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的产品主义是什么?作为产品主义代表,巴奴毛肚火锅显然最有发言权。
10月27-29日 餐饮O2O标杆餐饮研学营第36期,走入中原餐饮腹地郑州,走进巴奴毛肚火锅供应链总部,与企业相关人员深入交流,走进一线直接体验巴奴火锅的产品主义。
通过这一段行程的考察,我们认知到了巴奴产品主义的精髓。
01■
做好产品主义
好产品只是基础
谈起产品主义,大部分第一想法自然就是好产品。
正如巴奴杜中兵所言,产品是“1”,服务、环境等就是后面的“0”。0 在 1 的后面,能够从 10 到 100,到 1000,到10000甚至更多。
但是,没有前面的 1,后面 0 永远都无效。
但好产品对餐饮人而言并不是新鲜事,很多餐饮门店在产品上下的功夫并不比巴奴少。为何只有巴奴成为产品主义代表?在餐饮O2O看来,核心就一个关键,产品虽然非常好,但没有让顾客直白看到、感知到,没有记忆度。
正如此次游学的某位餐饮人所言,“很多时候我们餐饮人都很清楚,每一份新品的研发背后都付出了无数心血,无数次研发与尝试,无数次对材料原产地的筛选,无数次寻找最佳制作工艺,才造就了如此好的品质与口感。
但如果餐饮人不说出来,消费者其实很难看到也很难记住,他可能今天来你家吃了这份菜品,的确口味不错有点印象,明天可能就忘记了。”
< class="pgc-img">>甚至连巴奴毛肚火锅也陷入同样的误区。曾经巴奴与海底捞一样专注服务,但后来杜中兵团队采访门店铁杆粉丝们发现,产品才是顾客选择巴奴核心要点。
虽然巴奴一开始就发力产品,有意识地区别于其他火锅企业的服务体验,但却从来没有把自己的“本色本味”说清楚,所以只有少数顾客真正感受到了。
正是通过那次粉丝调研,因为有了这个意识之后,才有了后来巴奴毛肚火锅喊出的“服务不是巴奴的特色,毛肚和菌汤才是”的口号。
所以,真正想要做好产品主义,绝不是只做好产品那么简单。
1、好产品是一种体验
对餐饮而言,产品不止包含实在的产品,也包含无形内容。
从消费者走进餐饮门店那一刻起,消费者对门店的场景、产品制作过程、展示方式,呈现方式,用餐整体氛围到最后消费者离开店面为止,消费者接触门店的一切体验过程,都是餐饮人的产品。
< class="pgc-img">>消费者选择一个餐饮品牌,产品是关键,但服务、场景等内容同样重要。“真正的产品主义,是围绕产品为内核,重构产品与服务、店面体验、营销系统等的复合生态系统。”
餐饮品牌的真正产品是整个门店,必须做到顾客体验的每个关键点都满意,才能真正让顾客信赖,进而记住不断复购。
特别是在当下这个网络时代,品牌就是口碑,口碑就是所有顾客正向体验记忆的总和=精准场景用户x体验的触点x正向体验记忆x形成口碑和正点评/负向体验记忆和传播。
餐饮人要想做好产品,要把分子做大,把分母做小,才能成为顾客心智首选。
2、好产品需要给顾客价值
产品主义底层是顾客价值。“顾客来你这里消费,是因为你有值得消费的价值。你必须给顾客带来独特价值,你的产品才有意义。”
< class="pgc-img">>用巴奴杜中兵话所说,“巴奴就一句话,就是要做价值,永远要做价值。”
餐饮人所要做的就是找到你的价值,如果有可能的话,去创造超越出顾客期待的价值,比如海底捞的服务,就是在服务层面做了超越。
3、好产品还要自信说出来
产品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早已过去,在这个互联网时代,要让顾客真正体验到产品价值,品牌就必须将学会“自卖自夸”,将产品优势说出来、呈现出来、表达出来,让顾客对产品的好品质看得见、摸得见、听得见,感受得到。
如何说呢?可以是浅显的说,通过不断重复塑造认知。
以巴奴为例。据悉巴奴刚去郑州时,生意并不怎么好。当时杜中兵已经另辟蹊径与西南大学合作,原创了巴奴经典的木瓜蛋白酶嫩化毛肚,产品在口感上其实已上了一个台阶,但大部分消费者没有感觉。
