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 红餐网
作者: 陈南
都说连锁化是餐饮的未来,但国内真正形成规模的餐饮连锁却屈指可数,连锁加盟门店的管控,则是其中最大的障碍之一。而张亮麻辣烫能很好地管控全国几千家门店,其中有些什么门道呢?
麻辣烫成就了张亮,还是张亮“烘托”了麻辣烫?这恐怕已经成为一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
张亮麻辣烫能从13年前的一间小店,在竞争愈加激烈的麻辣烫赛道中,发展到如今的几千家门店,加盟店的管控是它成功的关键之一。
< class="pgc-img">>而它的管控进阶,也成为麻辣烫这个品类连锁化升级的缩影。
< class="pgc-img">>几十家到两百家门店,是发展尴尬期
根据中国饭店协会去年10月发布的《2020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数据显示,调研的所有餐企的门店数均值为262.96个,但拥有500家以上门店的餐企仅占12%,拥有50家以下门店的餐企占到了52%,超过一半。上千家门店的餐企,就更是屈指可数。
< class="pgc-img">>也就是说,经过多年的标准化、连锁化发展,国内拥有了大量的连锁餐企,但真正形成规模的并不多,更不要说比肩麦肯等国际知名餐饮连锁的品牌。
这样的现象出现,固然有国内连锁餐饮起步晚,产业链配套跟不上等客观原因,也有餐企自身的原因。加盟店的管控,就是横在很多餐饮连锁品牌面前的大山。
不少业内人士都表示,当连锁门店在几十家之后,管理的难度就会呈几何级数的增长,一些品牌能管好自己经营的一家店、两家店,但当门店发展到十家、百家后,产品、服务等都会顺势下降,导致口碑、势能下降,资金也会跟着出现问题,最后逐渐被新崛起的品牌取代。
而张亮麻辣烫却能保证5600余家门店的出品、服务,同时兼顾加盟商的收益,缩短回报周期,无疑在管控方面是出色的。
< class="pgc-img">>但张亮麻辣烫的成功管控也并非一帆风顺。
“管控最难的,并不是最开始的十来家,也不是之后的几千家,而是几十家发展到一两百家的时候。”张亮麻辣烫联合创始人姜柏东说,“这也是张亮麻辣烫最‘尴尬’的时候。”
姜柏东口中的这个“尴尬”,指的是,扩张带来的表面繁荣,和随着门店扩张必然进行升级带来的成本压力之间的错位。
就拿麻辣烫的核心之一底料来说,当门店发展到几十家,原有刚起步阶段的生产-供应体系,已经很难支撑几何级数增长的顾客需求,既无法保证量,也很难保证质。而且考虑到扩张后的规模,打好供应提前量,便要开始考虑“动用”更强大的生产、供应体系。
< class="pgc-img">>但这也是问题所在——对更大的生产商而言,这时的张亮麻辣烫无非是无数正在崛起餐企中的一个,此前体系无法支撑的生产量,对更大的供应体系来说却并不稀奇。所以此时依然是卖方市场,张亮麻辣烫没有太高的议价能力。
虽然获得了更优、更稳定的产品,但也抬高了成本。
另一方面,彼时的张亮麻辣烫尚没有如今这样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在营收没有明显突进的前提下,成本的上涨,对应的就是门店利润的下降,这让不少加盟商心里打了鼓。加上扩张需要配置的总部团队、当地的门店管理人员,张亮麻辣烫的压力可想而知。
< class="pgc-img">>这不仅是张亮麻辣烫的难题,几乎是对所有连锁餐企共同的考验。不少连锁品牌正是倒在了这个尴尬期上。一些是为了保证利润,导致出品品质下降,逐渐失去消费者;一些则提前透支,进行超能力范围的布局(包括产品、区域、门店数等方面的布局),最后资金链断裂导致崩盘。
张亮麻辣烫则是在保证产品的基础下,将产品、团队、管控机制逐步升级,给自己留足了成长时间。
< class="pgc-img">>用分公司实现对加盟商和顾客的双向服务
在产品上,张亮麻辣烫逐渐发现,麻辣烫和炒菜不同,对口味影响最大的就是底料,而底料又是最容易实现标准化的。
同时,麻辣烫很大一部分食材都是生鲜,而生鲜的供应即使是今天的冷链物流,也不足以完全保证,当地采买反而更有优势。
剩下的,就是丸子类冻品和腌制肉类,这些产品的生产、物流供应,因为商超、火锅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
