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外形、水果口味,这样的“奶茶杯”“可乐罐”可千万别让孩子碰!这些迎合青少年喜好的所谓“奶茶杯”“可乐罐”,都是国家明令禁止销售的电子烟。
近日,兰州市公安局红古分局下窑派出所成功侦破一起涉及生产、销售伪劣电子烟案,抓获涉案嫌疑人7名,查获成品、半成品果味电子烟、电子烟弹11000余个,查扣作案手机14部、电脑硬盘3个、涉案资金146万余元,全链条打掉了一个涉及5省7市、上下五个层级、严重危害国家经济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犯罪团伙。
家长举报,男子销售“奶茶杯”被查
“警察同志,我姑娘在家中偷偷抽一种外形奇奇怪怪的烟,不知道会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我非常担心……”2024年3月,兰州市公安局红古分局下窑派出所接到辖区居民举报,其女马某慧在家中偷偷吸食一款“奶茶杯”电子烟,其为了孩子身心健康,特向公安机关举报反映。下窑派出所通过报案人辨认购买该电子烟的平台及卖家账号信息,初步确定涉案嫌疑人员。为摸清销售渠道,民警在网上伪装成买家,“一对一”接触涉案网上卖家,再通过平台购买了该“奶茶杯”电子烟,在与报案人确认为同款“奶茶杯”电子烟后,提交相关部门鉴定,鉴定结果为该电子烟系国内禁止销售的电子烟产品,遂立案侦办。
通过对网购平台涉案嫌疑人和资金研判分析,发现该案涉及范围广,规模较大。经逐级汇报后,在市局、分局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各警种同步上案,派出所成立“3.08”专案组。3月23日,专案组民警奔赴河北省秦皇岛市成功抓获涉案嫌疑人张某良。
通过审讯,民警发现张某良手中并没有任何烟草制品,其是将收集到的买家信息送至上一级代理商后,从中加价销售、赚取差价。
万里追查,当场扣押伪劣电子烟1000余盒
“这个张某良只是个‘二道贩子’,背后肯定还有‘大鱼’,我们得接着挖,接着打。”在一次案情分析会上,兰州市公安局红古分局下窑派出所副所长关国宵介绍道。“于是专案组顺藤摸瓜,查到了张某良上线人员朱某。经过侦查,发现朱某也是‘二道贩子’,其主要组织招募下级代理通过网络平台推广引流和销售伪劣电子烟。下级代理将卖家订单信息交由朱某后,朱某再联系其上线,由其上线按照订单收件信息,使用朱某提前准备好的寄件人身份信息发快递、走物流,经营数额达50余万元。”
2024年4月,专案组根据线索,持续扩大战果,于4月16日在浙江杭州抓获朱某的上线陈某。经查,陈某自2023年起,向上家购买电子烟囤货于出租屋,自行向下线代理人通过快递发货形式向全国各地销售伪劣电子烟,经营数额达60万余元。
为了尽快摸清生产厂家,专案组抽丝剥茧,层层上溯,5月12日,兵分两路分别前往山东和上海,抓获犯罪嫌疑人刘某和赵某莹。经突击审讯,赵某莹如实供述了其以实体店为“幌子”,自2022年起,向上家囤购大量伪劣电子烟、烟弹,采用实体店和线上平台双向引流销售、招募代理人的方式,向全国各地销售伪劣电子烟的犯罪事实。民警进一步调查发现,其经营数额达29万余元,并在其囤货的仓库缴获伪劣电子烟、烟弹、烟油等1千余盒。
乘胜追击,实现全链条打击
“从赵某莹处查获的大量伪劣电子烟及配件上看,她的上线供货量极大,极有可能是源头厂家。”兰州市公安红古分局下窑派出所民警芦璐说。“5月21日,专案组乘胜追击,在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抓获正在摆摊售卖伪劣电子烟的赵某兵,但赵某兵拒不交代,持续顽抗。我们适时调整审讯策略和方法,在大量证据和事实面前,赵某兵如实交代了与妻子邓某艳在广东省东莞市成立一家伪劣电子烟生产厂,在无生产、经营许可的情况下,私自生产、加工伪劣电子烟及烟弹,并通过线下摆摊和线上大量招募代理人的方式销售,从中获利。”