怎么办呢?杜中兵采用了一个非常朴素的做法,每次上菜就让服务员不断的说,重复的介绍毛肚的技术与口味,以此建立巴奴毛肚的差异化认知。
< class="pgc-img">>起一个好名字无疑是最快让顾客感知到产品价值的好方法。
在巴奴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案例,比如豆芽不叫豆芽,叫井水黄豆芽,菠菜不止叫菠菜,而是叫笨菠菜;牛肉前面加上“厚切”两字。
这些明明是很日常的产品,但巴奴通过从产品的原材料、工艺、形态等出发的命名,直接赋予了菜品更高的价值感,还让顾客能够清晰感受。
< class="pgc-img">>而且,巴奴不止在产品上做得好,故事也讲的非常好。
以巴奴拽面为例。据悉当初巴奴最初研发这款产品,是想打造出一款无添加、可以让消费者随意拉拽下锅的面食产品。当初杜中兵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品牌研发人员难坏了,好几次都提出要放弃,说根本就做不出这种产品,但是杜中兵不同意。
最后,巴奴研发人员咬牙坚持,联合一加一天然面粉的团队,终于用了9个月时间对国内外100多种不同特性的面粉进行定量配比,打造出了巴奴这款只依靠天然面粉、水和少量食用盐就能制造出的拽面。
< class="pgc-img">>巴奴同样充满故事的产品还有毛肚、绣球菌、笨菠菜、擀面皮,乌龙冰粉、乌鸡卷、井水豆芽等,“巴奴毛肚片片精选,经历12道工序”、“每锅汤只用4小时,用不完就倒掉”、“海拔2000米以上的牛肝菌”...越是精准的数据,越能体现产品的匠心与质感。在巴奴宣传的产品故事里,仅看这些数据与文字,消费者就已经感受到了产品的价值感。
< class="pgc-img">>当我们走进巴奴火锅门店的时候,我们会发现门店几乎每一个角落都在宣传产品。产品广告的宣传、产品的展示、产品的制作方式呈现...产品的一切直接代替了场景,成为了餐厅最核心要素。
只有顾客在门店坐下来,就已踏入了巴奴产品的“宣传台”。甚至,巴奴火锅还创新性引进了手机界产品发布会形式,首创了火锅品牌新品发布会。
02■
产品主义
是一个系统性工程
产品主义不是一蹴而就,这是一件长期要做的系统性工程。正如巴奴杜中兵所言,产品主义,根在产品,重在主义。
要想做好产品主义,除了做好产品之外,同时还涉及到场景与服务,组织与管理等多个层面,甚至企业信仰与精神。
这是一套从内到外的体系,需要品牌上下同欲,将好产品作为一种信念和修行,视产品为企业生存和发展之本,才能真正发挥极致。
1、好产品需要好组织、好文化
产品是人干出来的,除非夫妻小餐饮店,不然老板不可能一个人就干出所有产品。因此,对任何一个餐饮品牌而言,做好以产品为核心的管理体系,也是打造好产品的关键。
产品主义的第一层是品质,第二层是战略,第三层是情怀,最后是一种信仰。
只有管理层持续贯彻产品主义,员工坚信产品主义,并且愿意用产品主义思想服务顾客,顾客才能感受到品牌的产品价值。
< class="pgc-img">>据说在巴奴火锅,董事长就是最大的产品经理,产品主义贯彻的第一责任人是董事长,是各级管理者。
巴奴甚至会要求合作方践行产品主义原则,为自己的品牌提供最优质的,最天然的产品原材料,将产品主义责任延伸到产业链相关合作者身上。
而且,在巴奴,服务人员也不是单纯的服务人员,而是一个个“产品专家”。
为了体现巴奴火锅在产品上的自信,巴奴火锅鼓励员工拿出专家的姿态与顾客平等互动,用专业与自信去跟顾客讲产品,最终用产品打动顾客。
< class="pgc-img">>2、好产品基于全产业链不断优化,特别是供应链层
产品研发涉及一系列环节,比如原产地、优选品种、生态种植、科学采摘、冷链物流、产品加工、产品创新,要做好产品必须把控每一个环节过程,争取每个环节都不断优化,做到更好最好。
