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报讯(黄照 王兴初报道)彝族是全国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中国西南地区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彝族文化颇具特色,历史久远,内涵丰富而精深,在国内外有很大的知名度。昭通--孜孜普乌,彝族六祖分支地、彝人老家。公元前800多年前,近3000年前,彝族人文祖先阿普笃慕在这里举行六祖分封迁徙大典,其六个儿子封为武、乍、糯、恒、布、默侯部,分别向四川、贵州、广西和云南方向迁徙。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走进一座城,了解一座城,可以从当地的饮食开始。中餐、西餐、川菜、火锅、渔家菜、回族菜……如今,在各类美食云集的昭通,亲朋聚餐、招待客人还是游客用餐时都多了一种选择,那就是彝族餐。
昭通乌蒙古镇为民族古镇,乌蒙也是彝语而称,在昭通政府要打造乌蒙古镇餐饮一条街的思想指导下,一群有民族责任的彝族同胞认为昭通为彝族发祥地,又是彝族著名六祖分支圣地,在属于彝族自己古镇里的一条餐饮街必须有属于彝族文化餐饮品牌,每个彝族都有传承和保护餐饮文化的责任,在这样的团队共同努力下,打造了一家以彝族餐饮为主题的兹兹朴屋餐吧。
原汁原味彝家风情,兹兹朴屋餐吧掌柜达久乌呷莫和餐厅大部分员工是地地道道的彝族人,他们来自大、小、西凉山,都热爱自己本民族的文化,说起开店的初衷,负责餐馆装修设计的彝族阿卓妮玮告诉记者:昭通彝族文化底蕴深厚,灿烂辉煌,民风淳朴又具特色,开这样一个店不仅让食客品尝到传统的彝族美食、更是对古老民族文化的一个传承,这也是我作为 一个彝族人的责任和心愿,在整个餐厅的装修设计中突出了彝族文化元素,从彝族崇尚自然,比如:太阳、火、土地,以黄红黑三色为本民族主色,以杜鹃花(彝语:索玛花)为圣花,有龙虎鹰图腾,有自己的人文祖先阿普笃慕和英雄祖先支格阿鲁以及六祖,每一间包间都有一个故事,走进兹兹朴屋餐吧,浓郁的民族风情扑面而来,细看一下彝族文化处处装点着这个地方,墙上挂着的彝族火图腾、彝族图案、身着传统彝族服装的阿咪子、优美的彝族歌舞表演、传统的彝族漆器制品、桌子、椅子、等均是红黄黑三种颜色搭配绘制而成。正所谓美食配美具。来过这里就餐的市民黄明才先生说起兹兹朴屋餐吧就竖起大拇指夸道;这才是原汁原味的彝族餐厅。吃的是彝族菜、见到的是彝家人、感受到的是彝族风情真的很不错。
一家彝族餐吧,一方民族风情。彝族菜的特色是鲜、嫩、脆、香,既有油香味,又不油嘴,更不腻心,味美无穷。最难能可贵的就是这里选用的食材大多来自凉山彝族自治州。跑山猪和跑山鸡,其肉质细嫩无比,绝对绿色环保。该餐厅坨坨肉,坨坨鸡算是彝族菜里的头牌菜。兹兹朴屋餐吧推出的乳山猪就是选用尚未发育成熟的仔猪,以其为原料烹制的美食肉质嫩而不绵、香而不腻,将肉切成小砣砣肉放入冷水锅里用猛火快煮,捞起放佐料簸匀入味后食用。主要佐料有盐、辣椒粉、花椒粉以及特有木姜子粉。由于这种木姜子粉具有独特的天然味精作用,因而砣砣肉中放入少许吃来则清脆鲜香回味无穷。不仅这里的坨坨肉让你心动,美味的坨坨土山鸡、地道的坨坨土豆等特色彝族美食更是让人意犹未尽。其独创的特色菜全家福就融合了彝族风味的几种特色菜品。随手抓起就吃,真是开口吃个爽。
阿卓妮玮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要打造一个富有彝族人文风韵的休闲餐饮吧,民族特色设备设施是它的基础,而浓郁的彝族味道才是它的灵魂。兹兹朴屋餐吧在传统彝族餐饮上将彝族过年八大碗浓缩为一道独具风格的彝族全家福,真正地道的彝家风味带给每一位食客,让味蕾告诉你彝家风味就在这里。当你吃着鲜嫩味香的坨坨肉,喝着甘香浓郁的特制酒,感受着浓郁的彝族文化,这会是一种愉悦身心的享受。欢迎更多的朋友前去体验彝族文化和品尝彝族美食。
