址:罗湖区金叶大厦一楼 大龙燚火锅(东门店)
交通:公交 金城大厦站地铁1号线 国贸站
营业时间如上图
打他家开业,每次路过总被那股麻辣火锅的香味勾着魂,老想着哪天去吃吃,大龙燚(yì)火锅。可惜开业打折期没去,他家如今生意红火,除了中午时间段(10:30-15:00 ),都无任何优惠或团购。
到店较早所以无需等位,晚6点后一位难求,得拿号久等。
有图有真相:座无虚席(脸都打码了)
如果一点辣都无法接受或则局限普通的火锅食材,那大概对他无爱。但酷爱麻辣口味或对四川火锅念念不忘的人值得一试。
看了一轮的菜单,很多食材是其他火锅店没有的,而其他火锅店常备的也不见得这里有。其实想试下奇特口味,奈何他人请客,保守点了几样他们哪怕不爱吃,也能被我消灭的食材。
人均消费较贵,朋友请客三人没点太多东西,也三百多元。
【菜单】有些字大概你不会读,有些菜看了也不知道是什么,哪怕知道什么也未必敢吃
本人对麻辣承受力有限,点了鸳鸯锅。虽叫鸳鸯锅,可是比例严重失调,麻辣红油锅唱主角,清汤锅哪怕正中位也沦为配角。事实证明清汤锅实在味道一般的三线明星都不如,唯有麻辣红油锅那霸道总裁般直捣味蕾的麻辣和混合香料糅合的四川火锅味让你一吃难忘。
吞咽红油汆烫过的食物时食道感受那么点温热,犹如喝下一杯烈酒。本以为让人哈嘴吐舌直找水喝的辣会让肠胃抗议,沦为菊花残,第二天却安然无恙。甚至开始怀念起那麻辣劲。
特色鸳鸯锅:56元(微辣)
大龙火锅专用葱油: 5元/罐
特色油碟得要,如果不仔细看会误以为加多宝又换包装,其实是铁罐装葱油。本人独占一瓶,朋友俩共一瓶。其实省点吃,哪怕3人分一瓶也够。香醇芝麻味油润的包裹食材。
秘制干碟:2元/包
直接蘸多,劲辣把我呛的咳成肺痨状。学乖后就混点到麻油增味。
大刀毛肚:39元/份 一上桌误以为很多,其实有诈,底下都是生菜。
鲜鸭肠:23元/份 菜单提示沸烫20秒,如忘了七九八下的数着数,滚烫久了也还能咬得动。
咜(tuō)咜肉:39元/份
连名字都叫不准得和服务员确认的“咜(tuō)咜肉”,其实除了名字,也没什么特别之处,腌制牛肉一盘啦!
老巷子猪黄喉:38元/份
倒是片儿大的出奇,下锅涮后,厚实大片的口感,不枉我特意要了一盘,建议还是红油锅底涮,清汤底会淡而无味。
四川苕[sháo]粉:12元/份
又是一个得请教服务员的食材,其实就是红薯粉,哪怕一上桌还一时无法确认,等熟透了露出那灰黑透明弹性十足的薯粉样,吃进嘴里熟悉的口感,你就彻底认清是它了。
皇帝菜:16元/份老豆腐:9元/份 油麦菜:8元/份 鲜海带:9元份
名字霸气侧漏的“皇帝菜”其实是茼蒿的别名,喜欢它那特殊的清香,也许如香菜一样未必人人爱。
剩下的食材普通的很,老豆腐一点不老嫩着呢!海带也是粗狂的厚厚几片,觉得麦菜适合重油烹饪的青菜。
蛋炒饭:16元/份
在经过精细的性价比后,放弃人头白饭,选了蛋炒饭。确实明智抉择,配料丰富,份量合适,还搭配了酸菜送饭,虽普通却也实惠好吃。
=======福利=========
请加微信号:szmsbang 并关注
每日深圳美食福利推荐,实惠多多,惊喜多多
=======赶紧抢========
><>都的火锅店品牌少说也有数十家吧,而这家叫做大龙燚的只是其中一家,为什么说这家最“火”呢?你看名字中就有四个火字,想不火都难。看到这么这么多火字,很多人还不知道这个念什么呢,这个字念“yi”第四声,就是越来越火的意思,可谓是非常形象了。