这是一个需要长期不断优化的过程,从巴奴火锅的宣传语我们就能看到品牌在产品环节上的不断深入。最开始巴奴的好产品,更多体现在产品加工、产品创新层面,因此品牌的口号是“人好自然汤好”,“本色主义、健康本味”。
随着巴奴对产品原产料的不断把控,品牌开始在生态种植,原产地上发力,于是提出了“深入原产地、精选食材”、“自然的美味”等产品口号。
< class="pgc-img">>后来,为了更好得践行产品主义,巴奴更是在供应链上重点发力,斥资1.5亿在郑州打造新的中央厨房系统,并在行业中率先推出了“第三代供应链”体系。
此次郑州游学,餐饮O2O就带领学员们深入巴奴巨资打造的第三代中央厨房,深入一线参观供应链的储存库与各种产品加工线。我们在现场能够更清晰体验到,与第一代、第二代供应链完全不一样,巴奴的第三代供应链更强调新鲜、天然。
< class="pgc-img">>中央厨房到处可见一个口号,“能冷鲜不冷冻,能当天不隔夜,能天然不添加”,这也是巴奴打造第三代供应链的核心理念。
为了践行这个理念,巴奴中央厨房不仅对产品实行定制化生产,我们还看到品牌在产品储存与冷链运输上,对天然、新鲜的极致追求。可以说,巴奴的第三代供应链体系,直接将产品主义的好产品标准,再次抬高了一个阶梯。
都说海底捞你学不会,巴奴的产品主义我们能学吗?在餐饮O2O看来,产品是餐饮根本,巴奴的产品主义餐饮人不仅能学,而且每一个餐饮人都该学。
不过,产品主义是一个长期过程,难以一蹴而就,当下我们餐饮人所能做的就是,先做好自己的产品,坚持不懈不断改善创新,进而优化产品各个产业链环节与组织管理过程,让每一个顾客都能在门店体验到最好的产品。
-END-
< class="pgc-img">>本报记者 卢 岳
炎夏酷热,吹着空调吃火锅成为餐饮市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但记者注意到,2023年疫情全面放开带动餐饮市场复苏回暖的同时,也让消费者对餐饮消费提出了更高要求——既要菜品好吃、体验满意,又要价格合理。
在“质价比”成为核心竞争点的当下,火锅市场从去年起也愈发“卷”,“卷价格”“卷搭配”“卷场景”……各种“卷”几乎成为了行业常态。
竞争加剧 火锅市场全面“开卷”
记者看到,“卷价格”正成为当前火锅市场竞争的一大亮点。
今年5月呷哺呷哺宣布降价,套餐价格实现全面下调,其中单人套餐价格最高下调8元,整体价格降低幅度约10%。同时,其还推出了人均49.9元的“打工人”专属套餐,仅限工作日周一到周四全天以及周五午餐时间使用,为“打工”群体带来更具性价比的选择。同样是5月,前几年大火的“网红”火锅品牌楠火锅宣布开启门店3.0时代,并将品牌定位从“重庆火锅”升级为“中国火锅”,同时推出1.9元素菜、9.9元鲜牛肉、39.9元锅底等产品,主打给顾客更多“性价比”,实现了人均消费从上百元下降到70-80元间。
紧随其后,怂重庆火锅厂于今年6月发布全新“认怂公告”,施行锅底8.8元起、荤菜9.9元起、素菜6.6元起、焖饭6元任吃,整体价格降幅在0.9元到14元之间。再往前看,2023年海底捞去年人均消费降低5.8元,呷哺旗下的中高端火锅品牌凑凑去年人均消费则降低了8.6元。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开始“卷价格”外,在竞争白热化的火锅赛道,“开放加盟”也成为火锅品牌拓宽市场、增加营收的新尝试。记者看到,海底捞在创立30年之际宣布,将推行加盟特许经营模式,至此结束了长达30年的直营之路;新晋网红火锅代表“珮姐老火锅”则打破5个月前“坚持直营”的口号,开启了特许加盟……