根据赵某兵的供述,民警迅速赶赴广东省东莞市对犯罪嫌疑人邓某艳实施抓捕。但邓某艳具有较强的反侦查意识,自赵某兵被抓获后,邓某艳就觉察到危险开始外逃,并且刻意躲避公安机关抓捕,办案民警第一时间对邓某艳上网追逃。为尽快将其抓获,民警多方联系、开展走访调查、梳理其社会关系,最终联系到一名与其关系密切的亲属,在民警耐心细致的法律宣讲和思想引导下,该亲属主动联系查找并劝说邓某艳。7月9日,办案民警锁定邓某艳藏匿地点,在广东省东莞市将邓某艳成功抓获,在其工厂查获果味电子烟生产组装机械设备5台、果味电子烟包装盒28万个、果味电子烟其他配件6万余个。
至此,该案自2024年3月开始,办案民警奔赴5省7市,多线出击、连续奋战、顺线摧毁了这个立足口岸城市、顺线高速路网、网络引流售假、经营遍布全国的五级架构非法经营烟草制品犯罪团伙。目前,案件还在进一步深挖中。
“根据《电子烟管理办法》《电子烟产品技术审评实施细则》等涉烟法律规章制度,国内的水果味电子烟是绝对禁止销售的,不符合产品技术标准的电子烟会对呼吸、心血管、大脑神经以及消化系统等造成损害,尤其是对青少年大脑发育有一定危害,容易造成情绪波动,注意力不集中等后果。再次提醒大家类似‘奶茶杯’‘可乐罐’的电子烟一定不要让孩子碰,一旦发现有人销售,请立即拨打电话报警。”兰州市公安红古分局下窑派出所教导员张宏刚说。
来源: 兰州公安
源:兰州公安
卡通外形、水果口味,这样的“奶茶杯”“可乐罐”可千万别让孩子碰!这些迎合青少年喜好的所谓“奶茶杯”“可乐罐”,都是国家明令禁止销售的电子烟。
近日,兰州市公安局红古分局下窑派出所成功侦破一起涉及生产、销售伪劣电子烟案,抓获涉案嫌疑人7名,查获成品、半成品果味电子烟、电子烟弹11000余个,查扣作案手机14部、电脑硬盘3个、涉案资金146万余元,全链条打掉了一个涉及5省7市、上下五个层级、严重危害国家经济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犯罪团伙。
家长举报,男子销售“奶茶杯”被查
“警察同志,我姑娘在家中偷偷抽一种外形奇奇怪怪的烟,不知道会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我非常担心……”2024年3月,兰州市公安局红古分局下窑派出所接到辖区居民举报,其女马某慧在家中偷偷吸食一款“奶茶杯”电子烟,其为了孩子身心健康,特向公安机关举报反映。下窑派出所通过报案人辨认购买该电子烟的平台及卖家账号信息,初步确定涉案嫌疑人员。为摸清销售渠道,民警在网上伪装成买家,“一对一”接触涉案网上卖家,再通过平台购买了该“奶茶杯”电子烟,在与报案人确认为同款“奶茶杯”电子烟后,提交相关部门鉴定,鉴定结果为该电子烟系国内禁止销售的电子烟产品,遂立案侦办。
通过对网购平台涉案嫌疑人和资金研判分析,发现该案涉及范围广,规模较大。经逐级汇报后,在市局、分局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各警种同步上案,派出所成立“3.08”专案组。3月23日,专案组民警奔赴河北省秦皇岛市成功抓获涉案嫌疑人张某良。
通过审讯,民警发现张某良手中并没有任何烟草制品,其是将收集到的买家信息送至上一级代理商后,从中加价销售、赚取差价。
万里追查,当场扣押伪劣电子烟1000余盒
“这个张某良只是个‘二道贩子’,背后肯定还有‘大鱼’,我们得接着挖,接着打。”在一次案情分析会上,兰州市公安局红古分局下窑派出所副所长关国宵介绍道。“于是专案组顺藤摸瓜,查到了张某良上线人员朱某。经过侦查,发现朱某也是‘二道贩子’,其主要组织招募下级代理通过网络平台推广引流和销售伪劣电子烟。下级代理将卖家订单信息交由朱某后,朱某再联系其上线,由其上线按照订单收件信息,使用朱某提前准备好的寄件人身份信息发快递、走物流,经营数额达50余万元。”