< class="pgc-img">>所以为了平衡加盟商的采购成本,张亮麻辣烫逐渐形成了底料全配送,冻品、肉类制定供应商采购,生鲜产品自主采买的产品-采购模型。
但这样的非全链条配送,就容易造成部分门店品质的下降。
针对这样的问题,张亮麻辣烫从2012年就开始采用分公司分管制,和直营店教学模式,通过分公司实行对区域门店的管控、服务。
张亮麻辣烫的分公司建立后,提高了日常巡店频次,巡店内容,也从监督、管理,变成了更重要的为加盟商提供服务。
以前的巡店由于次数不多,很多加盟商都堆积了很多问题,而这每年一两次的巡店,主要工作也就成了食品安全卫生、出品、操作流程的规范,一些时候更像在给加盟商复习开店培训。
< class="pgc-img">>当各地的分公司成立,巡店频次逐渐增加,在基础问题上的调整就越来越少,巡店人员也就有更多时间、精力,从实际经营、营销等方面,为加盟商提供更多帮助。从保障门店运营、出品的成本支出,变成了提升门店营收的盈利行为,真正开始“服务加盟商”。
“我们一是为顾客提供服务,另外就是一定要为加盟商提供服务,把加盟商服务好了,加盟商才能把我们的顾客服务好。”姜柏东说。
同时,张亮麻辣烫也依托分公司、直营店和商学院,实现了对加盟商从总部到门店,从理论到实践的培训。
开店前,加盟商都要在商学院进行集中培训,而且实操4天,理论3天,如果在经营过程中有任何疑问,不仅可以在分公司人员进行巡店,或是自己找到分公司解决,也可以直接到直营店进行观摩、学习,从实践中找到答案。
< class="pgc-img">>到现在,张亮麻辣烫已经在全国设立了27个分公司,80余家直营店,保证每个省会有且最少有一家直营店。
通过这样的方式,张亮麻辣烫不仅顺利渡过了让无数品牌折戟的尴尬期,而且随着门店数的不断增加,也梳理清楚了前端门店和后端产业链,成功找到了自己的产品模型,和分公司的服务机制。加上对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也不断提高,加盟商也就能以更低的成本,收获更高的利润。
结 语
管控一直是加盟连锁的痛点,从张亮麻辣烫身上,我们看到的除了优质的产品、采购模型和分公司机制的良好运用,更重要的是稳扎稳打、逐步发展。
没人能一口吃成胖子,在品牌上升期人人都想快速扩张占领市场,但如果没有过硬的产品,清晰的管理机制,快速扩张反而可能成为失败的原因。
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康熙老爷子提到了"圣人云,净口,修身,齐家治国而后平天下", 千古一帝都把"净口" 排在第一位,可见管好自己的嘴巴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工作中也一样,其实很多人工作能力很强,也能带好队伍,可就是败在管不好自己的嘴巴,什么话都对人说,要知道职场中基本都是竞争对手,知人知面不知心,有些人表面对你好,转身就把你卖了,有些话语传播造成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一个人的职场发展,所以说,我们要讲究"净口", 专心干好自己的工作,少说或者传播一些与工作不相干的信息和话语,下面我们来看看怎样才能在工作中做到这一点。
第一,不在工作场合说私人事务和带有主观色彩的话语
我们平时工作的办公室就那么一点大,几个人挤在一起,打电话沟通工作的事,说什么别人都可以清楚的听到,所以请尽量在工作的时候只谈工作的事,不要把自己的私人事务加进来,既然是私人的事务,即使你好意思说,别人可能也不好意思听,这还可能对你本人的工作中的形象造成影响,让人觉得你不专业,特别是用公司电话办自己私人事务,比如电话充值或小区物业投诉等;另外,既然是工作那就只谈工作本身,不要在办公室讨论别人的是非,我想正常人也几个敢这么干的吧,呵呵,有时候,你不要以为和你一间办公室的人就是你的朋友,可以肆无忌惮的说话,对,没错,在部门利益上你们是一致的,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私人的利益角度和立场,怎么知道他们不会传播出去呢,这就是典型的知人知面不知心,一时说得到痛快,教训惨痛啊。
第二,不要在工作场合讨论别人的是非和八卦
