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零售企业试水“共享员工”保生产
北京商报讯(记者 赵述评 郭诗卉)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零售企业在人力调动方面形成了默契。2月3日,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云海肴、青年餐厅等餐饮企业尝试向盒马“输送”临时员工。餐饮企业与超市的“跨界共享员工”,一方面可以减轻餐饮企业支付工资的负担,另一方面也可缓解超市人力短缺的压力。有业内人士提出,餐饮企业员工前往有用工需求的商超或相关企业“上班”,保障城市稳定供应的同时,也减少餐饮企业的损失,弥补零售企业的短板。
据了解,云海肴、青年餐厅暂停营业期间,部分员工将经面试、培训、体检、确认劳务合同后,分别入驻盒马各地门店,参与打包、分拣、上架、餐饮等工作。为保证服务人员健康安全,所有员工需进行防护措施规范培训,佩戴口罩、测量体温后允许上岗。盒马在2月1日与青年餐厅实施对接,目前已有近30名员工于北京盒马店上岗。2月2日开始,云海肴北京、上海、杭州、南京、西安、深圳、广州、昆明等地,超400人陆续到位,将由盒马支付相应的劳务报酬。
盒马北京总经理李卫平表示:“特殊时期,大家要共同面对,共同更好地服务民生需求。”
在北京青年餐厅董事长易宏进看来,在这个特别时刻紧密联合、互相支持,一起保障北京的民生供应。
餐企与超市握手在员工安排上“互通有无”,前者意在化解当前面临的种种资金难题,并给原计划坚守岗位的员工一个“定心丸”。
受疫情影响,很多餐饮企业因不能开工损失巨大。从1月21日到30日,眉州东坡一共退餐11144桌,损失金额1700万元左右。眉州东坡按原计划安排的春节员工以3倍加班费计算,费用在848万元。
此外,眉州东坡每月房租成本约1116万元,员工宿舍房租约295万元。眉州东坡创始人王刚公开表示,在目前生意下滑8-9成的情况下,眉州东坡可能也只能撑3个月到半年。
餐饮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借助外力解决人员工资问题,为在职员工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
与餐饮企业情况不同的是,不少处在保供一线的零售品牌却出现用工紧张的情况。疫情防控需要以及务工人员返乡这两种情况叠加,导致不少超市出现了人手短缺的情况。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调研显示,由于疫情防控需要,企业返乡员工回程受限,造成门店营运、物流配送等方面人员缺编50%左右。
一位超市工作人员举例称,众多返岗员工在上岗前需在家隔离,在岗员工数随之减少。此外,随着今年线上订单暴增,反而需要更多员工参与打包工作,短期内难以有人员补充。
一边是餐饮企业开工难,另一边是零售商超用工难,盒马此次与云海肴以及青年餐厅的合作为缓解二者眼下的困境提供了思路,据北京商报记者了解,有不少餐饮企业员工也有意愿出去工作。
有零售业内人士表示,突发疫情的确会给实体企业造成损失,让企业处于困境之中,特殊时期也需要商业领域企业通力合作、抱团取暖,共同对抗疫情给企业造成的困难。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疫情影响,感染了,病亡率不到3%。”
“没活干,没饭吃,100%饿死。”
疫情下,有网友抛出上述数字并灵魂拷问:现在到底要不要找工作?疫情下如何求职?我们找了几个求职者聊了聊。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handler">< class="pgc-img-button editorImage fix-android">>< class="pgc-img-button setImageCover fix-android">>< class="pgc-img-button deleteImage fix-android">>>< class="pgc-img-border ">>>资料图:超市内顾客在购物。中新社记者 刘新 摄
“武汉工作的超市倒闭,转行兼职客服”
36岁的柳淑芬春节后收到一个坏消息,她工作的超市倒闭了。
柳淑芬是武汉某超市的营业员,但这家超市生意一直不太好,疫情爆发后又要暂停营业,老板干脆关门不干了。
这对她来讲,不仅仅是失去一个月3000元的收入,还意味着她需要冒着病毒感染风险,外出求职,或者失业在家。
