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张楠
推广小份菜、半份菜,网络点餐明示食品重量,着力解决婚宴、自助餐食品浪费……记者从近日召开的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制止餐饮浪费专项行动动员部署视频会上了解到,市场监管系统近期启动为期3个月的制止餐饮浪费专项行动,将解决一批突出问题、曝光一批违法案件,坚决遏制餐饮浪费势头。
全聚德推出的多款小份热菜,仅标明了菜品主辅料,并未标识出食品重量。在外卖评价页面中,有人评价“量很大,点多了”。
专项行动期间,将重点督促平台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外卖餐品描述、外卖点餐消费提示、消费教育引导、优化商家管理服务等制度机制,持续加强餐饮环节监管,组织开展“随机查餐厅”行动,积极推广“小份菜”“半份菜”“网络点餐明示食品重量”等内容。不断加大执法力度,从严从速查处纠正未主动提示、诱导点餐等违法行为,组织公布典型案例,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引导公众参与监督。
同时完善标准规范,推动相关行业协会制定一批团体标准。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将着力解决外卖点餐和婚宴、自助餐、单位食堂等方面存在的食品浪费行为,探索制止餐饮浪费的新思路新方法,将工作推进情况纳入食品安全年度考核和示范城市创建评审内容。
记者今天上午登录美团外卖等平台发现,不少商家已推出了小份菜,或是在线明确标出了餐食的具体重量。例如,犟骨头航天桥食宝街店推出的单人套餐中,不仅单独标出了肉菜、素菜和米饭的克重,甚至连40克的小菜都单独标出了重量。便宜坊烤鸭店金源店推出了单人份迷你烤鸭,在店铺页面上特别增加了“小份量”“胃大慎点”的提示语。全聚德烤鸭店在自己的外卖平台上专门设了“小份热菜”区,推出了小份木须肉、宫保鸡丁等多款小份家常菜。不过记者也同时发现,全聚德推出的多款小份热菜,仅标明了菜品主辅料,并未标识出食品重量,因此在外卖评价页面中,有人评价称“量很大,点多了”。
报记者 卢 琛
让更多消费者合理点餐、避免浪费的号召得到不少外卖软件、酒楼外卖平台、食品商家等的积极响应。近日,记者走访发现,一些“小份菜”“大菜小做”的做法获得不少顾客好评。
外卖平台
营销扶持上线小份菜的商家
打开外卖软件,记者发现,带有“小碗菜”标识的店铺越来越多。饿了么方面表示,平台为上线小份菜的商家进行导流,通过营销扶持的方式,推动商家和消费者接受新消费方式。
“通过这类活动,消费者在菜品上能有更多的选择,享受更多实惠的同时,还能推动节约。”饿了么方工作人员介绍道,消费者可以在饿了么APP上搜索“小份菜”,下单相关菜品。
同时,记者联系美团外卖方了解到,除了导流之外,美团外卖也在不断推进商家进行餐品分量标识。记者在美团外卖软件上看到,不少商家在菜单上,都会标注菜品的重量,供消费者参考。
据美团外卖大数据显示,今年8月以来,“小份菜”的销量较7月环比有30%左右的增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适合自己的分量进行购买,既能满足自己需求,又不会造成浪费。
酒店外卖
“大菜小做”线上专供
临近用餐时间,佳丽海鲜大酒楼的后厨里,除了摆盘精美的大菜,后厨的桌上还垒着一盒盒装满餐品的“小餐盒”,一旁的厨师正在将新做好的菜品均匀地分配到每个餐盒里,密封装好。
佳丽海鲜大酒楼电商总监郑洁告诉记者,这是酒楼的外卖“小份菜”。为了响应“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号召,今年4月份起,佳丽海鲜大酒楼的外卖开始实行“大菜小做”。顾名思义,就是将酒楼里原有的3至5人份的大菜,均分成若干“小份菜”,自然价格也相应减少。
