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人:过去到处看模式,看产品,跟着流行不停地换,本质上还是缺乏对目标人群的深度洞察。
新餐饮人:一开始就精准聚焦人群、细分市场、研究打动目标人群的产品、场景、体验,从而实现建立社群,经营人群的多维度盈利模式。
如何经营人群?
< class="pgc-img">>
1、细分人群
在细分人群里最大的两个概念莫过于:白领,80后,这样似是而非的细分。白领,80后这样的物理指标,在今天的市场竞争中根本算不上是细分。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真正的细分是以不同的价值观、生活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来给人群画像,每一个消费者都带着不同属性的标签。
比如:90后,爱韩剧,在写字楼工作,工作年限1-3年,月收入5000以内,外地移民,交通工具主要是公共交通,月打车费用不超过200元,用国产手机,每月至少看一场电影。淘宝为主要购物渠道。这才叫做细分人群。
要知道白领与白领也不同,90后也有很大差异。只有我们详细地把人群描述精准,贴上恰当的标签,我们才算知道我们要服务的人是谁?
< class="pgc-img">>
2、聚焦人群
当我们细分完人群之后,最重要的莫过于取舍,也就是聚焦谁?我们常说你要服务谁?你能服务谁?这就是我们不可能讨好所有人,我们只能服务好一类人。
例如:黄太吉就是聚焦中国一线城市在核心CBD工作的,对快餐消费有高频消费需求的用户;而莫奈花园就是服务武汉地区,85后高颜值、爱自拍、爱逛街、对审美有偏好的女孩子。
同样是烤串:
木屋烧烤:对性价比有较高要求的年轻人。
很久以前:85后爱热闹、荷尔蒙分泌旺盛的夜游神。
串庭:爱热闹,喜欢小资情调,夜生活丰富,社交活动频繁的女神。
丰茂盛:80左右的小康家庭,不爱热闹的大叔。
以上只是透过观察,简单地给几个品牌的用户贴上标签,真正需要给人群画像,这是一个专业。
< class="pgc-img">>
只是聚焦什么样的人群,就会有不同的战略战术,就会有不同的业态选择。
而对于餐饮,我们来看不同的用户其实有不同的消费习惯、消费场景、消费心理。
今天的餐饮消费其实早已不只是一日三餐,也更不是为了饱口腹之欲,如果我们还仅仅粗浅地认为消费者就是为了好吃、吃饱、划算,那么我们对用户的一切就了解太少。那又凭什么获得她的芳心呢?
只有透过深度滴洞察,才能发现当下目标用户的不满、不安、不便,才能有的放矢地针对他们的痛点、痒点、爽点做出产品创新、服务创新、体验创新。
我们来看:人人湘这样一个号称去收银员、服务员、厨师、采购员的新一代餐厅,为什么会被一个从没做过餐饮的团队创造出来,而不是被有经验的老餐饮人创造,就是老餐饮人对用户的痛点缺乏深度观察,对服务员的劣质服务只知道一味地靠洗脑或者高压管理来完成。
而人人湘创始人从洞察消费者,挖掘用户痛点,餐厅痛点,然后用移动互联网技术重构了消费场景和服务场景,一个无人餐厅的新品类就此诞生。
一切创新都来源于消费者洞察,伟大的乔布斯可以说是消费者洞察的顶尖高手。他说他从不做市场调研,问卷调查,那是因为他有一个敏锐洞察的眼光。
<>< class="pgc-img">>近几年,越来越多的餐饮新势力迅速崛起。鲜明的主题,个性化的特色等让这些品牌拥有了清晰的品牌辨识度。而在这背后,就不得不提到餐厅的定位问题。
那么,如何将定位理论更好地运用于餐企运营之中,让品牌的发展走好第一步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聊一聊餐厅定位的那点事。
< class="pgc-img">>什么是定位?