这一点我相信正常人在办公室里面基本不会讨论,但在其他场合就难说了,比如工作午餐时间或部门/项目聚餐等,特别是跨部门的聚餐,这是流言蜚语的高发场合,很多人潜意识里认为这不是工作场合,就抛却了顾虑,放飞自我,开始讨论和工作不相关的私人事务,特别是女性之间可以交流带小孩的情况以及公司最近的办公室恋情等等,这种话题很容易就跑偏题的,经常牵涉到别人的隐私,甚至连带别人的人品和道德品质都会被拉出来评论一番,实在是职场八卦的发源地……
我本人最近就遇到过这类事,刚好年尾评选优秀项目,我做的项目被评为优秀,拿了奖金带了一帮人去海底捞吃火锅,大家吃的不亦乐乎,反正不用他们掏钱,结果有人在过程中提到一个尴尬的话题,导致大家都加入进来在说,我作为Leader感到很尴尬,不知道如何结束这个话题,事情是有关一段婚外情,某部门男领导出轨了另一部门女主管,导致双方家庭破裂,这事刚结束,其实整个公司都知道的,公司内部大家都避免在公众场合讨论,今天吃饭就有这个男领导的下属,不知道什么居心主动提起讨论,结果在场的女同事们被引爆了,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异口同声diss这对出轨的同事,特别是男方,我压了几次都压不住,内心在苦笑,看来如果传出去出了事我又得背锅了……
第三,不要在领导面前说同事的坏话,特别是竞争对手
做好这一点尤为重要,这不仅代表你的职业操守,更让人看重的是个人道德品质,圣人云"以德报怨", ,做事先做人,身居高层的大领导更看重的是这个人的格局和心胸,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一幕记忆犹新,推选新太子时,佟国维攻击张廷玉是奸臣,而张反而给佟说好话,高下立判,佟被领导当场开革,所以职场中,当你在领导面前回报工作的时候,态度要客观,是什么就说什么,千万别带自己的主观色彩,能坐上这个位置的领导都不是普通人,怎么可能看不出来谁有没有夹带私货,在任何场合和领导说话,即使你们关系再好,也得注意分寸,要给领导营造一个专业公正的职场形象,大家都喜欢品德高尚的人,领导也不例外,只要做到了这一点,领导绝对会高看一眼,加分项。
第四,不要在网络沟通工具上留下自己的污点
随着网络的发达,很多沟通工具应运而生,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微信,微信已经不仅仅是私人聊天工具了,工作中更是有无数的微信群,我想大家都深有体会,所有有时候,在工作之余,很多人就会在微信上聊聊除了工作之外的话题,比如八卦,某某升职内幕/某某在追新来的女同事/某某准备离职等等,和当面八卦不一样,这是白字黑字留下了证据的,更值得警醒和提防,我见过有些有心机的人,发出来的某句话半分钟后又撤回了,就是为了不留下证据,有心人只要截屏就可以保留证据,所以使用微信的时候话更不能乱说;还有些人,由于微信群太多,和别人私聊的信息也会错发到工作群聊里,如果没有立即发现,这是不能撤回的,想象一下,吐槽某领导的话语被发到了工作群里,正好这位领导也在群里,这是一种怎样的尴尬?哈哈
第五,远离喜欢抱怨,负能量爆棚的人
这种人就是公司里面的定时炸弹,所谓近墨者黑,和他走得太近,小心自己也会被炸伤,职场中每个成年人都面对工作的压力,没有谁是轻松的,面对压力,就应该迎难而上,勇于解决问题,才能走得更远,只会抱怨其实从一个侧面证明能力也就这样了,而且抱怨多了,大家也就觉得这是他应该承受的,理所应当,这种人很多公司或多或少都会有,我们要做的就是远离这类人,要谈也是公事公办。
记得上一家公司就有这样一个"祥林嫂"式的老大哥,姑且叫做老周吧,老周加入公司12年了,一直在普通工程师位置上没有得到提拔,工资也始终徘徊在一万左右,和他同期进入公司的同事,有的跳槽了,有的当上了领导,就他一个人还在基层,他觉得公司亏欠了他,对他不公平,所以经常在工作场合故意抱怨,领导看在他工作基本没犯错以及服务资历的份上忍了,在我离开这家公司以后,听说老周终于被新来的大领导开除了,这样的人始终是没有好结局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远离他们,避免误伤。
最后总结一下,工作中管好自己的嘴,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一个字也别往外说,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做好自己的工作上,营造一个专业高素质公平公正,且品德高尚格局大的职场形象,这才是我们职场人士应该做好的事,先"净口"才能"修身", 才可能有后面的成功!
