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 | 谭丽平 彻诺
来源 | 盒饭财经(ID:daxiongfan)
第1231篇深度文章 | 20分钟阅读
融资、开店、提高估值、扩张,即将叠满技能的新消费,开始遭遇各种意外。
2月18日,据《中国企业家杂志》报道称,墨茉点心局在春节前进行了一轮组织架构调整,将从过去以打造品牌为中心,转型为以运营为中心,裁撤了比例高达40%的品牌员工。此外,公司的财务、人事部门也出现了人员变动。
而就在前一天,文和友也被曝出裁员。据“快消”报道,多名文和友员工爆料称,文和友已于年前启动一轮大面积裁员,有部门被裁人数超60%以上;年后,新一轮的裁员工作仍在继续。
裁员的消息曝出后,墨茉点心局和文和友先后进行了回应。
墨茉点心局创始人王瑜霄就裁员消息称,裁员消息不属实,“只是正常的部门调整,我们还在大量招聘中。”
文和友也表示,没有大面积裁员。裁员涉及几十人,公司目前有上千人,不属于“大面积裁员”。原因是有些项目不做了,新的一年进行微调。目前新增的项目也在招聘中。
但这些回应并没有缓解外界对新消费的焦虑。
更早之前,新消费赛道中,部分网红品牌已现颓势:喜茶部分产品降价后,被曝裁员30%;茶颜悦色高管与员工群内开撕,自曝疫情期间月均亏损2000万,而在此之前已经临时关闭87家门店;已经上市的奈雪的茶,日子也不好过,2021年下半年就关停了10家门店。
2020年,新消费赛道趋热,目前活跃在咖啡、新茶饮、宠物、汉服、餐饮、化妆品、潮玩等行业的多数品牌,在这个阶段完成了初始的几轮融资。到了2021年,这个赛道中,除了投资机构外,互联网大厂也先后扎进新消费赛道,过亿级的融资更是成为常态。如,和府捞面,在2020年11月,还是4.5亿,到了2021年7月,已经逼近8亿;如,汉服品牌十三余,在2021年4月完成的A轮融资,已经过亿。
另外,多个新锐连锁咖啡品牌单店获高估值。如Manner历经多轮融资,估值超30亿美元(298家),单店估值达1007万美元;M Stand 估值达40亿人民币(6亿美元,87家),单店估值达690万美元。
融资热、开店快、渠道全,这些基于“新人、新货、新场”理论改造而来的新消费,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估值神话。这些获得了大量资本青睐的新消费品牌,如何留下来,能成为时间的朋友,将是下一个至关重要的命题。
01 跌下神坛,集体入冬
春天来了,曾经光鲜的新消费品牌们却集体进入了“倒春寒”。
最近的一则消息,来源于曾经的“顶流”文和友。近日,有报道称,“文和友员工爆料,文和友已于年前启动一轮大面积裁员,有部门被裁人数超60%以上;年后,新一轮的裁员工作仍在继续。”
对于裁员情况,2月22日,文和友回应媒体称:“没有大面积裁员。裁员涉及几十人,公司目前有上千人,不属于大面积裁员。裁员原因是有些项目不做了,新的一年进行微调。目前新增的项目也在招聘中。”
虽然文和友正面回应了裁员问题,但一些分析人士指出,裁员风波只是文和友“颓势”中的一环,这家餐饮界“顶流”早已光环不再。
提起文和友,外界对于其的印象停留在很少走出长沙的网红品牌。2011年诞生于创始人文宾之手,从最初卖炸排骨的小摊起步,数年间相继拓展了龙虾、香肠、臭豆腐等品类,造就了超级文和友的火爆。2021年4月2日11点,深圳文和友店正式开业时,上演了烈日下超长队伍延伸到大马路上的盛况,甚至有网友晒出排号单,显示已排到5万多号。
文和友还从长沙、广州、深圳,开始进军南京。
然而,出走后的文和友已经遭遇水土不服。去年下半年,广州、深圳的“超级文和友”双双改名,分别为“广州文和友”和“老街蚝市场”。
据了解,由于广深人民对于文和友的热情只持续了几个月,随着客流下降,早期的商户例如广州的风筒辉烧烤、无影脚陈氏盲公丸,深圳的老东门李记百货等,都陆续离开,而深圳文和友则出现二十余个商户未按时营业,收到了文和友的违约告知函,之后遭遇停水停电、店面围蔽,被迫清退。
对于紧紧绑定“长沙”标签的文和友而言,文和友的商业集群本地化,并不好走。
