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时代,美团(3690.HK)营收稳中有升。3月25日,美团发布2021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2021年公司营收1791.28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56%;公司年内亏损235.36亿元,上年同期盈利47.08亿元;公司经调整亏损净额为155.72亿元,上年同期盈利31.21亿元。
餐饮外卖是美团重要营收业务,2021年该业务经营溢利61.75亿元;不过,“合理降低商户服务费”的政策要求,以及提高骑手权益保障的企业责任,也增加了美团经营成本。到店、酒旅业务是美团经营营利的一大来源,2021年该业务经营溢利142亿元。
不过上述两大业务经营溢利抵不过美团新业务扩张造成的亏损,以社区团购、共享出行、即时买菜等业务为主的美团新业务在2021年经营亏损384亿元。与此同时,美团也不断提高公司研发投入,2021年研发支出达167亿元。
2021年对于美团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公司业绩由盈转亏。与此同时,美团反垄断处罚也尘埃落定,被处34.42亿元罚款。受政策和大环境影响,美团2021年股价整体下行,当年峰值460港元/股,此后在当年7月与11月两度跌破300港元/股。2021年12月31日报收225.4港元/股。截至3月25日收盘,美团报收135港元/股,跌幅8.16%。
“2021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我们仍然克服困难,努力为数亿消费者提供放心便捷的生活服务,帮助商户运用数字化手段拓展线上运营,帮助更多创业者与就业者实现稳定收入。”美团CEO王兴表示,“美团会坚定不移地履行平台责任,坚定不移地加大科技投入,坚定不移地继续拓展业务,围绕‘零售+科技’战略,深耕中国市场,为商家、用户、骑手等生态伙伴创造更多价值。”
餐饮外卖经营溢利61.75亿元,提升骑手权益保障
在疫情反复等压力下,美团的餐饮外卖业务依旧保持增长,2021年年度交易用户数及人均交易频次均创下历史新高。单日订单峰值于2021年8月突破5000万单,并于当年12月再度创新高。全年交易笔数达144亿笔,同比增长41.6%。
2021年美团餐饮外卖业务中消夜、 奶茶、沙拉及轻食等品类增长显著。供给增长有效带动中高频次用户的订单量增加。因此,餐饮外卖年度交易用户数同比增长13%,年度交易用户平均交易频次同比增长25%。
2021年美团餐饮外卖业务交易金额7021亿元,同比增长43.6%;收入963亿元,同比增长45.3%。经营溢利由2020年的28.33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61.75亿元,同时经营利润率由4.3%增至6.4%。
外卖商户佣金话题备受关注。2021年,美团外卖通过商家获得的佣金收入(技术服务费)为285.47亿元,上年同期185.03亿元,同比增长54.3%;对比2021年公司餐饮外卖交易金额,外卖平台佣金率约为4.1%。
不过,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引导平台企业合理降低商户服务费”。随后,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也印发《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实施方案》提出,引导外卖等网络平台合理优化中小企业商户和个人利用平台经营的抽成、佣金等费用,用技术赋能促进平台内经营者降本增效。
2021年,美团外卖等平台主动优化平台收费模式,推行试点“费率透明化”。与此同时,骑手权益保障也是美团一大责任。当年7月,美团成立了外卖骑手服务部。在2021年,美团举行了136场骑手恳谈会。
财报显示,美团外卖总营收中绝大部分为骑手配送成本。2021年,在美团平台上获得收入的骑手约为527万人。美团外卖骑手配送成本为681.83亿,同比增长38.3%,占美团外卖总营收比例达71%。
此外,财报的各细分数据显示,2021年,美团从商家、用户处收取的餐饮配送服务收入为542.04亿元,而全年骑手配送成本为681.83亿元。上述数据表明,美团全年用于直接补贴骑手的费用近140亿元。
到店酒旅经营溢利142亿元,新业务经营亏损384亿元
后疫情时代下,美团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实现稳健增长。2021年美团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收入325亿元,同比增加53.1%;经营溢利由2020年的81.81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141.93亿元,而经营利润率则由38.5%提升至43.3%。
