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周杰伦发布的新歌《说好不哭》上了热搜。有网友吐槽,一个奶茶店的店员买价值20万多日元的苏哈相机不合常理,不过,也有人反驳称,奶茶的暴利行业,再加上日本工资不低,即使是普通职员,工作一个月也能买下一台哈苏。
作为一个餐饮人,或许你并不关心MV女主是否有购买的能力,但也应该会好奇奶茶究竟是不是暴利行业。本文,营销专家小马宋将会揭露一些关于奶茶店的真相。
没有微博的周杰伦再一次秀了一下自己的影响力,没有微博的他再次上了热搜,还顺带把QQ音乐折腾宕机了,虽然是个硬核实力派选手,但玩起来却是一副流量明星的派头。
今天我斥巨资下载了《说好不哭》的MV,最大的感动是周杰伦吐字清晰了许多,居然有两句能听懂了。当然,摄影师和奶茶店小妹妹的故事也很感动,忽然找到了当年桂纶镁和彭于晏相遇相识相爱一起吃口香糖的感觉。一个是摄影师和奶茶妹妹的故事,一个是摩托车骑手和加油站加油员的故事,好故事的脚本其实没那么多变化。
有人吐槽说一个奶茶店员买得起苏哈相机有点不合理,其实我觉得倒不是这个不合理,不合理的是,我们都把奶茶店和加油站想象得过于美好了。
这个故事发生在日本,买苏哈相机是完全合理的。要知道日本的最低薪水是每小时1000日元,即使女主拿的是最低工资,一天八小时的话,就是8000日元,一个月工作25天就有20万收入。而片子里那台苏哈相机不过23万日元,这完全合理。我想我国应该有很多小朋友会拿自己的一个月薪水买一台苹果手机的。
这跟网上的段子里说的奶茶是个暴利行业完全没关系。
既然说到奶茶,作为一个资深的奶茶品牌顾问,我就跟你说说奶茶店的一些真相吧。
1 绝对绝对没有那么美好
奶茶店、咖啡店、书店、花店,大概是文艺女青年梦想中的四大创业项目,但是恕我直言,这四种店铺都不适合文青做。
咖啡店、书店、花店基本不赚钱,如果你有一个赚钱的老公或者有钱的老板或者自己很有钱,我觉得你可以开一个,满足一下做老板娘的快感和逼格瞬间提升的满足感。如果想着靠开这种店致富,那最好喝杯冰镇奶茶冷静一下。
这四种店铺中,奶茶可能是最容易赚钱的,但依然不适合文艺女青年,因为前三种店虽然不赚钱,倒还落得清闲有逼格。奶茶店可不是,一个文青要是想不开去开一间奶茶店,那就是豆瓣青年进去,包租婆出来。
不用两年就能把你的文艺气息榨干出来,用液氮封存到五行山下,永远不会有人打开阿拉丁神灯来解救你的。
开奶茶店赚钱的概率大概有50%,但这个赚钱大概是靠你起早贪黑、忙前忙后、牺牲体重和气质换来的,而且呢,也不过是一个稍微好一些的白领收入水平而已。
2 如果你不加盟,开奶茶店没希望
如果早十年,自己开一家奶茶店还是有希望的,毕竟那个时候市场是混乱的,也没有什么大的巨头出现。但现在不行了,奶茶进化到复杂的水果茶、奶盖茶之后,一个毫无餐饮经验的小白想自己开一家奶茶店基本没啥可能了。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我的客户古茗奶茶,他们的草莓采购价格可能要比你去批发市场采购的价格还要便宜一半,而且质量还你买的要好。为什么?他们的采购人员常驻云南乡间地头,直接从种草莓的农民手中采购,当天空运到自己在全国各地的冷库,然后用冷链配送车配送到2500家门店。草莓新鲜还便宜,你单打独斗怎么弄呢?
