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理念 Idea
这是一套美式风格的装修案例,在清新雅致的基础之上,加入精致柔和的软装布置,带来的是浪漫缤纷的空间。希望这套装修案例能给准备装修的大家带来一些灵感。
美家信息 Information
面积:113㎡
户型:三居
风格:美式
设计:启物设计
平面图:
▲ 功能性玄关收纳量十足,白色柜门搭配金色拉手,精致的细节一进门就能感受到。
▲ 客厅以奶茶色作为优雅的底调,电视墙面的深色正好与大面积的浅色调相平衡。灰色的窗帘拼上一条亮黄,在平静中扬起活泼的波澜。
▲ 沙发背景墙简单的做了线条造型,精心挑选的挂画品味十足,亮黄亮橘慢慢的拉开层次,少许金色元素提升空间精致度,在复古调的地毯搭配下,整体呈现出华丽而又温馨的气质。
▲ 双层大理石茶几质感满满,摆放上绿植与装饰摆件提升空间格调。
▲ 餐厅与客厅相邻,并在左侧墙面设置了大面积的储物柜,颜值与实用性并存。
▲ 吊灯的璀璨与挂画的斑斓一脉相承,金色元素在空间中流动,整体典雅内敛不失华丽。
▲ 宽敞明亮的厨房空间,为主人提供了一个轻松愉悦的烹饪体验。
▲ 进入走廊之前的柜子特意留出空位,摆上清新自然的绿植,让空间富有生机。
▲ 主卧以白色和粉咖色为主调,将温情与雅致融于空间里,整体柔和而内敛。
< class="pgc-img">>▲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从飘窗开始;最后一抹余晖,在飘窗结束。
< class="pgc-img">>▲ 主卧看向衣帽间,床尾的斗柜设计收纳力与装饰效果兼备,格调满满的装饰摆件与花束绿植让空间洋溢着精致浪漫的气息。
< class="pgc-img">>▲ 衣帽间,白色与金色的组合高级而温柔,靠窗的位置留给梳妆台,精致度满分。
▲ 儿童房整体采用蓝白拼色,床靠墙布置,留出了较宽的活动空间,也保持了流畅的动线。
▲ 卫生间采用了墙排式马桶,矮墙延伸到淋浴房,留出壁龛,既美观又兼具收纳的功能。
><>如今,家长们越来越关注孩子的身高问题了,平时别的宝妈聊天,三句话离不开孩子的发育问题,有的自豪孩子长得高,有的担心孩子长得慢,宝妈们互相之间总打听:“你家娃多高了,平时都吃啥?”生怕自家孩子个头“落后”。
< class="pgc-img">>上次闺蜜来我家玩,一进门见到儿子就开始问:“呦,小萝卜头,多高了呀?怎么这一年好像没长个似的”。唉,我叹了口气,确实是长得慢,之前没在意,今年3岁上了幼儿园,比班里同学矮一大截,站队都在第一排,可以从小也没“亏待”他啊?一直是母乳喂养,辅食也是变着花样给他补营养,骨头汤、海鲜粥都没少吃。
< class="pgc-img">>听说米汤没营养,宝宝又不喜欢吃“干硬”的米饭,我就个他熬鸡汤、排骨汤,把米饭泡软了吃,香喷喷的,孩子吃的津津有味,家里老人也说:“营养都在汤里”。只是喝了一段时间,孩子就厌倦了,“强迫”着才能喝一小碗,我观察到孩子口臭,舌苔白腻腻的,就给孩子吃了点消食片,但是也不管用,我无奈只能带他去医院检查。
< class="pgc-img">>检查结果一出来,医生就说:你给孩子吃消食片有什么用?孩子又不是一顿两顿的吃撑了,是脾胃差,消化系统“罢工”,营养吸收不好,所以才没胃口、不长个,三天两头积食、腹泻。脾胃是给孩子长个子、发育提供营养的“枢纽”,家长要时刻反省,这些儿童的身高“杀手”,你有没有给娃吃?
