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2018年已经到了8月的尾巴,内参君梳理了近8个月的47起投融资案例,发现了一些餐饮市场新风向。
◎ 餐饮老板内参 杨守玲 发自重庆
首先,来看一下,今年以来,获得融资的都有哪些品牌?
< class="pgc-img">>从品类来看,获得投资最多的是茶饮类,包括新茶饮、咖啡、果汁,共16个品牌。其次是快餐,有10个。再次是小吃零食,一共8个。对比2017年餐饮投资案例整体情况,新茶饮、面包甜点仍然是今年以来的热门投资领域。
< class="pgc-img">>从融资额度来看,达到千万级的有33个,其中金额过亿的案例达到11个,而大金额案例仍聚集在成熟连锁餐饮品牌中,像老乡鸡、新辣道。
从融资阶段来看,天使轮和A轮(包括Pre-A、A、A+)融资案例达到34个,整体占比72%,且多集中在茶饮、零食、甜品等轻餐领域。
< class="pgc-img">>1
2018年餐饮融资呈现出6个特点
- ? -
茶饮类获得融资的品牌最多,高达16个
从上述的融资表里能看出,茶饮是最大赢家,2018年至今有16个茶饮品牌获得融资。
近几年,茶饮市场每年以30%的复合增速发展,新茶饮也一直被视作是饮品这一风口中的风眼。
其中,奈雪の茶和喜茶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奈雪的茶从去年开始先后获得天图资本3轮数亿元融资,现在估值高达60亿元。
< class="pgc-img">>而喜茶则是在今年4月获得龙珠资本4亿元大手笔的B轮融资。此外还有 “煮葉”、“木窄木不”等新晋茶饮黑马冒出。
借势“脏脏系”热度,黑糖珍珠奶茶刮起一股复古风,逆袭成为今年夏季爆款,两个主打黑糖珍珠奶茶的品牌——老虎山黑糖专卖和鹿角巷,也从台湾市场大举进入大陆欲分得一杯羹。
而在咖啡方面,传统连锁咖啡门店的模式已经开始遭遇天花板,连咖啡和瑞幸咖啡这两个新锐互联网咖啡品牌的崛起,给巨大的咖啡市场带来新的想象空间。
- ? -
获融资额度最大,中式餐饮仍是主赛道
中餐作为中国人消费频次最多的品类,一直以来都是餐饮的主赛道。
此次榜上出现频次最高的老乡鸡,今年年初完成A、B两轮共计3.3亿人民币的融资,7月则变身为投资方,并购另一家中式快餐品牌武汉永和。
< class="pgc-img">>而今年以来,餐投圈的最大手笔是新辣道的并购案,金额高达10.26亿人民币。新辣道旗下拥有“新辣道鱼火锅”、“锦府盐帮酒楼”等多个中式餐饮连锁品牌,门店数量200多家,同时还布局了餐饮业相关的上、下游领域,年营业额超10亿元。
- ? -
卤味小吃势头较猛,市场规模增速最快
小吃零食发展势头良好,在40多个投融资案例中,该品类占了8个。其中卤味投资成为新趋势。
休闲卤味方面,获得过亿元A轮投资的卤人甲,主营卤、炸家禽小吃,利用不到两年的时间,完成了百城千店、全国签约门店超过1100家的战略布局。
< class="pgc-img">>卤肉餐厅方面,几年前红极一时的“叫个鸭子”再次卷土重来,获得A轮融资,计划今年开600家门店。
就卤味市场的规模而言,绝味方面认为,卤制品行业过去5年年均复合增速超过10%;周黑鸭方面则认为,增速达到17.6%。
餐饮老板内参特邀作者吴憨子分析指出,卤制品更容易线上、线下双向深度融合,更容易成为餐饮新零售的发力品类。
- ? -
“区块链+餐饮”模式落地,前景如何?
