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市场上出现了外包装成
“奶茶杯”“星球杯”
“可乐罐”等的玩具,
受到不少年轻人欢迎。
光看下面的图,
你是不是以为
是什么好玩好吃的新产品,
并且萌生试试看的想法。
千万打住!
这些五颜六色、名字可爱的东西
并非真的玩具,
而是“三无”电子烟的变装。
这些一次性电子烟不仅外观亮眼,
还有多种口味可供选择,
对校园里的未成年学生很有吸引力,
虽然是一次性,
但里面却有15毫升的大容量烟油。
这些电子烟外包装
都未注明生产厂商名称、
地址和生产日期等信息,
实为“三无”产品。
所以背后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有人吸完就反映“吸了一口就想吐”。
电子烟主要成分跟传统香烟一样,
都是尼古丁,
青少年吸食电子烟可能会成瘾,
最后转变为传统烟民的概率会更高,
而且未成年人的大脑发育还没有成熟,
会对大脑造成更大的伤害,
引发其他问题。
不仅如此,
这种“电子烟”
被不法分子掺入了
四氢大麻酚
或合成大麻素类新精神活性物质,
对人体危害极大!
“上头电子烟”比传统毒品大麻
更具有成瘾性和迷惑性。
去年5月,
永康市公安局
会同外省公安禁毒部门联合行动,
在永康先后查获
陈某某、华某某、余某某等人
买卖和吸食含有合成大麻素的电子烟。
陈某某、华某某
因涉嫌贩卖毒品罪
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华某某、余某某
因吸毒被公安机关行政处罚。
警方提醒
2021年7月1日起,我国正式整类列管合成大麻素类新精神活性物质,属于我国法律意义上的毒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
选自浙江公安、中国禁毒、人民日报等
来源: FM1039温州交通广播
|咖门,统筹|笑凡,编辑|居居,视觉|江飞
导语
天天都说新茶饮,到底有多少家店?
近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以喜茶、奈雪、蜜雪冰城等21家品牌、4万余家门店为样本,结合咖门行业观察,发布《2021新茶饮研究报告》。
数据显示,新茶饮门店数37.8万家,连锁化率达36%。预计2023年,新茶饮市场收入规模有望达到1428亿元。
一起来看看《报告》的具体解读!
01 行业综述:
新茶饮进入3.0发展阶段,门店数约37.8万家
今年,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成立“新茶饮委员会”,委员包含喜茶、奈雪的茶、蜜雪冰城等21家茶饮品牌,覆盖全国4万余家门店,咖门作为专家委员也参与其中。
9月23日~9月26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联合21家品牌,推出“XIXI茶饮节”活动。
与此同时,以这21家茶饮品牌为样本,结合咖门行业观察,发布《2021新茶饮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呈现新茶饮的发展。
1. 新茶饮门店数37.8万家,连锁化率36%
《报告》显示,2019年年底,我国现制饮品店门店总数约为42.7万家,2020年年底门店数量约为59.6万家。
从茶与咖啡的门店占比来看——
新茶饮店占比65.5%,门店数约37.8万家,预计2023年新茶饮门店数可达到50万家(该数据基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新茶饮委员会对新茶饮门店的定义);
咖啡厅占比16.3%,门店数约9.7万家。
《报告》显示,截止2020年年底,中国饮品店的连锁化率达36%,这一数据也远高于餐饮业平均连锁化率15%。
易于复制的商业模式,是饮品店连锁化率高的一个重要成因。
2. 市场收入规模或将达1428亿元,但增速阶段性放缓
根据《报告》数据显示,2017~2020年,我国新茶饮市场收入的规模从422亿元增长至831亿元,预计2023年有望达到1428亿元。
《报告》显示,未来2~3年,新茶饮增速阶段性放缓,调整为10%~15%。增速放缓背后的原因或许是:
从企业端看,面对竞争加剧、房租较高、人才储备有限、食品安全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外卖占比高利润低等因素的叠加,快速增长将有很大的管理性风险;
从外部竞争看,下沉市场的盘整、西部北部市场的开发,都需要市场验证。
但增速放缓是阶段性的,适度调整将实现厚积薄发。如果各企业在未来2~3年内解决好品牌、运营能力、食品安全管理等重要问题,新茶饮行业的增长速度将快速回到15%以上。
3. 新茶饮已进入3.0发展阶段
新茶饮的发展与爆发,也经历了长时间的市场教育。此次《报告》将新茶饮的发展分为4个阶段:
茶饮1.0 “茶+奶”时代,即1990年及以前珍珠奶茶快速发展阶段;
茶饮2.0 “茶+奶+水果”时代,主要在2012年-2019年,即新茶饮诞生阶段,大量茶饮品牌持续迭代;
茶饮3.0 “新茶饮文化”时代,这也就是目前新茶饮所处的发展阶段——资本推动行业进一步快速发展,疫情加速行业洗牌,供应链的发展、人才的涌入、数字化运营建设都成了品牌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茶饮4.0 时代,即未来多个茶饮品牌成功走出国门,布局全球化市场。
4. 新茶饮是茶板块中潜力最大的赛道
不论是门店数还是市场规模,新茶饮都具备良好的持续增长性,而且延续了中国茶文化。
从茶叶市场的分类来看,茶叶零售市场处于“强地域、弱品牌”状态,预包装茶饮市场的头部品牌结构已趋于稳定,现场制作的新茶饮是整个茶叶市场中潜力最大的赛道。
02 市场分析:
原叶茶兴起,个别城市“过度竞争”
1. 新茶饮究竟“新”在哪里?