财报显示,美团2021年到店业务的交易量、交易金额及年度活跃商家数均创历史新高。美团加强对全国低线城市的渗透。休闲娱乐、健身、养老服务、医疗及宠物服务等品类增长势头强劲;而手工活动、录音棚、光影互动馆、减压体验馆等品类成为新的消费趋势。
酒店及旅游方面,2021年境内酒店间夜量增长34.5%。此外,美团巩固于低星酒店领域的竞争优势,将线下用户引流至线上平台,助力更多酒店商户数字化营运。在高星酒店领域,2021年高星酒店间夜量占比超16.5%。
2021年,美团继续扩大对新业务尤其是商品零售的投入。2021年,美团新业务及其他业务收入503亿元,同比增长84.4%。经营亏损由2020年的109亿元扩大至2021年的384亿元,经营亏损率同比扩大36.6个百分点。
社区团购是美团新业务的探索方向。2020年下半年,社区团购开始新一轮行业竞争,当时滴滴、美团、拼多多、京东等互联网企业相继加码投入,不过随着政策规范与市场发展,2021年社区团购行业跌宕起伏,橙心优选面临业务减缩,京喜拼拼也传出减员撤城。
目前,美团优选还算稳健。财报显示,美团优选得益于清晰的政策引导与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取得了健康的增长。“次日提货”三级仓配物流网络体系已覆盖全国30个省份的大部分社区和农村。未来,将把严格遵守监管规定作为首要任务,继续注重均衡、高质量的增长。
美团闪购在2021年12月的单日订单量峰值超过630万。在供给端,拓展了商品品类并与更多优质的本地商店建立合作,鲜花、超市及便利店等品类继续保持高增长势头。今年年初,推出24小时药品配送服务。2021年,美团买菜用户规模和交易金额继续增加。
高营收高投入,研发费用达167亿元
高营收与高支出是美团2021年业绩特点,公司营收创历史新高,而经营利润由盈转亏,一定程度上也为未来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财报显示,美团研发开支由2020年的109亿元增至2021年的167亿元,同比增长53.1%。主要由于业务扩张导致雇员福利开支增加。
另一方面,美团也加大无人物流研发投入,美团无人机已在深圳进行常态化试运营近1年,截至目前已覆盖8000多户居民,完成面向真实用户的3万订单。美团城市低空物流运营示范中心在上海落地,将逐步覆盖华东地区的“3公里15分钟达”低空智慧物流网络。
此外,美团自动配送面向室外场景推出了低速即时配送的解决方案。截至2021年12月,美团自动配送车服务在北京顺义区已拓展到20个小区,配送近19万订单,自动驾驶里程超70万公里,日均配送1000多单。
与此同时,公司整体运营成本也大幅提高。销售成本由2020年的807亿元增长69.2%至2021年的1367亿元,而占收入百分比由70.3%同比增加6.0个百分点至76.3%。主要原因是餐饮外卖配送相关成本增加,以及在零售业务及其他新业务的发展及探索。
此外,公司销售及营销开支由2020年的209亿元增加94.8%至2021年的407亿元,而占收入百分比由18.2%同比上升4.5个百分点至22.7%。主要由于推广、广告及用户激励开支以及雇员福利开支增加。此外,招聘了更多雇员来支持新业务的快速增长。
“美团的发展,和中国经济的大环境息息相关,也离不开广大中小商家以及骑手等相关的劳动者的共同努力。我们会继续把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公司的目标,努力带动消费和行业转型升级,让所有相关方都能从中受益。”美团CFO陈少晖表示:“美团将围绕‘零售+科技’的战略进行长期投入,通过创新和科技驱动,助力更多创业者、就业者分享数字经济的红利。”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陈维城 编辑 宋钰婷 校对 卢茜
餐饮业这个大舞台上,巨头们正上演着一出出利润与亏损交织的悲喜剧。2023年上半年,这些昔日的行业翘楚们纷纷交出了令人咋舌的成绩单——利润断崖式下滑,亏损额触目惊心。就拿茶百道来说,净利润同比缩水幅度竟高达63%,而星巴克、瑞幸等知名品牌同样遭遇了利润的滑铁卢。究其原因,无非是消费市场的疲软和愈演愈烈的价格战,这让原本高高在上的餐饮巨头们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颅,以降价来争取顾客的垂青。
< class="pgc-img">惨烈!大部分餐饮巨头,半年亏掉几个亿,餐饮行业寒冬来临?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餐饮企业们开始采取断腕自救的措施。它们或是关闭那些持续亏损的门店,或是忍痛割舍那些不再适应市场需求的子品牌。味千(中国)在疫情期间减少了门店数量,呷哺集团则停止运营了高端烤肉副牌“趁烧”,九毛九集团更是转让了两个品牌,集中资源发展更具潜力的业务。这些举措虽然在短期内可能会带来一些痛苦,但从长远来看,这无疑是一种更为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方式。
< class="pgc-img">惨烈!大部分餐饮巨头,半年亏掉几个亿,餐饮行业寒冬来临?
