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时代,“喝奶茶”已经成为很多年轻人的日常。无论上午还是下午,也无论盛夏还是严寒,奶茶对年轻人的诱惑都无法抵挡。对于吃货来说,经常会有奶茶不够喝的情况。于是,市场开始逐步推出中杯升级马克杯,甚至推出了1升霸王桶,极大满足了消费者对奶茶的“大杯量”需求。从市场和运营的角度来看,大杯或者更大的霸王桶对消费者和商家有什么影响?
< class="pgc-img">>一般杯型可分为中杯、大杯或超级杯,但超级杯比较少见。中杯容量为500ml,大杯约为700ml。大杯比中杯多了200ml,在一杯不够两杯的情况下,升级大杯无疑是一般消费者的最佳选择。
对于经营者来说,升级大杯的生产所花费的时间和中杯差不多。只需要增加各种食材的分量,不会有损失,但是会有一定的利润空间。
其实就性价比而言,笔者认为选择中杯会更好,尤其是添加配料的奶茶。一般只有奶茶或者茶底有加量,小料一般不会增加。所以很多消费者会觉得性价比不够高。对于一些一升的霸王桶,主要是分量,而且是单品,添加的配料都是一升一配的。所以笔者认为从性价比来说,霸王桶更高。
当选奶茶时,
中杯大杯超大杯摆在面前
你或许也会面临“罗老师之问”
许多品牌都是中杯和大杯
中杯嘬几口没了
大杯短时间之内喝不完
总觉得大杯比中杯实惠
那么到底谁更划算呢?
大众网·海报新闻小编测评了六个全国连锁奶茶品牌
揭晓中杯大杯之迷迷迷迷迷迷……
“一点点”的四季奶青(无配料),中杯每10毫升0.24元,大杯每10毫升0.23元
coco奶茶(无配料),中杯每10毫升0.24元,大杯每10毫升0.23元
喜欢把奶茶当粥喝的“i小料人士”看这边:有小料的奶茶,中杯大杯表现如何?
“沪上阿姨”的芋圆奶绿,中杯每10毫升0.26元,大杯每10毫升0.25元
“茶百道”豆乳玉麒麟
(因第一次送错,又点了一次,所以与上图杯杯有差异)
(奶盖等小料添加前)中杯每10毫升0.36元,大杯每10毫升0.36元
(奶盖等小料添加后)中杯每10毫升0.28元,大杯每10毫升0.32元
由此可见,几款品牌的中杯大杯的单价相差不大,甚至有的品牌中杯大杯没有差别,因此并非买大杯更优惠。为了优惠买大杯的话,大可不必呀。
还有追求(心理)健康的网友,在线求小杯:
所以问题来了:奶茶有中杯大杯超大杯,为什么就是没有小杯?“没有小杯”最早是从星巴克开始的。星巴克的咖啡命名方式不是我们印象中的smalle、medium、large,而是用tall,grande,venti(中文对应说法分别是:中杯、大杯、超大杯)来替代。
为什么会这样?
这就涉及到一个叫“价格锚点”的概念。
在消费者眼里,商品的价值是“相对存在的”,这件商品到底值不值这么多钱,这个定价到底实惠与否,都需要一个可供参照的标准。价格锚点就是商家设定的参照标准。
1992年,托奥斯基提出“价格锚点”的概念,指消费者在对商品价格不确定的时候,会采取避免极端和权衡对比的原则,来判断此价格是否合适。避免极端是指在有3个或更多选择的时候,多数人会倾向于选择中间的商品。权衡对比自然是指同类的商品中,看似有更大的分量或更合乎情理的东西往往会得到更多人的青睐。
如此来看,星巴克提供的“中、大、特大”的选择,其实已经给顾客打下了“看不见的”锚点心理,通过对比和暗示的手段,动摇人们对于货币价值的评估,进而大大增加“中杯”“大杯”的销量。
我们的实验还没结束!
奶茶中杯大杯折算后价格相差无几
但有部分品牌却在容量上“偷工减料”
准备冲击新茶饮第一股的
奈雪的茶和喜茶
在明文标注容量之下
是否真的能抗住量杯的检验呢?
(本次测验茶饮为常温)
在标注容量500ml的前提下,“奈雪的茶”茉莉初雪(左)为470毫升(合每10毫升0.32元),奈雪初露(右)为430毫升(合每10毫升0.37元)
在标注容量500ml的前提下,“喜茶”多肉芒芒甘露(左)为足量(合每10毫升0.54元),多肉葡萄(右)为450毫升(合每10毫升0.64元)。
相比之下,“茶百道”的容量就相差较大:大杯的容量和店员口中的700ml相差210ml!
