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前226年,秦国横扫三晋之后,欲灭楚国。
始皇问麾下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
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
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
群臣笑之,认为其夸大其词,或意图佣兵造反,始皇亦如此认为,遂遣李信、蒙武率军20万攻楚。
李信大败回师,始皇重启老将王翦为将。公元前224年,王翦率军60万,大败楚军。
世上最可怕的现象之一叫「人多势众」。多数人当下的主张,未必是对的;但人一多,声音大,势力也大,于是民众把它当真理。
当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时,全球只有三个科学家赞成他的创见。人少,声小,有时反而是真理。别急着附合那些声音大的,多数人倒向它,只是怯于与之对抗。人多势众,容易造成偏见。
当下对瑞幸咖啡铺天盖地的批评和质疑,也可以称作「人多势众」,但确实有可能造成偏见。
01 钱治亚的咖啡经
2017年10月31日,瑞幸咖啡成立。
同年11月8日,钱治亚女士从神州优车董事、副总经理职位离职,离开了自己工作10年的老地方,正式担任瑞幸创始人兼CEO。
在钱治亚的带动下,亦或是神州优车老板陆正耀的默许下,一批神州优车的中高层员工纷纷跳槽到瑞幸,组成了瑞幸早期的创始团队。
2018年6月12日,瑞幸获得A轮融资2亿美元,12月12日,再获2亿美元B轮融资,投资方有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君联资本、中金公司等。其中,GIC最为有名,素有“亚洲最大及最神秘的投资者”之称,主要负责管理新加坡的外汇储备,与大家熟知的淡马锡Temasek Holdings齐名。
2018年12月,瑞幸线下门店突破2000家,2019年总门店预计突破4500家。
扩张路上一路高歌,财务表现却一片惨淡。2018年1-9月,瑞幸亏损高达8.57亿元。公众开始质疑其“请一亿人喝咖啡”、“买5杯送5杯、买2杯送1杯”这种“烧钱补贴+免费送咖啡+快速扩张”的路子行不通。
在一片质疑声中,瑞幸迅速收获了“烧钱营销”、“补贴获客”、“野蛮扩张”、“盈利无期”、“下一个ofo”等诸多备受争议的标签。
2019年,瑞幸如何甩掉这些标签,如何在残酷的咖啡赛道上突围,从目前来看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02 创始团队和投资机构都很傻吗?
瑞幸的创始团队,多数是神州优车的老兵,经验、资源、人脉都很丰富。其投资机构,也有GIC、君联资本等知名PE。但瑞幸的打法和模式,却极为诡异,被行业内外人士直呼“看不懂”,觉得瑞幸迟早要“凉凉”。
难道瑞幸这些人真的很傻、很愚蠢吗?大家一眼能看出的问题,而身处其中的他们,却不自知?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来回顾一下过去两年我在全国看了很多科创企业、互联网企业之后的两点深刻感悟。
一是很多投资机构确实是“有钱、任性”。
不迷信头部投资机构,因为在投资能力方面,知名创投机构并不比排名靠后的要强多少,只不过头部机构走了“更易募到钱→能投更多项目→按大数定律能胜出更多→对成功项目大肆宣传→给公众留下很厉害、很专业的印象”这样一条路子。
譬如某知名投资机构,看好宠物服务前景,投了上中下游全产业链,押注了整个赛道,其实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可言。对于瑞幸,即便有知名投资机构站台,也并不足以让我信服,因为他们可能真的也没看懂。
二是有丰富经验的创业者如果不是存心欺骗,一般是比较靠谱的。
互联网时代的创业风口已经过去,现在是“硬科技”创业的风口。
如果说互联网时代的创业是属于年轻人的时代,那“硬科技”时代的创业是属于多数中年人的时代,从业经验、人脉资源、市场推广能力越来越被看重,有着丰富创业履历的老兵更能获得资本青睐,也更易取得成功。
同时,对于这些老兵来说,也正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压力很大的一个人生阶段,一旦决定创业,往往考虑的比较清楚,也对创业成功具有较大的把握。
当然,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也不排除很多创业者一上来就以欺诈为目的,通过眼花缭乱的业务扩张,通过构造虚假宏伟的投资故事,忽悠并骗取投资机构的真金白银,这种人也很多。尤其这两年宏观经济的陡然下行,让很多行骗者快速浮出水面。从目前迹象看,瑞幸的创始团队应该不属于此类。
知名创投机构有可能是“傻子”,但资深创业者一般不傻。综合来看,瑞幸创始团队不至于傻到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做一些徒劳的事。
03 有多少人了解真实的国民消费力?