财经评论员张雪峰对此表示,近来多个火锅品牌宣布开放加盟,或反映出行业整体竞争格局的变化。“长期以来,包括海底捞在内的部分品牌一直以直营模式运营,并市场表现出色,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行业发展的需求变化,加盟模式或能更好地适应市场并实现加速扩张。”他表示,对整个行业而言,海底捞和珮姐老火锅开放加盟释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火锅市场的竞争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马太效应显著 市场步入“存量增质”时代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行业全面“开卷”的同时,各火锅品牌的优胜劣汰也愈演愈烈。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我国火锅门店数约55.1万家,同比下降5.7%,已回落到接近2019年水平,火锅市场内卷加剧,竞争日益激烈。与此同时,2023年市场内卷加剧,上半年虽开店率高于关店率,但两者差距一直很小,下半年开店率急剧下滑,关店率明显高于开店率,市场正由“野蛮增量”时代步入“存量增质”时代。
在显著的马太效应下,火锅品牌优胜劣汰愈演愈烈。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多数商家都开始放低身段,寻求更多发展出口的同时,也有如巴奴等品牌逆势而行。据窄门餐眼数据显示,近一年来,人均价位在120-160元的火锅品牌中,巴奴在门店增长数位列第一。记者看到,仅2024年第二季度以来,巴奴不仅实现了开业门店达8家的速度,一线城市的开业当周翻台率更稳定在4.0以上。而2024年上桌数同比增长12%,消费人次同比增长15.1%。据了解,其之后的开店数量将以每年30%—50%的增长速度递增。
相较当前走俏的“卷价格”“卷模式”“卷场景”,一直奉行“产品主义”的巴奴,则将产品“卷”出了新高度,让围绕产品的品质升级、品种创新成为火锅市场角逐的终极擂台,更成为其持续拓的底气所在。
记者看到,作为近年来风头频出的黑马,巴奴从最初发力茂汶收鲜花椒、喜阳菌种绣球菌等高端食材、升级供应链,到将“官方认证”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搬上了消费者餐桌,让山药、木耳等常见的火锅配菜演绎出不同食材的品质“天花板”,再到开创性打响了“蔬菜月月新”的小众高端体验,在产品品质和食材选择上自我“开卷”,也成了火锅行业“抄作业”的新参照。
“四月有龙竹鲜笋、佛手瓜尖、云南姜柄瓜,五月上新了空心菜、绿豆粉皮,六月迭代了黄节瓜、绿节瓜、芥兰笋、苤蓝等,七月又继续迭代了紫背菜、香格里拉莴笋尖、木耳菜、芦蒿等。”火锅爱好者孙女士坦言,期待巴奴每个月的时令新菜品成了自己的新爱好,“有机会品尝从没见过的地方特色青菜,蕴含着不同文化和习俗,搭配不同锅底更是惊喜十足。”
产品主义破圈市场竞争难题
“在竞争激烈的火锅市场中,我们洞察到消费者对于健康、天然食材的潜在需求,以及对于食品新鲜度的隐形期待。为了打破市场同质化困境,平稳度过火锅淡季,我们创新性地推出了‘蔬菜月月新’计划,旨在通过引入当季新鲜蔬菜,满足消费者对食材新鲜度的隐性需求。”巴奴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2021年巴奴毛肚火锅创始人杜中兵投资1.5亿元建设了“生产+冷鲜”的第三代供应链,保证食材能在0—4°的冷鲜工艺下保持新鲜。这是巴奴毛肚火锅“蔬菜月月新”计划的底气,也是巴奴此次差异化的关键点。
值得注意的是,刚刚结束的大众点评必吃榜上榜餐厅评选中,被“8亿人吃出来的好味道”票选,巴奴毛肚火锅连续6年登榜。从老家安阳出发,到全国123家直营门店,巴奴始终坚持产品主义,更以此不断在行业破圈。