>然而,在整体行业低迷的背景下,仍有一些品牌像达美乐中国和百胜中国实现了盈利与增长,这似乎在告诉我们,即便在困难时期,通过有效的策略调整和市场定位,餐饮企业仍有机会实现增长。这不禁让人思考,餐饮行业的未来发展到底需要关注什么?
首先,供应链的柔韧性和敏捷性对于应对市场的波动至关重要。这就像是在大海中航行的船只,只有灵活调整帆的方向,才能乘风破浪。其次,数智化变革正在引领行业增长,技术创新不仅能提升运营效率,还能改善顾客体验,这就像是给传统的餐饮业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此外,随着国内餐饮市场的日趋饱和,品牌出海成为新的增长点,企业需要探索海外市场以寻求新的增量,这就像是在寻找一片新的蓝海。同时,餐饮企业还需要在产品和服务上进行创新,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这就像是在烹饪一道美味的菜肴,需要不断地尝试新的食材和烹饪方法。
总的来说,餐饮行业虽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但也存在着不少发展机遇。企业需要不断适应市场的变化,通过创新和优化运营,实现可持续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支持政策、供应链的完善、数智化的应用以及品牌的国际化战略都将发挥重要作用。这就像是在一场马拉松比赛中,只有不断地调整步伐和呼吸,才能跑到最后。而我们,作为这个行业的观察者和参与者,也期待着看到更多的餐饮企业能够在这场长跑中找到自己的节奏,迎接属于自己的春天。
< class="pgc-img">>让我们把目光投向那些在逆境中依然能够破浪前行的企业,它们的故事值得被讲述,它们的经验值得被借鉴。这不仅仅是关于如何在困境中求生存,更是关于如何在变革中寻找新的机会,如何在竞争中实现自我超越。这将是一场关于智慧、勇气和创新的较量,而我们,都将成为这场较量的见证者。
饮巨头集体关店,更难赚钱的时代正在到来。
本文由红餐网(ID:hongcan18)原创首发,作者:王秀清;编辑:方圆。
上半年,餐饮巨头们的的日子不好过。
最近,餐饮上市公司相继披露了上半年的业绩情况,利润下滑、亏损频频出现在报告中。
比如,茶百道(HK:02555)预估净利润较去年同期下降不超63.03%;味千中国(HK:00538)由盈转亏,预计上半年亏损不超2000万元;星巴克、瑞幸咖啡、呷哺呷哺、九毛九、唐宫中国等餐饮企业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或利润下滑。
在业内人士看来,餐饮业已经进入微利时代,赚钱如同“土里刨金”,一个更难赚钱的时代正在到来。
南城香汪国玉就曾指出,“价格在降,利润在降,旺季不旺、冬季难熬正在成为一个危险的信号,你前半年挣的钱到了冬天可能会亏个精光。千万别以为赚钱的日子在后面,往后可能只会更难......”
半年亏掉几个亿!
餐饮巨头们的上半年太惨了
事实上,尽管在业内被誉为“社区之王”的南城香的经营情况也不太理想,汪国玉在一则短视频中坦言,今年上半年南城香的经营数字很难看。
从目前披露的业绩预告来看,经营数字难看的巨头并不少。其中,奈雪的茶和呷哺集团都亏了几个亿。
根据奈雪的茶(HK:02150)披露的信息,上半年营收预估为24-27亿元,经调整净亏损4.2-4.9亿元。对比上市以来的中报数据,奈雪自2021年起持续收窄亏损数额,利润曲线不断向上爬升,并在2023年实现扭亏为盈,但如今,这条曲线再次转向。
呷哺呷哺(HK:00520)同样由盈转亏,预估上半年营收为24亿元,较去年同期下滑15.9%;净利润由去年同期的212万元转为亏损2.6-2.8亿元,营收利润双双下滑。
同样陷在亏损漩涡中的还有味千中国及西安饮食。
其中,味千中国(HK:00538)预估上半年亏损不超2000万,较去年同期的盈利1.33亿元减少超亿元。西安饮食(SZ:000721)方面,上半年营业收入约3.49亿元,同比下降7.93%;净亏损5964.63万元,同比下降29.53%。
唐宫中国、太兴集团、九毛九、茶百道及“咖啡双雄”星巴克、瑞幸咖啡等,虽努力保住了正向盈利,但利润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部分餐企利润下滑超亿元。
△图片来源:红餐网 摄