在巨额亏损、资本寒冬以及公众质疑下,瑞幸咖啡依旧不改“烧钱扩张”的模式,甚至喊出要全面超越星巴克的口号,这支看起来不傻的创始团队,这么干的底气何在?
首先来看一组让我们都市饮食男女有些出乎意料的数据:
- 80%的中国家庭,人均月收入不超过3000元;
- 3000万的中国居民,年收入不足2300元,月均收入不足200元;
- 不超过6%的人拥有大学本科学历;
- 10亿人没坐过飞机;
- 5亿人没用上马桶;
- ……
但我们习以为常的是:每逢节假日,出境游井喷,国人“买买买”、高铁一等座一票难求、飞机场人满为患……
一面是冰山,一面是火焰。
冰山之下,才是真实的国民消费力:10亿人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富裕,我们中的大多数(占比可能不超过10%),并不代表真实的国民消费力。
真正代表国民实际购买力的,是那些没那么富裕的10亿人;真正决定大多数企业生死存亡的,也是那些没那么富裕的10亿人。
瑞幸最想培育和服务的客户,有可能本来就不是我们,而是那些不怎么富裕、不怎么通过社交媒体发声、很容易被忽略或被代表的那10亿人。
因此,当我们批评瑞幸比星巴克难喝的时候,当我们信奉所有产品最终要回归口味才能致胜的时候,我们忽略了它的价格远比星巴克便宜,忽略了依旧会有源源不断的人愿意为价格低一点、口味差一点的瑞幸买单;
- 当我们说瑞幸亏损严重、盈利无期的时候,我们忽略了所有意欲挑战行业老大地位的互联网企业都是这样烧钱的,拼多多、美团都是如此;
- 当我们批评瑞幸肯定干不过星巴克的时候,我们忽略了它可能从未把星巴克当成假想敌;
- 当我们批评瑞幸在核心城市烧钱所获得的客户忠诚度存疑时,当我们认为瑞幸一旦补贴取消、价格归位,此前积累的客户,包括我们自己,会很快转向星巴克的时候,我们忽略了——也许我们这样的客户,本来就不是瑞幸最在意的客户。
04 瑞幸到底想干什么?