另外就是研发能力。或许你可以找中台去提供配方,但只能拿到现成的大路货,大品牌自己的研发实力是你无法比拟的。所以我劝你不要做梦,说我努力做好品牌口味,顾客就会盈门,相信我,就像神州专车那句广告语说的,“除了安全,什么都不会发生”。
3 如果你想加盟,骗子们早就等候多时了
奶茶加盟是餐饮业骗子们的集中营,在业内被称为“快招公司”,他们不断注册新品牌,不断收割那些做着奶茶店创业梦的善良而愚蠢的同胞们。
快招公司唯一的诉求就是骗你加盟,至于你日后经营好不好,那已经不是他们在意的事情了。
比如你去百度搜一下热门的奶茶“一点点”,前面几个都是广告网站,他们会说这是一点点官方加盟网站,你打进电话去,他们会想方设法把你弄到总部去,然后就告诉你,一点点加盟非常严格,你是不符合条件的,不过一点点还有一个副品牌,你可以加盟,也很赚钱云云。
在他们精心设计的一层层套路下,你很快就交了几万块加盟费,再加上购买茶饮机、电视机、收银机等等十几二十万的费用,找个几十平米的店铺,雇上四五个店员,然后,你就等着生意慢慢好起来吧,祝如你所愿。
相信我,什么都不会发生,你90%的可能是倒闭关门,而那几十万是你这么多年攒下的所有资本,甚至还有从父母朋友那里借来的十万八万的。
根据美团2017年的统计,当年全国新开饮品店18万家,而倒闭的呢,也有18万家。你可以自己思考一下这惊人的关店率,不要相信自己比别人强,因为有个调查,说94%的教授都认为自己的教学水平超过了平均水平,这个叫做积极性错觉。
4 即使你加盟到了一家正规品牌,那么苦日子也开始了
你被幸运女神撞了一下腰,居然加盟到了一家不以骗钱为目的的品牌奶茶店,那恭喜你,苦日子开始了。
不要幻想着,你把店搞好了,然后雇几个店员加一个店长,你就可以周游世界享受财富自由了。如果你不能保证天天在店里自己盯着,那些拿着死工资的雇员们是没有积极性让你这家店盈利的。
听我慢慢说。
首先,中国绝大多数奶茶店员的薪水是很低的,在三四线城市大概就是3000元,这个薪水你就不要指望他们有什么积极主动性,店里的卫生、摆放、服务态度,如果你不在店里盯着,那就是一团糟。
你肯定会想,那我给他们股份或者分成,或者加工资,让他们有积极性不就好了嘛。当然了,这种可能是有的,就像还是有10%的奶茶店很赚钱一样有可能。你可以算一个账,一般一个店要雇5个店员(街边店,30平米左右的奶茶店),你每人给他们加2000薪水,那一个月就是多了1万的成本,一年多付出12万。你要开一家奶茶店,可能一年也就是二三十万的利润,结果你把一半的利润直接分出去了,不知道你舍不舍得。
每个店员进来都要培训他们做奶茶,一个奶茶店大概有30个SKU,一个新店员入职然后再到熟练地操作,一个月过去了。然后,悲催的是,奶茶店的店员流动性极高,高到什么程度呢?大概3个月就会离职,如果你雇了5个人,那你店里一年大概会看到20个新面孔,恐怖不恐怖?
万一你的生意就是做得不错呢?那恭喜你,你将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街上的同行会不断给你制造麻烦,说实话,开奶茶店的店主,素质真的没有你那么高。然后地痞流氓也会来收保护费,不要以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会把他们一网打尽,你自己开个店试试就知道了。
外卖网站会不断剥削你,今天要你做活动,明天要你送奶茶。即使是外卖小哥,其中某些素质差点的,也会隔三差五示意你给他点好处。当地的卫生、食品安全、消防、城管等等部门都会关注你一下,以前你做个文员只要打个合同弄个报表就好了,现在你不但要打奶盖,还要学会打流氓。
5 奶茶是暴利行业吗?
不少写文章的同学,有个天真的计算方法,算一个东西是不是暴利,老用售价和成本去比较。比如他们算一个奶茶是不是暴利,就是简单比较原料成本和售价,但是你知道一家奶茶店的成本不止这些呀,难道你花钱雇了那么多店员现场制作奶茶是免费的?难道租金是免费的?难道装修和设备维护是免费的?
如果这么说的话,自媒体就是个超暴利行业嘛,比如我写这篇文章,大概花了2毛钱电费,只要有人打赏100块,我就是500倍的暴利是不是?
