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就像钩子,把品牌挂在潜在顾客心智中的产品阶梯上。在定位时代,你能做的唯一重要的营销决策之一就是如何取一个好的品牌名字。
本文2529字;需5分钟阅读;阅读建议:先收藏后细读
< class="pgc-img">>前段日子,开了六年的方大同胡辣汤被告品牌名称侵权歌手方大同,其创始人康长喜为保住现有名称前后共花10多万,在输掉官司,被判改名后,又不惜再花10万元来搜集好名字。
康长喜之所以愿意花重金在品牌名称上下功夫,是因为他明白,好名称才是一切战略的基础。
对于餐饮商家来说,在品牌与消费者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品牌名称就是一张特有的名片,名字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品牌的传播度和辨识度。
< class="pgc-img">>读sir经过调查后发现,好名字都满足如下特征:
一、带给消费者亲切感
新时代的消费更趋向于情感消费,一个具有亲切感的餐厅名称能瞬间捕获消费者的感情。
而从心理学角度讲,与消费者产生亲近感有两种方法:
一个是心理的接近;
一个是地域的靠近;
①心理的接近
第一时间靠近消费者心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攀亲戚,打亲情牌。
什么“外婆家”、“”老干妈“、”瑞可爷爷的店“、”胖叔叔的丝袜奶茶‘、“老妈米线”等,只要想得到,你可以把一大家子都弄出来做餐饮。
< class="pgc-img">>这种用亲情命名的方式让消费者产生一种家的温暖,勾起他们记忆里的美味需求。
②地域的靠近
用“地域+”的方式命名可以帮助餐厅从店名直接筛选客人,精准而有效。
除此之外,对于餐饮业来说,带上地域色彩的店名不仅能瞬间抓住同在异乡的兄弟姐妹们的心,还能让自己成为家乡的代言人,在口味同类化的外地脱颖而出。
比如“重庆小面”、“兰州牛肉拉面”、“西贝莜面”等,当消费者想要感受某一地域的特色食品时,最先想起的就是那些带有地域名称的品牌。
< class="pgc-img">>二、品牌+品类
用品牌+品类的方式命名,用最直观的方式告诉顾客你的特色产品。
这种命名方式共有两个好处:。
首先,这种“品牌+品类”的方式可以帮助顾客迅速地作出决策。
试想这样一个场景:当你提着大堆东西。又累又饿的穿梭在购物广场,此刻你所选择的一定是那些能够令自己快速作出抉择的餐馆。
比如像"很牛的馆子“这样的名称出现在眼前时,消费者无法判断其产品定位,也无法判断消费水平。而假如看见“魏家凉面”,那么想吃凉皮或者不知道吃什么的人就会选择进这家店。
< class="pgc-img">>我们都知道人的惰性是根深蒂固的,消费者懒得在饥肠辘辘时再去花费时间了解你,那么自然,这家店被pass的几率就会非常大。
3秒内不能让消费者明白你卖的产品,差不多你就已经输 。
其次,“品牌+品类”另一个好处是可以帮助你成为某个领域的“意见领袖”。
面对成千上万的产品信息,消费者习惯于把相似的产品进行归类,而且通常只会记住某一类产品的代表性的品牌。
一旦某个品牌意见领袖的地位得以确立,毫无疑问这家餐厅将成为该领域的权威,得到顾客的信任,进而让产品产生溢价能力。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之前餐厅流行的“改名潮”,很多原本名字很宽泛的餐厅,都在名称中增加了品类以此来更好地实现品牌聚焦。