者按
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强调:“要落实‘米袋子’省长责任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保障主副食品供应。”近期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也就做好生活必需品生产供应工作作出具体部署。
“米袋子”“菜篮子”关乎国计,牵动民生。防控疫情期间,如何保持市场充足供应,保证群众生活必需品不断供、不脱销?如何充分释放国家政策红利,为老百姓压实“米袋子”、拎稳“菜篮子”夯实信心、提振底气?光明智库约请专家为您解疑释惑。
本期嘉宾
北京大学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江西农业大学副校长黄季焜
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长唐任伍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仇焕广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尹志超
重庆一家火锅店的工作人员在核对外卖订单。为配合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重庆一些火锅企业在重庆市商务委和相关部门的指导下,为消费者提供零接触火锅外卖服务。新华社发
“大账本”平稳小日子才安稳
■记者观察
“米袋子”实不实,“菜篮子”稳不稳,关乎普通百姓的小日子,也关涉经济运行的“大账本”。防控疫情期间,商务部建立百家大型流通企业产销调运机制,各类商贸流通企业助力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不脱销、不断档。
光明智库:在疫情防控期间,从城市与乡村两个维度来看,主副食品生产、流动、供应的情况出现了什么样的变化?这种变化会对我国经济运行产生怎样的影响?
尹志超:从需求端看,疫情防控以来,农产品市场总体比较平稳,城市居民的主、副食产品等基本生活资料有保障,部分地区一些蔬菜、水果、畜禽及水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受阻,价格出现了波动。从供给端看,一些农业生产资料运输受阻,部分养殖企业饲料供应短缺;某些地方农业采收困难,部分农产品销售受限,这些导致部分农产品价格波动。从目前数据来看,1月份CPI同比上涨5.4%,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0.6%。去除物价上升中的季节因素,我们仍然能够感知到新冠肺炎疫情对“米袋子”和“菜篮子”的影响。
不过,这种情况不会对我国经济运行产生大的影响。随着物流体系恢复,农产品的运输会逐渐好转,流通会逐渐顺畅,供给也会跟上。居民受到的影响总体可控,但需要关注对低收入人群的影响。
仇焕广:从目前情况看,市场供应和价格整体上较为平稳。粮油米面等主食储备充足,其供给没有受到明显影响,受影响较大的是鲜活农产品的流通。一方面,农户和生产企业的大量鲜活农产品无法及时销售,造成经济损失;另一方面,消费者受疫情防控影响减少了相应消费。党中央和国务院对这些问题高度重视,已经出台了多项政策,稳定和支持农业生产,预计2020年我国农产品供需和市场将保持总体平稳。
黄季焜:当前,城市与农村主、副食产品需求和供给均呈现下降局面,但在各级政府“保供”政策支持下,多数地方食物供需关系基本保持稳定平衡。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各地复工复产速度加快,城镇地区人口流入,会增加对主、副食产品的需求,短期内会对蔬菜、水果和肉类产品的生产和流通造成一定的压力,但对全年的总体经济运行不会产生较大影响。
黄季焜 郭红松绘
唐任伍:当前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比如根据市场变化,运用储备的粮食、肉、蛋以及蔬菜、水果,保障生活必需品市场稳定供应;组织各超市、批发企业,从外地调入各类蔬菜、水果、米面粮油,尤其是从海南等南方地区调剂各类新鲜蔬菜,保证市场供应;着力提升产品生产能力、市场流通能力、质量安全监管能力,疏通供应渠道,缩短流通时间,加大对生产、流通、销售各环节的补贴,有效保障市场的供给等等。疫情期间,即使存在一定的市场变化,它对中国社会经济运行造成的影响也是暂时的、短期的。
“两只手”解决“买难”“卖难”
■记者观察
据农业农村部信息,预计全国冬春蔬菜在田面积8400多万亩,产量1.7亿吨,均比上年同期增长2%左右。与此同时,部分地区交通不便、物流迟滞,供给方卖不出货,消费者不好买货,卖方与买方之间存在局部性供需失衡。
光明智库:在您看来,造成供需失衡的原因有哪些?怎样用好“政府”与“市场”的两只手,破解局部性失衡困境?
