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海外网
(社交媒体截图)
海外网4月19日电
近日,美国佛罗里达州一家餐厅投资开发三款餐饮服务机器人,以解决员工短缺问题。
据美国福克斯新闻18日报道,佛罗里达州好莱坞的一家餐厅的员工名册上多了几名新加入的“高科技员工”:为解决员工配置问题,这家海鲜店店主乔伊·王(Joy Wang)决定投资3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95771元)开发机器人,帮助将食物送到餐桌上,并执行其他任务。比如迎接顾客,帮助他们落座,甚至用四种不同的语言为顾客唱“生日快乐”。
据报道,许多餐厅在新冠疫情期间都遇到了人手短缺问题。由于对疫情的恐惧和扩大的失业福利,餐馆显然很难招满员工。有网友表示:“这很可悲,因为这是真的。我们餐厅一直在招人,但没人想工作。”(海外网-美国-乔珊珊/实习编译-刘璐)
疫情之前,食物危机一直是全球的隐忧。疫情爆发和俄乌战争爆发,都让这个隐忧更加明显浮出水面,成为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淀粉等植食性问题相对肉类的生产来说相对容易解决,人工合成肉类是解决食物问题的关键。
近几年,从这个赛道的大量的资本投入也可以看到人工合成肉取得量产化背后的重大意义。
此前人造肉巨头Impossible Foods估值高达1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55亿元),比尔·盖茨,影星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以及麦当劳前任CEO唐·汤普森等多位名人一起投资“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
面对人造肉市场的前景,比尔·盖茨、李嘉诚等都争着投资。2017年时,比尔·盖茨就投资了Impossible Foods。2019年,Impossible Foods宣布完成E轮融资,由淡马锡,以及长和系创办人李嘉诚旗下维港投资(Horizon Ventures)领投。
小科普:什么是人造肉?
据《人造肉分类与命名分析及规范建议》显示,人造肉共包含两大类:一类是以植物蛋白为原料制备的人造肉(简称:植物基人造肉);另一类是以细胞为原料制备的人造肉(简称:细胞基人造肉)。
比尔·盖茨投资的Beyond Meat、Impossible Foods属于前者,而在新加坡建厂投入运营的Eat Just属于后者。
从明年(2023年)第一季度开始,摆在你餐桌上的鸡肉沙爹、鸡肉饺子、云吞以及炸鸡块里面的鸡肉,有可能不是来自农场,而是来自工厂。
没错,来自工厂。来自新加坡的培植肉工厂。
像是铁皮罐头一样的生物反应容器
(培植肉生物反应器)
将来我们吃的鸡肉和牛肉,至少有一部分是出自这样的生物反应器,而不是我们所熟悉的传统意义的农场。
新加坡是全球首个批准培植肉销售的国家
感觉有点不习惯,是不是?
其实,培植肉在新加坡并不是个崭新的概念。早在2020年12月,新加坡就批准培植肉在市面上销售,是全球第一个批准培植肉销售的国家。
位于亚历山大的琼荣记海鲜(KEK Seafood)的菜单里就有培植肉菜肴。
(培植肉制成的鸡肉沙爹)
位于中峇鲁的海南家乡咖喱饭也有培植肉菜肴。
宣传板上大大方方说明用的是培植肉。
全球第一碟咖喱培育鸡肉。
海南家乡咖喱饭的顾客反映,培植鸡肉的口感跟天然鸡肉很像,但是有点偏软,不如天然鸡肉结实。
此外,培植肉也可以做成炸鸡块,看起来跟麦某劳的炸鸡块没什么不同,就不知口感如何?