奶茶容量与标准容量不符,算不算欺诈?
其实,在这一方面欺诈概念是比较难界定的。一种观点认为,消费者权益保护中的欺诈应当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68条规定,即构成消费者权益保护中的欺诈,要求行为人主观上必须具有故意,其目的是使对方陷入错误认识,从而获得某种利益。按此说法,只要奶茶店不是故意缺斤少两,就不构成欺诈。
当然也有部分法务从业者持相反意见,他们认为在消费领域内欺诈的认定不以经营者是否存在主观故意为构成要件,经营者存在可以避免的过失即可认定欺诈,无论经营者此种行为是否能够为其带来更多利益。若按此种说法,奶茶容量不符,即可定性为欺诈。
对该类现象,有市民表示,如果有人觉得亏的话一直购买中杯就好了,没必要抓着几毫升的差距上纲上线。也有市民认为,商家一直薅消费者的羊毛,长此以往,总有一天会将消费者的信心耗费光。此前有公益律师曾在网上建议,商家应当将饮品容量提醒放至价目表等更为显眼处,在消费者购买时进行提醒,消除不必要的误会。
奶茶好喝不要贪杯哦~~来自通宵没睡着小编的忠告
最后,你以后喝奶茶还会点多大杯呢?
(文案:孙蕊、沙斯媛 图片:周溪琳)
新网
“去火喝哪个?”“五指毛桃有什么功效?”乍一听仿佛置身药店,但实际上,这是顾客在一家茶饮店内点餐。
继酸梅汤、三伏贴、晒背之后,各种中药茶饮、中药面包、中药冰淇淋在一边熬夜一边“朋克养生”的年轻人中流行起来。
只不过,“中药餐饮”这次能火多久?
“一天卖几百杯”
在门店内,“中药奶茶”“中药面包”“中药冰淇淋”被叫做“草本奶茶”“草本面包”“草本冰淇淋”。
13日,记者来到北京同仁堂知嘛健康线下门店。除了罗汉果美式、陈皮拿铁、紫苏山楂茉莉美式等草本咖啡,店内还售卖各类网红水和药食同源的面包。
店员介绍,陈皮山楂美式、陈皮拿铁、枸杞拿铁与紫苏系列都特别火,紫苏山楂用同仁堂的“小红罐”做的。“小红罐”是指同仁堂知嘛健康滋补膏方,紫苏山楂膏是其中的一款。
对于草本咖啡的售卖情况,店员表示,“周六日来你都说不上话,也没座位。”
据介绍,网红水融入了草本元素,主要有用西洋参片、罗汉果粒、大枣、贡菊等制作的“熬夜水”,用大枣、龙岩、茯苓、百合、酸枣仁等制作的“晚安水”,用桃胶、大枣、红参片、桑椹等制作的“桃花水”。价格最高的是“桃花水”,一瓶42元。
“网红水需要提前泡两个小时才有味道,需要现做。”上述店员说。
此外,记者在门店看到,“药食同源”烘焙面包有滋养黑芝麻碱水面包、罗汉果蓝莓欧包、陈皮肉桂苹果酥、同仁堂枸杞原浆牛角包、蜂蜜黄芪胡萝卜吐司,价格最高的为36元的罗汉果蓝莓欧包。
据店员透露,一般下午一两点会有批现做的面包出炉上架。13日下午四点半,中新经纬在店内看到,蜂蜜黄芪胡萝卜吐司、罗汉果蓝莓欧包均已售罄。
同日,记者来到长春堂顺时而饮前门店,菜单上的部分茶饮、奶茶、咖啡加入了五指毛桃、蒲公英、酸枣仁、山楂、陈皮等草本药材,写着“药食同源”“草本轻养”“草本牛乳茶”“中华方剂手作茶”,价格在16元至28元之间。这些加入草本药材的饮品部分只有冷饮选项,可以选择不另外加糖。
“店内的草本奶茶一天能卖出几百杯。”长春堂顺时而饮前门店的店员告诉中新经纬。记者点了一杯枣仁红豆绵香饮,喝起来奶香味与红豆味浓重,与奶茶无二,并没有中药的酸苦。
店员也直言,酸枣仁有安神的功效,但只喝一杯没有特别的功效。如果需要,可以购买店内的代用茶。记者看到,该茶饮店内还有蒲公英薄荷茶、山楂柑普茶、赤豆茯苓薏仁茶等代用茶销售,单副价格在18元至29元之间。
顺时而饮店内还有鲜果本草冰淇淋销售,有桑葚西梅、茉莉柠檬、黑芝麻、五红养生口味,一个冰淇淋球28元。不过,据店员介绍,芝麻口味的不太容易保存,卖完后不清楚后期是否会再上架。
谁在布局?