在获得融资的品牌中,全球首家区块链主题餐厅“虾比特”引起了内参君的注意。
区块链话题一直热度不减,如何将区块链引入餐饮业,是当今许多创业者共同探索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虾比特”在深圳诞生。
值得注意的是,该品牌餐厅内除了可以接受人民币支付,还可以接受数字加密货币的支付,并获得链道资本、AlCoin追加投资。
不仅如此,这家餐厅还致力于成为,区块链创业信息交流及线下社区活动中心。这不禁让内参君联想起,北京中关村大街上的各类创业咖啡,但是虾比特是否能像3w咖啡、车库咖啡那样引发一波社交新潮流,值得继续观察。
- ? -
网红餐厅受资本认可
今年伴随抖音大热的不光有答案茶,还有无数网红ins风泡面小餐厅,本以为这只是一股小打小闹的“穿堂风”,没想到偏偏引来“山洪”,短短几个月之内品类势能爆发,引发行业关注。
< class="pgc-img">>其中泡面英雄甚至获得A轮1000万融资,创始人EVA表示,本轮融资将用于门店拓展、公司人才梯队建设、供应链完善,以及IT系统打造等方面。
- ? -
汤品类崭露头角,品牌开启实战模式
在中式快餐中,内参君注意到两个专注于汤品类的餐饮品牌——汤先生和吃个汤。这两个品牌均成立于2015年,在去年获得数千万A轮融资,今年再次获得数千万的A+轮融资。
拿到融资后的两个品牌,不约而同地决定继续立足于本地区域市场,继续深耕细作,加快编制线下渠道网络密度,完善供应链、中央厨房以及前端数据系统等,尽快建立区域市场壁垒。
< class="pgc-img">>据美国金宝汤公司统计,中国平均每人每周消耗4.6份汤,每年全国人消耗3200亿份汤。汤品市场至少在千万元级,甚至远超新中式茶饮400-500亿元的市场规模。
资深餐饮观察人士王鹿鹿向内参君分析指出,经过了初期的商业模式探索阶段,汤品类发展已初见成效,现在品牌要开始进入实战阶段了。
2
餐饮融资榜折射出4个趋势
2015年餐饮投资圈经历了一场集中式爆发,餐饮融资项目达到239个,其中天使轮和A轮融资比例超过75%;2016年下降至119个,2017年112个,2018年前8个月仅有47个。整体看来,资本市场趋于理性。
与此同时,从资本选中的品牌身上,可以发现,餐饮的投资逻辑已日渐明晰:
- ? -
注重消费、体验升级
像众多茶饮品牌,泡面英雄这类网红品牌,无不是抓住年轻消费者的喜好,通过年轻化、微创新升级产品和用餐体验,吸引资本的青睐。
- ? -
注重供应链和信息系统
像吃个汤已经建立了目前亚洲最大的汤品中央厨房,日峰值产能可达5万份。通过数据化运营管控,可将产品耗损比例降至1.5%-3%,数值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这种重模式的打造,容易构成汤品类头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引来资本的注血加码。
< class="pgc-img">>- ? -
聚焦爆款单品
像虾皇、叫个鸭子、汤品类都是聚焦消费基数大的单品类,如今细分品类分化加速,品牌在细分赛道中深耕细作,强化产品生命力和爆发力,更容易在细分赛道称王。
- ? -
新零售扩宽想象力
餐饮市场要想从3.9万亿向入口生意的14万亿渗透,可实现的路径就是连锁化和零售化。所以,霸蛮、麻辣诱惑、卤人甲等这些品牌得以获得融资。越来越多的餐饮品牌也开始在零售上发力。
< class="pgc-img">>单从融资项目数量上看,看似资本收紧了裤腰带,但部分领域的投资热度一直“高烧不退”,比如新茶饮和小吃零食领域,以喜茶、奈雪的茶、连咖啡等为代表的品牌就持续受到资本关注,“餐饮+资本”的融合程度继续加深。
这说明,一些符合消费新趋势、容易实现标准化、可复制性强、市场天花板高、盈利能力出色的品牌或者品类,是资本热捧的对象。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那些偏离了商业本质,靠资本击鼓传花、不断输血的“明星”消费项目,倒在了去年的寒冬里,而像墨比优创这样,万家门店驱动消费软科技&消费硬科技的消费科技公司将蕴藏着巨大的潜力。”
总第 3428 期
餐企老板内参 内参君 | 文
小餐饮、大事记:
