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许多高龄、独居老人选择居家养老,生活中自然就面临着买菜、做饭等一系列家务事。2019年以来,成都不少社区开办“助老餐厅”,满足了老年人居家养老就餐的需求,提升了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位于成华区二仙桥街道下涧槽社区的“岁月厨香”就是其中的一家。
用心管理
每碗饭菜都新鲜健康
“来,干一杯……”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会在下涧槽社区“岁月厨香”上演。辖区居民方爷爷和黄爷爷自从“岁月厨香”开业以来,老哥俩几乎每天都来这儿吃午饭。他们会带上小酒和花生,再配上助老餐厅的菜品,就是他们最开心最满足的午间时光了。
“以前每天为了这顿午饭,简直愁死人啊。一会儿要想买啥子菜,一会儿要想弄什么吃的,关键弄了半天也只能吃得到几口,剩下很多,又不停地吃剩菜,哪儿有啥子营养嘛。”黄爷爷抿了一口酒继续给记者讲到,现在好了,自从有了“岁月厨香”,每天一到饭点就来这儿自选午餐,菜品都是营养专家搭配的,简直舒心啊!
“一荤一素10元、两荤一素12元,现在还有包子、馒头、稀饭、豆浆,菜品更加丰富了,想吃啥子就选啥子。”方爷爷热情地向记者介绍餐厅的菜品,他说“岁月厨香”最吸引他的,不仅是一个吃饭的地方,更是老邻居们谈天说地、交流感情的地方。
据了解,下涧槽社区“岁月厨香”助老餐厅是去年5月开业的,受疫情影响关停了一段时间。随着街道开展“四深入”活动,问民需、解民困,在了解居民对于早餐的需求后,餐厅特别引入辖区知名面点,为广大居民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餐食。
记者从菜单上看到,“岁月厨香”助老餐厅提供炒、蒸、炖、凉拌等多种烹饪方式的40多种菜品,可自行搭配。食堂注重老年群体口味清淡、米饭软和等用餐需求,同时,针对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痛风等群体的特殊膳食需求,还提供营养套餐。餐厅每周都会发放用餐满意度考评表,倾听就餐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不断调整菜品,完善服务。
“岁月厨香”下涧槽店店长邵宝鑫告诉记者:“我们在店铺装修改造时,考虑到了可能会有行动不便的老人前来用餐,因此修建了坡道、护栏,以便轮椅进出;在桌椅的选择上,也全部引进适老化桌椅,没有棱角非常安全。”餐厅执行标准化4D管理体系,全员100%执行标准采买、清洗、烹饪、分餐、用餐、垃圾回收及清洁的高标准流程,优选上等肉蛋类和时令鲜蔬等高品质食材,做到每一碗饭菜都新鲜健康。
多方参与
科学运营助力发展
下涧槽社区是中车成都公司(原成都机车车辆厂)生活区,是一个典型的大型国企老旧生活区,辖区共有1000多位老人,其中有很多高龄空巢老人。近年来,成华区探索社区助老服务新模式,着力打通服务居民“最后100米”。下涧槽社区开设“岁月厨香”助老餐厅后,因干净卫生、价格实惠,受到社区老人的喜爱,每天一到用餐时间就座无虚席。
“引入专业的养老机构运营助老餐厅,打破政府兜底和隐性担保,解决老人‘吃饭难’问题。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提高服务质量品质,争取资源利用最大化,运用‘政府+企业+社会’的多方合作模式。”二仙桥街道副调研员、下涧槽社区第一书记李平介绍说,“岁月厨香”的运营模式是以政府主导,社会组织承担服务,社会市场化为支撑。街道办就店面房租、设备设施等方面给予支持;慈善基金和爱心企业募捐,用于就餐补贴;具有“养老+餐饮”资质的社会组织,承担服务。
据了解,成华区民政局为具有成华区户籍的散居特困老年人、低保家庭老年人、80岁以上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提供相应补贴。“散居特困老年人、低保家庭老年人,按实际就餐天数每人每天补贴2餐(午餐、晚餐),其中财政补贴7元每人/天,区慈善会补贴5元每人/天。针对80岁以上的老人,成都市民政局每人每天提供2元的餐补。”李平说,在这里,老年人不仅解决了吃的问题,更让他们感受到了关心和关爱。
华西社区报记者 赵霞 实习生 高诗嘉 社区供图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京报讯(记者叶红梅)日前,北京市民政局印发《北京市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内设社区餐厅建设工作指引》(以下简称《工作指引》),明确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的社区餐厅在做好老年人服务保障的同时,可向其他社会群体开放。
《工作指引》重点就适用范围、社区餐厅基本要求、食堂大厅建设要求、运营管理要求、助餐服务要求等五个方面作出了详细规定。《工作指引》适用于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内设社区餐厅的建设工作,依托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设的社区餐厅可参照执行。
根据《工作指引》,社区餐厅运营主体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选址原则上设置在一楼,二层及二层以上应设无障碍电梯。要有满足需求的餐具桌椅、有消毒碗柜、有保鲜冰柜、有留样冰箱、有供暖降温设备、有电子监控设备、有消防器材、有支付系统。堂食大厅面积原则上不低于100平方米,应当进行适老化改造(包括防滑地面、扶手、地面引导标识等),环境温馨、灯光明亮、清洁卫生、标识清晰。有条件的地方,可适当添置轮椅、拐杖等日常生活类辅助器具。
同时,食堂大厅应配置适合老年人使用的桌椅、用具等,桌椅应可移动且牢固稳定,无尖锐棱边和棱角。食堂大厅也要设置显示屏,公开展示膳食加工制作关键环节,实现“明厨亮灶”,还要建设或配置信息系统及支付终端,能进行老年人身份验证,支持养老助残卡消费,支持移动支付、银行卡、现金等多种消费结算方式,自动进行老年人就餐统计、结算和管理。
在运营管理方面,《工作指引》明确,社区餐厅依据运营协议约定,为老年人提供适合其饮食特点、价格优惠、营养全面的多样化老年优惠套餐。对于未选择优惠套餐的老年人,在市场价基础上给予相应折扣优惠。社区餐厅在做好老年人服务保障的同时,可向其他社会群体开放。
此外,《工作指引》要求,社区餐厅应提供早、中、晚餐,形成相对固定的供餐时间并对外公示。每周公布带量食谱,有条件的宜同时公布食品的营养素供给量。配餐前应检查食品、餐用具、信息系统等,确认状况良好。配餐区的食品和物品应分类放置,标识清晰。配餐过程中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避免食品受到污染,宜使用密闭容器。配餐工作人员应佩戴口罩,配餐前进行手部清洗消毒,配餐过程中应佩戴一次性手套。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刘越
cript src="https://lf3-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cript>
近年来,黑龙江省在解决老年人“做饭难”“吃饭难”“吃饭愁”的问题上精准发力,全面推开助老餐厅、助餐点建设,打造15分钟助餐服务圈,切实提升城市居家养老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在哈尔滨市松北区,当地以实施“老年助餐工程”为切入点,建设贴心周到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构建社区“家门口”的养老服务体系。目前,已建成10家社区便民助老餐厅。
记者:王大禹、董宝森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