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是母亲节,首先祝各位妈妈节日快乐!
家,是每个人生命开始的地方,人们从这里诞生、成长,又从这里出发,去寻求更大的世界。然而,不论你走得多远,在每个人心灵深处都藏着某种食物的味道,这种味道在童年时就种在你的记忆里,不论你走到哪里,它总是向罗盘一样,引领着你回家的方向。我们评论一道菜像“妈妈”做的,那可以说是极高的评价了。
今天,我们就整理了杭州城里那些开餐馆的“妈妈”。
小乖:200万粉丝达人,三个孩子的妈妈
在杭州,爱吃小龙虾的吃货,几乎都知道一佳靓虾。一到小龙虾旺季,这家店可以说只要营业就排队。小乖是一佳靓虾的老板娘,同时也是三个孩子的妈妈。
她是在生完三个孩子后才开始创业的。所以,一直以来,她都更喜欢用“三个孩子的妈妈”来介绍自己,“给我贴再多的标签,都不如我是三个小孩的妈妈来的精准”。
小乖还有一个分享健身护肤的抖音号叫“逆龄小乖日记”,粉丝接近200万。超高人气都源于她逆龄的颜值。她还经常受邀参加电视节目录制,俨然就是一个网红的样子。
管理餐厅,运营自媒体号,开发护肤品……成了小乖生活的日常。
工作之余,无论多忙,她每年都会带孩子们一起旅行,去世界各地开阔眼界。今年她选择了去沙漠,虽然照片拍得很美,但是孩子们体验了住在汽车里,缺水、浑身沙土、到处是小虫的艰辛旅途。她想让孩子们知道,人生中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生活。
小乖说,她想证明给孩子们看,尤其是两个女儿,妈妈是一个有能力的人。现代女性即使衣食无忧,也不能只待在家里相夫教子,还要做自己喜欢的事,这样生活才会很充足。
李妈妈:开了12年的小店,就为给女儿解乡愁
在教工路靠近文二路的沿街商铺这家“温州松糕馆”,小小的店面很不起眼。
店内只能放下七八张小桌子,却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宝藏小店。虽然店名上只有松糕,但是可以吃到很多温州小吃。
经营松糕馆的李阿姨已经69岁,是地道的温州永嘉人。这家2009年就开了。刚开始来杭州开店,是为了给在杭州读书的女儿“解馋”。
松糕是温州的传统小吃,逢年过节、订婚、老人做寿都会用到松糕,店里墙上挂着的这首歌谣生动描绘了温州人的松糕生活场景。
很多温州人离开家乡久了,就会惦记这一口。有的温州人在杭州过生日,还会特地到这里订生日松糕。
店里的老顾客都说,这里的松糕品种比温州当地的松糕店还要多。温州本地的松糕一般分红白两大类,再按加入的食材分出具体品种,十几个品种的松糕店已经算多了,这家店却有20多种,绿豆、玉米、紫薯、绿茶、五谷……都是李阿姨自己琢磨出来的品种。
李阿姨店里的松糕蓬松柔软,吃起来既有米香又不粘牙,很是爽口。松糕冷热都好吃,热的时候吃香气足,不是太甜,吃起来也不腻。凉了吃虽然不太糯,但是吃起来又韧劲,又是另一种口感和风味。
朱妈妈:81岁的高龄厨师,烧的是记忆里的家常菜
在杭州城站附近的城头巷101号,有一家名叫“素勤饮食店”的小饭馆,已经开了24年。
来自江苏启东的朱亚兰奶奶既是素勤的老板也是主厨。1958年来到杭州,1998年开这家店的时候是57岁,如今已经81岁了,可还是忙得停不下来。
“素勤”是朱奶奶女儿的名字,今年也有50岁了,在店里负责切配。趁着前两年生意淡的时候,把店装修了一下,还改造了排烟设备,现在环境比以前好多了。
在这两间60年代的木结构民房里竟然藏着一家淳朴的小饭馆儿,连厨房都没有和用餐区隔开。每道菜从切配到下锅整个过程一览无余,让人有在自己外婆家厨房等着吃饭的亲切感觉。
现在,厨房和用餐区总算用透明塑胶帘子做出了隔断,厨房里热火朝天的景象依然尽在眼前,餐桌上还堆着各种蔬菜。但是,很多客人丝毫不介意坐在这样的位置上吃饭,因为真的是一座难求,能坐下来吃就不错了。
有客人说,朱奶奶,你可以去弄个叫号机了。奶奶:“我还是弄张纸写写算了,叫号机要懂电脑,我肯定弄不灵清的。”素勤饮食店的菜单就是一张塑封过的A4纸,只有在店里客人少一些时,你才能看着菜单报菜名,忙的时候,客人都是自己把菜单写好。
