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的夏天,人们向往着清凉的海滨,哪怕看一眼大海的蓝色也会感到几分宁静。说到噪音污染,首先映入人们脑海的或许是繁华而喧闹的都市,很少有人会想到海洋。但是近几十年来,人类对海洋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噪音污染,这些噪音污染极大影响着海洋生物的生存。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利用声呐进行导航和捕鱼,利用勘探船进行海洋地质勘探,使用各种机器对海底石油和天然气进行勘探,就像陆地上施工一样。这些在海洋中运行的机器也会产生不同频率、不同响度的噪音。海洋上来来往往的大型商船、承载旅客的邮轮也会产生噪音。最近的几十年里,某些海域的水下噪音的强度和影响范围呈指数增长。
相比于空气,声音在水中传播得更快更远。20世纪60年代,曾有人做过一项实验,在澳大利亚的珀斯海湾制造一声巨响,远至美国的百慕大仍能检测到,这意味着巨响传播了两万多公里!
你可能会问,噪音对海洋生物究竟造成了怎样的影响?科学家对此进行了研究,目前已知会对海洋动物的听觉造成影响,会改变一些海洋生物的生活习性或规律。
暴露在高强度声音之下,一些海洋动物出现暂时性听觉缺失或听觉灵敏度降低。当噪音强度足够大时,则会导致听觉永久性下降或缺失。研究表明,建造海上风力发电厂时,水下打桩点100米范围内的宽吻海豚,听觉器官会受损伤,50千米范围内的宽吻海豚会出现行为异常或被迫逃离。噪音污染不仅针对包括海豚在内的哺乳动物,对一些无脊椎动物也会造成巨大的伤害。研究显示,噪音可以导致头足类动物,如章鱼、乌贼、鱿鱼等平衡器受损,使其难以在海洋里保持平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伤害还会加剧,最终可能导致这些动物死亡。
巨大的噪音还会造成其他损害:鱼类若距离高分贝声源太近,可能会使鱼鳔爆炸。地震勘探的气枪爆破,可能导致发育中的扇贝幼虫畸形,也可能杀死大片浮游生物。
噪音会改变一些海洋生物的生活习性或规律,如浮游和潜水规律,发音的音量、节奏,摄食。鲸类通常生活于深海,噪音会迫使一些鲸快速浮出水面,从深海区骤升至浅海区,压力下降过快,会使鲸患上减压病。一项来自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的研究发现,当商业船只发出的噪音干扰到露脊鲸交流时,露脊鲸会改变其交流的音频。
马里兰大学环境科学中心的一项研究显示,宽吻海豚因人类产生的各种噪音而被迫简化它们的语言。这种变化类似于人们在酒吧或餐厅等嘈杂环境下,通过大喊一些简单的字词来进行费力且低效的交流。突发的声响会惊吓到海洋动物,使它们远离经常觅食的区域,导致食物缺乏。频繁的噪音也会使一些鱼类处于高度紧张的戒备状态,它们会花更多的时间进行边境巡逻以防范危险,无暇觅食和照顾幼鱼。
人类主要依靠视觉获取信息,而海洋生物却更多地依赖于听觉和触觉。噪音污染就相当于迷雾笼罩,让它们难以感知周围环境,无法做出合理判断,时常身处险境,进退两难。
幸运的是,噪音污染对海洋生物所造成的影响并非难以消除。不像气候变暖、海水酸化等灾难性问题,噪音污染可以采用相对简单的措施进行控制:我们可以改进机器、船只的相关设计,减少噪音的产生;可以降低船只航行的速度,噪音自然也会减少;还可以用更加温和的方式进行地震勘探。政府部门应当充分认识到海洋噪音污染的严重性,加强立法,及时颁布相关的政策、法规,强化噪音监管。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生
来源:科普时报
作者:吴雨霏
编辑:吴桐
终审:尹宏群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公众号ID:kepuing>
街餐馆将桌椅摆到人行道上。
天热了,育才路上烧烤店又出摊
食客当街用餐,嘈杂喧哗惹人烦
市民来电反映:我是育才路宫涵花园小区住户。天气渐渐热了,夜宵排档生意也跟着好起来了。为了招揽顾客,小区沿街几家餐馆又将桌椅搬到店外,和行人抢道。这些餐馆以烧烤、小龙虾、炒菜为主,常常营业到深更半夜。有些顾客喝得起劲时,还会划拳,声音很大,让附近居民没法休息。希望有关部门及时处理,还附近居民一个卫生、安静的生活环境。