放往常,再找个活不是什么难事儿,可疫情期间很多店铺都关门歇业,活不好找;另一方面,丈夫是快递小哥,每天在外奔忙,家里有公公婆婆和9岁的孩子需要她照顾。
怎么才能既挣钱,为丈夫分担压力,又照顾到家里呢?某电商平台2月份招收上千名兼职客服吸引了她,每天最少工作三个小时,在家上班。
重要的是,柳淑芬有过5年做有线电视客服的经验。“这工作对我来说太合适了!”她决定马上应聘。
很快,柳淑芬在2月初上岗了。白天的大部分时间她照顾家人,晚上开始工作:一天三个小时接二三十个电话,能挣六七十到一百块钱,用她的话称,“把一家人吃饭的钱基本挣出来了。”
记者注意到,疫情下,这样的兼职还有很多。近日,哈啰单车称,开放出8000个车辆运维岗位,供因疫情暂时停工的人群报名。
哈啰出行及其第三方人力公司为这些岗位提供较为灵活的结薪方式,按周或双周结薪,待原岗用工恢复,这些员工可随时返回。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handler">< class="pgc-img-button editorImage fix-android">>< class="pgc-img-button setImageCover fix-android">>< class="pgc-img-button deleteImage fix-android">>>< class="pgc-img-border ">>>共享员工在七鲜超市工作。受访供图。
“成共享员工,最低要把房租挣出来”
如果不是疫情,在饭店金鼎轩干了十几年的韩玮怎么也不会想到,他会去另一个自己从没接触的行业工作。
大年初三,金鼎轩开始关门歇业,因为拿不准什么时候恢复营业,在北京的出租屋里,韩玮休息了一周,心里却越来越急。
“饭店一直不营业,经营会受到影响,我们的收入和饭店的业绩也是挂钩的,怎么办?还有房租呢。”
好在不久后,韩玮收到通知:为了保障疫情期间员工的收入,金鼎轩和京东7FRESH达成合作,店里员工可以自愿选择到京东七鲜超市暂时工作一段时间,待饭店恢复营业后再返回上班。
两家企业的合作,源自2月5日京东7FRESH发布的“人才共享”计划:员工可以短期打工的方式加盟七鲜超市,金鼎轩、大洋世家等多家餐饮企业加入。
无独有偶,餐饮企业西贝自从曝出贷款发工资也只够撑三个月时,盒马鲜生也发出类似招聘计划:云海肴、青年餐厅员工将赴盒马上班,其他餐饮如有需要,可联系洽谈。
被共享了,说起来不好听,但实际上,这些岗位薪水并不算低。韩玮称,他仅负责对线上订单进行分拣,平均一天200元,“还是比较舒心的。”
19日,58同城发布的一份报告也显示,2020年春节后,快递、外卖小哥等岗位薪资普涨,送餐员月薪由5806元增加到7056元,同比增长21.52%。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handler">< class="pgc-img-button editorImage fix-android">>< class="pgc-img-button setImageCover fix-android">>< class="pgc-img-button deleteImage fix-android">>>< class="pgc-img-border ">>>资料图:珠宝首饰在出售中。中新社记者 张炜 摄
“不再考虑不能远程在线办公的岗位”
相比之下,在某黄金珠宝连锁店做销售的张新(化名)就没这么幸运了,疫情期间,公司超90%的线下店面都暂停营业,老板急得睡不着。
“老板给出解决方案,要么停薪留职,要么转线上销售。” 张新称,“这基本上告诉我们在被裁的边缘了。”
“因为我们销售岗和业绩挂钩的,实际上公司线上业务只占很小一部分,况且是临时转战来的,和原来收入相比肯定是天上地下。”
“也有受影响小的,比如策划类、网络类岗位,公司转战线上,他们不仅活没变少,甚至还需要加班,不过好在不需要到单位,在家远程办公就可以。”张新称。
“通过这次疫情我算是看透了,以后不能远程在线办公的工作不考虑了,说不定哪天线下发生个什么事情就被‘优化’了。”张新称。
实际上,很多企业都面临将业务搬上线上的挑战。19日,工信部发出通知,支持运用云计算大力推动企业上云,重点推行远程办公、居家办公、视频会议、网上培训、协同研发和电子商务等在线工作方式。
就连招聘也不必非得“面试”。近日,@西南政法大学 推出网络招聘双选会,80余家企业通过网络为毕业生们开出近3000个职位,毕业生和企业足不出户在网络上“相会”。
疫情下,你在线找工作了吗?