无独有偶,在文和友裁员风波的数天前,被称为“烘焙界喜茶”的新中式点心品牌墨茉点心局,以及喜茶本尊,都爆出裁员消息。
前者被报道在春节前进行了一次组织架构调整,从打造品牌为中心转型为运营为中心,因此裁掉了比例约40%的品牌员工,此外,财务、人事部门也出现人员变动。喜茶同样被曝大规模裁员,涉及30%员工,其中职能部门裁员严重,门店拓展部门被裁50%,部分部门全裁,同时,还存在无年终奖或年终奖“延期发放”的现象。
双方也都很快予以否认。墨茉点心局创始人王瑜霄回应,“只是正常的部门调整,我们还在大量招聘中。”喜茶则表示,“年前少量的人员调整为基于年终考核的正常人员调整和优化。同时,员工的年终奖也均已根据绩效表现,于春节前正常发放至员工手中。”
除了“裁员潮”风波,高端茶饮的成本问题也伴随着奈雪的茶财务数据的公布凸显。
2月8日,奈雪的茶发布盈利预警,预计2021年将录得收入约42.8亿元至43.2亿元,录得经调整净亏损1.35亿元至1.65亿元。这已是其连续四年出现大额亏损。实际上,自2021年6月上市至今,奈雪的茶股价从每股19.8港元的IPO发行价,腰斩至每股6.99港元(截至发稿)。市值较发行之初的340亿港元,跌至如今的119.9亿,跌幅超60%。
内卷的新茶饮,还掀起了价格战。1月,作为价格“天花板”的喜茶悄然降价了,部分产品价格下调1~7元不等,甚至于,降价之后首次出现了10元以内的纯茶产品。喜茶之后,奈雪的茶多款茶饮产品也出现了大幅降价,其中,产品价格最低的茶饮和咖啡售价都仅为9元。
两家头部明星品牌下调价格,引发热议。进入更为激烈的低价价格带,原本就内卷的新茶饮,又将是一场风雨。
再往前数的两个月,茶颜悦色则自爆疫情期间月亏损达到2000万,并在2021年三次闭店。
裁员、闭店、亏损、调价,“风口”上的新消费,正在跌下不败的神坛。
02 单店估值过亿胜旧颜
就在半年前,这些品牌都是风光无两的“顶流网红”。
我们曾在总结大厂围猎新消费时发现,2020年开始频繁通过战略投资、股权投资、并购等方式进入新消费领域,到了2021年,每轮融资过亿的情况便越来越常见。
比如,2021年4月、6月,文和友接连收获两轮融资,获得红杉中国、IDG领投等青睐,数亿元融资过后,文和友估值达到了100亿元,成为国内估值最高的新消费餐饮文化公司之一;2021年7月,喜茶完成D轮融资,金额为5亿美元,据称估值达到600亿元;2021年1月,奈雪的茶完成超1亿美元的C轮融资后,估值为20亿美元,在招股期间更是认购火爆。
2020年也是被广泛认为是中国新消费品牌投资的元年。这一年,投资机构密集入场,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当年消费赛道平均投资额达1.05亿元,高于1亿元的全行业平均值。
不少品牌,在此期间,实现飞速发展,墨茉点心局便是其中典型之一。
相较于其他新消费品牌,墨茉点心局是真的新,2020年8月才在长沙开出首店。而自2020年6月创立至今,墨茉点心局共完成五轮融资,分别是2020年6月窄门集团和零拾的种子投资,2020年9月源来资本和番茄资本的天使轮,2021年4月清流资本、元璟资本、源来资本、日初资本的Pre-A轮,2021年6月今日资本的A轮以及同年9月由美团龙珠独家投资的新一轮数亿元融资。
彼时,在消费赛道炙手可热时墨茉点心局被十分看好,《零售氪星球》曾引述一位认识墨茉点心局创始人的知情人士称,“这个国潮点心品牌已经热到资本很难进去的地步。”
“10个月的时间估值翻了500倍,营业额大概六七个平方能做200万。”参与孵化墨茉点心局的番茄资本创始人卿永透露过一组数据。到了2021年9月,墨茉点心局的总估值已经升至20亿-30亿元。而当时,其长沙门店数量为25家左右,由此推算,单店估值已到1亿元。
单店一亿,不可谓不高。按照喜茶600亿的估值对应800+的门店,单店估值仅约7000万;奈雪的茶目前市值120亿元港元(97亿元人民币),对应800+的门店,单店估值则约1200万。成立仅2年的墨茉点心局,单店估值已经远超“前辈”。
此类高估值的情况,在去年并不少见。同样在过去两年爆发的咖啡行业,多个新锐连锁咖啡品牌单店均获高估值。