围绕着消费者心智打造品牌并在这场心智战争中取得主导地位的理论被称为定位理论。定位是定位理论中最核心、最基础,亦是最早的概念与观点。在定位理论的发展历程中,也正是定位概念与观点的出现奠定了定位理论基础。从1972年诞生,定位理论已经走过了三个阶段。
1、定位理论出现1972年,《广告时代》刊登了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的系列文章《定位时代的来临》,之后,刊印单行本,自此,“定位理论”正式进入世界营销的大舞台,营销也随之进入一个新时代——定位观念时代。
< class="pgc-img">>2、定位理论分化2002年,特劳特中国公司成立,在原定位观念的基础上又提出“战略定位”概念与理念;2007年,里斯中国提出“品类战略”概念与理论。此时,定位理论的细分分化愈发明显。
3、定位体系形成鲁建华定位咨询公司创始人鲁建华先生在2011年发表《定位理论的大厦:定位屋》,被认为是集特劳特战略定位与理斯品类战略之大成,将定位理论从观念时代推向了体系时代。2014年,鲁建华又在原作基础上发表《定位屋:定位理论从观念到体系》,被誉为定位从观念到理论体系的里程碑。
< class="pgc-img">>定的是什么?
2001年,“定位理论”即被美国营销学会评选为“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并且,随着“定位理论”的发展,其在商业领域的应用也愈发广泛。然而,一些餐饮人却反映,这看起来很好用的“定位理论”却不知道怎么用,甚至无从下手。那么,我们就先来看看,就餐饮业而言,定位定的都是什么?
1、餐品作为餐饮的核心,餐品被认为是定位的第一步。并且,事实也证明,在定位中将餐品沦为陪衬品的餐企终将因为偏离核心轨道而注定败局。那么,在餐饮定位中,特色鲜明的核心产品,主次分明的菜单设计便是重中之重。
< class="pgc-img">>2、主题说到主题,更多人想到的或是主题餐厅。事实上,包括主题餐厅在内,每一家餐厅都有着它的主题。小到街边小吃店的地域特色,茶饮店的年轻时尚,大到头部餐饮品牌围绕产品打造的文化氛围、品牌格调等等,都可以视作为餐厅的主题。所以,在这里,主题就是餐厅的特色标签,在消费者之间形成的清晰记忆点,是餐厅打响差异化战略的第一枪!
< class="pgc-img">>3、风格如今,更多的年轻消费者更愿意称“风格”为“调性”,它代表着餐厅利用空间设计、产品包装、餐品摆盘等板块所呈现出来的外在形象,亦是餐厅强调烘托主题的重要因素。
4、价位区间如今,餐饮的定价往往包含两大部分,一是来源于餐品与服务本身的价值,二是来源于由用餐场景、文化互动等体验产生的溢价价值,二者相加形成顾客的消费价格。
< class="pgc-img">>怎么定?
在定位理论中,一再强调消费心智。对于餐饮业来说,定位方向的确定即是目标消费人群的锁定,而品牌定位的形成便是讨好目标题消费人群的过程。
1、精准锁定目标消费群体,获取消费者画像在美团给出的新茶饮消费者画像中,新茶饮有71%的用户来源于30岁以下的年轻人,女性以76%的比重成为主力军。在这两年迅速崛起的新茶饮品牌身上,便不难看出为迎合年轻消费群体与女性消费群体所做出的努力。时尚场景的设计,文化氛围的打造,产品的创新,以及趣味概念包装等等,让新茶饮明显呈现出年轻化与精致化的特征。
< class="pgc-img">>定位的重要意义也便在此,通过精准的定位锁定目标消费群体,以消费者画像为依据进入品牌设计,相当于品牌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2、确立鲜明且与众不同的形象,或补充市场短板同质化竞争在餐饮业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特别是新品牌入局,如果没有鲜明的特色就注定将成为优胜劣汰的炮灰。只有在红海品类中打造与众不同的特色,或直接补充市场短板,获得差异化的资本,才能帮助品牌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 class="pgc-img">>胡桃里就曾在阐述自我定位时表示,在餐饮方面,胡桃里远没有知名品牌专业,不过,胡桃里的核心特色也本不在餐饮,而是在音乐与文化的融合。这也是胡桃里在定位方面的取舍之道。
3、围绕趋势性消费诉求与体验升级进行产品与服务设计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定位因需求而生,以需求为导向。所以,定位不是一句企业口号,而是一种消费诉求表达。并且,诉求会变,定位也需要随之做出调整。也曾有人质疑定位理论在餐饮领域的实用性,以头部品牌湘鄂情与金钱豹为例,鲜明的定位并没有锁定它们成为常胜将军。而事实上,不是定位理论的失效,而消费诉求变了,消费体验在不断升级,那么,围绕需求而生的产品与服务设计也需要随因变而变。