< class="pgc-img">>1、油炸、膨化食品
干脆面、薯片、锅巴等尤其受到孩子的喜爱,但是这些食品大多是经过高温油炸出来的,吃的时候都会摸“一手油”,还含有大量的添加剂、防腐剂,肯定会给孩子的身体造成影响,加重脾胃负担,而且没有任何营养成分,无法供给孩子的身体发育。
< class="pgc-img">>2、蛋黄派、巧克力派等甜腻食点心
孩子天生就是喜欢吃甜食的,很多家长会控制孩子吃甜食,对蛋黄派、巧克力派这种点心却放任,但是派类甜食比糖更加甜腻,会在体内滋生湿气,影响脾脏运化,过多的摄入糖分还会损伤孩子的牙釉质,让孩子肥胖,最好少吃。
< class="pgc-img">>3、各种饮料
各种碳酸饮料、果汁饮料也是孩子们的心头爱,尤其是夏天,放在冰箱里冰镇之后,喝起来解渴又消暑,但其实,对孩子来说最好的饮品就是白开水,碳酸饮料会导致钙流失,还不利于还的大脑发育,果汁饮料、奶茶等糖分含量都很高,既容易导致孩子蛀牙,还损伤孩子的脾胃。
孩子的脾胃不好,营养吸收受阻,不仅个子长得慢,还容易三天两头生病,所以家长不能不重视,可以经常给孩子冲点双低聚乳清,增强脾胃的运化,让孩子营养吸收好,输送到全身各处,孩子自然身体好、有活力,个子长得也快了。
>华社拉萨10月12日电题:西藏昌都脱贫攻坚纪实
新华社记者韩曦乐、格桑边觉、格桑朗杰
70年前昌都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西藏解放的基础,让百万农奴看到了自由的曙光;70年后,雪域高原上正在期待着另一场战役的凯歌。
这场战役,是脱贫攻坚。
作为我国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西藏是这场战役的主战场之一。
地处藏东的昌都,平均海拔超过3500米,在不足西藏十分之一的土地上,生活着自治区超过五分之一的人口。
主战场里,“攻下”昌都尤为艰难。
2016年以来,昌都市深入贯彻精准扶贫理念,切实结合西藏特点,尽锐出战、克服万难,交出了一份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单”。
搬迁!迎来新家园
2018年搬来新家之前,43岁的布贡住在离八宿县城400多公里的拥巴乡娜帕村,那是怒江峡谷半山上的一个小村庄。他说,那时从老家的窗户望出去,“只有地和山”。
八宿县境内的怒江流域,属典型的干热河谷,土地贫瘠。“我家7口人,有5亩地,青稞年产量只有600多斤,根本不够吃,每年要花5000多元买粮食。”布贡说。
布贡一家居住的乃然安置点,是八宿县规划建设的16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之一,位于冷曲河畔。这里新建了12栋6层公寓楼,在布贡75平方米的新房里,水电气配置齐全。政府安排了生态岗位,按政策还有草补、粮补等,加上在县城打工的收入,布贡一家的日子逐渐好了起来。
2016年以来,昌都市共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268个,占自治区总数的28%,惠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近10万人。
317国道边的丁青县尺牍镇易地搬迁点里,住着以前深居大山的建档立卡贫困群众1016人。
强珍一家6口,搬进了150平方米的藏式两层小楼。除了齐全的水、电、路、网,搬迁点还建有另一项配套设施——一座投资500万元的农畜产品物流中心,包括农贸市场和一家品牌超市。
作为易地搬迁配套产业,中心优先考虑服务搬迁户。强珍在农贸市场里租下一个10余平方米的摊位,做起粮油生意,年收入达到4万元,相比搬迁前翻了两番。
转型!换了新身份
“现在我每个月能拿到2500元的稳定工资和分红,家庭年收入翻了一番。”2018年,类乌齐县滨达乡央宗牦牛育肥基地投入生产,并就地招聘了7位牧民作为产业工人,28岁的向巴饶丁成为其中一员。
从此,当地农牧民可以通过土地流转,牦牛、草场入股,成为育肥基地的“股东”,享受土地租金和利润分红。
21岁的阿夏家里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几年前,全家都在为他的工作发愁。
位于贡觉县莫洛镇的阿旺绵羊繁育基地给阿夏带来转机。基地引入先进养殖技术,建立“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推动绵羊养殖向专业化、产业化转变。
这位勤快能干的小伙子在基地入职后,被送到天津学习养殖技术,成长为养殖场的骨干,月工资达到7500元。
如今,昌都市农牧业产业化率接近五成,越来越多农牧民转向职业化,有了更稳定的收入。截至2020年8月,昌都市累计开工产业扶贫项目848个,完工720个,带动1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
奋斗!拼出新生活
318国道边的八宿县白玛镇珠巴村,31岁的其美拉姆开了家农家乐,院子里绿草如茵,音乐餐吧、帐篷、儿童游乐设施等错落有致。
过去,其美拉姆家境贫寒,由于父亲患上白内障,弟弟妹妹正在上学,身为老大的她放弃读书的机会,和母亲一起扛起了家庭的重担。
“当时妈妈在家里种菜、酿青稞酒,我拿到县里去卖。”每天天不亮,其美拉姆就得背负60斤的酒,从家里出发。“到县城4公里路,要走1小时左右。”其美拉姆说。
其美拉姆一直在寻求改变。2003年,她到拉萨参加蔬菜种植技术培训,回到家乡后,把蔬菜生意做得风风火火。如今,在其美拉姆的示范带动下,珠巴村蔬菜大棚种植户达到10多户。
2019年,她投资60万元,在自家种植大棚蔬菜的基础上,建起了农家乐,每逢节假日,一天能接待游客上百人。
芒康县的昂旺邓吉被人称作“青稞王子”,是拥有42万粉丝的“网红”。
年少时,他跟着长辈下地种青稞。那时候,即便起早贪黑下地干活,日子依旧过得拮据。
为了摆脱困境,16岁的昂旺邓吉外出打工,积累了一定资金。2008年,他注册成立公司,从事青稞加工。
青稞是粗粮,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昂旺邓吉希望挖掘出更多的产品形态,提高青稞的附加值,让青稞走出高原。
他开始频繁前往内地,学习食品加工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随后研发出青稞饼干、青稞奶茶等创新产品。
2018年,昂旺邓吉开始在抖音上推广产品,宣传家乡。如今,公司年营业额达到800万元,产品远销天津、黑龙江等地。
5年来,昌都市落实发展特色产业、突出易地搬迁、强化“智志双扶”等脱贫举措,提升农牧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2019年,昌都市贫困群众人均年收入达到9432.35元。如今,11个县(区)全部脱贫摘帽。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