cript src="https://lf6-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cript>
昭觉,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县,于2020年11月脱贫摘帽。它地处大凉山腹地,亦属乌蒙山区和金沙江流域,林峰苍莽,江河汹涌。乌金猪也因此得名。它们以大山为牧场,登高下坡,跋山涉水,喝山泉水,吃山间蔬果。因而身条健壮,野性未驯,肉质也别样新嫰鲜香,细腻劲糯。
2017年郑吃合回乡养猪,算得上是孤注一掷。在外多年的打拼,思乡之情越发浓重。加上对于乌金猪本身优势的看好,让他决定重返乡村,搏一把。“就想着拼一把。本来就没钱,拼成功了,日子就好过些。拼不成,大不了继续打工还债。”
2017年8月,他拿着东拼西凑的40万元,开荒山、建猪棚、修路、买母猪、买猪苗……
这40万元,34万元是借来的。
但是他对自己有信心,这源于他之前曾在打工的养猪场待了三年。“创业虽然有冒险的成分,但心里还是有底的。”三年里,郑吃合知道了怎么给猪配药打针,什么时候得打疫苗,怎么预防疾病,知道怎么接种保育,还知道怎么合理设计、建设猪圈。
可是,外面的养猪场,与昭觉养猪完全不同,外面的养猪场更具规模,也更规范,动辄千头起步,而且都是圈养,喂以饲料。而昭觉则是放牧式喂养,白天赶上山,傍晚引回猪栏。虽然如此养殖的猪,肉质更好,价格更高,可是与其他地方完全不同的养猪方式,还是让郑吃合决心从头学习,重新摸索。
2019年6月,他还清了所有的外债,猪栏里还剩了100余头猪。那时候,他终于松了一口气。投进去的,都收回来了,以后养多少都是自己的。他心想。
然而,新的困难继续考验着这位养猪人。乌金猪为放牧式养殖,鲜少喂养饲料,因而生长周期长,须得喂养十个月至一年才能出栏,变现周期也更长。创业前两年,郑吃合借钱买猪,再卖猪还钱。如今,债是还清了,却又没有钱买设备了。
“我想把养猪场的规模再扩大一点,却受制于资金,计划搁置了好几个月。好在2020年年中,碧桂园对三岔河村乌金猪产业进行资金扶持,我也因此从村集体贷款40万元。”
于是,他再次动工,加固了养殖场的地基和护坡,新建了一个500平方米的猪圈,并且特地在猪圈大棚上安装了卷帘,晴天可以打开透气,天冷可以闭合保暖。他还从安徽定购了一批保育设备,母猪、仔猪单独成栏,以避免仔猪的损耗。虽然猪圈内臭气熏天,但是人的心情是愉悦的。
新猪圈建成后,郑吃合期望养殖规模能扩大到1000头。“到时候,每年育肥猪的出栏量可以达三四百头,小猪可以达到五六百头,年收入也会有400万左右。”虽然,乌金猪在本地的销路不错,郑吃合还是希望能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这时候,碧桂园旗下的碧乡平台又发挥了作用。“他们对猪进行了包装和推广。使得我们大凉山的乌金猪成为了一个有特色,有知名度的品牌。”郑吃合对此充满期待,“销售渠道解决了,我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养猪了。”
不仅如此,碧桂园还投资500万元,在大凉山建立了养殖基地,进行规模化养殖。同时通过餐饮、旅游业的打造,让整个凉山的乌金猪走向更加市场化的道路。从养殖业到第三产业,这也是企业帮扶乡村,精准扶贫的一个成功案例。
澎湃新闻《物产中国》系列报道第十二集,走进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找到一位26岁彝族年轻人,他利用现代化养猪场务工学习的经验,回乡养殖乌金猪,使得这个粗放散养型的传统养殖业,焕发出勃勃生机。
游,我将其简单地归纳为两个字:看和吃。看,就是观赏异域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风土人情;吃,就是当地老百姓极具特色的菜肴,在家乡是吃不到的。
今天蚕子桑叶就来为大家聊聊在西部少数民族特色旅游中的一个菜系——凉山彝族餐。
有道是,来西昌不去看看泸山邛海当你没来过西昌;来凉山不去吃顿彝族大餐当你没来过凉山。