食品分析师王峥表示,火锅品类的食材相对其他菜式更为简单纯粹,因此食材的品质显得尤为突出;而能够将原本普通的食材做到极致,这是巴奴在产品领域不断积累的必然结果,也是其品牌进一步升级的直观体现。他指出,从美味、健康再到天然、创新,从企业端来说是餐饮品牌在产品主义道路上不断攀登的体现,从市场端来说更是消费者不断满足美好生活需求的生动体现。
| 一点财经编辑部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吃饭一向是国人的头等大事,餐饮业也是经济的强劲助推力。新世纪以来,餐饮业不断讲述着热辣滚烫的商业故事。
2006年,拥有“必胜客”、“肯德基”等品牌的餐饮巨头百胜集团,组织两百多名区域经理到海底捞参观取经。当时的海底捞在体量上跟百胜不在一个维度,但凭借在消费者中的高人气值,吸引了对方的注意。
历史不会重复,却压着相同的韵脚。时间来到2024年,前不久百胜再次组织高管拜访了一家餐饮企业,只不过这次的对象换成了巴奴毛肚火锅。这种转向,本质上是从学习服务主义转为产品主义。
看似只是一个转向,背后其实折射出中国餐饮市场的巨大变迁、消费者需求的快速变化,以及中国餐饮企业在时代浪潮中的探索。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翻开这段历史篇章,足以窥见餐饮巨变背后的核心密码。
01 2006~2024:中国餐饮往事
2006年,中国餐饮进入新的节点——全年零售额首次突破一万亿元大关,实现历史性跨越。中国人变得更爱下馆子,餐桌上的花样也多了起来。
与此同时,中国餐饮业的竞争也变得尤为激烈。各国餐饮品牌加速涌入中国市场,跟中国餐饮品牌同台竞争。时任《中国烹饪》杂志顾问的张卫新曾表示,当时在北京总共有45万家中外餐饮企业,每天新开业100家,关张或转业的也基本有100家,大约两年时间就要洗一次牌。
在竞争激烈的中国餐饮市场,火锅成为不折不扣的主角。中国烹饪协会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百家重点餐饮企业中,火锅企业有22家,合计营业额占比达到三成以上。
火锅市场里的中国玩家,也密集吸引了海外企业的注意。2006年,中国餐饮业发生了一件吸足眼球的大事件——英国3i私募基金和西班牙普凯投资基金公司与小肥羊达成协议,二者共同持有小肥羊13.92%的股权,这也开创了外资入股中国餐饮企业的先河。
这起商业事件向业界透露出一个信号,即外国餐饮企业在加速融合中国餐饮企业,进而抢占市场份额。事实上,对于中国餐饮企业而言,当时已经进入竞争更为激烈的新阶段,竞争对象由国内转向国际,竞争规模由单店转向集团、竞争范围由区域转向全国。
在这场竞争中,外国餐饮巨头和中国餐饮企业,各有各的优势和劣势。外国餐饮巨头的经营模式、品牌影响力都要高一个维度,比如麦当劳、肯德基。而且西餐相对于中餐更容易形成标准化的服务和产品,更能助推规模的增长。
不过,外国餐饮企业也有其劣势。比如,餐饮顾客的需求五花八门,只是用标准化流程和制度培训出来的员工,在服务上最多能达到及格水平,称不上优秀。
对于中国餐饮企业而言,由于中餐讲究火候、口味等原因,天生在标准化上存在劣势。不过在众口难调的中餐品类当中,火锅的食材、调料和锅底倒是可以做到统一,能够解决产品标准化问题。比如在2006年,创立五年的巴奴成立了重庆巴奴食品加工厂,实现了所有火锅底料人工炒制的规模化,保证了旗下的所有火锅味道的统一。
中国餐饮企业解决了产品标准化问题,能够为自身的连锁化和规模化打下基础,跟外国餐饮企业竞争更具实力。如果还能在服务上继续占据优势,无疑对于外国餐饮企业来说是一大挑战。
当时,海底捞正是凭借独特的服务模式,吸引了大批消费者赚足了高人气。顾客在等餐时,有海底捞服务员免费擦皮鞋,还有免费的水果拼盘、饮料等等。等候的时间长了,顾客还能玩扑克、下象棋......