《报告》用5个维度去阐述,分别为新食材、新口味、新技术、新人类、新文化传播。
新小料、新食材也在不断被挖掘,比如各种益生菌、胶原蛋白肽小料的加入,为饮品增加“功能属性”,CoCo都可的养乐多、奈雪的“燃爆菌”都实力圈粉。
相比传统饮品,新茶饮具备更高的文化承载力。近两年流行的国风文化,就与新茶饮碰撞出新的火花。
比如茶颜悦色,采用中国风的VI风格和门店装修,并且在产品命名、物料设计等方面一次又一次传达了中国风的内核。
起源于云南、以中国传统戏曲作为视觉符号的霸王茶姬,也是有高辨识度的“中国风茶饮”。
2. 原叶茶正在兴起
面对越来越懂茶的消费者,一方面,新茶饮品牌中纯茶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开始强调产地和风味特性;另一方面,新茶饮门店类型也发生了变化,今年涌现不少设计感较强的原叶茶品牌。
他们通过提供“第三空间”、预包装茶叶、茶周边产品和服务的品牌实现良好营收,突破管理标准化后,具备较好的发展空间。
比如深圳的tea stone,以原叶茶为主,通过不同的冲泡和呈现方式出品,门店还售卖108种茶叶,深入开发“茶”本身的价值。
3. 每年外卖单量以50%的速度递增
外卖对品牌的影响也在扩大。
《报告》显示,新茶饮每年外卖点单量以50%的速度递增。新茶饮在外卖平台上的GMV2019年约160亿元,2020年约240亿元,预计2021年可达320亿元。
而部分品牌一线城市外卖平台订单占比超过70%。
4. 数字化解决新茶饮的业务痛点
新茶饮的数字化,指的是以数字化管理为核心,进行全链路数字化(数字化渠道、数字化产品、数字化供应链、数字化运营、数字化营销)的搭建。
过去一年中,数字化高效建设,解决新茶饮的业务痛点,加快构建品牌护城河。
一方面,助力新茶饮的“人货场”:数字化体系能支持供应链原材料管理、有效获客、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产品研发上新、产品质量控制、库存管理,提升效率,也提升消费者体验。
另一方面,会员体系也是新茶饮数字化建设的亮点:新茶饮品牌已投入精力开发针对私域流量和会员的延伸产品和服务,并通过小程序、APP、天猫、社群等流量入口,共同构建品牌流量。
5. 区域发展不平衡:个别城市已“过度竞争”
新茶饮品牌无论是全国拓展或是区域深耕,都与区域经济发展增速正相关,呈现区域发展不均衡状态。
珠三角地区个别城市和区域,新茶饮门店已处于过度竞争状态,而几个大的城市群,包括长三角、大湾区,成都、重庆,长沙附近的区域新茶饮发展也较快。
而在东北、西北等区域,一些区域性的黑马品牌崛起。今年咖门《饮力黑马101》 项目,也重点关注了这些品牌的发展。
内蒙古品牌元气插座
比如东北品牌榴芒先生,兰州品牌放哈、内蒙古品牌元气插座、福建品牌壶见等等,一大批区域品牌正在崛起,他们也代表了新茶饮生机勃勃的新势力。
03 消费洞察:
人均咖啡因摄入还有提升空间
1. 中国的人均咖啡因摄入量有2倍提升空间
从咖啡因成瘾饮料角度分析,中国消费者绝大多数咖啡因的摄入来自于茶饮。
与2017年美日咖啡因摄入量相比,中国的人均咖啡因摄入量大概为美国或日本的2分之一。也就是说,中国的人均咖啡因摄入量有2倍提升空间。
2. 下午茶时段,“减糖”的订单占比达48%
《报告》显示,本年度调查中95%的样本企业有“半糖”、“少糖”或“不另外加糖”等减糖的选项,控糖成为趋势。
本年度调查中,50%的样本企业尝试使用“代糖”,控制热量的摄入成为本年度热点。
下午茶时段,某外卖平台上要求“减糖”的订单占比达48%
3. 不同城市用户存在一定差异
从消费人群来看,新茶饮核心用户人群变化不大,仍以年轻女性为主,覆盖人群的年龄略有扩大。
而各个品牌的定位和目标受众人群有一定差异,同一品牌在不同城市间,也存在一定差异。
《报告》对北京和广州两个城市会员进行抽样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北京地区消费者比较“重视品牌”,而且“杯子等周边产品销售较好”;广州地区消费者更加“重视性价比”,而且下午茶时多杯购买已经形成一定习惯,“多杯促销”转化率较高。
04 新茶饮的“专有术语”来了!
