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预见2021:《2021年中国餐饮O2O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规模、细分市场、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
餐饮O2O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餐饮O2O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美团(03690.HK)、饿了么、微盟集团(02013.HK)等。
本文核心数据:线上订单量;餐饮O2O市场规模;餐饮O2O渗透率;市场份额
产业概况
1、定义:餐饮O2O=餐饮+O2O
餐饮O2O是指利用互联网的方式把线上的用户引流到线下为餐饮商家带去客源,增加收入;或把线下的顾客引流到线上进行维护或客户关系管理,以延长顾客的消费周期,提高顾客的消费次数。
餐饮O2O=餐饮+O2O、餐饮*O2O、传统餐饮的互联网化、互联网餐饮的实体化。传统餐饮企业通过互联网工具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后的全渠道营销销售、支付的闭环以及客户管理体系的打通,最终实现信息化管理,提高整体营收。
餐饮O2O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个是互联网餐饮,指的是互联网企业为餐饮企业提供互联网化的应用,主要是营销层面的应用,典型的如团购网,另一个是层面是指餐饮企业主动拥抱互联网,发展处互联网化的应用,指的是餐饮企业主动应用互联网产品。餐饮O2O 模式的分类主要有:
< class="pgc-img">>2、产业链剖析: 以传统产业产业链为基础赋能餐饮服务的查询、预定、排队、点餐及配送等环节
中国餐饮O2O的产业链以传统产业产业链为基础,传统的餐饮产业链包括原材料加工链、供应链服务等,对传统餐饮行业进行赋能升级的餐饮O2O行业体现在餐饮服务的查询、预定、排队、点餐、配送中。
中国的线上用户和线下商户的网络意识继续增强,处在产业链核心环节、连接在线用户和线下商户的餐饮O2O网站或应用迅速增多,而且用户体验也日益提高;加上其它提供支付、CRM、闭环验证等基础服务的企业,中国餐饮O2O行业的产业链日益完善,为市场的快速发展准备了良好基础。
< class="pgc-img">>产业发展历程:市场不断进化,线上线下资源高度整合
餐饮O2O平台由传统的点评类发展到综合类平台,经历了1.0版本到5.0版本的蜕变,这是一个不断进化的市场,未来发展将催生出更多更加垂直、细分、专业和个性化的餐饮O2O平台。
< class="pgc-img">>产业发展现状
1、行业整体情况:后疫情时代强劲反弹
——餐饮行业整体线上单量:疫情下强劲反弹
在疫情面前,餐饮表现出了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尤其是餐饮线上订单呈现强劲反弹走势,美团数据显示,2020年2月餐饮整体线上订单量比上年同期下降了91.6%;3月整体线上订单量同比下降59.8%;4月整体线上订单量开始快速恢复,至5月首次增速转正,此后一直节节攀升,并在12月实现同比增长107.9%。
< class="pgc-img">>——餐饮O2O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据凯度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O2O市场增长迅速,2020年, O2O市场规模达到了2.63万亿元。结合美团数据的到家O2O餐饮和到店O2O餐饮占比,2020年我国餐饮O2O市场规模接近1.87万亿元。占整个O2O市场规模的71.1%。
< class="pgc-img">>注:餐饮O2O市场规模及占比为测算数据。
——餐饮行业O2O市场渗透率:持续走高
渗透率方面我国餐饮行业O2O渗透率一路高歌。2020年受益于新冠疫情的影响,餐饮O2O在整个餐饮行业市场规模的渗透率加速上涨至47.37%。
< class="pgc-img">>注:餐饮O2O渗透率=餐饮O2O市场规模/餐饮市场规模*100%。
2、细分市场一:餐饮食材O2O
——餐饮食材供应链:人均消费不足,渗透率依然不高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我国餐饮收入累计3.95万亿元,按照原材料成本占比42%测算,餐饮食材供应链市场规模约为1.66万亿元。同时我国虽为全球第二大餐饮市场,但2020年人均餐饮消费仅为美国的21%,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 class="pgc-img">>同时,传统的食材供应链市场存在贸易商分散、市场信息不透明、食材质量缺少把控、食材成本居高不下等一系列问题,于是,用互联网升级食材供应链在2014年成了一个火热的创业方向。经过六年的发展,互联网+食材供应链行业的渗透率却依然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有二个:服务终端消费者的互联网解决方案难以同时满足消费者的高品质要求和创业企业的盈利要求。服务企业用户的互联网解决方案难以在全行业范围内真正落地。