彝人好客,早就耳闻,有红军长征小叶丹和刘伯承歃血为盟为证;彝人善食,也是早有耳闻,有开在北京三里屯的阿斯牛牛为证。
< class="pgc-img">>来到凉山,来到西昌,一道浓郁的民族风情文化底蕴扑面而来。你穿梭在这个城市的大街小巷,无论是大通门的老城区,还是城南大道的商贸繁华地带,大大小小的餐馆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彝族餐馆也是比比皆是如雨后春笋。有规模、有名气的除了阿斯牛牛外,还有索玛酒楼、凉山风、大凉山、凉山风情等等。
< class="pgc-img">>翻开彝族饮食文化资料得知,彝族的历史十分悠久,主要居住在山区地带,以玉米、荞麦、大麦、粟米等杂粮为主食。多做成疙瘩饭、粑粑。肉食多做成“坨坨肉”牛羊汤锅、烤肉等。民间多食酸菜与豆浆同煮的“多拉巴”。烹调中擅长煮、烤、炸等。善于腌制肉类和酸制菜类。喜好咸、酸、麻、辣四种口味。
彝族菜的特色就是以肉食为主,菜种必不可少的就是辣味,这大概与其民族分布的地域也有一定的关系吧。彝族人能歌善舞热情豪爽,而且喜欢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无论时间地域如何变化,一个民族骨子里的特性是绝对不会改变的。不仅如此,彝族餐馆的餐具和布置还都使用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彝族漆器和饰物,因此我们也就毫不犹豫地将美味、传统、香艳的彝族姑娘和豪放的彝族小伙一起铭印在我们的脑海里。
< class="pgc-img">>最初彝族的饮食文化是简单的,煮熟加盐就是一道原汁原味的自助餐。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繁荣,彝族餐饮文化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和发展,适应多口味、大众化、时代感的菜品已经融入其中,丰富着彝族餐饮的内涵。但它的核心以肉食为基础的餐饮文化是没有被抛弃的,反而得到了发扬光大。这里介绍几个具有彝族餐饮特色的菜品让大家饱饱眼福。
——砣砣肉。砣砣肉选用凉山当地猪种,30斤左右,由于所选小猪终年敞放在山上,活动自由,肌肉比较结实,其肉软糯喷香。砣砣肉不能煮软,一煮熟即起锅拌上盐、海椒、花椒等佐料,特别要加上木姜子,拌在砣砣肉里,具有奇特的香味,既香又嫩又鲜。
< class="pgc-img">>——辣子汤鸡。把二斤多重的仔鸡杀后,在冷水里浸泡一下,放入火里烧,待细毛烧尽了,拨毛去杂洗净煮熟,用刀在鸡肉上拍打,连骨带肉剁成碎粒装入盆里,再倒入微温的开水,加盐、海椒面、花椒面、蒜泥,在盆里搅拌即成。特点是:麻辣味、汤鲜、香味浓。
——圆根酸菜汤。酸菜用圆根或萝卜叶子煮熟后连汤盛入陶瓷坛子中发酵,过数日后取出晾干后即成。在煮鸡、猪、牛、羊肉时,汤里加上酸菜煮开片刻即可。特点是:味道鲜美,帮助消化。
——荞麦煮粑。以热水拌和荞面做成扁圆形,开水下锅,水宽旺火煮熟即成。特点是:清香爽口,营养丰富。
< class="pgc-img">>——连渣菜。将黄豆用石磨磨成浆,放菜叶,点酸水制作而成,可吃原汁原味,不放任何作料,也可用湖海椒面等作料做蘸水浇在连渣菜上吃。特点是:清热解渴,色香味俱全,清爽舒服。
走进西昌每一家彝族餐厅,这几样菜都是少不了的,它代表的是彝族餐饮的精髓。
< class="pgc-img">>彝族餐在凉山、在西昌就是招待尊贵客人的标配。一桌餐费几百、上千价格不菲,但一到饭点座无虚席,有的餐厅必须要提前预订;每个餐饮店都有各自的彝族歌舞表演,吃客一边吃着可口的佳肴,一边欣赏着民族歌舞,陶醉其中,会忘了时日。
< class="pgc-img">>朋友,如果有时间就来西昌看看,如果有机会就来凉山转转,这里有你吃不到的美食,这里有你看不到的彝族文化,绝对会为你的旅行增添不一样的记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