如“巴奴火锅”改为“巴奴毛肚火锅”,“杨记徽菜馆”改为了“杨记兴臭鳜鱼”等。品类的增加帮助他们成为该品类里的专家。
< class="pgc-img">>三、简单顺口
餐厅取名是为了让所有的目标客人都能够很轻易地看懂,能够很顺利地在客人之间进行流传。所以餐馆名字不能够太晦涩,不要有太多生僻字。
在我们这个传播过度的社会里, 你必须把你的信息削尖了,才好让它钻进人们的头脑,你必须清除歧义,简化信息。
书籍《定位》提到:“结果只存在于企业的外部,而在企业的内部,只有成本。”
换句话说,就是餐厅在做任何决策时都是围绕成本打转。
餐厅取名时,必须考虑自身品牌的传播成本,名字要好念好记,才能让消费者主动为你传播,进而减少自己品牌宣传和教育受众的财力支出。
可口可乐在1927年刚进入中国时,他的中文翻译名为“蝌蚪啃蜡”,这样奇怪又拗口的名字,可想而知,销量并不好。后来该公司以350英镑的奖金征集中文译名,最终得到“可口可乐”这个广告界公认的最好的品牌中文译名。
之所以最好,就是因为它简单明了,朗朗上口,易于传诵;不仅保持了英文的音节,还体现了品牌核心概念“美味与快乐”。
< class="pgc-img">▲可乐原译名
>四、名称可视化
可视化的名称有助于加深消费者对品牌的记忆。
神经心理学认为:人的爬行大脑(控制人的欲望的那部分大脑)更加喜欢视觉化的东西。
想想为什么“只要抓住机会,即使你能力不高,也更有可能成功。”这个大家很早就知道的道理没有被人们口口相传,直到雷军说了句“台风口上,猪也会飞。”?
这就是视觉化的作用。
“大龙燚”作为一个火锅品牌,其名称就往火锅的独有品类特性“麻辣”上靠。
由四个“火”字组成的“燚”字形象地展现了其火锅的视觉特性,消费者光从名字上就能判断这家火锅的主体调性。
而一旦消费者产生了想吃“辣”的念头,“大龙燚”这个火锅品牌就会第一时间浮现在消费者脑海中,列入消费者的心智选择名单。
< class="syl1530702339339">cript src="https://lf3-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cript>
▲大龙燚火锅在成都音乐节上的广告
五、文化共鸣
一个好的名字,一定能与其目标客户产生一个共鸣,感受到同一个文化圈的语义。
比如说如果目标客户是90后、00后,当以二次元的词语取名字的时候,瞬间能获得90、00后的注意和好感,虽然有些商家觉得这样会损失很多其他非目标客户,覆盖客户有限,觉得大众点更好。殊不知越想讨好所有人,越没有人理会。
投一百次篮,不如一篮进框。
像蜀大侠这类主打金庸文化气息的火锅品牌,对于金庸粉丝来说进店消费不仅仅是品尝美食,更是与武侠人物的一次互动体验。同样地,对于那些有阅历的食客来说,他们就更乐意接受如“玉楼东”、“俏江南”这类风雅古典的餐厅。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小结
俗话说得好:“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对于企业经营者而言,在品牌建立的初始阶段,能构思出一个令人过目不忘、个性突出的品牌名称,是帮助品牌赢在起跑线上的强力推进器。给产品起名不仅仅是为了咬文嚼字,更是为自身提供重要的生产力。
你对餐厅起名有什么看法?
欢迎在评论区写留言,与我们互动讨论!