作为一个长期专注于研究中小企业、创新创业企业的金融从业者,分析到这里,我似乎看懂了瑞幸的野心和目标,当然也很有可能明天就被“打脸”。
一是瑞幸想做一笔大生意、一笔持久的生意,所以一开始坚定做咖啡,而不做奶茶,因为咖啡生意比奶茶生意更稳定。
咖啡的主要原料是咖啡豆和牛奶,好的咖啡豆的产地无外乎全球那少数几个地方,牛奶也是如此,这使得咖啡的选材能很容易就明确下来。同时,咖啡工艺更易标准化,不同门店制作出的咖啡口味差异度不大,毕竟大多数用户并不太挑剔。
而奶茶却恰恰相反,不同品牌的奶茶口味差别很大,材料和工艺也各不相同,很难标准化,使得奶茶行业的更新迭代很快,任何新品牌在里边创业成功都有机会,任何现存的品牌在里边守业都没有绝对的胜算。一点点替代CoCo,喜茶秒杀一点点,奈雪的茶似乎又胜出喜茶一筹,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因此,要想干的持久,要想更易标准化的扩张,一定要干咖啡这门生意,一定要对标星巴克才行。
二是差异化战略,烧钱请1亿人喝咖啡、打品牌,再通过另外的、庞大的10多亿人来挣钱。
看到这篇文章的你我,可能就是这1亿人中的一员,生活在北上广深,享受着大城市带来的便利生活。
但中国更庞大的群体,是另外10多亿人,遍布在中国大大小小的城市,他们追求大城市的时髦,喜欢大城市的品牌货,但同时也缺乏与大城市居民相媲美的消费力,因此,时尚、好吃好看、不贵的产品和生活方式才是最迎合他们需求的。拼多多,正因为服务好了被忽略的3亿人,在很多电商指标方面实现了短时间快速突围。
瑞幸在北上广深与星巴克“正面硬刚”,一下子家喻户晓,快速打造出媲美星巴克的知名度,在大众心中营造出高端、时尚感的品牌效应,然后通过树立起来的品牌形象,快速将门店渗透到二三四五线城市,外加竞争对手在这些城市的布局缓慢或缺失,瑞幸的优势很快就能凸显,我想这就是瑞幸在打的“小算盘”。
瑞幸最近几个月的开店数据,似乎也证实了这一判断,新一线、二线的潜力城市正成为瑞幸大力拓店的对象。
05 “黎明”前尚存的变数
不过,瑞幸要想从质疑声浪及亏损泥潭中“上岸”,依旧存在诸多变数。
一是中国人均咖啡消费量是否如瑞幸所预想的那样快速上升,充满了不确定性,而这决定了咖啡赛道创业的拥挤度和容易度。如果市场前景广阔,瑞幸再怎么样都能分一杯羹;如果市场空间狭窄,那瑞幸的结局可能不容乐观。
钱治亚曾公开透露,据权威分析报告显示:中国咖啡消费量每年增长幅度约20%,是世界平均增长幅度的近10倍;中国每年人均咖啡消费小于5杯,而北美和欧洲每年人均咖啡消费大约是400杯,日本每年人均咖啡消费大约是360杯。相比之下,中国咖啡市场似乎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但是,过去已经越来越难代表现在和未来,可乐这种辉煌了100多年的产品都已经呈现出颓势。财报显示,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近几年业绩惨淡,2017年净利润分别同比减少了81%和23%,连续5年快速下降。
另有数据显示 ,在最近十年间,中国青少年对饮料的消费需求发生了很大的逆转。00后对气泡水、果汁、茶饮品的需求不断提高,而对咖啡类、可乐碳酸类饮料的偏爱不断下降。
未来是一个快速迭代的时代,颠覆在各行各业快速发生着,咖啡行业也不例外,咖啡未来会怎么走,人均消费量能提升多少,能否迎合年轻一代多变的需求,依旧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二是自身的管理能力能否支撑如此高规模的扩张,能否在内部管理、人员培训、食品安全等方面保持有序、系统、严格的标准。
我在研究瑞幸这家公司时,曾调研过几家瑞幸门店 ,从业绩提升的角度来考量,门店员工的待客礼仪、对咖啡机等工具的熟练程度等,仍存在比较大的提升空间。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过:
“任何一个企业必须形成一个真正的整体。企业每个成员所作的贡献各不相同,但是,他们都必须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作贡献。他们的努力必须全部朝着同一方向,他们的贡献都必须融成一体,产生出一种整体的业绩——没有隔阂,没有冲突,没有不必要的重复劳动,从而提高有效性。”
很明显,当下的瑞幸,离“一个真正的整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目前的情况看,瑞幸成败与否,2019年大概率会见分晓。毕竟,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总能见分晓。
作者:何南野,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自媒体“南野先声”创始人,专注于股权投资、企业上市、并购重组、技术与商业等研究与解读。
本文由 @何南野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近30年我国肥胖症患病率明显增长①。我国成年人群肥胖率高达16.4%②!肥胖会增加心脑血管风险,引起较多并发症。可怕的脑卒中就是其中之一,俗称“中风”③。
肥胖的人更容易发生中风
王阿姨(化名)今年67岁了,特别喜欢吃美食喝奶茶,体重偏高,前几年查出了高血脂,可王阿姨没当回事儿,还是天天出去吃很多好吃的,体重是越来越重了……有一天,王阿姨突然出现了面瘫、说话说不清楚的情况,家人将她送去了医院,医生说,王阿姨得了中风……
王阿姨只是肥胖,为什么会得中风呢?肥胖与高血压、血脂异常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发生率增加相关,同时脂肪组织的增加与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有关,肥胖可能会与慢性炎症有关,从而促进血栓形成,增加中风的发生风险④。
用我们熟悉的身体质量指数(BMI)来看的话,数据显示,BMI每增长2 kg/m2,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即增高18.8%⑤!
