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三餐都离不开餐具,但很多家庭的杯盘碗筷一用就是好几年。
尤其是一些老年人,餐具旧了舍不得扔。殊不知变色的餐具影响的不仅是你的食欲,还会带来健康隐患。
这样“勤俭”的“好习惯”是时候改改了。《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邀请权威专家,让你弄清楚餐具的“使用寿命”。
受访专家
黑龙江省健康管理学会委员 徐伟
筷子:3~6个月就要换一次
调查发现,92%的家庭筷子存在使用时间过长的情况,很多家庭可能用了一两年都没换过。
有些餐馆的筷子使用3年以上,其细菌数高达10万个左右。
专家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筷子使用时间越长,细菌数量越高。
尤其是筷子在反复使用、搓洗的情况下,其表面会形成细小的纹路,容易残留细菌和清洁剂,建议3~6个月就换一次。
一旦发现筷子出现刮痕、磨损或变形,也一定要更换。
在选购筷子时,不论什么材质,最忌讳花纹、五颜六色或是表面凹凸不平的,最好选择原色(不上色、不彩绘)且一体成型(光滑无刻痕、无雕花)的筷子。
因为彩绘可能含重金属,吃饭时颜料可能溶入食物中。凹凸不平的表面则会藏污纳垢,成为细菌、霉菌的温床。
平时清洗筷子时要注意方法,切勿猛搓或只是“冲个凉水澡”,应把筷子泡在中性清洁液中轻轻搓洗,不要用小苏打、柠檬酸等碱性或酸性清洁液,以免伤害筷子表面,令外层的防水漆脱落。
清洗后擦干、沥干,筷尖朝上放入筷筒。拿取时不要碰到筷尖,且筷子最好每周用沸水煮1次。
杯子:变得浑浊、不透明就换
为了健康,喝水要选对水杯,玻璃杯是大多数人的选择。
但由于玻璃长期受水的侵蚀,其中的硅酸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白色的碳酸结晶,令杯体污浊、不透亮,长期不更换容易损害健康。
建议玻璃杯的“服役期”不要超过1年,平时可用碱性洗涤剂洗除白色结晶,或每周用煮沸的热水消毒10分钟。
塑料杯由于不怕摔、轻便很受欢迎。
像PE聚乙烯、PP聚丙烯这类塑料制品,虽然本身组成成分无毒,但用塑料杯装热水时,有毒的化学物质就很容易渗出进入水中。
塑料的内部有很多孔隙,其中隐藏着杂物,清洗不净容易滋生细菌。所以,一定要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食用级塑料制作的水杯。
使用期限不要超过半年,平时避免紫外线照射,若有破损或老化现象,如杯体浑浊不透明,应及时更换。
盘和碗:出现裂痕、变形就淘汰
家用的餐盘和碗以陶瓷制品居多,陶瓷制品材质安全耐高温,是老祖宗传下来最好的发明。
但如果陶瓷餐具出现变形、脱瓷、裂痕等现象,就是在发出更换信号。因为瓷器漂亮的彩釉中含有铅,当出现裂痕时,铅可能溢出混入食物中。
有小孩的家庭喜欢给宝宝用塑料碗盘吃饭,许多塑料餐具上还绘有卡通图案,其中含有铅、镉等金属元素,一般的塑料制品表面有一层保护膜,这层膜一旦被硬器划破,有害物质就会释放。
因此,建议家中的塑料碗盘半年更换一次,一旦有划痕就要立即淘汰。
国质量新闻网讯 为规范在餐饮服务经营中复用餐饮具的清洗消毒行为,确保餐饮服务单位使用的复用餐饮具洁净、卫生,切实保护人民群众饮食用餐安全,大连市市场监管局现就有关事项提醒告知如下:
一、要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餐饮服务经营者要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按照 《餐饮服务通用卫生规范》《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要求,强化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力度,确保使用的餐饮具符合要求。
二、要配足配齐清洗、消毒、保洁设备设施
餐饮服务经营者要设置能够满足加工制作和供餐需要的餐饮具清洗水池,并保持专用。采用物理方式消毒的,要配备足够用量的消毒柜或洗碗机,推荐使用自动化清洗消毒设备设施;采用化学方式消毒的,要配备足够用量的消毒水池或消毒桶。配备专用的密闭保洁设施,用于存放消毒后的餐饮具。
三、要规范开展餐饮具清洗、消毒、保洁操作
一是规范清洗流程。采用手工方法清洗的,应先刮掉餐饮具表面的食物残渣,用含洗涤剂的溶液洗净餐用具表面,并用自来水冲去(流水冲洗)餐用具表面残留的洗涤剂;采用洗碗机清洗的,要按设备使用说明进行操作,并定期对设备维护和校验。(推荐的餐用具清洗消毒方法见附录1)