朝阳大悦城地下一层的租金,大概是每平米每天50块,一个30平米的奶茶档口,一天的租金就是1500块,一年就是50多万,这还没算管理费和物业费。听起来就不寒而栗。
说起毛利率,我再讲个概念。
你知道毛利率和毛利是两回事的。一杯珍珠奶茶,也许它的毛利率很高,比如90%,但它一杯只卖8块,也就是说你卖一杯只能赚7.2元的毛利。一杯水果茶,毛利率也许不高,比如70%,但它一杯定价15,那你卖一杯就能赚10.5元。那你说想卖毛利率高的,还是毛利高的?
你当然想卖毛利高的。
但是,如果你不在店里,会发生什么情况呢?你会发现你们店里珍珠奶茶的销量偏高,水果茶销量不高。
这是为什么?很简单。珍珠奶茶好做呀,水果茶做起来太麻烦了,对于一个固定薪水的店员来说,一个顾客过来,他要是不知道点什么,店员会推荐什么奶茶呢?很多店员就会推荐更容易做的珍珠奶茶。
不要指望店员会像老板一样思考问题,他们有他们的利益诉求。
这就是你一定要在店里的原因。
不要被毛利率骗了,毛利率要看你怎么算。
6 你不在乎钱?那就更不会赚钱了
如果你说我们家有钱,我不在乎钱。
那恭喜你,你大概这辈子也不会靠开奶茶店赚钱了,把它当做一个烧钱的游戏倒还不错。
事实证明,一般那些借了十几万的夫妻老婆店更容易赚钱,因为他们急迫地需要改善自己的生活,这是他们唯一的希望。奶茶店是个靠辛苦和勤劳才能略有盈利的项目,如果老板都不在乎钱的话,那就真的没希望了。
不要被电视里奶茶店的温馨画面欺骗,在只有30平米的狭窄店铺里,你还要想办法把制冰机、泡茶机、净水机、冰柜、牛奶、水果、茶桶、塑料杯子、水果等等摆满,然后再和四五个同事一起忙忙碌碌挤在一起。生意好的时候累到你手脚都哆嗦,生意不好的时候纠结到你灵魂都颤抖。
只要你进入奶茶这个行业,有趣的灵魂和好看的皮囊都会烟消云散,好好想想吧,年轻人。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个五一小长假,据说是“史上最火”:
被疫情压抑了一年多的出游、消费热情彻底爆发,多个景区饱满、酒店一间难求,加上气温升高,茶饮店的生意都爆了。
昨天(5月1日),朋友圈老板都在晒爆单。
和气桃桃在上海的一家门店,日营业额超3万;茶百道成都门店日出杯量超3000,收银系统都崩溃了。
你家门店生意“爆单”了吗?
日出杯超3000!收银机都崩溃了
昨天是五一小长假第一天,全国很多门店迎来了销售火爆的局面,我的朋友圈一片“爆单”。
有多火爆?据茶百道成都门店一名工作人员透露,有的门店日出杯超过3000,收银系统近两天“崩溃”了2次。“今年五一应该(生意)都好,天气好,又热。”
不仅是成都,杭州的一名茶百道加盟商,五一当天也遇到了收银系统问题,她的门店刚开业不久,昨天的营业额也破了1万元。
不仅是茶百道,和气桃桃在上海环球港的一家门店,日营业额突破3万元。桂源铺在上海100+门店,日营业额过万元。
昨天,眷茶综合各门店数据表现来看,同比涨幅10%以上;而汇茶门店的营业额比往常至少翻一番。
莫沫南路创始人范承宇告诉我,五一首日因门店顾客爆满,已经及时调整员工激励政策。
茶太良品创始人肖荣称,王府井和南锣鼓巷的店铺比平日周末大涨100%,涨幅大的都是旅游点的店铺和一些超流量型店铺。这也证明了北京旅游人群的回归。
经历了一年多来疫情的“压抑”,无论是人们出游的热情,还是消费的热情,都在这个小长假有了一个集中释放。
这可能是“史上最火”的五一假期
去年五一假期,大家对疫情还有隐隐的担忧,今年五一,不管是消费、旅游、交通、住宿,还是饮品行业,市场状况都在极大恢复。
加上春节期间“就地过年”,很多人把逛街出游、探亲访友都安排在了这个五一小长假。
我们先来看看与茶饮最为密切的旅游行业——
5月1日,杭州西湖景区迎来人流高峰,民警开“无人机”巡逻。
而在北京,故宫、长城等景点同样爆满,长城景区已发出红色预警信号。
我又查看了一下酒店和餐饮信息,发现到处都充斥着“一房难求”、“史上最火五一黄金周”等字眼,甚至有游客在餐厅等位排到了2千多号。
看过了全国游客都在排队的景象,餐饮、服务行业已经迎来火爆高潮。
饮品店如何借助这个小长假的客流,更进一步提升门业营业额?我收集了一些引流的案例和方法,一起来看!
