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去的小长假,我回老家县城逛了一下饮品市场。
细数吓一跳:一个县城近40家饮品店,一半都是生意冷清的 “陪跑”状态。
而人流量大的店,都有和蜜雪冰城一样的运营思路。
这是县城饮品市场的全貌吗?
作者 | 政雨
县城开店近40家,一半在“陪跑”?
这是个北方的普通县城,经济发展水平搁全国只能算中等。
餐饮品牌里,全国连锁的只有1家肯德基、3家正新鸡排,吃顿火锅的人均价格在35~40元;逛街没有万达、国贸,能看电影的奥斯卡影城入驻刚满2年。
可以说,小城青年的业余生活很丰富,但总体消费水平并不算高。
跑遍整个县城,细数了一下饮品品牌,有接近40家。要知道,2年前看的时候,这个数字还是不到20家,甚至仅有2家蜜雪冰城。
到现在,茶饮品牌蜜雪冰城6家、书亦烧仙草1家(刚开不久)、3家本地小连锁海蜜茶饮,1家咖门报道过区域内连锁品牌敬茶品沫,人气都算不错。
剩下的都是没听说过名字的自创品牌,除了个别位置不错的,其余要么开在位置偏僻的角落,要么商业模式落后,呈现一副“陪跑”姿态。
比如这家从门头到海报,仿佛20年前的店;
< class="pgc-img">>
这家不了解的人,并不知道是卖奶茶的;
< class="pgc-img">>
这家“生肖茶”的玩法很容易一阵风过去就凉。
< class="pgc-img">>
咖啡品牌里,意外在商业区有家幸运咖(蜜雪冰城新开咖啡品牌);曾在2年前去过的一家自创咖啡馆已经转手,其余就是在个别快餐店有咖啡出售。
整体来说,门店不多、竞争不算激烈,但这也许是县城茶饮店的真相——
县城饮品,我看到6个真相
1、10元是县城茶饮的价格红钱
这分别是敬茶品沫、海蜜茶饮的菜单:
第1张,除了个别鲜果茶12、15元,其他产品统统10元以下;
< class="pgc-img">>
第2张更极致,除了2款特别的大桶奶茶,其他产品价格10元封顶;
< class="pgc-img">>
在蜜雪冰城的菜单上,同样最高单价10元/杯。
看到几位在门口的同学,和他们聊天,大多数都听说过喜茶奈雪,但说起一杯20多元,纷纷表示“不敢多喝”。
县城的消费客群:以学生为主,零花钱不足以支撑高客单价高频消费。
另外,重人情的圈子里,10块以下的价格请客喝2~3杯还没有压力,再高就承受不起了。
同时,价格高是收入决定的,但也受消费认知影响。很多年纪稍长的消费者,觉得“又不能吃饱”,没实质获得感。
2、00后是县城的稳定消费群
这是县城最热闹的一条小吃街,在一所中学对面,光奶茶店就有7家。
其中位置最好的3面拐角处,紧挨着开了2家大店,蜜雪冰城和敬茶品沫。
虽然生意都不错,但看门口电动车数量,还是一眼看出哪家生意更好。
放假骑电动车出来买奶茶的,以学生为主。可以确定,小城饮品消费的主客群,依旧以00后学生、95后年轻人为主,而前者更是维持消费稳定的主力。
3、用“小纸条”和流行歌曲,打动小城青年
在当地学生心中,海蜜茶饮开了多年,是个能与蜜雪冰城抗衡的品牌。这个品牌在拉拢年轻人上,确实有一套,仅从表层,就透露出不少打动小城青年的点:
这是店里的留言墙,不管门店面积大小,都有这样一张密密麻麻的墙。是年轻人的倾诉地,也是把顾客关系维稳的象征——毕竟消费者信任这家店,才会写。
< class="pgc-img">>
在一家大面积的蜜雪冰城,同样有这样一面墙。
< class="pgc-img">>
再看看这个品牌一家店的全貌,粉色风扇、粉色蓝色坐垫的桌椅,另一家店的屋顶是星球。不够时尚,但有种恰到好处的温暖感,让消费者进来不紧张、更随意。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再看店里的文案,“生活中的苦,杯子里的甜蜜”、连吧台后面都有“开间温暖的小店,遇见温暖的人”,营造一种生活平稳、岁月静好的感觉。
< class="pgc-img">>
大屏幕上,也在循环滚动流行歌曲MV;
< class="pgc-img">>
在敬茶品沫的菜单上,说散就散、三生三世、刚好遇见你都是流行语、或者热门歌曲元素。
——都是可以打动“小城青年”的细节。
4、下沉市场开大店,已成为主流
蜜雪冰城、敬茶品沫、海蜜茶饮,全部在学校周边开有大店,并且都在100平以上。
县城市场开大店已经成为主流。曾经老朋友见面、放学约同学没地方去,现在越开越多的大店满足到店坐坐、聊天的硬性需求。
而对品牌来说,店大,也是品牌势能的显现。抢占小城青年认知,谁的空间大,谁的品牌就站得稳。
简单的商业逻辑,在大城市上演后,又在小县城流转。
5、校园、街边,比商场更能汇聚人流