本文作者:谢敏
转载、商务合作请私信小窗
>--------------End-------------
天我们在甬港北路上聊了甬港饭店的故事,再加上咱们之前在柳汀街聊到过的华侨饭店,当年老宁波的“四大饭店”,咱们已经聊了两个了。今天就直接把这个坑给填了,让这老哥四个再次“聚首”,一起来聊聊他们的故事吧
首先再来认识一下他们,旧时宁波这四大饭店分别是华侨饭店、亚洲华园宾馆、金龙饭店和甬港饭店,作为当时宁波最高端酒店的代表,四大饭店均为三星,别看才三星,但在那个年代已经是天花板级别的存在了。直到1994年,新开业的东港大酒店成为宁波首家四星级酒店后,老牌“四大饭店”的名声才慢慢退去。
< class="pgc-img">>最年长的华侨饭店,我们之前已经聊过了,位于柳汀街和长春路交叉口。1963年,在著名的宁波帮代表人物,王宽诚的倡议和资助下创办,是宁波第一家允许接待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的饭店,店名“华侨”也正是因此而来。二十世纪90年代末,华侨饭店的大楼拆除改建,在中途烂尾了好几年后,2006年终于重获新生,更名为华侨豪生大酒店。2017年7月,酒店进行品牌升级,由宁波华侨豪生大酒店易名为现在的宁波华侨温德姆至尊豪廷大酒店。
< class="pgc-img">>第二位,亚洲华园宾馆。亚洲华园宾馆位于马园路271号,1987年开业,1999年又进行了重新装修,是宁波市第一家中外合资的高标准国际三星级宾馆,也是第一家引进外方管理团队的宾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经营理念,为之后宁波酒店行业孕育和培养了大批的人才。当时,很多日本客人来宁波出差都喜欢住在亚洲华园宾馆,因为当时这个宾馆针对日本客人,是免收押金的。2017年底,亚洲华园宾馆正式歇业,退出了历史舞台。
< class="pgc-img">>第三位,金龙饭店。也就是如今富邦大酒店的前身,位于马园路455号,宁波火车站北广场对面。还是那栋建筑,还是同样做酒店,单从这个方面来说,他应该属于四大饭店中留存得最好、最长的了。80年代,位于宁波天际线上的第一家旋转餐厅,就诞生于此,让人印象深刻的高度,和他那别致的外形,在那时候也算是一个“网红打卡”地了。回去翻翻旧相册,没准你就有一张与他的合影照片。
< class="pgc-img">>最后一位,甬港饭店。昨天刚刚聊过,也是由王宽诚先生资助创建的。酒店门前的甬港北路也是因他而得名。不过你现在再去找已经找不到了,2015年,甬港饭店由于资不抵债,亏损歇业,产权转让给了鄞州人民医院。如今在这块地方建起的正是鄞州人民医院的东院区。
好了,四大饭店的故事就和大家聊完了,当年的四大饭店,两家变成了医院。另外两家虽然还是作为酒店,但也可以说是完全的改头换面了。时光荏苒,关于他们的故事和他们为宁波的发展做出的贡献,希望能长留于我们心中,无需经常提及,但求默默记忆。
DEEPIN宁波,跟我一起逛宁波,感受宁波底蕴。
近,“麦门”、“萨门”等词风靡网络,麦当劳、萨莉亚的爱好者自称忠诚的“信徒”,还惊现了不少“x门文学”以及搞怪图片。
< class="pgc-img">▲图源网络
>< class="pgc-img">▲图源网络
>无可否认,由于价格亲民、味道对得起价钱、上菜快等优点,这类餐厅成为当下学生哥、年轻人青睐的“饭堂”。
如果将时针往回拨,重返80、90后青春之时,那些年后生仔最爱光顾的餐厅又有哪些呢?
多美丽
90年代初,海外洋快餐品牌进入广州,本土洋快餐店也随之出现。多美丽作为8090后心中的“第一代炸鸡”,第一家店就开在人民路,是不少从儿童医院出来的小朋友盼望的地方。
< class="pgc-img">▲图源网络
>< class="pgc-img">▲图源网络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人人都去多美丽,食多美丽炸鸡”这句广告语,当年多美丽的招牌童子鸡皮脆肉嫩,就算同一条路上有M记和K记的甜蜜诱惑,但多美丽,仍然是各位家长周末带小朋友去吃喝玩乐的目的地。