近日,经过全体委员的表决,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新茶饮委员会确定了现制茶饮的术语和产品分类。
这也意味着,新茶饮在对外展示上有了专业参考标准,这也有助于行业对外输出的统一性。
其中,现制茶饮以茶汤中添加原料分类,分为原叶茶饮、传统奶茶、调制奶茶、调味茶饮料、新茶饮和其他现制茶饮。
原叶茶饮 tea
现场加工制作的原叶茶饮。
传统奶茶 traditional milk tea
以原叶茶饮和(或)茶汤、奶或奶制品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糖、盐及其他食品,不添加固体饮 料,采用传统工艺加工烹制的液体或固液混合物。
调制奶茶 milk tea
以原叶茶饮和(或)茶汤为原料,加入固体饮料和(或)其他食品,现场加工制成的液体或固液 混合物。
调味茶饮料 flavored tea beverage
以水为原料,加入食品添加剂和(或)其他食品,现场加工制成的液体或固液混合物。
新茶饮 new tea
以原叶茶和(或)茶汤、水果、现榨果蔬汁、原榨果汁、果汁、蔬菜汁、蔬菜、乳制品中一种或 多种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其他食品,不添加固体饮料,经现场加工制成的液体或固液混合物。
其他现制茶饮 others
除上述现制茶饮之外的其他现制茶饮。
新茶饮的术语分为原叶茶饮、茶汤、茶顶、现榨果蔬、现制茶饮5大类。
原叶茶饮 tea
纯茶饮
采用冲泡、浸泡或煮制等方式制成的茶叶水提液。
茶汤 tea soup
以原叶茶饮和(或)其浓缩液、和(或)茶粉等为原料加工制成的,具有原叶茶饮风味的水溶液。
茶顶 topping
覆盖于茶汤及其制品的顶部,呈现单独层次的可食用物质。
现榨果蔬汁 fresh juice
用手工或机械方法现场加工制成的果蔬汁。
现制茶饮 tea drinks
现制茶饮料
现制茶饮品
现场加工制作,供消费者直接饮(食)用的茶汤及其制品。
刚刚过去的立秋,成都年轻人凌晨“点爆”了奶茶店。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是网络热梗,也是网友们一年一度的仪式感。而立秋这个节气,更堪比奶茶品牌的一年一度的“双11”。
8月8日,多个新茶饮品牌公布数据显示,其门店销量在立秋当天大幅增长,还有多家门店出现爆单的情况。
“奶茶”变成消费密码
带动茶饮市场“夜夜”狂欢
喜茶数据显示,立秋当天,旗下众多门店销量增长超600%;还有的门店开店不到1小时就收到了350多个订单。开店仅半天时间,奈雪的茶全线饮品销量同比去年立秋涨幅超200%,全国门店外卖订单增长超300%。霸王茶姬的外卖等渠道也出现了因爆单而暂停点单的情况。茶百道单日在外卖平台渠道的销售额很可能已破亿元大关。据外卖平台数据,立秋当日,茶百道多平台销量位居第二。立秋这日的奶茶盛况可见一斑。
而事实是,不止立秋当天,整个夏季,奶茶都是当之无愧的“季节搭子”。线上数据完美佐证了这波立秋奶茶“热”。饿了么发布的《24小时奶茶消费报告》(下称报告)显示,今年6月以来,活跃的夜经济带动奶茶店营业时间拉长。平台24小时营业的奶茶商户数同比增长140%,对应门店的外卖订单也同比增长近200%。
南方的夏夜来得早,持续得长,因此全国24小时营业的奶茶门店绝大多数集中在南方。通宵营业的奶茶门店数最多的城市依次是深圳、上海、成都、东莞、广州、杭州、长沙、重庆、北京和福州,南方占了90%。
成都24小时奶茶营业门店数全国第三
从延长营业到通宵营业
在饿了么的《24小时奶茶消费报告》中,成都24小时奶茶营业门店数全国第三,但事实上,除了24小时营业奶茶店,成都还有很多营业到凌晨的奶茶门店。遇到欧洲杯、奥运会、立秋等特殊节点,成都的奶茶店营业时间就会自动延长。
这类特殊节点给奶茶店带来的营收增长是非常明显的。茶百道成都龙湖西宸天街店店长介绍,立秋当日,零点刚过,门店就迎来了爆单,日常值班的店员忙不过来,他还亲自上阵帮忙打包。