平安证券研究所曾测算,Manner历经多轮融资,估值超30亿美元(298家),单店估值达1007万美元;MStand估值达40亿人民币(6亿美元,87家),单店估值达690万美元;TimHortons中国拟上市,估值16.88亿美元(335家),单店估值达504万美元。与星巴克1330亿美元的市值(33833家)、单店估值393万美元的情况相比,这些新锐连锁咖啡品牌单店估值更高。
这些高估值,正在去泡沫。
03 走到岔路
瑞幸撕开了咖啡的裂口,让一直不被看好的咖啡行业在2021年等来了高光时刻。
据深圳晚报报道:2021年8月,资本对于咖啡领域的融资"热情高涨",一个月时间内,咖啡领域就发生了三轮融资,SEESAW咖啡宣布完成过亿元A+轮融资;M Stand咖啡获得超5亿元B轮融资;时萃咖啡宣布完成近亿元新一轮融资。此外,2021年该赛道已发生约21起融资事件,融资总额超46亿元。
咖啡赛道只是新消费的缩影。
近两年,资本涌入新消费,咖啡、小面、新茶饮、烘焙等餐饮领域快速开店成为常态。相比其他行业,这些新消费中得意快速规模化的行业,护城河薄弱,容易从0到1,同相比其他如服务、艺术、影视、家电等行业,2021年快速崛起的餐饮、酒店、医美、化妆品等行业,在成为新刚需之外,更容易标准化。
规则的改变,来得比想象中更快,但这无需惊慌。
2月17日,也就是文和友被曝出裁员的同一天,鹿角巷发布了一份声明。声明中表示,由于我们来自中国台湾对大陆商标注册不详,在商标注册过程中让假店钻了法律空档,导致喜爱我们品牌消费者喝到假鹿角巷,并造成市场混乱。
在此之前,鹿角巷花一个亿打假7000家山寨店,已经上了热搜。
餐饮老板内参在文章中写到:先是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报道了“网红奶茶花1亿元打假7000家山寨店”,受到多方热议,冲上微博热搜第一。
而这样的故事,在新茶饮里,不是第一次发生。
2016年,因广东各个城市出现了大量了山寨“皇茶”店铺,喜茶创始人聂云宸放弃了“royaltea皇茶”的商标,将品牌名改为“喜茶”。而后,喜茶便再次复刻了皇茶的火爆,甚至在后期跻身于新茶饮第一梯队,近期还频繁被传出ipo的消息。
鹿角巷亿元打假、喜茶被迫改名,两个商标注册引起的风波背后,除了护城河薄弱问题外,更多的是逻辑规则在改变。
科特勒咨询集团中国市场负责人曹虎曾表示:“新品牌正在从早期的种草,逐渐向种树演变。新品牌不仅仅意味着产品的高销量和高转化,也需要基于打造品牌价值壁垒。”钟薛高创始人林盛提到过类似的观点,“品牌=网红+时间”。
那这些网红新品牌,如何渡过早期的种草期,将速生速死的流量沉淀为价值?
“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这是雷军风口论中流传最广的一句。事实上,雷军讲的可能只是产业周期中的创新阶段。当周期发生改变,来到下一步,曾经打遍天下的不败方法,不知什么时候就会走不通了。
根据消费行业不同时间段行业集中度来切割,目前的新消费行业可以划分为创新期、规模化、集中期和成熟期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如同新消费赛道的生命周期。
国海证券研究所认为,创新期更适用于赛道布局战略,逻辑来源于新品野蛮生长,渗透率快速提升,进而拔高该赛道的估值。当赛道进入规模化阶段,行业空间和格局已经初步形成,更应关注公司打法,卓越的公司品牌集中度与市占率提升,挤压落后公司出局,即公司逻辑大于赛道逻辑。
谁都想和时间做朋友,但他并没有那么多朋友。处于创新期的新消费们,抓住了好的机遇。
文和友们已经走到了岔路口,但未来的路,看起来并不好走。
参考资料:
《新消费研究之咖啡系列报告:历经变迁终迎花开,观咖啡市场风起云涌》,中国平安
《新消费系列:哪些新赛道可以布局?》,国海证券
《2022,“新消费”重构再出发》,国金证券
《年轻人和投资人排队去买「墨茉点心局」,新烘焙是茶饮后的新风口?》,零售氪星球
<>喇叭高呼,摇旗呐喊啦!!!
