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一段“服务员提醒避免点餐浪费被骂”的视频在网上流传并引起热议。位于北京丰台的涉事餐厅发布声明称,由于服务员多次劝导合理消费让顾客感到不适,公司深表歉意,当时已免单。据报道,该餐厅为当事服务员颁发了“安慰奖”。2月21日,丰台区餐饮住宿服务行业协会会长穆慧妍表示,餐厅没有做错,不应为浪费者免单。
节约光荣、浪费可耻,但个别消费者不以浪费为耻反以为荣。就像这对青年男女,明明300元左右就能搞定一顿饭,偏偏点了1000多元的满桌饭菜,面对服务员的三次劝阻非但不领情,反而拍桌子怒斥服务员“多管闲事”。男士想在女士面前“表现”一番无可厚非,但如此“豪横”点餐,既没必要,也不应该。
《北京市制止餐饮浪费规定(草案征求意见稿)》提出,餐饮服务经营者应设立劝导员,提示消费者适量点餐、取餐,对明显过量点餐、取餐的行为进行提醒、劝导;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劝阻、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国家《反食品浪费法(草案)》也有相关规定,并拟针对餐饮浪费者收取厨余垃圾处理费。
制止顾客餐饮浪费,是服务员的权利和义务,绝非“多管闲事”和“骚扰顾客”。当事服务员尽职尽责、不卑不亢,坚决向餐饮浪费说“不”,其精神和勇气值得充分肯定。商家安慰、褒奖受委屈的服务员合情合理,但凭什么向餐饮浪费者公开道歉并免单?
商家的做法看似“两头讨好”,实则是不顾原则“和稀泥”。商家如此委曲求全,可能难以撼动餐饮浪费陋习。浪费陋习之所以根深蒂固、屡禁不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部分消费者讲排场、爱面子,而商家这种息事宁人的做法恰恰是向讲排场、爱面子的心理让步。商家应当奉顾客为“上帝”,努力提升就餐体验,但不能惯着顾客的陋习,不能没有原则和底线。
此系个案,但其折射出的问题值得警惕。餐饮经营者有制止浪费的责任,但如果在提醒、劝阻等措施失效的情况下,还有没有较真、“硬刚”的动力和勇气?在保障消费者就餐体验和制止餐饮浪费发生冲突时,餐饮经营者会何去何从?如何避免餐饮经营者在执行中打折扣、走过场的现象?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相关部门应未雨绸缪,制定出易于操作、行之有效的监督措施,倒逼餐饮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总之,餐饮浪费者应付出更大代价,而不是享受免单等特权。晚报评论员 陈广江
北日报客户端
近期一项研究揭示,每年我国蔬菜、水果、粮食、肉类等七大类食物按重量加权平均损耗和浪费率合计22.7%,约4.6亿吨。记者调查发现,生产环节播种粗放、采收不精,储运环节冷链不完善是造成食物损耗的主要原因。(据新华社4月17日报道)
近年来,随着一系列有力举措的推出,全社会餐饮浪费现象大为减少,但生产流通中食物损耗问题仍比较突出。对此,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让食物的生产流通环节更高效,首先要推广科学的播种技术、普及先进的种植理念。良种配良法,才能促增收。再好的种子,如果不能按照科学方法种植,只是盲目增加播种量,并不能提高粮食产量,反而会造成种子浪费。同时,还应研发适用于不同地形、不同品种的高精度农业收割机械,提高其作业的规范性、精准性和收割效率,尽可能保证颗粒归仓。在仓储运输环节,要加强冷链建设,完善生鲜食物终端配送机制,有效减少农产品的产后损失。
权威数据显示,我国七大类食物减损空间有五成左右,若挽回一半的损耗和浪费,每年可节约2.3亿吨食物。面对如此巨大的数字,在努力制止日常餐饮浪费的同时,下大力补上生产流通环节中食物损耗的短板,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刘天放)
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烟台市蓬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围绕“五个一”全面开展制止餐饮浪费专项整治行动,形成了部门协同、行业自律、企业自治、公众监督的制止餐饮浪费社会共治机制。
制定一个工作机制。综合运用普法宣传、行政指导、约谈提醒、执法办案、信用惩戒等监管方式,推动制止餐饮浪费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引导餐饮企业优化菜单设计、提升烹饪记忆技艺、提供点餐引导、主动打包服务等,落实《反食品浪费法》各项工作措施,从源头上有效防止浪费行为;深化部门合作,与相关单位建立起问题督导及发现问题分类处理的工作机制,推动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及企业主体责任常态化落实。
组建一个宣讲团队。抽调4名素质过硬、业务精通的执法人员成立宣讲团队,开展制止餐饮浪费宣传“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商超”活动。采取主题班会、制作宣传视频、发放宣传材料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对制止餐饮浪费4项国家标准《餐饮分餐制服务指南》《绿色餐饮经营与管理》《外卖餐品信息描述规范》《餐饮业供应链管理指南》进行宣贯,倡导餐饮服务提供者学法、懂法、用法。累计制作宣传视频1个、开展专题培训6次,各类宣传6次,发放宣传材料5000份。
召开一次警示约谈会。组织召开网络订餐第三方外卖平台防范外卖食品浪费警示约谈会,对《反食品浪费法》《电子商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解读。指导平台发挥示范效应,建立健全外卖餐品描述、外卖点餐消费提示、消费教育引导、优化商家管理服务等制度机制,做到“平台有宣传”“餐品有描述”“点餐有提醒”“封签有标示”。
开展一轮集中整治。结合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落实,针对婚宴、自助餐、商务聚餐、旅游团队用餐等餐饮服务提供者和学校食堂、连锁餐饮、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开展重点整治。督促企业将制止餐饮浪费纳入食品安全“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管理制度,定期排查分析企业在制止餐饮浪费方面存在的短板不足。将制止餐饮浪费纳入“包保”干部任务清单,定期开展督导检查。截至目前,出动执法人员4064人次,检查餐饮单位2032家,查处5起餐饮店未主动对消费者进行防止食品浪费提示提醒案,公布典型案例1起。
公布一批“红黑榜”。根据《反食品浪费法》和制止餐饮浪费专项行动要求,结合实际制定《蓬莱区制止餐饮浪费红黑榜评定标准》,围绕制度制定、提示标识、引导消费、合理配餐等方面,定期开展“红榜”“黑榜”评定,引导广大餐饮服务单位做好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行业自律。对列入“黑榜”的餐饮单位,督促限期整改,实现脱“黑”转“红”。截至目前,已开展随机查餐厅6次,发布制止餐饮浪费“红黑榜”5期。通过树立一批反餐饮浪费措施得力、成效突出的餐饮经营单位为先进典型,宣传优秀示范餐饮企业和典型经验做法,引导经营者守法文明经营,倡导群众科学理性消费。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从春龙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