抓住爆单机会,看看这些引流思路
1. “小耳朵”火了!古茗、茶百道、蜜雪冰城都在用
“五一”节前,美团外卖的萌系杯盖“小耳朵”意外火了。在美团上搜索“小耳朵奶茶”,可以看到合作的茶饮商家,下单就可以得到可爱的“小耳朵”杯盖。
活动推出后非常火爆,小红书上已经有很多奶茶女孩在晒。
这次“小耳朵”推出了3款2.0版本的杯盖:恋恋桃花(招桃花)、一叶确幸(招好运),还有个隐藏款富甲天下(招财运)。
活动从4月29日开始,5月5日结束,覆盖城市有19个。
古茗、茶百道、益禾堂、1点点、书亦烧仙草、蜜雪冰城、台盖等品牌都有不少门店参与活动,借助大热活动,进一步提高单量。
2. 古茗推“刮刮卡”,县城店日出超600杯
昨天,我在县城的一家古茗门店看到了久违的“刮刮卡”,奖项内容包含:买一赠一券、第2杯半价券和3元抵价券。
点单员告诉我,由于单量突然提升,店内7名员工齐上阵,日出杯量预计在600杯以上,这已经算是今年很不错的成绩。
3. 巧妙设置活动,提升客单价、复购力
去年五一,餐饮品牌鱼酷Pro通过设置消费金额,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他们的做法是,在五一假期推出了“满251元换购饮品”,而且产品也足够好喝,颜值也能打,由此激发了顾客的参与热情,让客单价进一步提升。
通过价格或玩法设置,给了提高客单价、增加复购足够多的理由。
4. 9.9元畅饮券包,加强复购
今年眷茶在微信小程序上推出了一个9.9元畅饮券包,其中包含4张5元饮品券(自购买后31天以内有效)。
对于这次活动,眷茶还在各门店引入PK机制,并设立奖金,激励各门店在假期内推广畅饮包。
之前,鲜芋仙也做过“集勋章开宝箱”的活动,活动期间内,购买5款新品,即开宝箱,赠价值28元鲜芋仙招牌产品一份。
有效绑定顾客之后的消费,才是复购的目的所在。
5. 五一送券,节后来“兑”
对于青岛的莫沫南路来说,他们内部有一个经营理念:旺季变现,淡季引流。
今年“五一”他们推出了复购券:假期内无论是线下、线上消费,即送多张满减券,这些券仅可在5月7日到5月20日使用。
6. 把线上的流量,想办法引到门店
山东的小马春丽,在“五一”假期推出,通过大众点评购买15元的冰淇淋券,在门店可享冰淇淋买一赠一的活动。
通过线上的流量带动,为线下门店做引流。
“五一”是茶饮迎来真正旺季的转折点,也是上新、提高人气、单量的好时机。
假期消费作为一种感性消费,只要赋予足够有趣或者让顾客“薅羊毛”的机会,就会进一步提高下单的几率。
你的门店爆单了吗?一起来评论区晒成绩!
