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东海县粉坊工艺厂位于东海县清湖镇。 它是由王彦芬于2003年投资建立的,现已发展成为一家民营企业。 王艳芬本来是个下岗工人,但由于不肯屈服的顽强精神,在柳编界努力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就。 同时,她带领家乡的许多妇女和姐妹致富。 2007年,王艳芬被市妇联授予“金手链”企业家领袖荣誉称号; 2008年,他被授予全国“双重学习和双重比较”女性专家的荣誉称号。 2008年1月,他当选为连云港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78年,王彦芬高中毕业。 两年后,他进入清湖工艺美术厂学习柳条编织技术,迈出了工艺的第一步。 从学徒到工厂的技术员,她工作了15年。 在此期间,她精通柳树设计,打样和材料选择。 1990年,王彦芬被选为东海县工艺美术公司技术员。 在这个更广阔的平台上,她参加了9届广交会,拓宽了视野,为她的独立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5年秋天,公司改组后,王艳芬像其他许多姐妹一样,成为了一个失落而焦虑的下岗女工。 后来,王彦芬与其他人合伙建立了一家小工厂,该工厂隶属于东海县民政福利企业总部。 后来,在总部改组后,她第二次被解雇。 从此,王彦芬走上了独立经营手工艺品厂的道路。 两次解雇后,王艳芬学到了宝贵的商业经验,让她经历了妇女就业的艰辛,并增强了带领姐妹们一起致富的决心。
有了这个想法,王艳芬于2003年春季回到了她的家乡清湖镇。 在该镇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她投资近20万元建立了“东海”。 县分坊工艺品厂”。起初,工厂由于工人少,资金周转不足而运转缓慢。知道了这种情况,镇妇联迅速伸出援助之手,动员了村女会帮助招募工人。 在一周之内,将近一百位农村妇女进入工厂学习柳编,王艳芬亲手教他们,然后将这些技能传授给其他姐妹,这样,有了这个骨干,工厂就可以正常运转了。 多年的发展,王彦芬的手工艺品厂迅速在市区和周边县市出名。 订单来自四面八方,工厂的利益日益改善。 2006年,王彦芬又投资30万元,建设了一座三层楼的综合楼,集厂房,仓库,办公室和样品室于一体。 该公司开发了三个系列的200多种新产品,所有这些产品都出口到美国和法国。 ,加拿大,丹麦,日本等十多个国家。
2007年,市妇女联合会发起了“金手镯”活动,致富活动。 在妇女联合会的组织下,王艳芬的手工艺品工厂与青湖镇的坎竹洲村形成了一对帮助。 为了帮助更多的姐妹有独立的经济收入,并感谢妇联多年来的支持,王艳芬在in竹洲村建立了生产加工基地,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建厂之初,王艳芬带镇妇联主席,带技术人员和样品,走进屋子进行宣传,宣扬妇女只要有收入就可以享有地位,并宣传收入。 手工处理。 在很短的时间内,有30多名妇女积极签约,她选择了一位优秀而有能力的妇女作为代理人。 为了让他们尽快掌握技术要领,王艳芬带了一批技术工人到村里与他们一起做产品,在传授技术要领的同时纠正了错误。 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他们的产品合格率就达到了98%以上。 一个姐姐诚实地问王彦芬:“你现在有这么多人,你为什么对我们这么好?” 她笑着说:“共产党有良好的政策,我可以做我想做的事。你是妇联。我被介绍给我母亲的家庭。当然,我更加敬业。” 用王艳芬自己的话说,我并不在乎赚钱,但我看到我家乡的姐妹们每天都跟着她忙着热情,他们的口袋逐渐鼓起来,发自内心的喜悦和 她的内心感到自豪,目前,甘竹洲村有近100名妇女从事柳编和钩编加工,可增加人均收入8000元/年,该镇有20多个生产加工场所。
王艳芬一向持这种观点:妇女必须自重,自信, 自力更生和自力更生,只要他们有扎实的如果您建立了工作岗位,则可以获得稳定的经济收入,并且无需向丈夫要钱。 这样,夫妻之间的纠纷就更少了,人际关系融洽,家庭和谐,生活更加幸福。 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自然会提高。 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在妇联和姐妹会的支持下,王艳芬决心扩大自己的企业规模,争取获得自营出口权,使更多的姐妹增加收入, 努力工作致富。 建一个美丽富裕的和谐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