比如,茶百道(HK:02555)预估上半年经调整净利润在3.8-4.1亿元之间,较去年同期下降不超36.4%;净利润预计介于2.2亿元至2.5亿元,较去年同期的5.95亿元下降不超63%,同样少了几个亿。
太兴集团(HK:06811)预估上半年股东应占溢利约800万港元至120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4500万港元下滑73%至82%。唐宫中国则预计上半年利润在200~500万元,而去年同期利润为4160万元。
“这个市场你不抢就只有饿死”
对于出现利润和各项经营指标下滑的原因,餐饮巨头们集体指向消费疲软和价格战。
西安饮食(SZ:000721)在业绩预告中表示,上半年餐饮行业市场需求低迷,竞争加剧,餐饮经营门店均出现不同程度客源减少、消费标准下降,导致营业收入未达预期,且相关固定成本较高,影响当期利润未达预期。
茶百道(HK:02555)也在报告中指出,净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包括消费者习惯受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加大对加盟商的政策支持,以及增加市场投入费用。
△图片来源:红餐网 摄
事实上,全国餐饮大盘增长7.9%的情况下,一线城市却集体陷入负增长或增速低迷。例如,1-5月,上海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609.34亿元,同比下降3.1%;北京上半年餐饮业实现收入637.12亿元,同比下滑3.5%。
广州与深圳的相关数据也被大盘数据拉开差距。广州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同比增幅为3%,深圳上半年餐饮收入同比微增1.3%。
消费环境承压,餐饮价格战愈演愈烈,“9.9元”的奶茶、咖啡甚至快餐屡见不鲜,餐饮巨头也不得不调低客单价来提升对消费者的吸引力。
5月,呷哺呷哺(HK:00520)宣布降价,门店套餐价大部分下降到50元的价格带,新菜单套餐均价降幅超10%。呷哺呷哺创始人贺光启在接受《中国企业家杂志》采访时表示,“整个餐饮市场都在降价,我们不调也不行。这个市场你不抢就只有饿死。”
乡村基今年也多轮降价动作,如6月推出优惠活动并宣称价格“回到2008年”,8月通过品牌公众号发文称“把价格打下去”,宫保鸡丁饭等部分套餐会员价11.9元起。
少开新店、关掉不赚钱的店
未来钱会更难赚!
面对低迷的市场和利润下滑的冲击,餐饮巨头们开始关店止损,对未来的预期也变得保守。
部分餐饮企业在业绩预告中,指出了其他相似的影响利润的因素,即关店计提带来的减值损失,包括奈雪的茶、呷哺呷哺等。比如呷哺呷哺(HK:00520)指出,就预计要关闭及持续亏损的餐厅统计,上半年计提相关减值损失约2亿元。
除了关闭经营不及预期的门店,部分餐饮企业调低了发展预期,放慢了拓店节奏。
奈雪的茶(HK:02150)披露的第二季度运营数据显示,该季度奈雪的茶分别新增和关停48家直营店,总门店数保持1579家不变。奈雪方面还表示,2024年新开自营店规模预计低于之前几年,并继续调整或关闭部分表现不佳的直营店。
△图片来源:红餐网 摄
珮姐重庆火锅传承人颜冬生也在近期对红餐网表示,“今年消费市场很弱,整个市场都不好,大家的消费频次减弱了,珮姐也放缓了节奏,宁愿少开店,也要保证存活率好,首先要活下去,才有机会活得更好”。
而为了降低拓店成本与风险,部分专注直营的餐企也把目光投向了加盟。贺光启在上述杂志访谈中也透露,今明两年可能会调整开店的节奏,会更迟缓、平稳一些,并称计划最晚于明年推出加盟。
星巴克(NASDAQ:SBUX)也释放出在中国开放加盟的信号。在2024财年第三季度业绩会上,时任星巴克全球CEO的纳斯瀚表示,星巴克中国还在探索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包括合资企业、合伙关系、战略伙伴、技术合作、供应链等,目前尚处于早期阶段。这引发业内对星巴克中国要引入特许经营的猜想。
这些动作都在表明,相比2023年近乎疯狂的拓店潮,今年餐饮巨头们集体转攻为守,保住存活率,保住现金流,才是眼下的核心目标。
正如汪国玉所说的,前半年挣到的钱,冬天可能会亏个精光,千万别以为赚钱的日子在后面,往后可能会更难,“不要指望过几年就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