< class="pgc-img">>在西贝餐饮官方网站的“大事记”中显示,西贝莜面村在4年时间里就通过定位专家针对定位进行了5次调整。2011年2月,特劳特为西贝定位为“西北民间菜”;同年11月里斯又将西贝定位为“西北菜”;2012年定位为“烹羊专家”;2013年又将西贝的核心业务的主打品牌重新确定为“西贝莜面村”,并在2014年完成品牌转化与logo的时尚化蜕变。之后,西贝莜面村又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体现了餐品的匠心之处。由此可见,最佳定位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出厂设置”。从最初的突出地方特色到强调爆款餐品,再到彰显品牌时尚化、现代化、匠心餐饮,以及健康卫生等元素,用升级不断为品牌注入生命力,是以,人们看到了一个持续处在上升期的西贝莜面村。
4、围绕产品与服务进行文化或情感包装曾经,“情怀”成为餐饮创业的热词,诞生出一大批围绕着80、70后回忆而打造的餐饮品牌。如今,“情怀”已被说“滥”,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一种文化包装形式,它曾为很多餐饮品牌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文化或情感包装更是成为当下餐饮品牌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今,消费者或许不再买“情怀单”,但一定会享受餐厅精心打造的文化氛围,如中式餐厅里的古典元素,素食餐厅的信仰渲染等等,都是品牌文化包装的一种形式。与此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餐饮品牌学会了打“情感牌”,比如主打一碗治愈暖汤的靓汤品牌,打造“家”感觉的中式快品牌等等。
5、忌盲目跟风与哗众取宠近两年,受移动互联技术快速发展的影响,餐饮行业又诞生了一种新型文化——网红文化!靠噱头一夜走红的网红餐厅并不鲜见,并且,跟风现象盛行。然而,细究这些网红品牌,能够长足发展的品牌靠的并不只有出色的营销手段;那些把网红品牌从logo到装修风格直接“复制粘贴”过去的山寨店面也并没有迎来想象中的火爆。
< class="pgc-img">>新餐饮风潮下的“定位”新趋势
随着移动互联的全面渗透,80、90后成为消费主力军,消费场景与渠道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餐饮时代全面来临。那么,在新餐饮时代,围绕着“定位”,又将出现哪些新趋势呢?
1、文化比重加重作为新餐饮的代表性品类,大多数新茶饮品牌,都有特意强调其“代表的是年轻人的一种质感生活态度”;而胡桃里作为近两年餐饮业的一个“新物种”,以“从晚餐就开始的夜生活”的夜生活为基调,以餐饮与音乐为媒介,烘托出了浓浓的艺术文化氛围,与此同时,诗歌会、花艺交流、品酒活动等层出不穷的活动,更是进一步强调了它的文化艺术氛围。
2、复合生态,跨界合作之所以强调餐饮的核心在于餐品,是因为如今的餐饮运营早已不仅仅局限于餐品,定位也不仅仅围绕着餐品本身进行,它有了更丰富的表现形式与内涵。餐饮+生态园、餐饮+音乐等复合生态的出现,餐饮+电影、餐饮+动漫等跨界合作的出现,让用户的就餐体验变得更具层次感,餐饮的附加值也随之增高。
< class="pgc-img">>近日,奈雪的茶联合安徒生终身成就奖50周年展,举办了一场“冰柜里的插画展”。《丑小鸭》、《海的女儿》、《大猩猩》等世界名画被分别挂在精巧的冷泡瓶上,和精致的产品相得益彰。作为以年轻白领女性为主要消费群体的茶饮品牌,奈雪的茶尝试跨界艺术,把生活与审美相融合,以一种带有层次感、立体感的感官享受为用户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 class="pgc-img">>3、围绕定位产生的创意周边相关数据显示星巴克的咖啡杯占比整体营收的5%左右,还有川菜馆的辣酱、火锅品牌的自热小火锅及底料等等,这些围绕着餐厅主题而生的周边让餐厅增加了零售板块。在新零售的风潮下,这些创意周边更是成为很多餐饮品牌亟待开发的板块,希望以此为餐企带来新的营收。
参某说究根结底,餐饮定位的依据不是餐企老板想做什么,而是消费者需要什么。理实合一,想要更好地将定位理论应用于餐企运营之中,就是先深入调查消费需求。
对于餐企来说,定位简单的用于餐厅也好,还是集合了更多的跨界元素也罢,无非是要围绕着“吃”来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体验,让消费者心甘情愿地为或简单或多元的体验买单。并且,无论通过定位将产品与服务设计成什么样的风格,将餐厅放置于什么样的市场位置,在餐饮业,唯新不破,创新,永不能停!