< class="pgc-img">>成都是大龙燚的发源地,所以这里的味道是最正宗的,我们吃的是太古里这一家分店。
< class="pgc-img">>店面就在十字路口,想不让人发现都难。在这楼下面坐电梯上二楼就是火锅店了。电梯口还有各种段子的牌子,很有吃火锅的氛围。
为了减少晚餐吃太多的负罪感,吃火锅这样的活动一般都会被我排在中午。我不太习惯干碟,所以要的油碟,吃不了辣的宝宝也要记得要油碟哦,因为这个油碟特别香。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我们四个人点了满满一桌的菜(眼睛是永远吃不饱的!),我们会不会吃不完?这样会不会太浪费了?事实证明,我太小巧了大家的战斗力。
都说在成都吃鸳鸯锅会被嘲笑是外地人,但没办法,作为外地人的我们确实需要一个不辣的锅来调剂。鸳鸯锅的清汤是菌菇汤,味道浓郁,等待其他菜之前可以先喝上一碗汤。
< class="pgc-img">>像这些容易熟的肉上,会被贴心地放上烫的时间,以达到最佳口味。吃火锅最大的乐趣大概就是一边烫一边吃吧,享受烫和等待的过程,也期待进入口中的味道比如这需要烫15秒的雪花肥牛。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我比较喜欢吃跟虾有关的任何东西,到了大龙燚,店员推荐了跳水虾滑,当然我也不懂为什么叫跳水?可能听着更有动感和食欲,当然实际口感也不错。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锅底彻底沸腾的时候,放入麻辣牛肉,看着牛肉的颜色渐渐由深色变浅色,那么恭喜你,这一片牛肉可以下肚了。牛肉很嫩,加上外面裹着的这层辣椒,吃起来非常过瘾。
那么,你来过成都吗?吃过成都这家最火的火锅店吗?觉得它配得上这个名字吗?
>近,头部餐饮品牌纷纷入局中式快餐,除了商业模式、盈利结构的改变之外,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店的名字也非常有意思。弓长张,十八汆,突破了传统中餐品牌名称给消费者带来的刻板印象,组合字,生僻字,仔细揣摩,字里行间文艺范儿十足,越琢磨越有趣。
生僻字到底能不能戳中消费者?
/在此之前,从旺顺阁鱼头泡饼,阿五黄河大鲤鱼...这些品牌上,我们借鉴到的经验,是在品牌名称上聚焦产品,让消费者一眼就可以看清楚品牌的定位和核心产品。
弓长张和十八汆,从字面上看,很难知道他们是卖什么的,反其道而行之,发人深思。
图源:弓长张小程序
>从字面上看,这两个品牌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
弓长张,实在无法让人联想到西贝,有业内人士推测,这或与贾国龙妻子张丽平的姓氏有关。值得一提的是,“西贝”二字正是由贾国龙的姓氏拆分得来。
再来看十八汆。汆字对于餐饮人来说并不陌生。汆是一种烹饪技法,所取原料必须十分细嫩鲜美,是汤菜的专门方法,分为清汆和浓汆。
说到这里,小编还想到了一个热度很高的火锅品牌,大龙燚,在大龙燚还没有红遍全国时,很多消费者都会搞不清楚叫什么名字,直到查了百度或者看到旁边的英文,才知道与燚与“易”同音。
那么,餐饮品牌取名字到底应不应该用生僻字?生僻字对品牌营销真的有帮助吗?
为此,小编和老板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小编:老板!你怎么看待生僻字?