2024年4月,专案组根据线索,持续扩大战果,于4月16日在浙江杭州抓获朱某的上线陈某。经查,陈某自2023年起,向上家购买电子烟囤货于出租屋,自行向下线代理人通过快递发货形式向全国各地销售伪劣电子烟,经营数额达60万余元。
为了尽快摸清生产厂家,专案组抽丝剥茧,层层上溯,5月12日,兵分两路分别前往山东和上海,抓获犯罪嫌疑人刘某和赵某莹。经突击审讯,赵某莹如实供述了其以实体店为“幌子”,自2022年起,向上家囤购大量伪劣电子烟、烟弹,采用实体店和线上平台双向引流销售、招募代理人的方式,向全国各地销售伪劣电子烟的犯罪事实。民警进一步调查发现,其经营数额达29万余元,并在其囤货的仓库缴获伪劣电子烟、烟弹、烟油等1千余盒。
乘胜追击,实现全链条打击
“从赵某莹处查获的大量伪劣电子烟及配件上看,她的上线供货量极大,极有可能是源头厂家。”兰州市公安红古分局下窑派出所民警芦璐说。“5月21日,专案组乘胜追击,在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抓获正在摆摊售卖伪劣电子烟的赵某兵,但赵某兵拒不交代,持续顽抗。我们适时调整审讯策略和方法,在大量证据和事实面前,赵某兵如实交代了与妻子邓某艳在广东省东莞市成立一家伪劣电子烟生产厂,在无生产、经营许可的情况下,私自生产、加工伪劣电子烟及烟弹,并通过线下摆摊和线上大量招募代理人的方式销售,从中获利。”
根据赵某兵的供述,民警迅速赶赴广东省东莞市对犯罪嫌疑人邓某艳实施抓捕。但邓某艳具有较强的反侦查意识,自赵某兵被抓获后,邓某艳就觉察到危险开始外逃,并且刻意躲避公安机关抓捕,办案民警第一时间对邓某艳上网追逃。为尽快将其抓获,民警多方联系、开展走访调查、梳理其社会关系,最终联系到一名与其关系密切的亲属,在民警耐心细致的法律宣讲和思想引导下,该亲属主动联系查找并劝说邓某艳。7月9日,办案民警锁定邓某艳藏匿地点,在广东省东莞市将邓某艳成功抓获,在其工厂查获果味电子烟生产组装机械设备5台、果味电子烟包装盒28万个、果味电子烟其他配件6万余个。
至此,该案自2024年3月开始,办案民警奔赴5省7市,多线出击、连续奋战、顺线摧毁了这个立足口岸城市、顺线高速路网、网络引流售假、经营遍布全国的五级架构非法经营烟草制品犯罪团伙。目前,案件还在进一步深挖中。
“根据《电子烟管理办法》《电子烟产品技术审评实施细则》等涉烟法律规章制度,国内的水果味电子烟是绝对禁止销售的,不符合产品技术标准的电子烟会对呼吸、心血管、大脑神经以及消化系统等造成损害,尤其是对青少年大脑发育有一定危害,容易造成情绪波动,注意力不集中等后果。再次提醒大家类似‘奶茶杯’‘可乐罐’的电子烟一定不要让孩子碰,一旦发现有人销售,请立即拨打电话报警。”兰州市公安红古分局下窑派出所教导员张宏刚说。
来源丨兰州市公安局红古分局
源:中国军网
主权碑前宣誓。
编者按
有一种执着,卫国戍边;有一种守望,捍卫和平;有一种责任,忠诚担当。
八一建军节即将到来之际,广大边关战友坚守战位,以奋斗者的姿态迎接属于自己的节日。这一刻,他们或巡逻在蜿蜒崎岖的山路上,奔跑在烈日炎炎的训练场上;或挺立在雪域高原的哨位上,驻守在距祖国陆地千里之遥的岛礁上。祖国边关每一寸疆土、蓝天、海域都有战友们捍卫和平的目光,万里边防线的每一座界碑旁,都有他们挺拔屹立的身影。
对于边防军人来说,“八一”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缅怀先烈、不忘初心,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使命的加油站、动力源。军人的忠诚和担当,体现在他们每时每刻的行动中,体现在日复一日的奉献坚守中。
家国天下事,社稷一戎衣。今天,撷取戍边官兵的几个故事,以此向广大坚守战位的边关战友送上真诚的节日祝福!
