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逛商场发现:今年的茶饮是真火啊,从餐厅到甜品店,即使原来不卖饮品的门店,透过明档玻璃,都可以看到里面整整齐齐摆着的、待出售的水果茶。
甚至火锅品牌凑凑还要做独立茶饮品牌。茶饮竞争的激烈性,你感受到了吗?
”
咖门 | 孟小倩,发自北京
1
开餐厅的,也要认真卖茶饮了
最近,有消息称,呷哺呷哺旗下火锅品牌凑凑将于今年年底推出独立茶饮品牌,还将开设独立门店。
凑凑最初的门店就推出了“火锅+茶饮”的复合业态,在火锅店里卖奶茶;如今,又要为其奶茶产品线创立品牌、开独立门店,看来是下定决心和茶饮店抢生意了啊。
▲除了作为火锅店一部分,还要开独立门店
据湊湊总经理张振纬透露,湊湊目前正在筹备推出独立的茶饮新品牌,品牌名称目前也已经进入注册阶段,预计今年内新品牌就能亮相,届时湊湊门店的茶饮以及部分呷哺呷哺门店的茶饮都将换成新品牌,另外,新的茶饮品牌也将独立开设门店。
其实,随着今年上半年新茶饮的火热,随便逛下购物中心就会发现,越来越多的餐厅都开始卖茶饮了。
比如,周末在北京华创生活广场,发现了一家卖茶的面馆——“面与茶”:
整个店面装修简洁典雅,店内以灰白色调为主,门店内、外分别有一个茶饮档口,厨房区域是全开放式的,能够清楚地看见用来现炒的两口大锅冒着热气。
▲听起来搭配奇怪的面条和茶,放一起也不违和
而且,感觉上气质充满违和感的面食和清新茶饮放在一起售卖,倒也十分和谐。
店内的投影灯在墙壁上打出暖色的宣传语:“应酬酒与肉,朋友面与茶。”甚得周围白领的心。工作日来消费的多是上班族,周末的时候则多是周围高档住宅区的家庭,三四十的客单价对于他们来说,并不算高。
虽然很多餐厅、甜品店、面包店都在上新茶饮产品,但不同的是,像凑凑、面与茶这样的品牌是在将两个品类打造独立体系的方式运营——这家面与茶,百余平米的店面,茶饮档口仅占不到十平,但消费茶饮的人群比例却能达到50%。
▲对外的窗口,直接打包带走还不影响店内生意
餐厅,真的要和茶饮店抢生意了!
2
餐厅卖茶饮:1+1>2
在茶饮店里卖饭可能不容易,新增加的不可控制因素太多;但餐厅想要卖奶茶就容易多了——产品研发、原料采购等整套体系十分容易复制,这点开茶饮店的都知道。
而且,从一些基础的数据可以分析出来,开餐厅的没有理由不卖茶饮啊,以这家“茶与面”为例:
1
提升客单价
在消费习惯上,面食和茶饮两个品类本是相互依赖的,人们吃过较咸较干的面食之后,总会买一些茶饮解渴。
▲对于顾客来说,对二者有共同需求
但如果二者相互独立,单品的客单价都不会超过消费者的预期。而一旦结合,这个情况就不一样了——
我们了解到这家店开业一周的数据:目前的人均客单价为35元,接近50%的消费者吃面的同时也消费了茶饮,经过引导后基本可达到70%~80%的茶饮消费率。相比周边客单均价十几元的商户,面和茶双品类的客单价显然更占优势。
2
提升坪效和人效
在门店内增加独立的茶饮品类,茶饮档口开设内外两个窗口,对外可外带,对内可堂食,不仅拥有茶饮品类的独立营收,还相当于增加了“下午茶”的营业时段。据店家表示,目前下午茶时段为“面与茶”增加了5%的整体营收。
从人效方面来讲:正常的档口奶茶店和餐饮水吧的人员配置都是3-4人,含1个收银员。而对于“面与茶”来说,收银员是共用的,且两个部门可以实现分段,灵活调配,提高了人效。
▲对餐厅来说,是对成本的更充分利用
从坪效方面来讲:一般奶茶店和水吧的面积需求是一样的,但和面食共同运营的时候就易达到“1+1>2”的效果。
茶饮档口的设置并非主张“吃面一定要喝奶茶”,而是纯从消费者便利的角度考虑问题,在不影响茶饮外带业务的同时,也刺激了消费面食顾客对茶饮的需求。
3
竞争不可怕,最可怕的是……
其实,开餐厅的布局茶饮行业不可怕,更令人焦虑的,是这些品牌同样对品质的追求,当消费者觉得,在餐厅买到的奶茶比饮品店里的还要好喝时,是种什么感受?