二是保证消毒效果。鼓励推荐餐饮服务经营者采用物理方式实施餐饮具消毒,采用蒸汽、煮沸消毒的,温度一般控制在 100°C,并保持10分钟以上;采用红外线消毒的,温度一般控制在 120°C以上,并保持10分钟以上;采用洗碗机消毒的,要定期校验消毒效果。采用化学消毒的,消毒液应现用现配,要严格按照含氯消毒剂产品说明书标明的要求配制消毒液,消毒液中的有效氯浓度宜在250mg/L以上;将餐用具全部浸入配置好的消毒液中5分钟以上,并用自来水冲去餐用具表面残留的消毒液。其中,二氧化氯消毒剂配制的消毒液,有效氯浓度要达到100mg/L-150mg/L,餐饮具浸入时间为10-20分钟。
三是强化保洁管理。要将消毒后的餐饮具、盛放或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和工具,定位存放在专用的密闭保洁设施内,保持清洁。保洁设施要有明显的区分标识,不得存放未消毒的餐饮具和个人物品等。要定期、及时清洁保洁设施,防止清洗消毒后的餐用具受到污染。
四、要使用符合要求的餐饮具洗涤剂和消毒剂
餐饮服务经营者要进一步加强餐饮具洗涤剂、消毒剂进货查验管理,严禁使用无合法来源、超过保质期、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洗涤剂和消毒剂。(常用消毒剂及使用注意事项见附录2)
五、对有关违法行为予以严厉惩处
依据《食品安全法》,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未经洗净、消毒或者清洗消毒不合格,或者餐饮服务设施、设备未按规定定期维护、清洗、校验的,可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依据《辽宁省食品安全条例》,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餐饮、食品摊贩违反第二十四条(接触食品的餐具、饮具、设备和包装材料无毒、无害、清洁)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二千元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或者注销登记备案卡。
自本告知书发布之日起,各相关餐饮服务经营者要认真对照提醒告知要求,及时开展自查整改。市场监管部门将加大巡查检查力度,对社会反映强烈、群众关注度高、被反复投诉举报的餐饮服务经营者将列为重点巡查检查对象,情节严重的将依据《食品安全法》《辽宁省食品安全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依法从重处罚,并通过新闻媒体公开曝光,投诉举报电话:12345。
为规范在餐饮服务经营中复用餐饮具的清洗消毒行为,保护人民群众用餐安全,大连市市场监管局于7月11日发布《关于加强复用餐饮具消毒管理的告知书》,要求全市餐饮服务经营者对照提醒告知内容开展自查整改。当日,市市场监管局联合沙河口区市场监管局对大连红码头餐饮有限公司、大连星海广场喜鼎海胆水饺店进行了监督检查。
餐具清洗要“一刮、二冲、三洗、四净”+消毒
检查现场,用过的碗碟等,从撤餐窗口送入洗消间,刮去餐饮具表面的食物残渣后,在清洗池中用自来水(流水)冲洗油渍,然后放入洗碗机中(自动加入洗涤剂和消毒液),2分钟后将洗好的碗放入消毒柜二次消毒,待烘干或用经清洗消毒的专用抹布擦净水渍后放入密闭的专用橱柜备用。
市市场监管局餐饮处负责人宋晓明介绍,按照餐饮服务相关规定,餐饮服务经营者要设置能够满足加工制作和供餐需要的餐饮具清洗水池,并保持专用。采用物理方式消毒的,要配备足够用量的消毒柜或洗碗机,最好是自动化清洗消毒设备设施;采用化学方式消毒的,要配备足够用量的消毒水池或消毒桶。要配备专用的密闭保洁设施,用于存放消毒后的餐饮具。“这两家餐厅餐饮具的清洗、消毒、保洁操作都非常规范。”
消毒有物理和化学两种方式
市场监管部门鼓励推荐餐饮服务经营者采用物理方式实施餐饮具消毒。其中,采用蒸汽、煮沸消毒的,温度一般控制在 100°C,并保持10分钟;采用红外线消毒的,温度一般控制在 120°C,并保持10分钟;采用洗碗机消毒的,消毒温度、时间等应确保消毒效果满足国家相关食品安全标准要求。
采用化学消毒的,消毒液应现用现配,且每4小时更换一次,要严格按照含氯消毒剂产品说明书标明的要求配制消毒液,消毒液中的有效氯浓度宜在250mg/L以上;将餐用具全部浸入配置好的消毒液中5分钟以上,并用自来水冲去餐用具表面残留的消毒液。其中,二氧化氯消毒剂配制的消毒液,有效氯浓度要达到 100mg/L-150mg/L,餐饮具浸泡时间为10-20分钟。