等你等得好辛苦,
风靡珠三角,要排长队才能喝上的Royaltea皇茶终于来到广州市区啦!
广州市区首家门店落户东方宝泰广场!(大广州首店在番禺)
在周边城市几十家店的好评率极高,
人气不能用爆棚简直可以用爆炸来形容,
有图有真相,大家感受一下~
首先要严肃认真地帮安利一下防伪标签,
皇茶XX,XX皇茶都是跟Royaltea皇茶没半毛钱关系的,
瞪大火眼金睛认准是Royaltea哦,
这年头,英语不过关的分分钟都可能掉坑里。。。
Royaltea皇茶在茶饮界革新性的变革,
将年轻人心中觉得“老土”的中国茶彻底年轻化!
实现了中国茶跟年轻群体的直接对话!
原来喝茶也可以很时尚!
有没想过喝茶也可以有在Coffee Shop的享受呢?
小资高颜值的新式茶馆风格,
分分钟以为误闯咖啡馆了。
十几块钱买杯茶坐下来慢慢叹,好舒服~
这份价值感太高了!
难怪有大神一语洞破——
“皇茶就像茶饮界的星爸爸”!
首创芝士现泡茶,
当“可以喝的芝士”邂逅“清新的现泡好茶”,
好喝到无与伦比,
秒杀满大街的奶盖茶几条长城!
每杯茶都是实打实的顶级配置,
引进各地茶王:台湾阿里山的金凤,北印度的红玉,锡兰茶。。。
各种食材也是妥妥地走国际化路线,
法国总统淡奶油,澳洲进口芝士,宇治抹茶粉。。。!
阿弥陀佛,终于可以跟廉价香料茶和Cheap奶盖说拜拜了!
喝皇茶也是有讲究的,正确喝法应该是——
“不用吸管,直接打开杯盖,倾斜45度角,大口一啖下去,喝到上下两层,喝不到两层时大口喝多几口!”
一定要大口,什么斯文什么矜持什么淑女通通放一边!
在芝士的衬托下,茶香竟然如此新鲜!
芝士茗茶系列(新品)
试喝了芝士红玉茗茶和芝士金凤茗茶~
重本使用原茶地的独家定制茗茶,
来自台湾的金凤,来自印度的红玉,
上层的芝士奶盖是用澳洲进口芝士新鲜打制而成的,
咸咸的芝士又香又浓厚,好像可以吃的芝士蛋糕,
无论是芝士控还是茶控都一定会欲罢不能!
记得一定要开盖大口同时喝到芝士和茶哦,
非常美妙的感受~
芝士现泡茶系列
独家首创,
新鲜现泡茶冲泡时间精确到秒,
最大程度保留茶香。
然后用烘干的各种花果和茶配搭,
碰撞出最自然的香味!
试喝了芝士玫瑰乌龙和芝士桂花乌龙!
玫瑰的清新与乌龙调和,桂花的清香与乌龙搭配,
再搭配上芝士奶盖,
一个香咸浓厚,一个清新淡雅,
一起喝,简直天衣无缝!
宇治抹茶
很多MM都是抹茶的死忠粉,选这款就赚到了!
使用进口正宗宇治抹茶粉,
这里要给粉丝们科普一下鉴别真假抹茶的方法:
真的抹茶粉是石磨绿叶粉,不溶于水,会有沉淀!
没有粉末沉淀的都是香精假抹茶!
传统奶茶系列
突出红茶味,
就是台湾珍珠奶茶的那种好喝的红茶口味,
蛋糕珍珠奶茶
加入创新蛋糕酱,蛋糕“喝着吃”,好有趣!
芝士奥利奥奶茶
又奥利奥又芝士的,这味道想想就知道有多爽!
手调咖啡
虽然主打芝士现泡茶,
但是咖啡真的要墙裂推荐的!
因为精选的是阿拉比卡咖啡豆,
丝毫不逊于连锁咖啡馆里几十块钱的咖啡!
买上一杯咖啡在皇茶里Hea一下午,
这小资Feel,太喜欢了!
更值得一提的是,
皇茶还供应正宗法式甜点,
由五星级师傅监制!
有文艺小资的环境和美味可口的茶饮,
再加上美好诱人的甜点,
真是太完美了!