欢迎在评论区写留言,与我们互动讨论!
原创声明:本文作者大筝,由餐饮界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餐饮界(canyinj.com ),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一两年,大型购物中心里最火爆的楼层,除了餐饮美食,恐怕就是各种针对儿童的商业体了。起初是幼教中心、兴趣班,后来业态逐渐丰富,职业体验、科学俱乐部、儿童剧场、少儿体育培训、儿童艺术体验馆、室内动物主题公园等等新业态不断涌现,人气热度不亚于餐饮店。
而筷玩思维今天要说的“亲子餐厅”也开始吸引家长们的注意,成为儿童业态中一个重要的类型。
在国内,麦当劳、肯德基餐厅可以算是亲子餐厅的初级形式。因为有着面积不小的儿童活动区,许多父母即使自己并不喜欢吃洋快餐,也会因为可以让孩子吃饭玩耍,而选择来这里消费。
后来,现代家庭就餐越来越在意既能照顾大人的饮食、社交需求,又能让孩子吃饭玩耍,餐厅开设亲子就餐区一度风靡。
而目前,专门的亲子餐厅已经成为独立的业态,并逐渐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以及多个一二线城市收获客流和利润。
随着二胎时代的到来,亲子餐厅更加具有市场前景,但这个看似不难进入的业态,门槛其实并不低,经营风险甚至还很高,要想进入必须先看清楚以下几个“关键点”。
市场需求在哪,选址就得在哪
亲子餐厅目标顾客分为儿童和家长两个层面,家长作为决定者,主导着消费决策。虽然客群集中在年轻一代的父母,但依然有着细分的市场需求,这些需求的不同,就决定了亲子餐厅要开到哪里。
第一、方便带孩子
80后、90后的年轻妈妈往往有自己的养育理念,大都希望育儿同时,也保留一定的自我空间。
而在国家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后,一个妈妈带两个孩子的情况会更普遍,亲子餐厅可以满足她们带孩子出门也可以吃的好,并得到放松,这也是亲子餐厅目前最大的需求。
亲子餐厅开设在大型综合卖场里,交通便利容易到达,也与幼儿教育、亲子活动等经营业态互补。家长会因为离得近,带着孩子上完兴趣课就直接过来吃饭,同时具有一定的亲子娱乐功能。
因此,用餐只是最基本的服务,提供便利、解放妈妈才是核心价值,大型商业中心就是最常见的选址。
第二、提供高品质的幼教
出于对教育功能的重视,一些较高收入家庭的父母,会倾向选择高品质用餐和幼教结合一站式服务的餐厅。
这种亲子餐厅更看重的,是在饭前饭后孩子可以真正收获到知识和素养,属于教育型亲子餐厅,对场地的面积和功能性要求更高,父母的文化程度和消费能力也较高,因此一般都会选在高档社区附近,可以提供类似“临时幼儿园”的功能。
第三、陪伴和分享时光
前两种需求中也有提供陪伴时间的因素,但有一部分父母的需求,是整天的时间都和孩子一起度过,这有些接近于亲子俱乐部。
所以这种类型的亲子餐厅规模较大,一般都会位于郊区。例如在上海十分知名的一家店Big Bamboo,是一家开在花园式建筑内的亲子餐厅,就坐落于郊区的林荫小道旁。
Big Bamboo一楼是成人酒吧,二楼有宽敞明亮的露台,可容纳40人左右,适合与孩子共同聚餐,户外则有草坪和小花园可供孩子嬉戏。
并非简单混搭餐厅+亲子,需要专业素养
目前来看,现在的亲子餐厅大多以餐厅+亲子游戏的形式开展运营,儿童餐和游戏空间是两个主要的元素。
实际上亲子餐厅想要名副其实,并不是只有这么简单,需要从计划开店期间就设计好空间布局、装修细节,运营时也要依赖一定的专业教育知识和育儿、营养、防护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有些亲子餐厅经营得非常火爆,做得却比较粗糙,运营方式单一,也并没能提供真正适合儿童的专用健康菜谱。
这类亲子餐厅,可以仰仗人群效应或者好奇心获得一段时间的火爆,随着其它专业运营的餐厅逐渐进入市场,如果不改变现状,就会被逐渐淘汰。
开好亲子餐厅需要哪些专业知识和经验?