拉则拉哨所官兵进行升国旗仪式。李国涛摄
拉则拉哨所,国旗见证忠诚与坚守
旭日东升,照耀雪山,洒下一片金黄。
“敬礼!”7月23日清早,海拔4088米,西藏拉则拉哨所的升旗仪式简朴而庄重。再过一周,八一建军节就到了。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哨所飘扬的五星红旗分外鲜艳。
每逢“八一”更换国旗,是拉则拉哨所的传统。
哨所现在使用的国旗,是哨长陈治强从山下连队背运物资时带上来的。
“在拉则拉哨所,每一面国旗都被官兵们视若珍宝。”陈治强说,换下来的国旗,他们都会珍藏在连队荣誉室,这一面面国旗见证了一茬茬哨所官兵的忠诚与坚守。
连队与哨所的距离不仅远,海拔落差竟有500多米,唯一的上下通道艰险陡峭,连牦牛都上不去。官兵们形象地称之为“天梯”——最陡处达70度,最窄处仅容得下一只脚;官兵必须手脚并用攀爬,3公里的距离往往需要走3个小时。
今年的“八一”快到了,前几天上哨前,连长尼玛加措郑重地将一面崭新的五星红旗交给陈治强。
陈治强去年刚被选取为士官,他是建哨以来“资历”最浅的哨长。今年5月初,老哨长彭小平返乡休假,他主动请缨上哨守防。
陈治强坚持每周2次带队下山背运物资。几个月下来,这条“天梯”他往返了几十趟,一来二去练成了“铁脚板”。
这次上哨,因为刚下过一场雨,山路泥泞,加之要背负物资,异常难行。一路上,陈治强和战友互相搀扶,终于安全抵达哨所。
“再过几天,哨所上空又有一面崭新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了!”这个21岁的河南小伙子笑盈盈地说:“每次升国旗、唱国歌,是大家最自豪的时刻!”
哨所还有一位“元老哨兵”。四级军士长李进入伍14年了,他已是第6次上山守哨。
“新哨楼建成之前,官兵只能挤在一顶帐篷里,外面大雨,屋内小雨。”说起往事,李进不胜感慨:“听老兵们说,哨所的第一面国旗是老连长江白次仁亲自挂上去的。看着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在绝壁哨所,那种自豪感、责任感油然而生……”
哨楼飘扬的国旗给守哨官兵指引方向。李国涛摄
如今,站在国旗下,李进喜欢眺望群山。
2016年,李进上士服役期满,妻子好不容易替他在老家昆明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他却执意继续留队。
“守哨10多年,肠胃和心脏都查出了毛病……”去年底,李进利用休假时间到西藏军区总医院检查身体,结果多项指标异常。妻子为此十分担心,从那时起便总劝他早日退伍回家。
“家与国,总要有所取舍。”这是李进在电话里对妻子说得最多的一句话。这次上哨,李进也是临时受命。“哨所都是年轻同志,你上去要多帮衬。”
在“走”与“留”面前,像李进一样毅然选择留队的人,在拉则拉哨所还有不少。
两年时光飞逝,面对去留抉择,上等兵田文齐也曾犹豫不决。真正让他下定决心留队,就是因为受到李进的感染。
“巡逻上哨、观察执勤、背水做饭,李班长总是冲在前面……他常对我们讲的一句话就是,此生能有几年守卫在这里,这一辈子就值了!”