——餐饮后端采购O2O运营模式:轻资产+总资产+解决方案
餐饮后端采购O2O运营模式主要有三种模式:重模式(自营模式)、轻模式(平台模式)和解决方案模式。
< class="pgc-img">>3、细分市场二:餐饮外卖O2O
截至2020年底,全国外卖用户规模接近5亿人,总计订单量达到171.2亿单,同比增长7.5%;交易规模同比增长14.8%,高达8352亿,比之前机构预测的6600亿多出1750亿。餐饮外卖占生活服务O2O行业中到家服务的80%,同时在疫情发生后,消费者居家防疫,堂食普遍关停,转战线上成为餐饮商家的选择,不少知名餐饮企业迅速做出调整,优化运营模式,拥抱第三方外卖平台,转攻线上市场。综上来看,疫情将大幅度助推餐饮外卖O2O的发展,因此2020年餐饮外卖O2O市场规模有望超过7000亿元。
< class="pgc-img">>4、细分市场三:到店餐饮O2O市场
根据前文对中国餐饮O2O行业市场的分析,到店业务占O2O平台市场规模的39%,其中到家餐饮占60%,以此计算出2020年中国到店餐饮O2O行业的市场规模为3369亿元。
< class="pgc-img">>产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广东餐饮O2O企业最多
从地区分布来看,目前广东省是我国餐饮O2O相关企业最多的省份,在前十省市中,占比超过24.8%,其次上海、山东分别以11.7%、11.5%和11.2%位列二、三四位。
< class="pgc-img">>2、企业竞争:多领域共同发展
——餐饮食材O2O平台:全国、区域及垂直类平台齐发展
目前全国性餐饮食材O2O的代表性平台有美菜和一亩田;区域性餐饮食材O2O的代表性平台有小农女和德保等;垂直性餐饮食材O2O的代表性平台有餐馆无忧、宋小菜和蔬东坡等。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餐饮外卖O2O市场竞争格局:美团外卖份额超60%
根据Trustdata发布的《2020年Q2中国外卖行业发展分析报告》,截至2020年上半年,美团外卖市场份额达到68.2%,饿了么占比25.4%。
< class="pgc-img">>——到店餐饮O2O行业竞争格局:美团点评市场份额第一
(1)中国到店餐饮O2O行业竞争梯队
美团点评到店餐饮业务GTV市场份额占比排名第一 。美团点评到店餐饮服务用户流量基础扎实,同时基于深耕行业多年的经验,逐步巩固自身行业领先优势。未来到店餐饮市场竞争将持续围绕用户服务、商家赋能等进行,提高餐饮行业运转效率。
< class="pgc-img">>(2)中国到店餐饮O2O行业企业市占率
在中国到店餐饮O2O行业主要以美团和大众点评为主。大众点评成立于2003年,是国内最早的本地生活信息平台。初期仅是聚合用户评价和商务信息,到了2010年开始进驻团购领地;也是在这一年,美团上线。2020年,美团点评所占到店餐饮份额为63.4%。其次为口碑,到店份额占比25.3%。
< class="pgc-img">>产业发展前景及趋势
1、产业发展前景
——复合增速下的中国餐饮O2O行业发展前景
2021年-2026年中国餐饮O2O的年均复合增速为10%,到2026年市场规模有望接近1.87万亿元。
< class="pgc-img">>——渗透率下的中国餐饮O2O行业发展前景
按照餐饮O2O在整个餐饮行业的渗透率计算,假设到2026年餐饮O2O的市场渗透率达到40%,其市场规模到2026年有望达到2.4万亿元。
< class="pgc-img">>2、行业发展趋势
——到店餐饮O2O发展趋势
到店餐饮O2O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到店餐饮服务升级及疫情常态下消费复苏。
< class="pgc-img">>——到家餐饮O2O发展趋势
到家餐饮O2O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外卖品质化、外卖科技化和外卖新零售化等方面趋势。
< class="pgc-img">>更多行业相关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餐饮O2O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产业链咨询、产业图谱、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招股说明书撰写等解决方案。
环球科技综合报道】据外媒Seeking Alpha7月12日报道,中国外卖平台价值远超美国,有巨大的经济潜力,特别是百度外卖,已成为中国3家市场领头羊中纵向一体化程度最高的一个平台。
2013年,美国餐饮业销售额达6600亿美元(约44127.6亿人民币),提供1300万就业岗位。而在高速城镇化和现代化的中国,餐饮业更是发展飞快。与美国相比,中国的O2O(线上网店,线下消费)餐饮行业有着巨大的经济潜力。百度外卖、饿了么、美团外卖三大市场巨头在外卖运营平台上投入巨额资金。
阿里巴巴旗下的Alizila新闻网指出,“2015年,中国仅网上外卖营业额就达458亿元(约70亿美元),是2014年的2倍,预计2018年会达到2450亿元(约375亿美元)。”
美国管理咨询公司McKinsey研究发现,71%的中国消费者使用O2O服务,这表明了市场的巨大潜力。(实习编译:祝乐乐 审核:李宗泽)