可惜,对比M记和K记的推陈出新,口味十年如一日的多美丽也逐渐被当年的小朋友淡忘,如今只剩下东晓南和东风中路两家门店了。
< class="pgc-img">▲图源网络
>东风中路只做外卖,唯一能堂食的东晓南分店隐匿在某创意园的一个角落,爬上三层昏暗的楼梯才能找到,多美丽现在的小门店环境略显简陋。
< class="pgc-img">▲图源博主“毛驴的猫”
>< class="pgc-img">▲图源博主“毛驴的猫”
>今非昔比的多美丽,引发不少网友的惋惜与感慨……
大西豪
同一时期,1992年,大西豪在广州开出第一家店。自此以后大西豪开始遍布广州各地,给老广们带来新的就餐选择。
刚开始,大西豪经营西式快餐,以炸鸡饭为主打,后来转型成为中式快餐店。老娘叉烧、秘制蝴蝶骨、杨梅汁鸡脚扒这些招牌菜式,承载了不少广州人的回忆。
< class="pgc-img">▲图源网络
>< class="pgc-img">▲图源网络
>如今的大西豪在广州杨箕、沿江路、东山口、中山六路和北京路等地方共有7家分店。说起这家餐厅,有人吐槽贵了、涨价了,也有人夸赞其米饭仍然软糯有嚼劲,对得起"老广州米饭皇"的称号。
< class="pgc-img">▲图源网络
>< class="pgc-img">▲图源网络
>添美食
另一个90年代的“回忆杀”,便是添美食。作为广州90年代最早的西式快餐,碟头饭、汉堡包、粟米汤、炸春鸡是当年不少老广的心头好。
更有网友评价,添美食的味道无法替代。
< class="pgc-img">▲图源网络
>< class="pgc-img">▲图源网络
>< class="pgc-img">▲图源网络
>< class="pgc-img">▲图源网络
>除了美味的菜品,门口的公仔也成为了老广们珍贵的回忆。
< class="pgc-img">▲图源网络
>< class="pgc-img">▲图源网络
>可惜的是,我们搜遍全网,只找到关于添美食的零星踪影。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补充!
冰芝恋
除了以上的快餐店,广州还有一些颇具特色的简餐餐馆承载了老广们的青涩回忆。
例如坐落于荔湾的冰芝恋,是当年老广的夏日解暑圣地。这里不单止饮料是冰的,就连吃的菜也是冰的。
< class="pgc-img">▲图源网络
>无论是可爱Q弹的墨鱼仔、清新爽脆的苦瓜、滑腻有韧劲的芦荟,还是肉质鲜美的黄鳝,在经过冰镇或凉拌的处理后,多了几分解腻清爽的风味。
开业十多年的冰芝恋,因价格实惠、食材新鲜颇得食客的喜爱。
< class="pgc-img">▲图源网络
>有网友指,冰芝恋在2022年就已经结业,老板新开了一家荔亨酒家。
荔亨酒家保留了原来的冰镇菜品,有冰芝恋的“忠实粉丝”仍然喜爱,也有食客表示不如从前。
< class="pgc-img">▲图源网络
>< class="pgc-img">▲图源网络
>< class="pgc-img">▲图源网络
>仙踪林
在那个用翻盖手机的年代,仙踪林是80、90后年轻时爱去的“饮嘢吹水圣地”,也是“拍拖+抄作业秘密基地”。
1996年仙踪林走出香港进军大陆,开启了内地珍珠奶茶文化先河。十年后,仙踪林在香港及大陆已拥有超过130间的分店。
< class="pgc-img">▲图源网络
>绿色藤条秋千、白摇椅,炸豆腐、木糠蛋糕、黑钻珍珠奶茶、蜂蜜绿茶,无一不是80、90后的青春回忆。
< class="pgc-img">▲图源水印
>在当年的学生哥看来,仙踪林可以说并不便宜。毕竟在那个喝5块钱奶茶都嫌贵的年代,仙踪林一杯珍珠奶茶就要25元。有网友表示,当年想以后赚大钱来仙踪林吃,可惜长大后就很少来了。
< class="pgc-img">▲图源网络
>< class="pgc-img">▲图源网络
>仙踪林曾经遍布广州的热门商场,动漫星城、中华广场都有它的身影。但如今,仙踪林在广州只剩下三家门店,分别在江燕路、区庄、大沙地附近。
佰搭果
2001年,第一家佰搭果在江南西开业。那时候,三五个同学相聚,一起吃水果满满的“B仔凉粉”;或者和家人简单吃一顿,点个主食加饮料。