“在绝壁哨所升起五星红旗,意义更为深远。我们站立的地方属于祖国,我们身后有13亿人民!”田文齐说。
从老班长身上,田文齐看到了新时代边防军人应有的责任与担当;作为一名“00后”,戍边的经历将成为他人生最大的财富。
走出房间,田文齐回望哨楼上飘扬的五星红旗。对于“走”与“留”的选择,他已有了明确的答案——
“我的军旅梦就是早日成为老班长李进那样的优秀边防军人!”
盛夏的北疆阿拉套山,微风细雨,丝丝凉意。
7月25日一大早,居住在保尔德沟深处的哈萨克族牧民布仁达拉夫妇,便带着3个孩子起床了。打馕、煮奶茶、宰羊……一家人忙得不亦乐乎。
原来,就在昨天,夫妻俩得知,塞里克边防连执勤分队官兵第二天巡逻,要途经他们放牧的草场。
“我们要备上最好的馕和奶茶,请他们到毡房歇歇脚。”布仁达拉面带笑容说。
边防官兵与布仁达拉一家的故事,还得从几年前说起。
那是一个严冬,一场暴风雪不期而至,鹅毛般的雪片裹挟着冰碴打在毡房上,地处偏远的保尔德沟一夜间成了“雪域孤岛”。
布仁达拉年仅7岁的小女儿达伊利,突然发高烧,情况危急。夫妻俩急得团团转,走出毡房向远处眺望,唯一通往镇上的山口白茫茫一片,山路被大雪封死,夫妻俩一时手足无措。
焦急万分,布仁达拉决定向离他们较近的塞里克边防连官兵求助。
第二天午后,眼看雪停了,丈夫阿尔泰在家守护孩子,她自己骑上马,深一脚浅一脚向连队驻地出发了。积雪太深,几十公里的路程,她走了整整4个小时。
“解放军,救救我的孩子!”一身风雪、满脸泪水的布仁达拉向连队说明了情况。
指导员谭毅一边让布仁达拉赶紧吃饭,一边安排连队军医王立超备好药品和器材。20多分钟后,一行5人便骑马上路了。
官兵们赶到布仁达拉家时,已是深夜。王立超当即为达伊利作了检查,又喂她服用了退烧药。官兵们一直陪伴在达伊利身旁,安慰夫妻俩:“不要着急,孩子只是重感冒,等退烧了便无大碍。”
翌日一早,达伊利慢慢睁开了眼,她看到眼前一顶顶军帽上的“八一”军徽,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解放军叔叔图吾斯(哈萨拉克语:解放军叔叔好)。”
看到宝贝女儿开口说话,泪水顿时模糊了夫妻俩的双眼……布仁达拉紧紧握住了谭毅和王立超的手。
又过了一年多,布仁达拉的小儿子出生了。夫妻俩商量给孩子取名“加德拉”(哈萨克语:幸福)。布仁达拉说:“在军民一家亲的遥远边防,有解放军的守护,我们一家会越来越幸福。”
打那以后,布仁达拉一家与边防官兵的情谊愈加深厚。无论什么季节,但凡执勤分队经过家中的毡房,夫妻俩都会热情款待。
如今,小加德拉已经两岁了。伴着奶茶的飘香,布仁达拉讲起这些年发生在她家的变化——
丈夫阿尔泰主动学起了汉语,还担任了连队的护边员。在巡边中,他多次制止私自挖参的外来人员,并规劝他们下山。
布仁达拉成了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宣传员”,走到哪里就把军民团结的故事讲到哪里。
去年,边防官兵巡逻经过他们的夏季牧场,布仁达拉连夜为官兵打了40多个馕。在夫妻俩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牧民加入爱边拥军的行列。
谈及往事,布仁达拉眼含深情:“阿拉套山高,不如党的恩情高;七彩湖水深,不如边防官兵与牧民的情谊深。”
海拔3700多米的天山别迭里,荒无人烟。别迭里边防连的后山上,一道石墙高高矗立。
