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辰承
我们希望它不仅仅根植于场址地貌,作为公园的一处空间节点供游人休憩。它也可以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与巨大的矿坑宕口一同,唤起人们对于汤山片区的场所记忆。
感谢 MENG建筑创作院 对gooood的分享
距离南京市区20公里的汤山矿坑公园,是原江宁县龙泉采石场留下来的几个采石宕口的采石场,废弃多年,成为城市中的一道“伤疤”。2017年,汤山围绕“城市双修”试点工作,对矿坑的环境进行了专项生态修复以及功能置换,希望打造一处供人游憩的矿坑公园。
在公园主入口处的湿地区,围绕着保留池塘布置了三组建筑,用于游客的向导、休憩及用餐。游客中心位于池塘西侧,与主入口广场相连;茶室隔水相望,位于相对安静的池塘东侧,与游客中心通过一湖心栈道相连;而餐厅则位于池塘北侧的小山丘之上,山丘由当年的采石渣土堆砌而成,高差大约15米,其下密布着一些自然乔木。
在自然场地的相对制高点上去设计一座小建筑,是许多建筑师的兴致所在。大家的处理手法各有千秋,有自成体系的博塔山顶小教堂,有手法纯粹的卒姆托水滴教堂,有些则希望消隐,将体量完全融入环境,如安藤忠雄设计的地中美术馆。不同的处理方式是建筑师对于自然环境的不同思考和表达。
我们希望在自然环境中植入清晰可识别的形态,使得人们在远处即可辨识到公园的方位,也将人们的聚焦点由矿坑裸露的岩体转向建筑。建筑根植于小山丘之上,我们希望利用其高差,形成公园主入口空间的视觉焦点,与其它两组建筑形成“看”与“被看”的关系。
这种处理手法,类似于古典园林中“阁”的布局关系。在皇家园林——颐和园中, “佛香阁”位于主轴线上,虽建于万寿山的山腰处,但其顶部却超出山顶,不仅在高度上,且在体量上也是能作为控制全园的中心建筑。而在布局相对自由的私家园林——拙政园中, “浮翠阁”位置虽位于园区西北角,但其被承托在假山之上,仍作为最高点,控制全园的空间布局。因此,在矿坑公园的入口山丘上,设置一个凸出山体的标志物,从而使场域具有清晰的辨识度,是我们对于这块场地的初步设想。
由于场地空间缺乏方位感,在建筑布局之初,我们就在寻场地与城市、建筑与建筑之间的方位关系。巨大尺度的矿坑宕口和汤山度假区相对低矮的城市空间形成巨大反差,这种反差让二者产生了一种布景式关系——矿坑宕口作为幕布,位于宕口之下的建筑作为展品,进入公园的游客则成了台下的观众,这为我们的方位设计提供了第一层指向性。
餐厅的功能组成并不复杂,根据其使用属性,我们将其分为“后勤区”、“就餐区”和“眺望塔”三个体量,意在尺度上控制建筑的体量。后勤区位于底层,将原本不具备承载力的矿坑渣土置换成混凝土承台,作为餐厅的厨房、设备及管理部分。
眺望塔是组织建筑的交通枢纽空间,也是厨房油烟井道的设备中枢。同时,它划定了公园的空间节点,为游客提供方位识别的焦点和登高远眺的空间。就餐区是建筑的核心功能空间——餐饮和游览空间。我们将就餐区设置成U字形回廊,以强化空间的方向性。同时,U字形空间能够为使用者提供最大化的观景视野,并界定游览的回廊路径。
不同于相对稳定的建筑场地与体量关系,如何结合现状的自然山势,为建筑赋予某种动能,同样是所我们关注的。
顺应自然山体的动势,我们将主体建筑进行一定角度的前倾,并将U字形回廊向外推出一定距离,形成巨大悬挑空间,刻意制造失重感和运动感。与此同时,我们将底层“承台”向反方向拉动,结合高塔实体的联系,达到结构上动态与稳态的平衡,从而使得场域充满动感。
视觉上,建筑的进入路径是人们体验建筑的主要方式。在公园的整体规划之下,驾车来访的游客由西侧的车行道缓行而至。而位于东侧的人行路径则更加丰富一些。人们从游客中心出发,穿过湖心岛,经过茶室,再顺着山丘的“之”字形栈道爬坡而上,便可到达餐厅的入口广场。
作为一栋公园内的餐饮建筑,我们力求赋予它更多的公共属性,希望它不仅被作为就餐空间使用,而可以对更多人群开放,成为公众休憩观景的平台。因此,我们在U字形回廊外侧设置一圈挑台,虽然可能会影响就餐空间的体验,但能为公众游客提供了一条宝贵的环游路径,避免餐厅成为公园游览路径的尽端。
建筑结构体系分两种。“后勤区”和“眺望塔”为主要的抗倾覆构件,选用钢筋混凝土梁柱体系。U字形回廊为扩大20米悬挑空间的内部景观视野,采用了无腹杆的钢桁架结构体系。
在材料选择上,建筑通过控制室内外延续界面的材料一致性,打造室内外空间的一体化体验。就餐空间吊顶选用与建筑外幕墙一致的阳极氧化铝板,室外平台与室内地坪采用防老化处理的水磨石地坪,室内外界面选用曲面超白钢化玻璃。
建筑泛光处理结合整体公园照明设计,作为公园的一级照度区和重点夜景灯光展示面,建筑在U字形回廊悬挑底部与挑檐处投射水波纹暖光,在强调动态感的同时,为公园的夜景提供辨识度。
作为汤山矿坑公园内一处面积不大的服务性建筑,特殊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其更多的城市属性。我们希望它不仅仅根植于场址地貌,作为公园的一处空间节点供游人休憩。它也可以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与巨大的矿坑宕口一同,唤起人们对于汤山片区的场所记忆。
项目图纸
▲剖面?MENG建筑创作院
项目类型:文化建筑
建设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设计时间:2017年8月-2018年3月
建成时间:2020年5月
用地面积:6,336.00㎡
建筑面积:2,121.57㎡
业主:南京汤山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MENG建筑创作院(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合作单位: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主创建筑师:孟建民
设计团队:杨旭、李优、章骁、吴命
施工图设计:廉大鹏、吴长华、赵百星、魏来、侯学凡、王飞虎、李扬、简传田、刘贺兵、黄志杰、黄跃
摄影师:孔辰承
gooood景观设计
小号
粒米、一颗蔬菜、一块肉,从培育到生长,从加工到烹饪,需要经历数百数千小时才能来到餐桌上,来到你面前。但餐桌上的浪费却往往只需要一秒。这一秒钟,浪费的是不仅是食物,还有食物背后的辛勤耕耘、长途运输、精细加工、精心烹饪……
为倡导厉行节约、防止餐饮浪费,湖南省市场监管局于3月至5月在全省开展制止餐饮浪费专项行动,我们借由一组创意海报,在此呼吁大家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餐饮浪费。
湖南省市场监管局 红网政务 出品
策划:苗雪雨 谭敏
编辑:崔玲 黄舒婷
设计:赵子兰 成欣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