中风危害大,严重威胁生命健康
中风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以及高经济负担的特点。我国中风发病率更是不断上升,位居全球首位⑥。
我国约40%中风患者遗留中度功能障碍,15%-30%存在严重功能障碍,70%-80%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劳动力丧失,无法独立生活⑦。全国每年死于中风的患者约达188万⑤。
一旦发生缺血性卒中,大血管每堵塞1分钟就会有190万个脑细胞死亡,使患者永久性脑损伤、残疾或死亡的风险明显增高⑧。研究发现,症状出现后3小时内治疗可以提高恢复的可能性。因此,及时识别中风、尽早就医非常重要!
中风常见症状包括:
1.一侧脸部、手臂或腿部突然感到无力或瘫痪;
2.神志迷乱、说话或理解困难;
3.单眼或双眼识物困难;
4.走路困难、眩晕、失去平衡或协调能力;
5.无原因的严重头痛;
6.昏厥或失去知觉⑨。
为了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可以采取“中风120”三步识别法,帮助患者早期、快速识别中风⑥。
【1】看到1张脸(是否口角歪)
【2】查两只胳膊(是否有一侧不能抬起)
【0】聆(零)听语言(是否出现说话不清楚、大舌头)
如果发现有可能是中风,一定要立即拨打120,前往最近可治疗中风的医院进行治疗。
远离中风,肥胖人群做好3点
1.营养干预②③
可以多吃全谷物、蔬菜、水果、大豆及其制品、奶类及其制品、鱼肉、坚果,少吃高盐、高糖、高脂及油炸食品,尽量避免饮酒和饮用含糖饮料,同时减少在外就餐及外卖点餐。
2.运动干预①
建议每周运动3-5天,累计150 分钟以上。每周也可以进行2-3次抗阻运动,锻炼肌肉力量和耐力。
3.认知和行为干预③
可以在专业人士指导下采取饮食日记、营养教育APP或小程序等自我管理方式,逐步学会识别食物的特性、选择健康的食物进行科学的饮食搭配、控制进餐过程等。
如果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佳,经评估后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药物联合生活方式干预或者减重手术治疗③。
温馨提示:
肥胖患者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加身体活动以及体重的自我监测等措施来减轻体重,进而减少中风风险。如果出现了中风危险信号,需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在最短时间内送至正规医疗机构,避免危害发生。
参考文献:
①中华医学会,等.肥胖症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0,19(2):95-101.
②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等.基于临床的肥胖症多学科诊疗共识(2021年版)[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1,37(11):959-972.
③中国营养学会肥胖防控分会,等.中国居民肥胖防治专家共识[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22,23(5):321-339.
④曹娟,等.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8,12:917-920.
⑤王陇德,等.《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6》概要[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7,14(4):217-224.