“比如我们酒楼里的鲍鱼红烧肉,一份约是3人份的量,要百来元。做成小份菜之后,外卖软件上点只需要20元左右,既享受到酒楼美味,分量上一个人也可以吃得完。”郑洁说,实行“大菜小做”后,解决了许多上班族一个人点酒楼菜品吃不完的问题。
同时,酒楼里并不是所有的菜都适合做成“小份菜”。“为此,我们也安排专门的人员研究开发一些适合小份菜做法的菜品,在外卖软件上专供。”郑洁说。
餐饮商家
推出“小碗菜”获好评
除了酒楼,记者还采访了在外卖平台做“小碗菜”的餐饮商家。“我们店一开始也是做‘大菜’的,后来发现采用这种‘小碗菜’的形式,既能节约商家自身的成本,又能给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和实惠。”一家“小碗菜”餐饮店工作人员邹先生说,自去年起,考虑到店内自身成本,以及响应“厉行节约”的号召,店内开始将原有的大份菜,改成用小塑料碗装的“小碗菜”。推出之后,获得不少顾客的好评。
“小份菜的出现,对于我这种一个人吃饭的上班族来说,真的太方便了。菜品选择更多的同时更实惠,还能节约不少粮食。”白领范小姐说,作为上班族的她,工作日几乎都在点外卖。既想要有不同的花样,又不想点太多浪费食物,小份菜对他们来说简直是福音。
此外,除了“小碗菜”的兴起,还有不少商家,主动在菜单选择栏里加入分量选项。比如,米饭一栏有“食量大,多一些”“吃得少,少一些”等选项,此类细节不仅减少浪费,也收获不少消费者的好感。
五好友到火锅店
围炉吃个火锅
是不少人聚会的选择
你平时去火锅店就餐时
会注意到端上来的食材
是否足量吗?
最近
厦门广电的记者带上了电子秤
去到厦门岛内外的多家火锅店
看看店里食材的分量
有没有猫腻
《特区新闻广场》
海沧天虹 巴九门老火锅
进入手机点菜页面后,记者发现店内的菜品没有标注克数,只标注了价格,并配有图片,便选了毛肚、茼蒿等几样菜品,共消费180元。
这些菜品是否有内部出餐标准呢,我们也找来了店员询问。
火锅店店员
毛肚是200克,肉是150克,青菜是200克。
刚才店员说茼蒿一份的出餐标准是200克左右,经过记者称重,这份茼蒿只有130克,差了70克。
毛肚的出餐标准是200克,经过称重只有125克,差了75克,相当于少了将近六片毛肚的分量 。
毛肚:少了75克,价值在18元左右。
茼蒿:少了70克,价值在5元左右。
记者
刚刚她是和我说毛肚一份有200克,但是我一称只有120多克,怎么会差这么多?
火锅店店员
这毛肚才这么重吗?我每天都要求他是200克,肯定是后厨失误,还是抓水上去怎么样。菜单上面我们是都没有写的,比如我们去年毛肚很贵,我们就没有200克,这种没法写。
吕岭路 老码头火锅
这里的菜单同样没有标注克重,但有一部分菜品可以选择半份或整份,我们随机点了毛肚、肥牛、土豆等几样菜品。
火锅店店员
整份肥牛是200克左右,半份羊肉是100克左右,青笋是200克左右,土豆片250克左右,毛肚在200克左右。
这些菜品的份量够不够呢?我们上秤称重发现,肥牛和羊肉重量和出餐标准基本一致,但毛肚却只有158克,少了将近40克。
毛肚:少了近40克,价值在15元左右。
火锅店店员
上下差在5克以内,我们也是按照克数在出,我们的毛肚都是保鲜保水在那里的,因为我们是称重出餐,它会失水,放这里久了也会影响。只是我们每份有个标准。因为我们自己也有在外面消费。我之前接触的餐饮也没有在菜单上标重量。
万象城 凑凑火锅
这家店的纸质菜单上明确标注了每份菜品的克重,那么这家店的菜品份量有没有达到菜单上的重量呢?
白菜称重为266克,比菜单上大概少了30克左右。
毛肚菜单上写的是200克,称重为182克,大概差了将近20克左右。
肥牛菜单上是150克,称重只有132克,差了近20克。
毛肚:少了约20克。
肥牛:少了约20克。
白菜:少了约30克。
集美世贸广场 小龙坎火锅
这家火锅店的菜品单价较低,靠近大学城,周末也会有不少大学生群体消费,那这家又是否能做到量足价廉呢?