比如这家“面与茶”,和很多茶饮店一样,一方面用原叶茶、鲜奶强调健康属性,另一方面也追求产品颜值、品质感——在出品上并不比一般的茶饮店低太多。
当市场起来之后,竞争一定是存在并且激烈的,不管外在的入局者是谁,而最终的对手都是自己啊。
对于目前茶饮业的竞争,你怎么看呢?留言聊聊~
— End —
统筹:咖sir | 编辑:忽而
商务合作&内容转载 | 微信:lu4967
本文为咖门原创,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餐+饮”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1.市场竞争压力增大
餐饮竞争激烈是人尽皆知的事实,既然有餐厅把茶饮拿来卖,就说明有市场
目前茶饮的成本低,利润空间大;相比卖道菜相比,利润还是可观的。
市场强大的压力,商场店更需要增加饮品的供应。做饮品会增加投入,但现在商场的客流量少,疫情后餐厅客流更是罕见。
< class="pgc-img">烟台旺夫八鲜专门为餐饮店提供饮品升级搭配方案专业服务商
>假如增加饮品的供应,从这一角度看能缓解经营压力;烟台旺夫八鲜是专门为餐饮店提供饮品升级搭配方案的专业服务商,目标是给餐饮店提供饮品方案,还可以免费培训会让你的店铺销售额出现暴涨的情形。
2. 增强消费体验
消费升级的驱动,迫使餐厅不得不重视消费体验。饮品已成为餐厅的必备产品线之一,没有饮品的店就会降低顾客的消费体验。
< class="pgc-img">烟台旺夫八鲜专门为餐饮店提供饮品升级搭配方案专业服务商
>对于客单价较高的餐厅,增加了饮品之后,消费者的就餐时间就会增多,速度减慢,结果就是降低翻台率。
对于客单价稍低的餐厅,小份量的轻饮品会有更多的市场空间。饮品只是副产品,大份量的喝不完并且会减少点菜量。如果饮品做得份量小且很好喝,还会引起消费者的回味,诱导其再次消费。这样一来,就餐体验就提升上去了。
< class="pgc-img">烟台旺夫八鲜专门为餐饮店提供饮品升级搭配方案专业服务商
>3.消费者的健康诉求驱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健康越来越看重。顾客对饮品的需求不只满足于就餐的解渴,而更看重饮品的健康性。
与瓶装饮料和冲调饮品相比,现磨、鲜榨饮品有更多的发展空间。添加剂和色素是消费者非常忌讳的,这就是餐厅中饮品的机会所在。
市面上鳞次栉比的茶饮店就知道,消费者需要茶饮,不只是为了就餐,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需求与满足。
调查显示,茶饮能提升人们的愉悦值,让人更加轻松自在,是一种休闲品。越是发达的城市,对茶饮的需求就越旺盛。
今日话题:欢迎评论区评论呦!动动发财小手点点关注!