首先,是儿童心理和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
亲子餐厅的员工需要相当懂得调动孩子们的情绪并且照管好他们,有些餐厅甚至配有2年以上幼教经验的老师,提供专业服务。
其次,是儿童发育及营养方面的知识。
主要是儿童菜单设计要科学健康、配比恰当,厨师要经过营养方面的专业培训。再就是原材料,有些餐厅直接使用农科院和中粮集团的有机食品,有的还开辟出更让家长放心的家庭菜园,实践“农场直通餐桌”健康理念。
之后,就是儿童安全和护理方面的常识。
大部分亲子餐厅都会设计游戏区域,儿童是否能在这些区域中安全活动,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
大到秋千、滑梯等游乐设施,小到手工制作时使用的纸张和剪刀,都要有安全意识和保护措施,如设施器具上防护垫的配备安装,游乐区按年龄分区,不使用细小配件防止异物入口入耳,监控系统的合理安排等等。
环境方面也需要注意,如灯光的明暗要适合儿童眼部发育的要求,不能太亮也不能太暗,频闪也要控制。
即使设施安全,经营者和服务人员也需要有意外伤害的防治和紧急处理能力,让妈妈们能够轻松放心享受孩子们安全玩耍的时光。
开店成本高,持续盈利需多维拓展
儿童餐饮的核心竞争力是要吸引父母带着孩子来消费,所以餐厅除了提供餐饮外,还通常设置游乐休闲设施,及可DIY和互动教学的部分。
比如深圳的MeeTown谜堂餐厅,除了整体布置成现实版的爱丽丝梦幻乐园外,整个餐厅还有淘气屋、绘本屋、水育屋和派对屋几个不同的主题和功能分区,每个分区都进行独特的设计和装修。
因此比起一般的小本餐饮创业,亲子餐厅店铺投资比较大,资金回笼速度也相对较慢,商家大多会提高餐品的价位,亲子餐厅人均消费在200元左右的较多。
同时,虽然许多亲子餐厅经营模式很有创意,但还是有很多更有实力的大餐厅、高档酒店,具备能力将服务拓展到“亲子”模式,与新生的亲子餐厅品牌形成竞争。
这种情况下,想吸引到更多家长,持续获得关注,经营上就得保持高服务质量,不断推陈出新。
有的亲子餐厅就开辟出高端母婴产品区,从婴儿辅食到高端婴儿推车、安全座椅,关于宝宝的一切都有准备,提供餐饮+亲子+购物的一站式服务,也有许多亲子餐厅提供定制生日派对服务。
此外,软件设施也是主要的拓展方向,许多餐厅会花大量精力和成本,在主题活动的开发设计和材料准备上。
比如有亲子餐厅每天设置5个活动时段,每个时段约半小时,活动主题有绘本故事、手工、美术、音乐、舞蹈、迷你电影放映等,让每个在不同时段来的孩子都有的玩,有些家长还会根据店内提前公布的活动预告,有选择地来店消费。
也有亲子餐厅靠某个精心设计的品牌活动俘获家长和孩子的心,如某西餐亲子餐厅,每个月都会举办一次的“香草游击队”体验活动,孩子跟随大厨学习香草知识,通过游戏的方式学习做甜点、冰激凌和汉堡,同时锻炼了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配合能力。
一般在亲子餐厅消费的家庭,用餐+玩耍的时间在2小时左右,趣味和知识的体现越多元化,家长和孩子滞留时间就越长,餐饮消费的额度也就越大,而不断更新的各种活动,则会吸引家长重复消费,直到形成品牌吸引力。
结语
儿童餐饮市场成为餐饮市场的一个新增长点,原因在于国内全面开放二孩政策,儿童数量逐步增加,以家庭为单位,以子女为核心的亲子需求大增。
同时,现代家庭收入的提高、生活方式和理念改变,家长越来越注重对孩子健康的投资以及亲子感情的培养。
但亲子餐厅高成本、缺乏特色、生命周期短则是经营的难点,因此打造高辨识度的亲子文化,树立品牌创意的唯一性,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开发拓展项目的能力,是亲子餐厅需要重视的方面。
声明:本文系筷玩思维独家原创稿件,筷玩思维(www.kwthink.cn)愿意和一切遵守转载规范的渠道合作,转载本文需添加如下版权内容: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筷玩思维”(ID:kwthink),作者李粼。本文已获转载授权,版权归筷玩思维所有,如需转载本文,请联系原公众号“筷玩思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