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环县市场监管局开展了“随机查餐厅 带你看后厨”活动,随机抽选出环县德克士快餐店、牛一刀火锅店进行检查,并邀请环县融媒体中心全程参与监督。检查中,执法人员对后厨设施设备、餐具洗消、食品储存、快餐加工、进货台账等各个环节进行一一查看,对不符合标准的,现场责令店铺负责人进行整改。通过开展“随机查餐厅 带你看后厨”活动,让执法过程公开化、透明化,有助于增强食品安全监管效果。
幕降临,羊群归山,这是老张对家乡环县的深刻记忆,“环县是半农半牧大县,这里的百姓自古以来就有养羊的传统,养羊也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事业。”
2016年,在外务工的老张返乡创业,因地制宜开始养殖湖羊品种,如今在甘肃省环县管理着一家养殖厂,“从2017年到现在,养殖湖羊改变了我的生活。此前大多都是养羊散户,投入多,产出低。现在与大的火锅企业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实现了产销对接。”与老张有类似经历的环县人不在少数,吴阿姨也是其中之一,此前自己在外务工赚钱,如今已过知命之年,选择在家乡建厂养羊。
县城加工厂与大企业实现产销对接
为寻找稳定、品质良好的供货源,有火锅企业推出“羊探系统”,通过当地资深“羊探”,挖掘优秀的养殖户和优质羊。在“羊探系统”的助力下,环县的羊肉加工厂与海底捞实现了产销对接,双方签订了羊肉产品采购协议,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
媒体公开报道显示,近年来,甘肃为实现乡村振兴,重点发展肉羊产业,经过大量实地调研提出了“三链”政策,即“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循环链”绿色循环发展。2016年,环县引进国内最适合舍饲养殖的湖羊品种;2017年,2万只规模的种羊场和5000只规模的育肥场相继建成;2018年-2019年,当地养羊户与合作社建立购销关系,并将企业、合作社与农户三方结成利益共同体。
通过近几年标准化肉羊养殖、企业长期的批量采购,当地村民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2021年底,环县的羊只饲养量达到315万只,农民人均来自羊产业的收入超过6000元,今年预计羊只饲养量达到360万只,农民人均来自羊产业收入超过7000元。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采购销售往往代表着市场的认可,是产业发展实现最终价值和获取市场反馈的渠道,稳定的采购销售渠道对产业发展至关重要。海底捞公共事业部部长杨西贝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我们对产品出品标准有严格要求,涉及风险评估、质量检测标准和环节要求,在供应体系的高标准下,我们见证了甘肃环县肉羊产业规模化、标准化水平的不断提升。”
消费热潮倒推养殖标准化
中国畜牧业协会羊业分会相关负责人对新京报记者表示,从2015年开始,国内肉羊养殖从小规模的散户饲养转向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内蒙古、甘肃、河北等地区不断涌现一批规模化的养殖企业,其中大部分养殖规模从几万只到十几万只不等。“2015年我们在山东省临清市开行业会议时,临清当地一家肉羊养殖厂的养殖规模为3万只,而后该厂进行了标准化转型,目前该厂养殖规模大约为5万只。”
之所以在2015年出现变化,主要源自餐饮市场对羊肉消费需求的攀升。中国畜牧业协会羊业分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在2010年以前,养殖羊主要以生产皮、毛为主,因为国内对于羊肉的消费季节性较为明显,羊肉消费集中在冬季,全国整体羊肉消费并不高。随着全国餐饮市场多样性增加,火锅、烧烤等业态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毛肉兼用”的概念开始在各个养殖场流行起来,再后来伴随餐饮消费市场对于羊肉的品质有了进一步要求,直接拉动提升了多个地区的羊肉养殖标准与产量。物美集团肉品采销负责人陈景元介绍,物美一直倾向于与有品牌保障的大企业合作,从而保障肉品品质。
中国畜牧业协会羊业分会相关负责人提到,尽管目前市场上还没有出现叫得响的养殖羊的龙头企业,但在养殖的源头已经形成了规模化的企业养殖。区域性的品牌很多,在区域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对当地零散的养殖户进行统一标准化管理,企业给养殖户提供养殖技术、饲料和后续的销路,养殖户按照标准化的养殖向企业提供稳定的货源,良性循环除了保障当地民生经济提升之外,也保障了产销市场。
新京报记者 于桂桂
编辑 王琳
校对 陈荻雁
华社兰州12月26日电 题:老区焕发新生机——银西高铁开通一周年观察
新华社记者李杰、梁军
26日,连接陕甘宁三省区的银西高铁,迎来周岁生日。开通仅一年的银西高铁,最高峰开行列车达45对,开行方向也不断延伸。“朋友圈”遍及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众多城市。
昔日,沿线许多县区饱受大山阻隔、交通不便之困,出路难寻,发展受限。如今,钢铁巨龙不仅撑起陇东老区的交通“脊梁”,更见证着这块红色热土的“蝶变”。
路通人和,百业俱兴。从铁路空白区,一跃步入高铁时代,且坐拥三个高铁站的甘肃省环县,广大干部群众感触颇深。位于陕甘宁三省区交界处的环县,境内虽有秦代长城、萧关古道等历史遗迹,山城堡战役遗址、曲子革命纪念馆等红色印记,道情皮影、香包刺绣等非遗文化,羊羔肉、小杂粮等特色美食,但过去长期因道路不畅,藏在深闺人不识。
“高铁为环县文旅产业发展插上了‘翅膀’!”环州故城文化旅游项目负责人张勇说,环县依托文旅资源打造的环州故城,今年9月底开门迎客,日接待旅客就超10万人次。今年国庆节期间,有着36万人口的环县,接待游客更是高达3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500万元。
环县中盛羊业发展有限公司长期深耕肉羊养殖、繁育、屠宰、加工、销售,形成了全产业链发展模式。银西高铁的开通,让企业发展格局逐步打开。企业负责人陈延锋介绍,过去招商引资最头疼的事便是交通不畅,如今来自全国各地的超市、火锅连锁店纷至沓来,考察合作。今年截至目前,该企业销售羊肉产品已经近万吨。
银西高铁还破解了长庆油田职工通勤难题。长庆油田采油作业区分布在陕西、甘肃、宁夏的广大山梁峁沟里。油田职工高峰介绍,过去休班只能乘坐大巴返回西安家中,山路崎岖,遇冰雪天气,不仅费时还不安全。如今,高铁成了新的“通勤车”。
依托银西高铁打造的快运业务也异常火爆。中铁快运兰州分公司的总经理龚智民介绍,沿线地区的黄花菜、羊肉、枸杞等特色农产品,搭乘“快车道”走向了全国。一年来他们办理业务近3万件,运送货物总重近400吨。新年将至,沿线各地特色年货,也正在积极准备中。
喜添“新动脉”的陇东老区,仅一年时间,一座座文旅园区拔地而起,一个个特色产业走出大山。山乡巨变,客商云集,沿线县区乡村振兴的脚步也越踏越稳、越跑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