消毒后的餐饮具、盛放或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和工具,要定位存放在专用的密闭保洁设施内,保持清洁。保洁设施要有明显的区分标识,不得存放未消毒的餐饮具和个人物品等。要定期、及时清洁保洁设施,防止清洗消毒后的餐用具受到污染。
餐饮服务经营者要加强餐饮具洗涤剂、消毒剂进货查验管理,严禁使用无合法来源、超过保质期、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洗涤剂、消毒剂。
有违法行为将受到处罚
安全卫生的食物需要洁净的复用餐饮具盛装才能全面保障食品安全。大连市市场监管部门高度重视复用餐饮具清洗消毒管理,通过开展培训、监督抽检、现场监管、宣传等多种形式促进全市餐饮单位为消费者提供合格卫生的餐饮具。
当前大连市气温不断升高,由细菌引发食物中毒的风险也随之增高。宋晓明强调,广大餐饮单位必须落实复用餐饮具规范化管理,即日起,市场监管部门将加大巡查检查力度,发现违法行为,将依法处罚,并通过新闻媒体公开曝光。
依据《食品安全法》,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未经洗净、消毒或者清洗消毒不合格,或者餐饮服务设施、设备未按规定定期维护、清洗、校验的,可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依据《辽宁省食品安全条例》,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餐饮、食品摊贩违反第二十四条(接触食品的餐具、饮具、设备和包装材料无毒、无害、清洁)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二千元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或者注销登记备案卡。
推荐的餐用具清洗消毒方法
一、清洗方法
(一)采用手工方法清洗的,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1.刮掉餐用具表面的食物残渣;
2.用含洗涤剂的溶液洗净餐用具表面;
3.用自来水冲去餐用具表面残留的洗涤剂。
(二)采用洗碗机清洗的,按设备使用说明操作。
二、消毒方法
(一)物理消毒
1.采用蒸汽、煮沸消毒的,温度一般控制在100°C,并保持10分钟以上;
2.采用红外线消毒的,温度一般控制在 120°C以上,并保持10分钟以上;
3.采用洗碗机消毒的,消毒温度、时间等应确保消毒效果满足国家相关食品安全标准要求。
(二)化学消毒
主要为使用各种含氯消毒剂消毒,在确保消毒效果的前提下,可以采用其他消毒剂和参数。
方法之一:
使用含氯消毒剂(不包括二氧化氯消毒剂)的消毒方法:
1.严格按照含氯消毒剂产品说明书标明的要求配制消毒液,消毒液中的有效氯浓度宜在250mg/L以上;
2.将餐用具全部浸入配置好的消毒液中5分钟以上;
3.用自来水冲去餐用具表面残留的消毒液。
方法之二:
使用二氧化氯消毒剂的消毒方法:
1.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标明的要求配制消毒液,消毒液中的有效氯浓度宜在 100mg/L~150mg/L;
2.将餐用具全部浸入配置好的消毒液中10~20分钟;
3.用自来水冲去餐用具表面残留的消毒液。
三、保洁方法
1. 餐用具清洗或消毒后宜沥干、烘干。使用抹布擦干的,抹布应专用,并经清洗消毒方可使用,防止餐用具受到污染;
2.及时将消毒后的餐用具放入专用的密闭保洁设施内。
(井惠群 尹汉明)
夏以来,各地市场监管局进一步加大对餐饮经营企业的监督抽检力度,对抽检情况进行通报。
近日,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发布2022年7月食品监督抽检信息显示,抽检餐饮食品453批次,不合格样品数为7批次,样品(碗、盘子、筷子)不合格率为1.6%。不合格项目为:大肠菌群检出/50cm2,国家要求规定不得检出。
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抽检信息
那么,大肠菌群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在我们“一日三餐”所用的碗、筷、盘子中?大肠菌群超标对健康有什么样的影响?