战略合作、亿元融资、发布新品牌
小餐饮已经成为新风口。
在网红餐饮品牌不断消亡、老字号日益让位的环境下,小型高效的餐饮模型,凭借投资小、回本快、“小而精”的独特优势,一路高歌猛进,逐渐成为餐饮加盟投资的首选。
3月1日,致力于赋能小餐饮加盟连锁行业的墨比优创,宣布与天味食品、梅花创投、嘉兴品创达成投资战略合作,获亿元融资。
发布会上,天味食品董事长邓文表示,“天味食品作为复合调味料的头部企业,一直通过股权投资链接行业上下游资源,支撑公司主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打造产业生态圈。
墨比优创作为天味食品下游连锁餐饮赛道中的佼佼者,其强大的数字化能力、供应链服务能力以及做品牌矩阵的餐创孵化思维我们非常肯定。同时我们也希望作为墨比优创的股东和核心供应商,以‘苛刻坚守好原料’的态度,持续为墨比优创及其旗下各品牌的消费者提供安全、优质、美味的产品,用美味创造美好生活,陪伴墨比优创的进一步成长。”
墨比优创本次融资负责人杨飚也表示,本次获融资,意味着墨比优创的多品牌平台孵化逻辑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在资本的加持下,企业经营越来越规范,墨比优创期待与更多的餐饮创业者在平台孵化上产生联动,共同创造更多的明星项目,成为中国的“百胜”。
此外,发布会上重磅对外揭秘了墨比优创的新项目——正南柒百。
这家创立于2021年的品牌,走的是“重庆居民楼下老味道”的定位,专注于重庆米线,在保留重庆米线老风味和市井感的同时,用或辣或鲜的口味和去商业化的体验感建起独具一格的米线消费体验。
正南柒百创始人罗凌燕对此次合作表示,“就像两个人谈恋爱,一定是因为三观一致,才会吸引彼此。”
作为同样坚定的长期主义,墨比优创独特的招商、营运、供应链、营销、数字化能力,或许能够帮助正南柒百更好更稳的实现狂飙。
此刻定义米线赛道将跑出一匹新黑马还为时尚早,但可预见的是,加入“造星工厂”,让正南柒百成为明星项目的可能性更大了一些。
持续“造星”背后的成功方程式
正南柒百之前,墨比优创旗下有几个业内外公认成功的明星项目——马路边边、老街称盘等。
作为“造星”路上的第一个项目,2016年马路边边成立,2017年墨比优创参与进入马路边边,目前已覆盖国内外300+城市,门店数量超过1300家,成为了全国串串香门店数Top1,年度消费人数超过3000万。
而2020年直营门店刚刚突破10家的老街称盘,在2021年与墨比优创达成战略合作后,也在前者的赋能下,半年内门店数量增长至600+,一年左右进入“千店俱乐部”,一跃成为川式麻辣烫的头部品牌,年度客流量超过2000万。
数据从不说谎。即使在疫情频发的不确定性和餐饮行业整体放缓的大宏观背景之下,马路边边、老街称盘纳入墨比优创旗下后,均在各自赛道狂飙,并稳定处于第一梯队。
如果说,门店数量的快速扩张是墨比优创孵化能力的佐证,那么数字化赋能管理与品牌价值重塑,无疑是墨比优创成为“造星工厂”的关键点。
一方面,墨比优创的消费软、硬科技实力,共同塑造了强大的数字化&供应链能力。
对于不少传统餐饮人来讲,数字化更像是一本天书,但同时必须承认的是,啃下数字化后,所带来的价值与便捷也是显而易见的。
面对这样一本受形势所迫不得不啃的无字天书,墨比优创的做法是“授人以渔”。以“聚合”为产品核心理念,自主研发餐饮全渠道SaaS系统,用统一的数据归集、统计、分析管理优势,为旗下品牌经营与孵化持续赋能。
其实从团队基因的角度来看,也不难理解墨比优创对于公司中台、SaaS建立等方面的重视,墨比优创的合伙人多为移动互联网出身,目前,墨比优创团队中有接近40位左右的研发人员在做系统集成。
而在供应链端,墨比优创除了底料、调味品有自己的优势和能力,可以孵化新品牌外,履约能力也可圈可点。目前,墨比优创在全国部署了20多个前置仓,可以让中小餐饮企业降低成本的同时提升履约能力。
梅花创投合伙人马宁,在发布会上对此分析总结道,“墨比优创生态所带来的巨量餐饮供应链需求,倒逼餐饮供应链的进化,更快更新鲜更安全,譬如光谱成分分析检测、譬如机器视觉检测、譬如协作机器人搬运等等。这是墨比优创的消费硬科技。”
另一方面,重塑品牌价值的独特思路与全矩阵媒体库链接的营销造星能力,共同组成了墨比优创的“成功方程式”。
这一点,在马路边边身上得到了验证。