在杭州的民间大厨里,朱奶奶算是罕见的高龄厨师,年纪大了,忙得久了,难免会动作不到位,有时味道就会跑偏。于是,她就请了一位年轻厨师,带了很长一段时间,每道菜的味道都对了,才敢放手让他独立操作。
现在,客人们已经很少看到朱奶奶亲自烧菜。有客人和她开玩笑说,朱奶奶现在不用烧菜了,是做总监了吧。朱奶奶笑着说:“其实我忍不住还是会烧的,翻锅也翻的动的,就是年纪大了,一不小心就会受伤。”
来这里吃饭感觉就是一团和气,很多年轻的客人们都亲热地叫着“奶奶”,朱奶奶也是笑呵呵地答应,她经常会和客人们聊聊天,说说这家店老底子的样子,时常能听到她爽朗的笑声,高兴了还会唱上几句。
王妈妈:91岁开的小饭馆,吃的是人间烟火味
这是一家让人羡慕的家庭小店,店里的员工都是一家人。建华小吃1992年开业,今年已经92岁的王奶奶常常坐在门口招呼客人和点菜,她也是店里的形象代言人,每天都是乐呵呵的,精神矍铄,穿着萌萌哒洞洞鞋行动麻利。
建华小吃的店名来自店里的“行政总厨”建华师傅,他今年57岁,王奶奶有四个孩子,两儿两女,他是小儿子。建华师傅说,自己不是科班出身的厨师,烧的都是家常菜,但都是老杭州的烧法。
店里的服务员是王奶奶的女儿,中午店里不是很忙,女儿在做家里用的衣架,她的外孙,也就是王奶奶的重外孙则在餐桌上忙着写作业。来这里吃饭常常觉得不是到了饭馆,而是在一个其乐融融的老杭州家里。
吃饭的不少客人都和王奶奶很熟,这位大爷在店里吃了十几年,经常是中午吃面,晚上炒几个小菜吃饭,酒喝不完就存在店里。他今年73岁,才吃过午饭,他就惦记着让王奶奶买好黄鳝晚上来吃。
饭吃到一半时,王奶奶的女儿来店里看她,母女两个像一对小姐妹一样聊得很嗨。
饭快吃完的时候,王奶奶的女婿来了,他今年65岁,也是一副看不出年纪的样子。他告诉我,王奶奶是这家店的“董事长”,以前在杭州弹簧厂工作,已经拿了几十年的退休工资,最近还涨了工资呢。丈母娘的迷之年龄是店里的热门话题,几乎就没人猜对过,她就住在附近的小区,虽然有7层楼梯,但她每天上下自如,完全不是92岁的状态。
王奶奶可能是全杭州年纪最大的饭馆老板,飞快地算好账让我扫码买单。这时,重外孙的午饭也做好了,他今天中午吃面,碗里料好足,一看他就是家里的宝贝。
建华小吃开到明年就满30年了,许多邻居搬家以后还是会回来吃饭。因为菜价实惠烧的也对胃口,有的街坊们会在店里请客,别看这个位置小,放上圆台坐8到10个人也没问题。
来这里吃饭,或许你记不住菜的味道,但是店里这其乐融融的一家子,绝对让你印象深刻。
MOTHER'S DAY
这个母亲节!希望各位小伙伴可以和妈妈一起好好吃一顿饭吧!
鲁晚报记者 任磊磊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出游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均超过疫情前的水平。餐饮行业也迎来生意“火爆”的时刻。美团数据显示,全国餐饮消费规模较2019年同期增长92%,北京消费规模位居全国首位。
西贝方面提供的信息也体现了这一现象。五一期间,多家门店在用餐高峰期出现排队情况。以西贝莜面村六里桥旗舰店为例,五一期间51个包间全部被预定满,4.29-5.2日用餐高峰期间,散台也都在排队,平均等位时长在20-30分钟。
4月28日至5月3日期间,西贝专业儿童餐还联手优酷少儿IP“缇娜托尼”,在深圳市卓悦汇购物中心、宝能购物中心共举办了8场亲子活动,为餐饮消费再“添把火”。据西贝统计,大概400组家庭参与了此次亲子活动。
西贝于2017年打出“家有宝贝,就吃西贝”的口号,并开始发展“家庭友好餐厅”战略,小朋友已经成为西贝的重点目标顾客。
这在五一期间门店客流数据中也有所体现。4月28日至5月3日,西贝全国门店儿童餐销量超过47万份,门店儿童客流将近20万。
为了吸引更多小朋友的兴趣,西贝还在深圳设立22家主题门店,消费者点单联名款堂食牛肋排套餐可获赠缇娜托尼公仔。据悉,深圳22家主题店牛肋排套餐售卖份数超过1100份,累计送出1000个联名公仔。
儿奶爸儿童辅食餐厅。
< class="pgc-img">>父爱配方,我们懂宝宝,更懂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