014无疑是O2O渗透的一年,O2O成为了时下创业最好的切入点,任何行业都可以用O2O的概念重新定义一遍,甚至很多创业者被“O2O”,做了多年才知道自己原来在做O2O。涉及O2O的创业,可谓是史上最苦逼的行业之一。大多数的创业项目中间的“2”靠密集劳动力来完成其闭环的衔接。大众点评、美团都是几千人的团队规模,美团之所独占56%市场份额,靠的是极强的执行力和强大地面部队的管理能力。尽管美团13年年底,宣称盈利,完成160亿交易额,但大家都心知肚明,是交易额,而不是营收,盈利仍只是微利,O2O之路道阻且长。餐饮O2O真的必须如此苦逼吗?让我们先看几种餐饮O2O模式。
第一类,信息整合交易平台
以美团、大众点评为代表,扮演生态架构师角色,搭建平台,餐饮成为其本地化服务的其中一部分。国外典型代表Yelp,美国最大的点评类网站,目前市值60亿美金,仍处于亏损状态。
第二类,点餐服务
以饿了么、淘点点为代表,提供点餐服务,需要商家自行配送。国外典型代表GrubHub Seamless,由GrubHub和Seamless两家外卖配送服务商在2013年合并而成,2014年上市,目前市值32亿美金,2013年有600万美金的盈利。
第三类,第三方配送服务
以点我吧、到家美食汇为代表,扮演搬运工角色,为餐厅增加服务半径,节省人力成本。国外典型代表日本出前馆,日本最大规模的外送订购网站之一,配送品类已不限于餐点。
第四类,订餐服务
易淘食、大嘴巴、美味不用等为代表,以订餐、订台、排队点单等服务为切入点,提供便捷的到店服务。国外典型代表OpenTable,今年6月,在线旅游巨头Priceline亿24.4亿美金的价格对其进行收购,2013年实现3300万美金的净利,同时英国今年上市公司Just Eat,市值14.7亿英镑(约合24亿美元),净利1410万英镑。
第五类,品牌商户自有运营
俏江南、KFC、麦当劳、必胜客为代表,此类品牌类连锁配送业务只是为提升品牌形象及服务意识,目前全部处在亏损输出状态。而俏江南之类的品牌连锁,无疑是对业务扩展的尝试。
各类模式国外都已有成功案例,O2O餐饮相关的各个环节,只要有痛点,就有创业机会涌现的地方,除了第一类的几个巨头,靠体量规模取胜,离上市不远之外,其他几类创业全部在苦逼亏损状态,拿不到风险投资,就意味着看不到黎明前的曙光,而以上谈及的例子都无一例外的拿到风险投资,正在黎明前的摸索和尝试。
餐饮O2O必须苦逼吗?细分市场定位很重要,分享一个奇葩案例。
一家叫sherpa’s第三方外卖配送公司早已营收过千万,盈利可观,其切入市场也非常巧妙。客户极度细分化,sherpa’s只为在异国他乡打拼的外籍客户提供专门的高档西餐外卖配送服务,直接切入金领用户。只为高档西餐厅做第三方配送,点开其配送页面,选择配送餐厅,跳出是意大利、西班牙、德国、日本、墨西哥等各国餐厅。极高配送服务费,45分钟服务半径,配送起步服务费15元,而60分钟服务半径的配送服务费跳至30元,最高配送服务费可达150元。极高单笔订单额,西餐厅餐品的客单价远远高于其他餐厅,随便点开一个餐厅,一份酸奶就可以要价30元,再加上老外的餐酒和啤酒习惯,随单附带瓶百来块红酒或者一打进口啤酒很正常。
长尾理论式的定位,让sherpa’s很轻松就突破其他第三方配送公司的短板。
一、配送费与订单量成明显的反比趋势。
对用户调查,影响配送选择的第一要素是配送费,用户对配送服务费的敏感程度比较高,一旦配送费上升就毫无忠诚度可言。而对于sherpa’s的客户消费习惯,给几美元的小费非常正常,对配送费高低没那么敏感。
二、依靠跑量取胜
第三方外卖配送需要极高的日订单数来覆盖运营成本,因为薄利所以需要以量取胜,依靠配送人员的劳动力输出养活整个公司团队。而sherpa’s的订单单价优势及商家丰厚的佣金提成,轻松覆盖其运营成本。
三、人员管理精细化
配送团队过百很正常,需要极强的线下管理能力和互联网辅助技术,依靠一整套复杂管理方案提高配送员效率。而sherpa’s不需要太多人,简单的管理系统足以支撑其发展。
四、配送即时
配送最要命的是黄金时间集中在中午及傍晚,顺路并单增多及天气状况直接影响送餐即时性,一旦配送时间超出用户预期,用户饿了还吃不到餐,对客户情绪波动影响比较大。而sherpa’s高的配送费,保证其配送时间的控制,给用户优质的用户体验。
本文作者周侃奇,亿欧网专家作者;B座12楼联合创始人;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亿欧网”;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声明:亿欧网尊重行业规范,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亿欧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亿欧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将受到亿欧网的追责。
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O2O行业资讯和商业分析,请您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i-yiou"或者"亿欧网",或用微信扫描左边二维码,即可添加关注,从此和亿欧网建立直接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