28年前,别迭里边防连奉命执行300多公里长的边防道路施工任务,官兵们肩挑手抬,历时一年建成这道防护墙。后来,连队决定将成绩突出官兵的名字,刻在新建成的防护墙上,并为这面墙起了个响当当的名字——“好汉墙”。
八一建军节前夕,“好汉墙”前,即将前往乌宗图什河前哨排驻防的15名官兵庄严列队,齐声唱起“别迭里好汉歌”:“别迭里狂风雪茫茫,我们有一道好汉墙……”
歌声豪迈,响彻云霄。踏着歌声,官兵们全副武装,又一次踏上了巡逻征程。
这一刻,“好汉墙”上镌刻的197个名字,仿佛在注视着这15名官兵渐渐远去的身影。
“今天是新战士王伟锋、吕辰光第一次前往乌宗图什河前哨。”走在队伍前面的指导员李国宽说,许多新兵都是从这里迈出巡逻守防的“第一步”。
在高达60多度的陡坡上,新战士手拉手,分批次翻越穷铁列克达坂。严晓春摄
乌宗图什河前哨排是一个季节性哨所,途中要翻越海拔4500多米的穷铁列克达坂,天气多变,道路难行。
李国宽不会忘记,两年前,时任指导员陈立带领官兵巡逻,在经过穷铁列克达坂时,暴风雪不期而至。
天山深处话荒凉,新战士穿行在布满乱石的边防道路上。严晓春摄
雪山上,官兵们手拉着手艰难前行,每走一会儿就停下来调整呼吸,清点人数。翻越穷铁列克达坂,高原反应严重,几名新兵不同程度出现头痛……列兵周晏旭一度出现幻觉,陈立在他面前大声说话,他却什么也听不见。
风狂雪大,官兵们冻得直打哆嗦。
陈立见状大声说道:“同志们,好汉是什么?好汉就是不怕吃苦、勇往直前!现在正是考验我们的时候,大家必须咬牙坚持。”
官兵们深一脚浅一脚奋力攀爬山顶、走下达坂。那51公里的山路,他们走了整整20多个小时。
翌日深夜,团里派出的救援队终于赶来会合。救援人员找到他们时,大家浑身皆白,个个成了“雪人”……
每次巡逻对官兵既是一次生理极限的考验,也是一次意志和毅力的检验。前往前哨的路上,要连续经过36个“之”字形弯道。山路盘旋而上,随着海拔的升高,体力消耗越来越大,被官兵形象地称为“绝望弯道”。
一次,时任排长戴波带队上哨,得知父亲突然中风,家里盼他速归。戴波思考了片刻,向连队报告:“请帮我转告家人,执勤任务一结束,我就请假回家。”
两个月后,哨所回撤。回到连队的戴波才得知,父亲已于一个月前去世了。为了让他安心守防,父亲的临终遗言是——戴波是国家的人,这个时候怎么能让他分心呢!
就这样,戴波父亲去世的噩耗,他的家人始终没有告诉连队……当年底,在连队老兵见证下,戴波成为镌刻在“好汉墙”上的第一人。
山风呼啸,雪山无言。李国宽讲完戴波的事迹后说:“‘好汉墙’上的197名官兵个个都是好样的,人人身上都有感人的故事。”
稍作休息后,官兵们继续艰难前行。在攀爬冰川时,王伟锋突然脚底一滑,滑向10多米外的悬崖处。电光石火间,李国宽扑上去一手紧紧拽住王伟锋,一手用力将匕首插入冰层……
经历了这惊心动魄的一幕,新兵王伟锋、吕辰光仿佛一下子明白了“好汉墙”的真正含义。
“只有爬过‘绝望弯道’、攀登过冰封雪岭,才能真正体会到老兵说的‘人人都有生死经,个个都有历险记’这句话的分量!”李国宽说。
终于爬上山顶,距离前哨排已经不远。在李国宽提议下,官兵们又一次唱响“别迭里好汉歌”……(李国涛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晏 良)
夏季的冰河水流湍急,新战士在老班长的帮助下逐个趟越冰河。严晓春摄
亲密战友。乔宇飞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