火锅店店员
肉类的话大概是120克左右,毛肚差不多也是100克左右,蔬菜大部分是150克,有的带水它会看起来比较重。
毛肚:少了约16克。
肥牛:少了约14克。
青笋:少了约12克。
记者 彭煜
其实他们家份量和他们和我表述的整体差别不大,但这里这么多桌,这边少一片,那里少一片,很快也能凑出一盘的份量出来了,对我们消费者的权益也是一种伤害。
此次调查中
记者走访了岛内外的四家火锅店
我们发现
每家火锅店都存在部分菜品缺斤少两
尤其是毛肚等单价较高的菜品
更是重灾区
甚至连单价较低的蔬菜
也会有商家在其中做手脚
看来,这火锅店里的猫腻还真不少
食材不标克重,上菜又缺斤短两
遇到这些问题,大家会维权吗?
有没有相应的规范来保障消费者权益呢?
《特区新闻广场》
火锅店不标食材克重成常态
在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在火锅店消费,多少都会遇到食材份量不够的情况,特别是现在大部分火锅店都没有标注食材的克数,很多时候就只能凭借菜单上的图片来点单,甚至一些店铺的菜单上连菜品图片也没有,食材的分量大小也只能看运气。
市民
比如说他在图片上画的是一个看起来比较大份的,但是上来之后可能只是一人份的份量,也会碰到过。
市民
点菜的时候说不知道它是多还是少,要等到它食物出来的时候我们才会知道。
市民
有时候可能也会有一些面子上的问题,大家往往一起去吃火锅的时候,可能很多人,那个时候可能更多的算了就这样,下次就避免去这家,或者说避免去点这种类型的菜。
不少市民说,如果更多的火锅店能够将食材的克数标注在菜单上,这样他们在点单时也能够比较直观地了解每份菜品的份量,遇到消费纠纷,维权也更有依据。
市民
他在价单上正常它单价是多少,那么它重量是多少就要标明,至少大概了解一下它这个价位到底算不算合理的,给顾客自己一个选择。
市民
作为我们消费者来说,我们还是希望相关部门可以把这一块规范起来,当然如果是到克重是最好了,这样子应该会更清楚一些。
律师:商家违法成本低,行业规范仍待细化
律师表示,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的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服务情况的不同,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规格等主要情况。
火锅店缺斤少两的行为显然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但目前法律法规中没有明确规定商家必须要在菜单上明确标明菜品的克重,所谓“规格”到底是明确的克重,还是大家日常生活中习惯使用的“份数”,没有细化的要求,这也让不少商家钻了空子。
北京观韬中茂(厦门)律师事务所
合伙人律师 许炜
其实法律它没有明确要求说每一盘菜它要具体到多少克,有些消费者会带个小秤子去称,称完之后发现它里面的重量跟所宣传的是不一样的,所以商家为了防止或者说避免消费者去维权,所以说干脆就不标克重。
律师坦言,商家内部的出餐标准不对外公示,遇到消费纠纷,商家也可以将标准下调,再告知消费者这是对外标准,就会让消费者陷入难取证、难维权的窘境。哪怕商家明确标明克数后存在缺斤少两的情况,消费者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条款进行维权,一般就是获得退一赔三的赔偿,对商家而言,违法成本不高,难以起到震慑作用。
因此,要想消费者的权益得到保障,还是需要相关管理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并出台具体规定,细化对相关要求,要求商家在菜单上标明这些商品的具体重量等相关信息。
北京观韬中茂(厦门)律师事务所
合伙人律师 许炜
有没有相关的管理部门或者说内部的行业协会出台一些行为规范要求,在明码标价的同时,对这个重量进行限制,比如说在菜单或者他点菜电子系统上标明说这份菜的重量是多少克,并且标出。它的法律术语叫做溢短装,会多出一些或者少一些,比如它标出正负在3%或者5%,这样消费者看到价格以及份量之后,他有权自主选择进行消费。
来源/特区新闻广场 记者/彭煜 杨仁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