记者孙凤娟核实:傍晚7点,记者来到育才路。这条路上有多个大型小区,街道两侧餐馆商铺林立。记者看到,宫涵花园小区二期北大门往东的商铺门前有一片空地,一家龙虾店和一家烧烤店在空地上摆放了桌椅招揽顾客。龙虾店的十几张桌子已经差不多满座,食客的电动车随意停在旁边,人行道被占得满满当当,从此经过的行人在桌椅间穿行。
宫涵花园一期南大门往西,远远就能看见升起的油烟,4家烧烤店在门前摆开桌椅,俨然一个热闹的集市。灯光下,食客撸着串、推杯换盏,不时有人大声谈笑。桌子下,纸巾、竹签子、污渍随处可见。有的食客吃完饭离开后,服务员简单收拾下桌子,地上的垃圾却没有打扫。
“一到晚上,这里就成了露天大排档,吵得我们无法休息。”提起楼下的餐馆,宫涵花园临街住户刘女士一肚子苦水,好不容易等到凌晨食客散去,又要忍受服务员收摊的声音。酒瓶碰撞声,桌椅跟地面的摩擦声,声声刺耳。附近没有公厕,有些人酒后内急找不到地方,干脆就在树下或墙角随意“方便”,影响环境卫生。
说:临近深夜,餐厅外摆位依旧坐满了人陆常青 摄(下同)
油烟弥漫刺鼻难闻,噪音阵阵无法入眠。近日,长宁区古北国际花园小区的多位业主致电新民晚报反映古北黄金城道步行街一家名为“大公鸡小酒馆Le Coq Wine&Bistro”的西餐厅违规提供产生油烟的餐饮服务,刺鼻的油烟令周边居民饱受困扰,同时该餐厅夜晚提供的露天位置营业很晚,顾客喝酒吵闹的噪音也给居民们休息造成困扰。收到市民反映的情况,晚上7时许,记者来到黄金城道实地调查。
油烟噪音令居民不堪其扰
记者在现场看到该餐馆位于古北黄金城道步行街的中心位置,门面位于古北国际花园小区一楼,紧挨着的四周和楼上都是居民住宅。此时正是饭点,记者来到一家位于餐厅楼上的居民家中,刚走上阳台,一股呛人的油烟味就扑面而来,打开窗户,从阳台看去,餐厅门庭若市,露天位置许多食客围坐在桌前大快朵颐,餐厅内飘出的油烟味伴随着顾客阵阵哄笑声直窜楼上。
图说:餐厅楼上就是居民住宅
“每天一到饭点,家里关着窗户都能闻见楼下饭店窜出来的油烟味,实在太难受了!”小区业主李女士抱怨说,楼下的餐馆每天晚上营业到深夜,油烟就不定时的升腾而起,阵阵袭来,弥漫在家中,久久无法散去。更让人苦恼的是,有些坐在露台位的顾客都会吃饭到很晚,甚至还有许多深夜过来喝酒、吃夜宵的人,噪音让人根本没办法休息好。“家里的老人和孩子一闻到油烟,就咳嗽不止,晚上也无法早点休息,长此以往,肯定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居民质疑商家超范围经营
李女士透露,业主曾经联合起来跟物业、街道等相关部门反映,执法人员也约谈了商家进行整改。但好景不长,没过几天,油烟、噪音等问题又卷土重来。
图说:食品经营许可证显示,餐厅只能从事简单加热食品的制售
居民们反映,黄金城道步行街周边环绕着6个国际社区,都是高档居民住宅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81条规定,禁止在居民住宅楼内新建、改建、扩建产生油烟、异味、废气的餐饮服务项目,以及国家环保部门发布的《饮食业环境保护技术规范》中规定,经油烟净化后的排放口,与周边敏感目标距离不应小于20米。据此,黄金城道600弄古北国际花园以西的店铺是不能作重餐饮用途的。 “这家大公鸡小酒馆,违规提供产生油烟的餐饮服务,将难闻刺鼻的油烟直排户外,明显是超范围经营了。”周边和楼上的居民叫苦不迭。
现场执法工商已立案调查
对此,记者致电长宁区虹桥街道城管中队,工作人员回复称,针对油烟和噪音扰民的问题,他们已经多次去现场查看情况,并联合警方、居委会、古北物业和商家进行了沟通,商家承认并表示会积极配合处理,承诺每天晚上9时后,外面的露台位将暂停营业,并加装相关处理系统对油烟进行处理。
同时,记者致电长宁区虹桥街道工商所,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已经对大公鸡小酒馆当事人超范围经营进行了立案调查,目前案件正在调查阶段,案件周期需要三个月,如果超范围经营存在就会进行相关处罚。新民晚报将持续关注后续情况。
新民晚报记者 陆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