老板:其实弓长张不算是生僻字,十八汆的汆字,虽然经常用,但是大部分人看到这个字的时候,还是会有些发懵,还有就是你上面说过的大龙燚。生僻字在品牌营销领域是不符合品牌逻辑的,要想实现更好的品牌营销,还是需要简单、高效的词。
小编:十八汆的门店评价非常好,说明消费者对生僻字还是买账的。
老板:首先,十八汆是有强大的品牌背书的,它的背后是海底捞,所以一经推出,就获得了媒体和同行的热烈讨论。但是你可以看一下大众点评,几乎很少有食客知道它与海底捞的关系,基本对它的评价都是-“网红店”。
当然,这也得益于它门头设计、品牌名称、空间设计的的极简风格,与市场上大部分的快餐门店拉开了档次,并且有很高的性价比。所以非常快的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
小编:这难道不算是一种差异化吗?
老板:当然也算是差异化,但是如果品牌包装比较普通的门店,消费者就不一定会尝试了,可能有的人会查,有的人可能看一看就走掉了。
小编: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品牌用生僻字,对营销团队的要求比较高?
老板:其实这是品牌营销逻辑中很有趣的一点。在品牌打造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好产品的定位,其次,做好产品营销点的挖掘,进而打造出产品具有强传播力的IP,这时候营销团队要做的,就是把产品覆盖到所有目标客群的面前,很多时候渠道与覆盖是划等号的,让消费者看得见也能买得到,让产品等用户。比如说产品的成本是500万,那么就要花1000万的营销费用,去覆盖到5000万的用户,从而打造品牌力。品牌有了知名度,自然热度就上来了。
小编:网红餐饮可以参照头部品牌的取名方法吗?
老板:我个人来讲,并不建议盲目的参照头部品牌的做法。这种方法成本非常高,对大部分餐饮品牌是不适用的。生僻字不完全等同于高级感,一针见血才能避免混淆,别让店铺名字,成为流量杀手!
经过一番激烈讨论,小编也仔细盘点了一下那些跟生僻字有关的餐饮小故事:
案例一:西贝莜面村
< class="pgc-img">是不是傻傻分不清楚?
>图源:大众点评
>连在一起,似乎一下就认识了!“莜”字也曾给西贝带来很多困扰,很多消费者并不认识这个字,将字重新组合一下,就非常好记了。西贝现在门店招牌上都标注了“莜”的汉语拼音。
案例二:biangbaing面
< class="pgc-img">>这个字你可能不认识,但是关于它的产品你肯定都听说过,就是陕西的特色美食。
陕西关中地区流传的一种面食,即biangbiang面,类似于扯面,但要比通常的扯面宽出许多。其特点为不加汤水,全为干拌,配上辣子,肉丝和菜,广受陕西地块人们的喜爱。
图源:大众点评
>目前,北京地区有此产品的面馆品牌中,还未查到有以此字命名的品牌。
案例三:雷四嬢
< class="pgc-img">>嬢与“娘”同音,雷四嬢是乐山知名的小吃品牌,唐校长钵钵鸡旗下的小吃品牌,深受当地消费者追捧。
这个字是当地人的方言,所以对当地人来说并不算生僻字,但是外地人看这个字,也是傻傻分不清楚。
案例四:阿巭面道
< class="pgc-img">>巭读作gū时,本意为功夫,引申义为役工,读pu时,意思是勉学。在《功夫熊猫》上映之后,"巭"成为了"有功夫的人"的简称。
图源:大众点评
>位于北京合生汇的拉面品牌阿巭面道,虽然字和读音不好记,但却给消费者传达了功夫二字的内涵,可谓十分讨巧。
图源:大众点评
>除此之外,小编还在大众点评上搜多到很多生僻字的品牌,如北京簋街的雫(na)茶,北师大附近的九榀(pin)咖啡等等。
这样的生僻字餐饮品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尤其是在每个城市的步行街,或者游客较多、客群集中的地方。生僻字不失为一种营销手段,虽然生僻字本身具有着高的记忆点,但效率较低,在传播过程中受大众认知的影响,很容易出现误传。
小编说
作为餐饮人,你对生僻字怎么看?生僻字是否适合作为品牌营销点呢?
欢迎大家参与投票,转发并在评论区发表自己的观点。点赞数最高的精彩评论,将获得小编赠送的"定位之父"杰克·特劳特著作《定位》一本。
审核:安芸 | 编辑:王旭 | 视觉:潘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