<>、“餐+饮”模式的旧与新
餐和饮本身就是人们日常的刚性需求,解决的是人们饥和渴的生理需要。
在中国传统的就餐习俗中,大家习惯了“四菜一汤”、“八菜一汤”这样既营养全面又吉利的搭配。
餐后有喝茶的习惯,这是大多数中餐馆的标配。当然,瓶装水也是选择之一,店内会有一些超市里常见的瓶装水零售。
这里的“汤”、“茶”、“水”充当的都是解渴的功效。不知从何时起,新式茶饮刮起了一阵风,似乎一夜之间,各个餐厅都开始卖现做饮品了。这里的饮品不仅仅是为了解渴,更像是一种新时代的消费特征。
某餐厅的饮品搭配
大众点评随便搜几家餐厅,都会有自己的饮品,而不仅限于瓶装水,再不济也有酸梅汁、玉米汁等这样简单易冲的饮品。
尤其是现在的轻正餐,饮品已成为菜单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精细化的餐厅,除了市面上比较受欢迎的茶饮之外,还会有自己的特色饮品。
和府捞面的出现,甚至把原本几家知名的连锁面馆逼上了绝路,“轻餐+小吃+饮品+文艺风”的综合搭配,既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又有日式风格。在饮品的推广方面,店内会设置专门的海报展示,可见其重视程度。
和府捞面的饮品区
有餐饮人透漏,店内新增了饮品之后,客人点饮品的几率在70%以上,甚至几款饮品的综合利润占餐厅总利润近三成。
现在餐厅的饮品搭配大致可分为三类:
开瓶即饮类,如可乐、雪碧等饮料和各种酒类;
冲泡类,如各种茶和速溶冲剂;
现磨、鲜榨类,如橙汁、苹果汁等。
第一类基本都已具备,第二类也不难实现,而第三类才是最受消费者欢迎并为餐厅带来更高利润的。
二、“餐+饮”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笔者预测:未来“餐+饮”模式的现象会更普遍。
1.市场竞争压力增大
餐饮竞争激烈已是尽人皆知的事实,既然有餐厅把茶饮拿来卖,就说明有市场,别人有你没有,就缺少了几分竞争力。
更何况,茶饮的成本低,利润空间大。批发橙子的成本能有多少?但是在人均一百的餐厅里橙汁都能卖到80元/升左右,毛利率能达到80%。
消费者对饮品的价格接受度越来越高
与卖道菜相比,利润还是可观的,并且能减轻厨房的经营压力。那么,在竞争愈加激烈的今天,餐厅更需要这样的盈利才能支撑。
处处疯狂排队的桂满陇,在饮品方面也很有自己的特色,甚至连市面上非常受欢迎的牛油果饮品都有,并且获得消费者的好评。
桂满陇的饮品
消费者对桂满陇饮品的评价
正是基于市场强大的压力,商场店更需要增加饮品的供应。做饮品会增加投入无疑,但依目前的商场状况来看,工作日的商场人烟稀少,餐厅客流更是罕见。
假如增加饮品的供应,就可以打开下午茶市场,从这一角度看能缓解经营压力。
2.增强消费体验的需要
消费升级的驱动,迫使餐厅不得不重视消费体验。饮品已成为餐厅的必备产品线之一,没有饮品的店就会降低顾客的消费体验。
对于客单价较高的餐厅,增加了饮品之后,消费者的就餐时间就会增多,速度减慢,结果就是降低翻台率。
翻台率低并不一定是坏事,本身就不是拼客流的,客人坐得久越能说明就餐体验不错,还显得人气高,能吸引更多的人进店。
饮品能增加聚餐氛围
对于客单价稍低的餐厅,小份量的轻饮品会有更多的市场空间。毕竟是做正餐的,饮品只是副产品,大份量的喝不完并且会减少点菜量。
如果饮品做得份量小且很好喝,还会引起消费者的回味,诱导其再次消费。这样一来,就餐体验就提升上去了。
3.消费者的健康诉求驱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健康越来越看重。顾客对饮品的需求不只满足于就餐的解渴,而更看重饮品的健康性。
与瓶装饮料和冲调饮品相比,现磨、鲜榨饮品有更多的发展空间。添加剂和色素是消费者非常忌讳的,这就是餐厅中饮品的机会所在。