顺时而饮官方公众号文章介绍,顺时而饮是长春堂旗下子品牌。200多年前,孙振兰创立了中医药长春堂字号,历经五代传承至今。期间,长春堂的镇店之宝“避瘟散”曾远销海外。
14日,记者以加盟商的身份通过官方公众号联系上长春堂顺时而饮招商工作人员,对方表示,不包括房租、人工和日常的运营费用,标准店(40平方米至120平方米)的投资规模在40万元至60万元之间,预估回本周期在12个月至15个月,毛利率在55%至60%。如果原料的价格有重大的涨幅,可能会影响产品售价。
值得注意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但是可以添加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
该招商工作人员强调,门店不需要具备医药相关资质,店内的饮品用的不是中药材,而是药食同源原料。
养生经济下,中草药材走入人们的日常饮食中。
“中药”与“奶茶”这两个看似无关的食物,组合起来的话题“中药奶茶”在抖音播放量达4.2亿次。
记者以关键词“中药奶茶”“草本奶茶”“中药冰淇淋”在电商平台上搜索,发现陆藜·开了个方子、百草间、1828王老吉、本草七情茶·新中式本草养生等品牌大部分草本茶饮的价格在20元至30元不等,也有团购价格低至13.9的竹蔗茅根雪梨饮和古法慢熬酸梅汤。
产品方面,中药、本草茶饮既包含常见的养生饮品,比如酸梅汤、玫瑰柠檬茶、乌梅冰等,也包含一些标注“功效”的饮品。
比如百草间小程序上展示的产品“星辰入眸套餐”含有桑葚、枸杞、决明子、桑叶等多味药材,产品名称后面标注了“(护眼茗目方)煮方汤底”字样;饮品“顺雅英华”含有炒麦芽、山楂、山药、白扁豆等原料,产品名称后面标注“(健胃消食)煮方汤底”。
一些医院和研究院也加入了这股“中药+”热潮。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一楼,就有一家主打养生欧包的“药食坊”,成为不少年轻人的打卡点。电商平台显示,产品有麦冬清润吐司、阿胶软欧、黄芪养生包、莲芡排湿包、杞菊养生包等。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推出中药雪糕,分别具有驱寒、饱腹和健脾功效。
“中药餐饮”能火多久?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养生大军,养生餐饮的热度持续不减。从中药咖啡到中药奶茶,从中药面包到中药冰淇淋,爆款的出现背后,又能火多久?
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告诉中新经纬,颜值管理、体重管理、营养管理、健康管理已贯穿于新生代以及大部分中国人的生活。他以同仁堂为例表示,同仁堂一直在走大健康的多元化的布局,整体看有品牌效应,但仍需要对多元化业态进行规划落地与变现。
朱丹蓬表示,养生茶饮等“中药+”产品抓住了人们对大健康需求的体现,但目前仍停留在概念炒作阶段。如果没有大企业的介入,整个中药餐饮的赛道还将处于一个无序竞争、高价低质的1.0时代。
在“中药餐饮”受到许多消费者追捧同时,也有不少人质疑:中医叮嘱少吃寒凉食物、少糖少油,中药奶茶、冰淇淋、面包真的对身体有好处吗?
对此,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教研室副教授田昕对中新经纬表示,当下中药茶饮的兴起,体现出现在年轻人对中医文化的重视与弘扬,但如何能把中药茶饮做得科学、规范、有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商家自身的制作工艺。
她进一步解释称,大部分面包、奶茶、西点等,本身就有高油高糖、热量偏高的特点,而冰淇淋是寒凉属性,最容易伤脾胃,这些食物不管添加什么草本中药,作用也不明显。部分“药食同源”的中药也可以做成代茶饮,这些代茶饮是有一些药效和作用的,但并非适合所有人,中医讲究辨证论治,要选择适合自己体质的产品,不能随意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