅”复制到高速公路服务区。同是去年年初,杭州黑石机器人有限公司在杭州下沙经济开发区宝龙城打造的第一家智能无人奶茶体验店正式营业。至今已经在全国开出7家,并将于本月底在杭州再落地2家。
在多位餐饮行业人士看来,海底捞的尝试的确给消费者带来了很多惊喜,但对传统餐饮来说,完全“无人化”,其实是个挺冒险的尝试。
五芳斋无人餐厅、无人奶茶店等
近一年亮相杭城街头
文三路华星时代广场一楼,五芳斋智慧餐厅,这家看起来与普通餐厅配置相差无二的餐厅,最神奇之处就是,除了顾客,餐厅内见不到任何服务人员的身影。
昨天上午10点半,记者前往体验。通过手机点单或自助点餐机下单,后台便会将炒菜任务分配给厨师,菜品烹制完后,顾客的手机会收到菜品做好在柜台的提醒,顾客可以根据手机提供的密码在取餐柜取餐。
记者通过点餐机点了一份小馄饨,不到五分钟就可以取餐。在打开取餐柜的瞬间,记者透过取餐柜的另一面看到,几个工作人员在后台忙碌。
五芳斋品牌总监徐炜表示,这家无人餐厅经过智慧改造后,不仅餐位减少了一半,工作人员也减少了7人。营业情况不错,不仅解决了高峰期顾客排队的难题,节约了能效,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更精准地营销。
除了五芳斋无人餐厅,在最近一年里,黑石机器人奶茶店也亮相杭州,并已开出3家门店。几平方米大的店铺,唯一的店员是个智能机器人,还有一台无人奶茶制作机。店外的显示屏上,各个系列的饮品可以任意选择,手动触屏或者语音都行,选择完毕后用手机完成支付即可。点单完成后屏幕上会显示制作过程需要的时间,一杯普通的原味奶茶在1分半钟左右。
据负责人翟永辉透露,在本月底前,杭州还将再落地2家这样的无人奶茶店。
无人餐厅解决人力成本难题
但它带来的优势可能也是软肋
当下,整个餐饮业饱受“三高一低”的经营压力。据一份餐饮报告数据显示,已关闭餐厅的平均寿命为508天。而无人餐厅的流行,最大的优势就是降低了其中的“一高”,即人力成本高。
黑石机器人奶茶店负责人翟永辉算了这样一笔账,以杭州为例,一家奶茶店制作、收银、包装,至少需要5人。如果开设这样一家无人奶茶店,以杭州为例,五家门店。只需要一个人进行后期的营销和维护,平均一家店需要0.2人。
“假设每位奶茶工作人员的工资为6000元/月,一家奶茶店一个月的支出就要3万元,一年支出就要36万元。”翟永辉说,机器人的前期支出为20万元左右,每年的维护费用为500元,两者一比较,节省掉的人力成本很可观。
徐炜也承认,无人餐饮在人力成本上的节约是很可观的,用技术来替代人工也是可行的,“但是目前还不能实现完全无人。”
“对传统餐饮来说,烹饪的工艺有蒸、煮、炒、煎、炸等很多种,大跨度地尝试完全无人,其实是有风险的。再加上在很多消费者心中,依旧希望传统餐饮是有温度的,尤其是对于五芳斋这样的老字号来说,我们更希望将成熟的技术推广到更多的门店中去。”徐炜说。
的确,无人带来的便捷,是优势但也可能成为软肋。记者遇到了家住五芳斋智慧餐厅附近的蒋大妈,她说:“自从餐厅改成‘无人’模式,来吃的大多是年轻人,我不会操作这些全智能的东西,也没法找人咨询口味、含量等,有些困扰。”
专家观点
人工智能淘汰人已成现实
未来可能还会替代更多复杂的岗位
杭州猎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首席顾问郎越时:从海底捞无人餐厅诞生一事,可以看出,人工智能淘汰人已经成为现实。最初的人工智能,很多人会想到机械臂,它没有变化的能力,而现在,随着技术的完善和成熟,“机器+人工”,两者的比重正在发生变化,目前,机器人已经可以深入到一些具体的产业,并替代一些操作难度相对较低的工种。
个性化的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未来,“人工智能+产业”“人工智能+岗位”的趋势会越来越明显,更多复杂的岗位也可以被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