黄季焜:基于北京大学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在2月中旬对八省233个行政村种植蔬菜农户的电话调研,有24%的菜农生产受到了疫情影响,平均减产1/3。疫情期间生产资料短缺、田间管理不便、劳动力短缺等,是导致蔬菜生产减产的主要原因。调查还显示,受疫情影响,接近一半的蔬菜销售量平均下降约四成。应对这种状况,就要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切实解决农业生产资料供给和农业企业复产开工问题,在农产品销售与市场流通方面开辟运输绿色通道;政府需加快农资市场、农贸市场和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开业进程,在此基础上市场能够较快地调节本地及地区间的供需平衡。
唐任伍:供需失衡只是暂时、短期、局部的,这需要充分利用“政府”与“市场”这两只手来破解难题。一是政府部门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加大财政支持、税收减免和信贷投入,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供给;二是通过价格信号调节供需,增加生产积极性,引导消费;三是发挥信息化和现代科技的作用,促进采购主体与产区有效精准对接,建立农产品“保供、稳价、安心”网络平台,鼓励农产品线上销售。
唐任伍 郭红松绘
尹志超:“卖菜难”是因为对人流和物流的限制,导致农业生产用工难、用工贵,蔬菜出不了村、进不了店。“买菜贵”是因为交易风险的上升和部分农产品短期的供需失衡。
解决这个问题,从政府层面看,要根据实际情况实时调整因疫情防控而采取的交通管制,确保生活必需品的运输和供应。从市场层面来看,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变化本身就是最重要的信号,当流通环节的障碍移除后,“菜篮子”可以在市场的作用下逐渐趋于供需平衡。
仇焕广:要打破这种局部性供需失衡,关键是使供给和需求的信息匹配起来,包括产品的数量信息和质量信息。一方面各级政府和行业协会等要收集当地的农产品供需信息,通过媒体等渠道向公众发布,同时上报上级相关部门,实现不同层级的农产品供需信息匹配;另一方面农产品质量检验检疫部门要抓好产品质量监管,实现优质优价,激发生产者提高产品质量的动力。
仇焕广 郭红松绘
福建福州,工作人员正在装运援助武汉的蔬菜。新华社发
统筹协调下好“一盘棋”
■记者观察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做出工作部署,强调进一步落实好“米袋子”省长责任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保障生活必需品市场稳定供应,确保人民基本生活,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光明智库:“米袋子”省长责任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具体指什么?实际工作中,应如何发挥“一盘棋”思维,做好统筹与合作?