这股因为服务而产生的火热现象,吸引了正为如何提升服务犯愁的外国餐饮巨头。2006年,百胜数百个区域经理坐到了海底捞北京牡丹园店,表面上是吃饭实际上是想学海底捞的管理经验。第二天,在百胜中国年会上,海底捞创始人张勇就“如何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做了一番演讲。
当时百胜是全球的餐饮巨头,而海底捞总共不过20家店,这被业内视为“大象向蚂蚁学习”。二者体量本身不在一个维度,之所以产生交集正是因为服务主义。后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候内,“服务主义”被不少餐饮企业奉为经营真经,他们免费为顾客美甲、护手,甚至还可以帮哄小孩。不过,也有些火锅企业在深耕服务的同时,把重心放在了产品上。
总之,在“服务主义”和“产品主义”等不同的经营路线当中,许多火锅企业都挖掘到增量,中国火锅市场逐渐踏上高速发展列车。
02 外国餐饮巨头,为何从服务转向产品?
白驹过隙,十八年光阴匆匆而过。火锅市场,如今依然是餐饮行业的主力军。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餐饮收入52890亿元,同比上升20.4%,创下历史新高。其中,火锅市场规模为9758亿元,依然占据较大市场份额,预计2024年将突破10000亿元。
不过,庞大的火锅市场也已经进入白热化竞争阶段,各家企业都在寻求差异化路径。服务主义与产品主义,成为市场中两条主要的路径。在此形势下,外国餐饮巨头一次新的拜访,显露出他们的偏好和倾向。
最近,百胜中国近40位高管到巴奴参访交流。巴奴创始人杜中兵结分享了巴奴在产品主义理念下,如何持续迭代升级火锅。回想十八年前,百胜高管集体参访海底捞,如今又把学习对象转向巴奴。本质上看,这是从学习服务主义转向产品主义。
对于外界而言,这种转向还有值得探寻的疑问,比如为何学习产品主义发生在当下?事实上,背后原因是多方面的。
眼下的火锅市场,本质上是消费者由需求推动。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让产品主义占据上风和成为趋势。
193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耶克提出“消费者主权”理论,即在物质极为丰富的时代,消费者进一步掌控“主权”。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应当由消费者的意愿和偏好决定。
十八年前,中国火锅市场供小于求,市场增长主要是由供给侧推动的。火锅企业通过新颖的产品或者服务,为顾客创造了需求。但是到现在,中国火锅市场已经处在供大于求的“消费者主权时代”——在2023年上半年,新增的火锅相关注册量就达到约2.9万家,新的入场者源源不断。在此形势下,火锅市场天平是偏向消费者的。火锅企业的生产,应该锚定消费者需求。
消费者的新需求是什么呢?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餐饮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2023中国火锅经营发展报告》显示,近年来100元以上客单的门店数逐渐上升,火锅正步入品质化时代。并且,消费者对“健康、品质”愈发关注,对更好的食材、更精良的制作有着更强烈的追求。
与此同时,消费者逐渐对同质服务和过度服务感到厌倦。在新浪科技发起的一份关于“海底捞是否过度服务”的微博调查中,49.5%的网友认为“过度服务了,我就想安静地吃个饭”,只有11%的网友选择“我就喜欢这热情劲儿”。很多消费者表示,过度热情的服务让人感到不自在、过分关注顾客需求会侵犯个人空间......
在对服务主义习以为常之后,对于餐饮消费者来说,服务已经成为配角,产品本身才是主角。百胜等外国餐饮巨头也敏锐地察觉到趋势,于是顺势而为学习产品主义。
不过,对于百胜等外国餐饮巨头而言,还有一个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即究竟如何践行产品主义?具体而言,就是两个问题——何为产品主义?如何实现产品主义?
03 餐饮企业,如何践行产品主义?