盘点几家生意好的门店,虽然在商场、人流密集的十字路口都有布局,但大店都集中在学校附近,甚至蜜雪冰城在一个初中旁边连开2家。
县城是熟人社会,商业环境也不发达,随处可见的街边店、汇聚年轻人的校园店,比商场更容易成为聚会、聊天的场所。
6、区域头部与全国连锁的竞争,正成为主流
细数下来,这40家店里,生意好的品牌不超过15家,基本都是全国连锁和区域头部品牌。
基本可以判断,下沉市场,也在进行马太效应的分化:强者更强,弱者消失。
但海蜜茶饮、敬茶品沫这样的品牌涌现,也在说明:从下沉市场突围,未必没有机会。
也许是在广深、上海逛多了商圈,习惯了饮品创意和玩法翻新;也许是采访了太多成功案例,听了太多高营业额、充满智慧的经营策略。
县城探店,总有一种“这些品牌太普通、没有亮点”的感觉。
但和在县城开店的老板聊天,对他们来说,客单6元/杯的产品,一天卖200杯,自己亲自管店,一年的经营额足以支撑门店营收和对生活的期盼。
“1天卖2000块,我就觉得不少了,一年下来就不少赚。”有老板说。
生意好的店依旧存在,组成下沉市场里的竞争力。
而这,才是下沉市场的真实全貌,也是国内饮品市场的最大基数。
相比惊讶、困惑,不如正视和接受。无论在哪开店,都离不开对这个行业的看好与热爱。
奶茶市场蓬勃发展的今天,小县城也成为奶茶创业者们关注的焦点。但是,开一家奶茶店,选址至关重要。那么小县城开奶茶店选什么位置好呢?
1. 挑选繁华商圈,打破小县城传统认知
在小县城开奶茶店,首选要考虑的就是商圈选择。与传统认知不同,不仅仅要选择县城的市中心,还要考虑到人流、商业氛围等因素。繁华商圈有助于吸引更多顾客,提高店铺曝光度。
2. 邻里社区,深耕本地市场
不可忽视的选择是在邻里社区开设奶茶店。随着人们对品质生活的追求,社区已经不再是传统的“无商业区域”。在社区内深耕,了解当地居民需求,提供贴心服务,将会带来稳定的客流和口碑传播。
3. 学校周边,年轻人是主力军
如果小县城有学校,不妨考虑在学校周边开设奶茶店。年轻人是奶茶的主要消费群体,而且学生群体消费能力不容小觑。通过与学生建立互动,创造有趣的消费体验,能够吸引更多潜在顾客。
4. 兼顾竞争与合作,打造奶茶联盟
小县城奶茶店竞争或许较激烈,但也可以通过合作取得双赢。考虑与其他餐饮店铺、小吃摊点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形成奶茶联盟,吸引更多顾客。互通有无,让小县城奶茶市场更加繁荣。
5. 紧抓新茶饮趋势,创新品牌特色
在小县城开奶茶店,要时刻紧抓新茶饮市场趋势。推陈出新,创新奶茶口味和品牌特色,吸引年轻消费者。通过网络推广和口碑传播,打造独具特色的奶茶品牌,将会成为市场中的佼佼者。
如有疑问,可评论或者私信我们!
常会刷到这类问题。想回小县城开店,开奶茶店考虑到同质化会不会很严重,开咖啡店又需要比较高的初始成本,而且县城的消费水平能不能开也是个问题。非常纠结,不知道该如何做选择。
开过8年咖啡馆的过来人分享一波个人经验,供有类似疑问的朋友们参考。
< class="pgc-img">>学会算账
开店前先思考一个问题,开店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赚钱还是为了满足个人情怀?
站在生意的角度,无论是开咖啡店还是奶茶店,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算账。算投入,估产出,房租、水电、设备、人工、物料。日常运营成本,投资回收周期。
算下自己手里的钱够开什么样的店,如果前期经营状况不理想,资金储备够支撑多久?
< class="pgc-img">>客户是谁
店开起来后,谁会来消费?开这个店更倾向满足客户需求还是满足自己需求?
大多数挣钱的店铺是可以在某个方面满足客户需求的。这个需求可能是空间需求、产品需求、猎奇需求、或者是身份认同需求。
选址和客群
潜在的消费用户在哪里?举个例子,年轻人普遍喜欢喝价格不高,味道甜甜的奶茶,如果选择在中学校园附近,奶茶店的生意大概率会比咖啡店的生意好。
< class="pgc-img">>单一产品还是组合拳
奶茶店只卖奶茶么?喜欢喝奶茶的人是不是也会对蛋糕或小零食感兴趣?
咖啡店只卖咖啡么?可不可以承接和组织各种活动?参考自己现有的资源、人脉以及对当地消费群体的观察,消费习惯的分析。同类产品能否做出差异化?目标群体是否有潜在的消费需求?
总之,前期调研和思考的越全面,踩坑的几率会越小些。
我是 @薄荷的咖啡世界,十年咖啡从业者,资深咖啡爱好者。喜欢我内容的朋友欢迎点赞关注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