黄季焜:“米袋子”省长责任制,主要指各省省长负责其粮食的供需平衡和粮价的相对稳定,特别是本省的粮食生产与储备以及市场流通等。“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则是指各市市长负责本市的“菜篮子”产品生产、产销衔接、流通运输、市场调控、质量安全等工作。
基于最近我们在南方五省(浙江、江西、湖北、广东和四川)对1000多名农户的春耕准备情况进行的调查来看,虽然到2月15日多数农户已开始准备春耕工作了,但也有40%左右的农户担心因疫情而延误春耕农活,更有近一半的农户担心无法购买到足够的农业生产资料。为了保证春耕不受影响,相关部门需做好协调配合:一方面要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确保农业生产资料企业尽快复工复产;另一方面要解决好种子、化肥、农药、农机等市场流通和农资运销“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守好百姓“菜篮子”,还要统筹省内外的“菜篮子”产品供应,确保产品能产得出、运得走、不积压、卖出去。销区要主动对接产区,保证“菜篮子”产品调得进、供得上、不脱销、不断档。
唐任伍:在落实“米袋子”省长责任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的过程中,一要加强统筹调度。多渠道、多层次调度生产,会同有关部门努力逐项打通制约“菜篮子”产品生产供应的堵点。二要加强指导服务。组织专家制定发布蔬菜技术指导意见,分区域、分品种开展技术指导,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和病虫害防控。三要协调广西、海南、山东、河北等蔬菜主产区与武汉等重点城市、地区建立“一对一”保障机制,利用网络平台发布农民合作社蔬菜供应信息,促进产销对接。
尹志超:短期来看,要尽快解决农产品的运输和流通。要打通“菜篮子”农产品流通运输堵点,纠正不合理的封锁断路措施,以多种形式组织线上、线下产销对接活动,大力发展生鲜电商,平衡供给和需求,稳定市场价格。长期来看,要狠抓农产品的生产。指导农民因时因地开展生产,优化品种结构,保证有效供给,均衡上市。同时,加快推进养殖业上下游环节衔接配套,推动饲料、种畜禽、兽药和屠宰等养殖行业上下游企业尽快复产复工,着力解决养殖户断粮、缺料、缺药等问题。
尹志超 郭红松绘
线上订单、线下配送解民忧
■记者观察
受疫情影响,餐饮、超市、农贸市场等门庭冷落,甚至一度关闭。但以线上订单为主的新零售企业却人气暴增。一冷一热之间,可以看出新业态正成为满足人们需求的重要渠道。
光明智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稳定居民消费,发展网络消费。面对疫情,新零售为保障“米袋子”“菜篮子”进社区畅通了“最后一公里”。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当下,新零售企业应该着重关注哪些方面?
仇焕广:线上订单的发展是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必然结果,此次疫情使线上零售模式的优势更加突出。疫情期间,相关企业应特别关注农产品质量和配送过程的安全监管。一方面,所销售的农产品必须达到国家相关质量安全标准;另一方面,做好农产品质量从产地到配送过程的疫情防护工作,确保在该过程中员工健康上岗。
尹志超:疫情导致经济活动交易的风险陡然上升,而网上购物、移动支付可以避免交易双方直接接触,有效降低交易风险,线上消费成为此次疫情中抵御消费下降的缓冲器。
新零售在消费端和供应端同时强化了线上意识,不但扩大并巩固了人们线上消费的习惯,而且让零售企业意识到布局线上销售的重要性。新零售要获得持久的生命力,需充分运用交易沉淀下来的数据对用户精准画像,展开精准营销;需要不断提升农副产品的品质,通过优化物流配送降低成本,提供有竞争力的价格;需要在服务上更加注重用户的体验,提升客户满意度。
唐任伍:为了进一步发挥新零售在疫情防控期间的作用,一要做好企业自身的疫情防控工作,稳定员工士气,确保员工身心健康安全。二要加快数字生态体系建设,提升数字营销、社群营销和客户关系管理能力。三要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绿色消费体验,实现精准、快捷。四要加强与“米袋子”“菜篮子”的品牌生产基地对接,畅通生产者、消费者渠道,使消费者在线上也能及时获得品牌消费。
黄季焜: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发展,新零售不仅能够更加精准地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而且能够提高供给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当前,新零售企业一方面要切实做好货物接送的疫情防范工作,更加注重食品安全,公布产品安全检测结果,提高消费者信任度。另一方面,也要适度关注远郊和农村消费者,并在帮助解决农村蔬菜、水果、禽类等农产品出不了村、进不了城的难题上多下功夫。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晓、蒋正翔、王斯敏、蒋新军、王佳
《光明日报》( 2020年02月26日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