对于产品主义,很多企业有一个错误认知,即不断推出高人气或者高品质产品。
事实上,产品主义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需求、产品、供应链、场景、推广等多个要素。这些要素不止包含实在的产品,也包含无形内容,它们相互关联、缺一不可。
比如,从走进餐饮门店开始,消费者对门店的产品制作过程、展示方式、整体氛围到最后离开门店的一切体验,都是餐饮企业打造的“产品”。要提升消费者体验,供应链、推广等因素跟产品本身一样重要。
要真正把“产品主义”这套系统工程做好,则需要的是系统化思维和多项专业能力。
1、以客为本
客户需求,才是餐饮企业的立身之本。洞察客户需求的能力,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
十八年前,海底捞能够凭借服务产生高人气,是因为当时许多消费者还没有体验过何为“服务至上”,对于服务存在许多未满足的需求,因此海底捞也获得差异化的竞争力。事实上,当时巴奴也曾在“服务主义”的路上进行探索,后来结合消费者需求转向了“产品主义”。
如今,消费者对服务已经习以为常,需求反而更多集中在健康化的、高品质的产品。在产品上具备差异化优势的火锅企业,更容易获得增量。
在众多火锅企业当中,巴奴依然在走产品主义这条路,除了毛肚还推出井水黄豆芽、鲜鸭血等新品。还有些企业纷纷发力“火锅+”,让冰淇淋、茶饮等跟火锅产品实现“跨界结合”,也获得不俗成绩。就连此前主打服务的海底捞,也开始在产品主义上大力投入不断推出新品,其最近推出“产品原型店”也是一个印证。
2、产品瞄准“中国胃”和高品质
既然目标用户是中国消费者,就应该打造适合中国消费者口味的产品,而不是远离了消费者的“中国胃”。
外国餐饮品牌中的肯德基,近些年就在不断瞄准中国消费者的口味,推出菜包子、潮汕风味牛丸粥等中国特色的产品。
火锅企业中,巴奴的“笨菠菜”也被挖掘出“小时候的味道”、“口感香甜”、“铁元素丰富”等符合中国人的价值点,受到消费者喜欢。
产品符合中国顾客胃口之后,餐饮企业还必须在产品上不断保持创新和高品质,才能持续提升用户体验,包括多元化的口味、丰富的场景体验等等。不少火锅企业只是单纯的调味锅底,使得就餐体验极为单调。顾客逐渐会感到厌倦,进而将其抛弃。
3、升级供应链
要保证产品的创新和品质,供应链是基础。
餐饮行业当中,第一代供应链是以麦肯为代表的企业,采用的“添加剂+冷冻”的工业化方式来做标准化,目的是最大程度降本提效。第二代供应链则是随着中餐连锁店的崛起而建立的中央厨房模式,理念还是标准化,采用料包烹饪。
甚至有些餐饮企业认为,菜品再好吃、顾客再满意,如果供应链管理成本太高或者不稳定,他们就会放弃,这恰恰违反了“以客为本”的原则。如今第三代供应链,应该更加强调食材天然和新鲜,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食用体验,比如巴奴就强调能“冷鲜不冷冻,能天然不添加,能当天不隔夜”。
4、“第一法则”下的推广
升级供应链、推出高品质产品的同时,如何能够让品牌定位深入人心,同样考验着企业的推广能力。毕竟这是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年代,同时火锅行业的品类也愈发繁杂,如果优质产品不能传递给消费者无疑是件憾事。
要获得更好的推广效果,火锅企业要遵循定位理论的核心原理“第一法则”,即企业必须在顾客心智中区隔于竞争,成为某领域的第一,以此引领企业经营,赢得更好发展。
海底捞的服务,已经给消费者留下非常深的品牌印象。如果其他火锅也试图在消费者心智中植入“服务”的品牌认知,无疑很难成为该领域的第一。正确的做法是打出差异化,成为自己所在领域的领头羊。比如怂火锅就主打自己的年轻文化,而巴奴此次把slogan重新改为“服务不是巴奴的特色,毛肚和菌汤才是”,既区分了竞争对手,同时也在消费者心智中明确了自己的定位,也属于明智之举。
总体上看,百胜等外国餐饮巨头,要跟部分中国餐饮企业一样践行产品主义,需要具备全方位的能力。这无法一蹴而就,而是在长期的商业实践中摸着石头过河探索出来的。
04 结语
如今,国外餐饮巨头纷纷学习中国餐饮企业。同时,中国餐饮企业也在走出国门,走向全球化。
从中国餐桌到全球餐厅,必然会给中国的餐饮企业带来巨大机会,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国际中式餐饮市场预期由2021年的2611亿美元增长至2026年的4098亿美元。机会很多,但挑战也不少。比如,各国的饮食习惯、口味偏好、政策法规等都不同,存在各种变数。
要在变数中把握确定性,中国餐饮企业依然要牢牢抓住“产品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