转自中新网 作者:吴涛
券日报
本报记者 于德良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餐饮业的打击首当其冲。
据2月12日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餐饮业影响报告》,相比去年春节,疫情期间,78%的餐饮企业营收损失达100%以上;9%的企业营收损失达到九成以上;7%的企业营收损失在七成到九成之间;营收损失在七成以下的仅为5%。
疫情让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的餐饮行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对此,国家及各地政府出台了针对中小企业减税、减免租金、信贷支持等多项保障措施,互联网平台与金融机构联手伸出援助之手,更体现出各自的优势与效率。譬如阿里、京东、苏宁互联网巨头发起的“共享员工”行动;美团携手合作金融机构提供不少于100亿元的优惠利率小微贷款。
美团生意贷相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接下来,我们将针对本地生活商户加大应急贷款支持,对于湖北疫情严重的地区,将给予特别利率优惠、减免手续费等特殊政策,切实为商户减负。”
阿里京东苏宁等互联网巨头急推“共享员工”计划
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餐饮业与生鲜业冰火两重天,一方面,餐饮企业停业、员工待业,处于生死边缘;另一方面,生鲜零售平台订单火爆,员工紧缺。于是,共享经济又诞生出新的模式——“共享员工”。
2月3日,阿里旗下盒马先行一步,发布了“共享员工”计划。盒马称,疫情期间联合知名餐饮企业进行合作,采用劳务用工方式,接收云海肴、青年餐厅(北京)部分员工,入驻盒马各地门店,参与打包、分拣、上架、餐饮等工作;相关合作涉及上海、北京、西安、深圳、等多地,共计500人。
2月6日,京东发布“共同战疫”倡议书,邀请餐饮企业加入“餐饮零售发展联盟”,将餐饮企业堂食的菜品在保证健康、口味的前提下,做成“速食”商品,然后通过电商等全渠道销往全国市场。
2月7日,苏宁物流发布“人才共享”计划,面向因疫情冲击、工作受到短暂影响的人群,提供各类仓内分拣、包装,社区骑手、快递配送等工作岗位。京东旗下的生鲜超市7FRESH也发布了“人才共享”计划,邀请临时歇业的餐饮、酒店、影线及零售联营商户员工在此期间以短期打工的方式加盟。
除互联网巨头外,社区生鲜店、大型超市、便利店、线上平台等也发出招募闲置员工的“共享员工”计划。实际上,“共享员工”计划解决了部分餐饮业员工暂时就业难题,而餐饮业更需要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在贷款利率、期限等方面给予特殊优惠政策。
美团携手银行十几个小时完成一笔1000万元贷款
我国餐饮企业超过1000万家,其中有95%是个体商户,其门店少、面积小、大多为家庭夫妻店。疫情之下,员工薪酬、门店租金、供应商货款等成本,重重地压在商户身上,突出表现就是现金流岌岌可危。因此,在这场战“疫”中,更需要政策的扶持和金融机构的担当。
为帮助餐馆扛过难关、恢复经营,2月1日,美团启动商户帮扶举措,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携手合作金融机构提供不少于100亿元的优惠利率小微贷款”。同一时间,美团启动应急协同机制,成立联合工作专项小组,联合多家银行开通专项贷款绿色通道。
2月10日,该项100亿元优惠利率贷款有了最新进展,美团宣布正式开通绿色通道,首批湖北商户的贷款申请开始受理。截至2月15日,首批帮扶小微商户近2000家,贷款授信额度8500万元。
湖北襄阳,一家海鲜餐厅老板胡先生正在寻找资金过冬。他表示,如果餐厅正常营业,每月流水应在40万元左右。这次疫情爆发,他想起曾在美团了解过餐饮抗“疫”课程,便向生意贷申请贷款,平台给了他14.3万元的授信。在通过面部识别审核时,几秒钟即通过,几分钟后申请贷款到账。之后,他将用这笔钱发工资、交房租。
除扶持小微企业外,美团还推出了针对大型连锁品牌商户的100万元-1000万元的纯信用贷款,提供6%-9%的优惠利率。
从福建福州走出的大型餐饮连锁品牌周麻婆,全国门店超90家,背负着沉重的员工工资、租金及仓储库存成本。美团金服小微信贷业务团队获知后,决定帮助其解决资金难题。以前,美团生意贷的目标客群是小微商家,这次针对大型连锁商户放贷是一次业务上的突破。美团小微信贷业务团队与光大银行、周麻婆进行了一次三方电话,沟通了紧急融资需求。自此,美团小微信贷业务团队开始搭建新的产品流程、风险政策、贷款系统、合同、资金、账务等各个环节,在当天上线了新功能。此时,光大银行也加快了审批流程,迅速抽派客户经理上门形成调查报告,风险部门快速审查审批报告,实行双人审批绿色通道。
2月4日,美团生意贷和光大银行共同为周麻婆提供1000万元贷款授信,这笔资金将用于门店运营固定成本、员工工资、店铺租金等方面支出。此前,银行对这类贷款的审批时间往往需要一个月,而此次只用了不到十几个小时。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放贷环节,美团方负责提供平台商户的融资信息,由光大银行按照属地原则进行就近客户营销和授信支持。光大银行方面表示,本次给予周麻婆的授信属于信用类贷款,在中小企业授信中,突破了以往信用类贷款对贷款主体准入严格、调查时间长、审批时间长(约需要一个月左右)的问题。通过电话会议进行了三方对接,银行方面明确了快速线下审批、福州先行先试的合作模式,这次授信是总分支三层联动的有效成果。
谈及此次疫情,周麻婆餐饮集团董事长翁子齐表示,“这次疫情的暴发,给我们带来的更多是机会,危机即是转机,勇于面对,拥抱变化,除了做好餐饮堂食以外,我们要敢于尝试多元化的运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