餐具中被检出“大肠菌群”频率较高
6月—8月,除了上海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黑龙江省市场监管局、厦门湖里区市场监管局、陕西省咸阳市市场监管局等都曾在餐饮食品中检出过“大肠菌群”。
其中,8月1日,厦门湖里区市场监管局对一家位于SM商圈的餐饮店,因餐具消毒二次抽检不合格,大肠菌群项目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消毒餐(饮)具》要求,对其进行了5000元的行政处罚。
餐厅经过消毒的碗、盘、筷子(谭妮妮 摄)
通过对不合格的项目进行梳理总结,记者发现,大肠菌群出现在茶杯、汤碗、方碟、凉菜盘、杯子、筷子中的频率较高。
“大肠菌群”为什么会在餐具上被检出?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钟凯介绍,大肠菌群主要来源于温血动物肠道,但广泛分布在自然界,餐具、食品中等都有可能存在。
“餐具中检出大肠菌群最起码可以说明餐具没有经过高温消毒。”四川大学农产品加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赵志峰博士曾接受媒体采访称,检出大肠菌群多是因为洗餐具的水受到了污染、厨房卫生环境较差、厨师去完卫生间没洗手。当然,也有可能是用餐环境中有污染源,比如:餐厅内有自由活动的宠物等。
大肠菌群频繁出现在餐具中的原因:多数与卫生情况不达标有关。
现实生活中,多数餐饮经营者可能会存在对餐饮具碗、筷、盘子等清洁管控不力,所以导致各类菌群超标。
对于餐饮店而言,碗、盘子等需要及时清洁,并清洁到位。若是在清洗过程中有遗留的洗涤剂,未用清水及时冲洗干净同样也会引起各类菌类超标,特别是夏季,相对更容易滋生细菌。
“大肠菌群”在餐具抽检中有何规定?
资料显示,大肠菌群是国内外通用的食品污染常用指示菌之一。食品餐饮具中检出大肠菌群,提示被肠道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污染的可能性较大。
多数大肠杆菌感染临床症状表现为腹泻、肠胃感染,可导致人体肠炎甚至是严重的败血症。
根据GB1493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消毒餐(饮)具》规定,大肠菌群在消毒餐(饮)具中为不得检出。
外出就餐,如何判断“餐具”是否合格?
那么,如何初步辨别这些消毒餐具是否合格?四川绵阳市市场监管局卫生执法监督支队曾提醒消费者,一看:看餐具塑封膜是否干净。如果膜上杂质很多,可能是废塑料重复使用,此外还要看生产信息(如厂址、联系电话、产品保质期等)是否齐全。二闻:撕开塑封后,闻是否有刺鼻的气味。如果是用不正规清洁液清洗的,残留的气味会较严重;如果清洁不当、油脂残留也会有异味。三摸:用手摸一下餐具。看是否有油污没冲洗干净。
平时刷碗时,一定要把碗的里外底部等都清洗到位,尤其要重视碗底的清洗。如果不注意碗底卫生,那么当碗叠碗时,一只碗的底会接触到另一只碗的内壁,碗底的脏物和细菌可能会随之进入另一只碗内。
同时,建议定期给经常使用的碗筷集中消毒,频率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消毒之前要注意的是,必须先将餐具彻底清洗干净;消毒之后也不能掉以轻心,把餐具放到干净的密闭容器存储。
内容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
来源: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