⑥湖北省脑卒中防治中心科普宣教专家组,湖北省脑血管病防治学会.脑卒中防治科普宣教专家共识[J].卒中与神经疾病,2021,28(6):713-718.
⑦张通, 等.中国医学前沿杂志.2012,4(4):25-26.
⑧Sources: Saver,J.L(2006).Time is brain Quant fied.Stroke,37(1):263-266.
⑨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慢病管理专业学组. 中国成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基层管理路径专家共识(建议稿)[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3):251-261.
审批号:SC-CN-14582,有效期:11/7/2026
来源: 健康时报
<>肥还能吃零食吗?答案是减肥当然可以吃零食!不然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减肥期间选择零食,把握好一个原则就可以了,即将全天零食的摄入总热量控制在200大卡以内。
首先大家都知道肥胖的本质是能量过剩,即摄入的能量大于消耗的能量,通俗的说,就是吃多了,运动少了,结果就胖了。
而减肥,就是要减少热量的摄入,对于那些不爱运动的人来说,控制饮食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减肥期间,肚子饿了,是可以吃零食的。吃零食的原则就是要将“额外”摄入的能量控制在200大卡以内。
减肥期间适宜吃的零食
< class="pgc-img">>1.低糖水果:常见的低糖水果有樱桃、柚子、橘子、苹果、白心火龙果、草莓、猕猴桃、橙子、木瓜等,这些水果的热量较低,每次吃一个或相当于拳头大小的量都是没有问题的。
2.纯牛奶/酸奶:1盒纯牛奶的热量为135千卡,1盒酸奶的热量为180千卡,减肥期间也是推荐食用的,如果对自己比较严格的小伙伴,可以选择脱脂奶或者无糖酸奶。
< class="pgc-img">>3.豆干:豆干也是非常不错的零食哦,富含优质蛋白质,只要选择那种不太油的豆干,一次吃100克左右都是没有问题的。
4.坚果:坚果的营养价值很高,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和膳食纤维,唯一的缺点就是热量较高,但只要控制好量,还是非常建议用坚果来作为减肥小零食的。每次可食部分食用量不超过15克即可,相当于3个核桃、9个腰果、1把南瓜子(22克)或葵花籽(30克)等。
减肥期间尽量少吃的零食
这些零食都有一个共同点,营养价值低,热量高,脂肪含量高,糖分高,所以建议少吃,但实在爱吃的也不能亏待了自己,注意控制量即可。
< class="pgc-img">>1.饼干:例如1片苏打饼干的热量是30大卡,如果一次吃8片,热量就超过200大卡了,这一天别的零食就不能吃了。
2.蛋糕:举例,一份提拉米苏(150克)的热量是525千卡,如果你想吃,建议最多吃半分。
3.面包:举例,一个可颂(60克)的热量是199千卡,一片吐司(60克)的热量是167千卡,减肥期间加餐最多只能吃一片。
4.薯条:小份的肯德基薯条(75克)的热量是224千卡,大份的是402千卡,该怎么吃自己衡量。另外,一小袋乐事薯条(90克)的热量是533千卡,吃一袋就相当于一顿饭的热量。
5.奶茶:一杯奶茶的热量在300~500千卡左右,也相当于一顿饭的热量,建议少喝。另外选择不加糖。
减肥期间控制热量很重要,但是注意营养素的补充同样重要。因为有些小伙伴也许会想,我一顿饭不吃了,我就吃一袋饼干或者一袋薯条,这样你的热量也许没有超,但是你吃进体内的都是脂肪和糖,而不是对人体有益的蛋白质、优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会造成营养缺乏,免疫力会降低,脸色也会变差。
另外如果缺乏营养,即使吃的再少,脂肪也不能够充分的代谢,而减肥就是要减脂肪啊。也就是说,不当的饮食可能使你的体重减了,但是你看起来仍然是个胖子,因为体脂肪含量还高啊,给人的感觉就是肉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