稍加用心,培植肉也可以登大雅之堂。
什么是培植肉
首先,从活鸡或鸡蛋抽取活细胞,无须宰杀。
可以根据所需要的鸡肉口感,选取不同部位的细胞,例如肌肉细胞或脂肪细胞。
细胞检疫合格之后,放进培养液和生物反应器中,模拟鸡只体内情况。
营养液包含蛋白质、糖、维他命等。如果生物反应器内一切必要条件都满足了,细胞就会开始复制。
大约四到六周时间,培植肉便可食用。但是,还需要经过一次加工,包括3D打印,让它成型,口感比较接近天然鸡肉。
再之后,就可以供应给餐馆使用。
投资6100万新元
明年最多可生产45吨培植鸡肉
6月10日,美国食品科技公司Eat Just旗下品牌Good Meat所设立的培植肉研发与生产设施在新加坡举行动土仪式。
这是Eat Just在亚洲最大的培植肉研发与生产设施。
Good Meat工厂耗资6100万新元,占地约半个足球场,坐落在勿洛食品城(Bedok Food City)。
该设施所使用的6000公升生物反应器,是全球最大的。
据《海峡时报》报道,Good Meat明年第一季度投入运作后,每年预计可生产4.5吨至45吨培植鸡肉。
新加坡去年进口21万4400吨鸡肉。Good Meat的供应量连零头都不到。它代表的是一种新生活方式的开端。
目前,培植肉的价格比天然肉高。Good Meat指出,唯有在扩大生产规模之后,培植肉的价格才可能降下来。扩大生产规模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一、必须引进大容量生物反应器。目前设计使用的已是全球最大的生物反应器,但只有6000公升,将来必须引进多个20万公升的,才能提高生产规模。
二、培植肉需要的营养液的单价必须大幅降低,必须从目前的每公升数新元下降至每公升几角新元。
三、培植肉的细胞密度必须加大,也就是说,在同样时间内,可以生产更多培植肉。
除了生产培植鸡肉之外,Good Meat也将有大约50名科研人员和工程师进行培植肉相关的研发工作。
接下来有意进军中国市场
在East Just 的动土仪式上,新加坡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长傅海燕说,新加坡粮食与食品逾九成依靠进口,很容易受到全球供需关系波动的影响。因此,新加坡必须采取多管齐下的策略来提高粮食安全,包括确保食品来源多元化。
新加坡希望在2030年之前,能够自主生产足够的农产品,满足国民三成的营养需求。
除了鸡肉培植,Eat Just也在新加坡西部的先驱地区(Pioneer)设厂,准备利用植物蛋白生产素鸡蛋。
目前,Eat Just的牛肉培植刚展开初期研发阶段,将来计划在新加坡推出牛肉碎,可能需要使用数个25万公升的举行生物反应器,生产规模大约数万公吨。
Eat Just目前已在美国和卡塔尔申请批准售卖培植肉,接下来有意进军中国市场。
(本文所有图片源自Good Meat 和 Eat Just)
— END —
一位普通的职业棋手,到世界冠军,再到集8个世界冠军于一身的中国围棋第一人,作为棋手的柯洁无疑是成功的。
而在围棋领域之外,柯洁也不断在解锁着新的身份。2019年,柯洁入读清华大学,从此他在棋手身份之外,又拥有了名校学子的身份。
2022年,柯洁再次喜获一个新的身份——餐厅老板。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柯洁最近在自己B站账号上的直播中剧透自己开了一家高档粤菜餐厅,光装修就花了1800万!
在直播中,柯洁先是说自己的餐厅开业了:
“最近我有个餐厅开业了,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餐厅,风格我很喜欢。”
柯洁表示欢迎网友去店里打卡,同时透露自己开的是家粤菜餐厅:
“有机会去店里打卡,是家粤菜餐馆。”
创业开餐厅是有风险的,柯洁显然深知这个道理,但柯洁对自己餐厅的品质和价位都充满自信:
“现在基本上谁做餐饮谁死。有句话说'如果你想毁掉一个人,就让他去创业‘’。但我认为我这个餐厅的品质是无敌的,价位是无敌的。”
如果餐厅经营失败了呢?柯洁表示赔了也无所谓:
“我现在还没有正式营业,正在试营业。反正如果说生意不行,赔了就赔了,也无所谓。”
有网友询问是否可以有加盟店,柯洁表示是直营,不搞加盟:
“不搞加盟,我们是直营。有品质的店搞什么加盟啊?一加盟品质就不可控了。”
开餐厅花了多少钱呢?柯洁透露重金雇了粤菜大师傅,在装修上就花了1800万:
“环境特别好,出品也特别好,粤菜大师傅是重金留下的。”
“装修花了1800万,后续还要投入。不过不是我一个人出钱。”
“品质非常好,这是一笔不小的投资。”
疫情期间,餐饮业举步维艰。但柯洁依然信心十足:
“虽然疫情还是有些反复,但是我对餐厅几个大师傅和运营团队非常有自信。我觉得餐饮(经营)一定是可以的。”
随后柯洁举了周董(周杰伦)餐厅的例子,表示自己也会加些个人风格的东西在餐厅里:
“我准备在餐厅里加一些我个人风格的东西进去,应该能吸引网红小姐姐小哥哥去打卡。”
总有人说柯洁做直播是为了挣钱,对此柯洁笑着说自己都开餐厅了,还会在乎直播这点小米吗:
“你说我会在乎直播打赏这些小米吗?”
“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有人问我开直播挣钱,我都搞不懂你们。”
“我想更有宏大使命愿景的事情。不过下棋还是第一位,这些东西就是搞搞副业,支持下实体。”
值得一提的是,柯洁在直播中一直没透露餐厅在哪,想保持神秘感。但还是有网友在弹幕中剧透了餐厅在杭州,还有网友表示是战鹰二段在直播中说的。
对此柯洁表示“我跟战鹰不可能讲过这事情,如果真是她说的,那我就拷打她一下。”
光装修就花了1800万,柯洁在杭州新开的高档粤菜餐厅不可谓不“壕”!
在当前疫情严峻、线下实体产业举步维艰的情况下,柯洁还能拿出不少钱去投资开餐厅,看来他早已没有还房贷压力,实现财务自由了。
那么就敬请期待柯洁餐厅正式营业吧。祝柯老板开业大吉,财源滚滚!
届时广大棋迷朋友们不要忘了去打卡哦~
(秋刀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