精致高颜值的新式茶馆,
享用一杯时尚的茶饮,
才只需要十几块钱!
店名:Royaltea皇茶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林和中路63号
东方宝泰B3层3046号铺(服务台斜对面)
电话:020-38615321
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粤滋味揾食团
粤滋味揾食团
随时随地分享身边美食,为您搜罗珠三角港澳美食信息~
微信号:yueziweiGZ
◆ 如果你想阅读更多美味和故事,可以搜索添加微信公众号“粤滋味揾食团”或“yueziweiGZ”(长按复制此号码,进入微信搜索添加即可)
◆ 点击“订阅”粤滋味揾食团↓↓↓↓带你刷新食货新高度
>源:北京青年报
近日,有网友反映称,在网购平台上有人售卖奶茶配方,包括喜茶、Coco、皇茶、茶颜悦色等多个品牌。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店家宣称网售奶茶配方系内部资料,不仅包括文字版奶茶制作方法,还附有视频以及员工手册等。
对此,多家奶茶店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不会在网上售卖相关配方,获取配方的途径是成为加盟商拿到公司授权。
网红奶茶配方被公开售卖
近日,网友刘女士反映称,在一家网购平台上搜索某奶茶品牌,却发现有多家店在售卖奶茶配方,而且很多店都宣称自己卖的是“正品”。
昨天,北青报记者搜索看到,网上售卖的奶茶配方包括喜茶、Coco、一点点、皇茶和茶颜悦色等多个品牌,价格在60元左右。其中一家售卖配方的店家称,售卖资料包括20个品牌的原版配方(含配方资料、员工手册、开店设备、原料设备),出新品还可以免费永久更新,下单后可以加入售后交流群,还有“老师”在线解答,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
那么,店家售卖的配方真的和奶茶店一样吗?一店家对北青报记者表示,配方是经过多次尝试后得出的最合理做法,“口感和店里的一样”,对于配方来源,店家只称,“只需追求味道就行了,只管学习就行,不用管其他的。”
另一家售卖配方的店家则称,配方都是正宗的,比例精确到克,来源则是“内部渠道来的”。店家还称,现在市面上很多家卖配方的都是从他这里倒卖出去的,“有的就是在我这里购买的资料然后拿出去卖,没有任何售后服务”。北青报记者注意到,不少店家售卖的配方月销量在一千笔以上。
配方资料卖给谁?店家称,除了有人想要自己在家做一杯冷饮外,还有一部分是开奶茶店的商家,想在口味和品种上靠近“网红”奶茶。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有买家留言称,按照配方制作的水果茶成为店里爆款。另一位买家称,配方种类较多,为自己的奶茶店提供了多种选择。
多品牌方称只给加盟商授权
8月3日,北青报记者随机从两家店购买了配方资料,其中包括配方资料、员工手册和培训手册等。有一些手册和配方等显示为纸质版拍照或是扫描形式,另有一些配方则是电子版形式,疑似为拍照后外流出去。此外,购买的资料中还有一些视频操作步骤等。
其中一家知名品牌的“配方手册”上注明是机密资料,还写有“公司内部文件禁止外传”,里面包含水果茶、奶茶等多种饮品的所需原料以及操作步骤等,配方步骤和另外一份相同。但是对于另一品牌的多款饮品,资料则各不相同。
网售的所谓配方资料是否靠谱?北青报记者咨询了多家奶茶店品牌方。其中一家总部在广州的奶茶店招商部工作人员称,公司不会在网上售卖配方资料,“网售的配方都是假的”。工作人员称,加盟商交纳一定费用加盟后,公司会给加盟商提供制作设备以及配方,并不需要再购买。另一家品牌奶茶店相关工作人员也称不会在网上卖配方,开设品牌奶茶店可以通过加盟形式加入,在正式加入后,公司会提供相应的配方,并授权使用品牌。工作人员还称,“做奶茶核心还是食材,即使有配方也没有用”。
网售配方涉嫌侵权或欺诈
8月3日,北京康达律师事务所韩骁律师对此表示,对于奶茶品牌经营商而言,奶茶配方属于商业秘密,未经其许可他人不得私自使用、泄露及售卖以营利,如果网售配方为真,那么网售人涉嫌侵犯奶茶店的商业秘密及不正当竞争,可能承担相应的刑事或民事责任。如奶茶店商家已对奶茶配方及品牌申请专利权及商标权保护,那么网售人还涉嫌侵犯奶茶店商家的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