< class="pgc-img">▲图源网络
>无论是首创的榴莲班戟、西柠鸡扒饭,还是自家熬制的霸王红豆冰,都是当年不少学生哥的最爱。
< class="pgc-img">▲图源网络
>如今佰搭果已经开业了20多年,依然陪伴着一代又一代的学生,甚至位于石牌西路的分店被称为某大学学生的“第二食堂”。
目前,百搭果在广州仍有9家门店正在营业,其中5家还得到了4星以上的好评。
太平馆西餐厅
除了简餐,不得不提的还有那些当年“高大上”的西餐厅。
太平馆西餐厅创业于1860年,是广州第一家西餐厅,此处也曾是周恩来总理举办婚宴的地方。
< class="pgc-img">▲图源网络
>太平馆的创始人叫徐老高,是广州西村人。他做过厨房杂工,还在街头买过牛扒。传说,当时他的档前客,不乏尝尽珍馐百味的达官贵人。
后来,他在太平沙(即如今北京南路一带)开铺。因为在太平沙,所以铺名叫做“太平馆”。
当年,太平馆的名气很大,这家中国人开的西餐馆可以与外国人的相媲美,徐老高也因此被后人誉为让中国人“张开嘴巴吃世界”的第一人。
< class="pgc-img">▲图源网络
>如今太平馆因其历史地位和颇有特色的装修吸引不少食客打卡,像红烧乳鸽、炸雪糕等都是餐厅的招牌。不过其价格、出品和服务,网络评价也是褒贬不一。
< class="pgc-img">▲图源网络
>绿茵阁
如果说太平馆西餐厅是广州第一家西餐,那么绿茵阁就是广州8090后的“西餐启蒙”的第一步。
1989年9月9日,第一家绿茵阁在广州西湖路成立。广州人还有一个对它的爱称——淥亲脚。
< class="pgc-img">▲图源网络
>对于老广来说,当年能与心仪对象来到绿茵阁共进晚餐,绝对是一件浪漫又奢侈的事情。除了是拍拖圣地,到绿茵阁吃大餐也成为了不少学生考试取得好成绩的奖励。
泰皇炒饭等招牌菜式,形为飞机客舱的装修设计,都是一代广州人的回忆。
< class="pgc-img">▲图源网络
>可惜今非昔比,虽然在广州仍有6家门店正在营业,但人气大不如前。“聚浓情,尽欢笑”依然印在菜单上,但是当年一起欢笑的人也已经变了又变。
绿岛西餐厅
对于番禺的朋友仔来说,绿岛西餐厅曾经也是再熟悉不过。
1998年7月13日,绿岛西餐厅在繁华的番禺友谊大厦对面开业。绿岛西餐厅名字来源于风靡两岸三地的《绿岛小夜曲》。
< class="pgc-img">▲图源网络
>往时,番禺只有番禺宾馆、麦茜哥两家为数不多的西餐厅,随着大量的港资企业、外资企业进入番禺,加上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一家绿岛西餐厅开业时生意火爆。随后,绿岛便在番禺接连开了多家分店。
< class="pgc-img">▲图源网络
>有番禺的老友记回忆道,幼儿园、小学时期的家庭聚会和朋友聚会大多是在绿岛度过的,那时最喜欢翻开绿色的菜单本,指着我要这个那个。玉米忌廉汤、果木牛扒、大杂扒和雪糕船是必点菜,幸运的话晚上还能碰到钢琴演奏。
< class="pgc-img">▲图源网络
>不过,在2010年后,周边的商场食肆和食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绿岛不再像以前那么受顾客追捧。往后多家分店逐渐关闭,如今仅剩番禺广场店。
回忆中的味道
当今餐饮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据统计,我国餐饮门店数量从2014年339万家,到2021年突破930万家,8年时间翻了近3倍。选择变多了,消费者对餐厅出品、性价比、服务等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这些陪伴80、90后长大的餐厅,有的依然坚挺,有的默默退场,有的寻求转型新出路。
翻看社交平台,不少老广分享了重回学生时期爱去的餐厅的体验,除了怀念,也有网友感慨——总感觉找不回以前的味道,究竟是餐厅变了,还是我变了?
各位自己友,
学生时代你喜欢去哪些餐厅打趸?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