民在使用全生物降解购物袋。
“今年1月1日起,国家‘限塑令’正式升级为‘禁塑令’。这两天,客户天天催着我们交货,都指明要全生物降解的塑料袋。目前订单已经排到春节前了。”这些天,慈溪市和达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正满负荷地运转着,总经理陈科杰也特别忙碌。
和达塑料订单的激增得益于该企业2018年的转型。随着“限塑令”的不断升级,陈科杰敏锐地嗅到了可降解塑料市场的商机,于是毅然决定提前进行布局。
令他感到庆幸的是,他对行业的趋势判断对了,和达塑料也迎来了快速发展期。据初步统计,和达塑料今年1月全生物降价塑料袋的产量可达到100吨。按照目前的订单情况计算,预计全年产量超过1200吨,比上一年增加近一倍。“现在有技术,有产能,还要有生产资质,能够提供检测报告的企业可不多。”陈科杰说。
“禁塑令”的实施,不仅改变了消费市场,也改变了像和达塑料这样的传统塑料生产商。可降解塑料行业成为新“风口”,而生产链上的企业也站在了新的赛道上。
盒马鲜生的全生物降解购物袋。
“禁塑令”加码传统企业遇抉择
“按照往年的行情,现在这个时候是塑料袋生产的旺季。但是今年订单明显减少了,很多老顾客明确表示要减少对传统塑料袋的采购。”慈溪一家塑料包装制品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像他们这样的企业不止一家,宁波很多传统塑料包装企业或多或少面临着订单萎缩的尴尬处境。
去年1月19日,国家发改委和生态环境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底,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城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等场所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集贸市场规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去年9月底,市发改委等10部门印发《宁波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方案》,要求全市围绕当好浙江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的新目标新定位,有序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
不只是宁波,截至目前,北京、上海、海南、江苏等地也颁布了地方“最严限塑令”,大都以2020年底作为最后期限,禁止生产和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塑料在汽车零部件、家电包括轻工类产品中使用非常广泛。在‘大塑料产业’中,‘禁塑令’禁止的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只占了很小的部分。但‘禁塑令’的落地执行,肯定会使传统塑料行业产能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宁波市塑料行业协会秘书长于卫星说,总体而言,一次性餐盒、吸管和塑料袋是应该朝着可降解材料的发展方向推进。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参考欧洲生物塑料协会的数据,2019年我国生物可降解塑料消费量全国占比仅为4.6%,从“限塑令”到“禁塑令”,政策推动可降解塑料的渗透节奏有望进一步加快。
由此可见,可降解塑料行业俨然已成为塑料领域的新“风口”,也将是部分传统塑料包装企业的重要转型方向。
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正逐渐被其他环保袋取代。
行业新赛道不少甬企率先起跑
面对“禁塑令”带来的冲击,宁波很多塑料包装企业也早早瞄准了可降解塑料的新机遇,提前布局,如今已尝到了甜头。
宁波家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去年12月,工信部公布了第二批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名单,家联科技成功入选。这跟他们专注于生物全降解材料的研发密不可分。自9年前开始深耕新材料领域,家联科技自主研发、生产、运用环保型全降解生物新材料聚乳酸(PLA)。
据了解,PLA是从木薯、番薯等非粮植物淀粉中提取出的以乳酸为主要原料聚合获取,原料来源广泛、可再生。在特定条件下,PLA可完全降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对环境无污染。
然而,普通PLA产品使用寿命较短,导致使用周期不长。对此,家联科技的技术团队通过攻关,将PLA产品耐热温度由55℃提高至100℃及以上,且满足微波加热要求,选用生物基增韧剂提高PLA抗冲击强度约3倍。目前,家联科技全降解环保袋已获盒马鲜生等国内一流零售商的青睐。
而在昌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宁波工厂生产车间里,66台注塑机正在自动生产刀、叉、勺、杯、盘与餐盒等一次性餐厨用具。据昌亚新材料董事长徐建海介绍,拥有科研团队的昌亚新材料,主动借智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等科研机构,持续发力聚乳酸等可降解材料,每年推出新产品逾20款。目前,昌亚新材料外贸生产订单已排至今年7月。
宁波百福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则已在原料、加工过程与最终处理等的环保方面参与制订了3项美国标准。“我们研发的全生物降解塑料袋,在持续接触土壤里的微生物后会在一个月内变成碎片,在90天内肉眼看不到,在180天时全部变成水和二氧化碳。因此在美国市场,这款由生物降解材料生产的塑料袋被直接用于堆肥。”董事长程国仁拿着从生产车间流水线上新鲜出炉的塑料袋说。
记者孙佳丽文/摄
成本压力下消费市场有喜有忧
“尽管市场产能在加速,但未来可降解塑料产能缺口依然非常大。”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国内的可降解塑料主要以PLA、PBAT以及PBS项目为主,总体市场占比很低。同时,可降解塑料与传统塑料之间仅成本价格就相差了1-3倍,明显制约了可降解塑料的快速市场化。
成本压力、产能不足之下,甬城消费市场是如何选择的?