“夏季的订单要比平时多三分之一,营业时间拉长,数据会更好。”位于成都339电视塔的茶百道门店店主邓博林介绍,据他观察,夏季夜间12点以后,到早上6点,一般单量会稳定在线上二三十单,线下二三十单。奶茶成了年轻人的熬夜搭子,也成为了奶茶店家获得夜间增量的工具。
“今年欧洲杯、奥运会两大赛事背景下,市民宅家熬夜看比赛点奶茶的需求很高。从门店订单来看,夜间订单也是以外卖为主,能占到门店订单7成以上。深夜订单在凌晨1点左右、4点左右通常会迎来两个小高峰。” 成都本土连锁奶茶品牌陈多多外卖负责人表示,“这可能是成都市民要在喝酒以后透一透、通宵熬夜撑一撑两个场景形成的小高峰。”
陈多多在全川有500余家门店,在成都有190多家店,据介绍,今年24小时营业的门店在30家左右,每年通宵营业的门店数量都在增长。“夏天通宵营业,外卖订单居多,基本上可以占到晚上营业额的70-80%。”陈多多外卖负责人分享了一个有趣的观察:奶茶已经成为了全时段的消费品类,早餐也有人点奶茶,相比大家觉得奶茶高峰期的下午茶时间,中午和晚上奶茶点单量反而更多。“我们的门店可以自己调整营业时间,一般到了周末、节假日,门店通常都会默契的延长营业时间。
店不打烊,夜不阑珊。成都夜间经济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其蕴含的巨大经济活力和消费潜力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成都街头深夜亮着灯的奶茶店,就是成都这座城市烟火气的一部分,随时随地,每时每刻,奶茶想喝就喝,也成为了成都人民美好生活的一个具象化体现。
奶茶品牌的试验场
成都人民喝出来的西部“奶茶之都”
茶百道、霸王茶姬、陈多多、茶话弄、书亦烧仙草,以及各式各样的手打柠檬茶单店……成都的街头,除了火锅串串,恐怕当属奶茶店最多。在中纱帽街,短短200米,就有十几家奶茶店。《2023新茶饮研究报告》显示,成都奶茶店门店数量位居全国第四,前三则被广东省包揽。“一城居民半茶客”,是成都的城市标签,成都人民一杯一杯,喝出了一个西部“奶茶之都”。
“心情不好,点杯奶茶。”“心情真好,喝杯奶茶庆祝一下。”“起太早了,点杯奶茶醒个神。”“点个夜宵,顺便再来个奶茶助助兴。”
成都人松弛的精神状态,和遇上新品不论好不好吃都要“告一哈”的城市基因,造就了成都奶茶市场旺盛的消费活力。
几乎全天每个时段,都能看见身着蓝衣的蓝骑士,从奶茶店走出,奔赴成都街头的各个角落。
成都人这么喝奶茶,已经喝出了几家本土头部奶茶独角兽来。除了已经上市的茶百道,还有新式茶饮连锁品牌书亦烧仙草,一只酸奶牛、丸摩堂、兵立王、树夏等品牌,也在西部乃至全国的奶茶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本土品牌茂盛生长,靠成都消费力,也支撑得起外来品牌扩张,蜜雪冰城、霸王茶姬等全国巨头,近几年也在抓紧布局成都。2021年,霸王茶姬总部从云南迁到成都,去年,蜜雪冰城亚洲总部宣布落户成都,和茶百道总部一路之隔。
成都,这座因商而立、因商而兴的城市,正在加快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作为国内第二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万亿元的省会城市的底气——2023年成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01.6亿元,多元的奶茶消费,只是繁花锦城、千年商都的消费共鸣下,小小的一个缩影。
奶茶越喝越晚,24小时奶茶店遍地可见,是观察成都经济运行状况的窗口之一。揭开奶茶消费的一角,可以看到的是愈加鲜亮的成都商业底色。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