串串香作为火锅赛道第一大细分类别,因为具备受众年轻、人均消费低、选择多样等优势,多年来始终保持高速增长。但口味类似、场景类似、体验类似等情况,使得“有品类无品牌”这句话在串串香赛道中十分明显。
而马路边边能突出重围的关键点,就在于墨比优创为其打造的独特性“市井文化”,且每家店装修内容不同,1300+门店,背后对应的是1300个不一样的故事,着重突出了可变性。
人工手绘3D装修风格 从名字到场景,无不突出“马路边边”
>“墨比优创是一家致力于构建起巨量线下流量的消费科技公司,而不单单是一家连锁餐饮公司。”换句俗一点的话来理解,从种种经验来看,墨比优创更像是一家“造星工厂”,不断帮助更多餐饮人实现餐饮梦。
3年2300家门店,
“互联网+餐饮”的巨大潜能
墨比优创的几个明星项目,能够在短短几年时间内达到2300家门店,背后的底层逻辑,来源于其在创立之初便颇为重视的“互联网+餐饮融合”模式。
成都市食品工业协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任伟维分析未来趋势时表示,“餐饮标准化、连锁化趋势加快,注重产业链和产业融合的餐饮企业才能获得高质量发展。”
数字化、信息化的高效与透明,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升了传统餐饮行业的运营效率。
墨比优创强大的数字化、信息化能力,已经通过老街称盘项目得到了验证。独创的数字化餐饮管理系统不断迭代、不断进化,犹如美团生态、抖音生态一样,让每一个加入到墨比优创生态的伙伴们享受到红利,轻装速进。
据墨比优创董事长何流介绍,接下来,墨比优创将重点布局三个战略方向:第一,优化供应链体系,提高产品品质;第二,以「十城千店」作为加盟模式,在10个重点城市寻找优质的本地合作伙伴,打造区域性落地推广团队;第三,坚持多品牌战略,通过品类扩充尽可能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餐饮需求。
放眼未来,“抱团取暖”或将成为餐饮品牌借势发展的关键点之一,而作为提供火源的“平台方”,墨比优创独特的互联网+餐饮融合模式,精确找准定位,专项化精耕细作,也将进一步推动行业的长远发展。
正如马宁所言,“那些偏离了商业本质,靠资本击鼓传花、不断输血的“明星”消费项目,倒在了去年的寒冬里,而像墨比优创这样,万家门店驱动消费软科技&消费硬科技的消费科技公司将蕴藏着巨大的潜力。”
边是高端自助餐品牌金钱豹深陷“拖欠供应商货款”余波未平,一边是供应商围堵人气餐厅“很高兴遇见你”杭州店讨债。近年来,伴随中国餐饮业快速回暖,食品安全、闭店潮和供应商与餐饮企业之间矛盾也日益突显。供应链对于餐饮企业的重要价值不言而喻,然而在餐饮四高一低、融资难、竞争激化的餐饮市场面前,餐饮业亟待拓展融资渠道纾解供应链困境。
11月26日,为了解决餐饮融资难的境况,筷来财联合创始人兼CEO李宏文宣布推出“金火焰K+金融助推计划”,提供10亿元资金,扶持优秀餐饮创业企业。此外,正和岛也于近日宣布联合投资基金将进军餐饮业。餐饮融资境况正在出现回暖迹象,也意味着餐饮业的价值正在被金融界重新评估。
近年来,由于一批餐饮公司上市折戟,而已上市的餐饮企业也困境重重,股价低迷,加上餐饮行业不景气,让资本变得谈餐饮色变。随着餐饮业逐步回暖,一众明星餐饮企业崛起,也让资本重新看到了餐饮业发展的机遇,开始逐步涉足餐饮,而资金的进入对餐饮最大的帮助莫过于“维稳”餐饮供应链。
对于餐饮企业,尤其是连锁餐饮企业,稳定的供应链关系和强大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以及处理好供应链条的每一个节点,是企业保持健康持续发展的基本功。在餐饮供应链专家、筷来财联合创始人兼CEO李宏文看来,未来30年是大众化、品牌化、连锁化餐饮的天下,而餐饮企业要发展,必须要有稳定、低成本的优质食材,充足资金的保障以及全品类、专业化的供应链支撑,三方面缺一不可。