消费者需要更健康的饮品
看市面上鳞次栉比的茶饮店就知道,消费者需要茶饮,不只是为了就餐,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需求与满足。
调查显示,茶饮能提升人们的愉悦值,让人更加轻松自在,是一种休闲品。因此,越是发达的城市,对茶饮的需求就越旺盛。
三、餐厅如何抓住暴利的饮品区
卖饮品已经不是你要不要做了,而是市场在不断逼着你去做。既然已成为必选项,就要用心经营把这一区域做好。
1.有条件的专设档口
专设档口,这样餐+饮的特征就更明显,消费者的认知度更高,并且专门的档口也方便消费者专门购买饮品打包。
比如,有不少轻餐类餐厅,会专门设置饮品区域,与经营的主食之间并不冲突。简洁典雅、开放式的厨房区和茶饮制作区更具吸引力。
面馆+饮品档口
有了茶饮的搭配,店面整体显得更加清新,十分和谐。三四十的客单价并不高,这样的格调尤其适合都市白领。
麦当劳旗下咖啡品牌麦咖啡(McCafe),作为独立咖啡店像麦当劳甜品站一样分立快餐店的两个角落之一。这样的业态能为顾客营造出一种咖啡馆的气氛。
可作为独立咖啡店
用专设的档口打造饮品独立的运营体系,占地面积不大,并且简单易复制的饮品制作模式,与正餐结合起来能更加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2.产品线与供应链相统一
茶饮算是餐饮的一个细分,与正餐相比偏轻量化,做起来的成本并不高且易复制。那么餐厅想拓展这一块的市场,即可利用原本的供应链玩花样。
比如海南椰子鸡,主打产品是椰子鸡火锅,就有品牌在餐厅门口设了一档口,专门卖椰汁类饮品。不仅带有一定的地域特色,从侧面看也算是一个子品牌。做椰子鸡火锅卖椰汁,这原本就是一个产品线上的。
用同一个供应链
这样从原本的产品线上细分下来,不仅没有增加供应压力,反而多了一个盈收渠道。另一方面,强化自身的供应链来做饮品,不仅能提升对供应链的利用率,还能加深消费者对品牌核心产品的印象,带动复购。
3.与饮品店合作
如果对餐厅来说,开拓饮品这一块有一定的压力或难度,那不妨找一些专做饮品的品牌相互合作,既能分摊房租,又能共用客流。如果能与一个不错的饮品达成合作,还能起到相互引流的作用。
二者的产品线相互补充,比如下午茶时,单点饮品外卖显得有些单调,就可以点一些餐厅的小吃等。
既能增加营业额,对消费者来说还省了一笔配送费,在做一些营销活动时也会有更多可施展的空间。
饮品外卖可作为引流窗口之一
外卖本身就是一个引流的窗口,假如消费者订过你的饮品外卖,喝着感觉还不错的话,也会想着试一下店里的其他产品。
如此一来,就为餐厅实现了引流的目的。而且,与其他产品相比,饮品在携带与口味损耗上更适合外卖。
4.自建品牌
饮品只要供应链充足,无论是现做饮品还是批量生产瓶装饮品,想成立自己的品牌并不难。
这样有了自己的品牌之后,不仅可保证自己的供应,还能给其他餐厅供货。既能增加自己的收益,又能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孟非小酿
孟非在自己的火锅店中所售的孟非小酿,就相当于自建了一个啤酒品牌,且不说这一啤酒引发的偷配方事件结果如何,这一自创饮品的经营策略是值得餐饮人借鉴的。
就连餐饮界巨头海底捞也有了自己的精酿啤酒品牌,而且大肆宣传,还得到不少网友的支持。海底捞啤酒的诞生正迎合了吃火锅“聚”的场景需求。
有需求就有市场
|小结
市面上的茶饮饱和是茶饮店的事,你的餐厅卖不卖饮品是你的事,这并不能成为餐厅不能卖茶饮的理由。
主要还是看经营模式与出品,当消费者对饮品的需求越来越高,餐+饮更会变成一种固定搭配切入市场,这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