餐饮业率先动了起来。去年12月23日,记者调查发现,宁波一些连锁餐饮企业已经不再提供一次性塑料吸管,有的换成了纸质吸管,有的开始使用可降解吸管,有的则用可直饮杯盖代替。
奶茶店、咖啡店等饮品店是吸管消耗的大户。在星巴克浙江万里学院店,记者已找不到塑料吸管的身影。此外,古茗奶茶已逐步将塑料吸管替换成纸质吸管,CoCo奶茶将吸管全部更换成了PLA生物降解材质的吸管和纸质吸管。
“禁塑令”后,宁波的大型连锁超市也闻风而动。
在华润万家鄞州印象城店记者发现,收银台旁边的塑料购物袋已全部更换为“非食品直接接触用生物降解塑料购物袋”,不同型号的全生物降解塑料袋定价从0.2元、0.3元和0.4元涨至0.6元、0.8元和1元。“针对尚未使用完的不可降解塑料袋,我们会统一收集,并交给总部集中处理。”超市客服副总经理周丹丹说。
盒马鲜生明州里店的每一台自动收银机旁,都贴出了“环保塑料袋价格调整”的告示,从2021年1月1日起,盒马鲜生在宁波区域门店内收银区销售的购物袋将全面升级为全生物降解塑料袋,售价也同步作了调整。店长陈鹏告诉记者,除了购物袋,他们还将餐饮区的一次性勺子、叉子、吸管等全部更换成可降解的物料。
但是,“禁塑盲区”依旧存在,外卖领域更是重灾区。
1月10日,记者在茶百道(鄞州港隆广场店)、叫了个炸鸡(和泰雅苑店)分别下单购买奶茶和炸鸡,发现包装均为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走进麦当劳(宁波华润万家店),外卖窗口上也摆满了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打包的果汁和咖啡。
“禁塑”要落实多方必须形成合力
尽管可降解塑料被认为是行业内的新“风口”,但从目前来看,无论是生产领域还是消费市场,企业对政策落地的执行力度尚不明晰。同时,由于新材料的研发存在一定的壁垒,价格及性能等方面与传统塑料袋相比并无优势。再加上可降解塑料制品存在的价格高、需求量大等瓶颈问题,让许多企业在行业发展初期打起了“擦边球”,例如用“全降解”和“可降解”分别指代降解率“达标”和“不达标”的塑料袋制品,给市场监管部门提出了难题。
因此,在于卫星看来,可降解塑料替代传统塑料,还存在不少问题,有许多工作要做。
“‘擦边球’的存在,很大原因在于可降解材料的生产标准和检测等方面的问题未解决。”于卫星表示,可降解材料标准参差不齐,不同可降解材料的生产制造有着不同的执行标准。此外,由于我国具有检测能力的机构十分有限,其中一家检测机构的排期甚至排到了3年以后,而长三角地区目前还没有能够对可降解塑料进行检测的机构。
同时,我市还应加强对低成本可降解材料的研发和生产。“解决问题首先要从生产源头去解决,如果生产源头解决不好,仅靠消费环节是无法实现‘禁塑’目的的。我们现在需要的就是高性价比的塑料袋替代品。”景城便利店店主吴建国说。
“‘禁塑’是一个好的发展方向。”于卫星说,但“禁塑”需要政府、行业协会、企业、服务机构共同参与,尤其要发挥企业搭台、政府协同的作用。
陈科杰对此十分赞同。他建议,寻找可降解塑料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不能单靠企业自主创新,还需要政府在顶层设计方面进行引导,大院大所在理论研究方面进行创新,才能加快整条产业链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