自2012年底“八项规定”颁布,以及限制三公消费一系列政策出台,一时间高端餐饮受到冲击,餐饮行业经历了近两年时间的到低谷,一时间,大量高端餐饮企业陷入亏损甚至倒闭,餐饮上市公司也纷纷交出最差成绩单,引得资本望而却步,但同时但中国的大众化、品牌化餐饮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特别是尤其是2014年商务部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大众化餐饮的指导意见》等支持中国餐饮业发展政策的相继落地,餐饮行业开始回暖。资本开青睐,O2O等新模式助推,餐饮市场开始不如上升通道,餐饮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周期。2015年首次突破3万亿元大关后,中国烹饪协会会长姜俊贤日前表示,今年1月至10月,全国餐饮收入同比增长10.9%,预计全年将超3.5万亿元。然而,刚需的餐饮市场,尤其是餐饮经营却是最脆弱的,任何一次食品安全事件、消费者投诉或者纠纷都可能给餐饮门店带来致命性的打击,这也导致餐饮在回暖的同时依旧出现了大量餐饮企业倒闭。
今年,由于拖欠供应商货款,金钱豹武汉部分供应商将金钱豹告上法庭。可以说,近年来金钱豹供应链出现了较大问题。据媒体报道,在金钱豹供应商迟迟拿不到金钱豹的货款后,就开始选择暂时性断供某些价高食材,只供应一些成本较低的食材,而这种做法的直接后果就是金钱豹餐品种类减少、质量下降,随之而来的是消费者的不满和吐槽,以及品牌影响力的下降,更会直接导致客流的减少,餐饮门店的获客和经营困难,久之则恶性循环形成。
透视“金钱豹”事件背后,除了经营管理、市场竞争等相关因素外,也有一部分源于源头的采购问题,也就是餐饮企业与供应商是否有稳定健康的合作关系,关乎一个餐饮企业自身的生死存亡。
据“2015年中国餐饮业供应链现况调查”报告显示,餐饮企业在供应商及原材料两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比如供应商的不稳定使得原材料稳定性难以保障;餐饮企业难以了解供应商的生产加工过程,对原材料的品质保障产生担忧;再加上餐饮行业的特殊性,在特殊原材料以及临时采购方面,难以控制供应商;采购的原材料种类繁多,在加工、储存方面也有着不同的要求;餐饮企业与供应商之间长期存在的账期问题严重影响着双方的良性合作等等。
因此,要解决餐饮供应链难题,融资问题是首先要解决的。在“2016第三届中国餐饮互联网高峰论坛”论坛上,美团点评发布调查报告称,2017年上半年,有超过58%的餐饮企业对融资有需求或有强烈需求。这也吸引了大量资本重新审视餐饮行业,并开始逐步进入餐饮业。
在筷来财副总裁商继军看来:“供应链作为一种客观存在,遵循基本的市场运行规律。在账期业态下,于供应商而言,要么加价,要么有意无意的去降低食材供应的品质。因为他要确保成本的回收,哪怕有一天,餐饮企业不给钱,也不至于赔得太狠。金融业的介入显得尤为重要,事实上,餐饮行业一直是金融工具用的最少的行业之一,这也促使我们筷来财将业务瞄向解决餐饮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信任问题,从而加快资金流转速度,这类业务已经帮助怡乡春竹、没名儿生煎、李老爹、麻辣诱惑、新辣道、武圣羊杂割等众多大众化连锁餐饮企业化解了供应链难题。”
餐饮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每天都有新人进入餐饮业,每天也都有餐饮店在关门,而且餐饮业未来毛利率越来越低是大趋势。筷来财CEO李宏文称:“除了选址、菜品、环境与服务,谁掌握了供应链,谁就打通了餐饮企业的生命线。我们拿出10亿元帮扶资金,一方面是帮助创业餐饮企业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是帮助餐饮企业建立安全高效的供应链体系。”
正和岛投资创始合伙人兼总裁陈里表示,未来,餐厅、饭店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吃饭的场所,它会成为一个社交的场所、娱乐的场所、文化的场所等等,可以说,餐饮业跨界融合了多个产业形态,发展潜力很大。而在餐饮业巨大前景面前,资本最担心的还是餐饮食品安全问题,只有完善供应链,保障食品安全,这个前景才具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