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消费降级"这一现象对于众多餐饮从业者而言并不陌生。
众多火锅品牌早已纷纷采取"降价"策略。在2023年,海底捞的人均消费已跌破百元大关,降至99.1元。同样,呷哺呷哺旗下的湊湊火锅,其人均消费也从150.9元下滑至142.3元。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然而,从消费者的实际感受来看,"降价"的氛围并不明显,反而菜品的份量减少成为了显而易见的事实。消费者往往能够理解火锅店因经营成本上升而适度调整价格,但若是价格上涨的同时菜品份量却在不断减少,这就会感到难以接受。
过去,食客们常常以"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作为口头禅。但如今,对于那些动辄人均150元甚至200元的高价火锅,许多打工人已经表示“高攀不起”。
在郑州的一家巴奴毛肚火锅店,两位顾客选择了两小份牛肉、一份毛肚和一些蔬菜作为他们的餐点。结账时,在使用了折扣券之后,他们共花费了380元,平均每人消费了190元。
根据以往在巴奴用餐的经验,一般来说,一份牛肉和一份毛肚就足够两位顾客享用。然而,这次他们选择点了两份牛肉,原因是第一份88元的澳洲奶香牛小排在涮了几片后就所剩无几,因此他们不得不再次点了一份69元的雪花肥牛。值得注意的是,这次他们仔细数了数,发现雪花肥牛一共只有七片,每片的价格接近10元。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按照餐厅的标准,一小份肉的份量应该是75至85克。如果以85克作为一小份的计量标准,那么一斤雪花肥牛的价格将超过400元,这比市场上的价格高出数倍。尽管之前巴奴的一份肉价格也在五六十元左右,但那时的份量明显比现在要多。因此,许多顾客认为现在的价格已经难以承受。
除了肉类价格上涨外,火锅店的蔬菜价格也在逐渐攀升。早在2023年初,巴奴就曾因“18元5片天价土豆”而引发争议。尽管官方回应称实际上5片是小份土豆的正确价格应为9元,但网友们仍然表示难以接受。
到了今年315,西安一家海底捞校园火锅又被曝6元一份的娃娃菜只有4片。消费者向店长反映后,对方解释称刚开业,想看下学生的反馈,从而适当增加或者减少菜量成本。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降本增效的风,终究还是吹到了火锅赛道。追根究底,不止一位火锅店老板发现,火锅的人气开始断崖式下滑,生意越来越不好做。
楠火锅与海底捞、巴奴等火锅品牌有所不同,其主打特色是“小碗菜”,每份的分量相对较少。在楠火锅中,多数顾客钟爱的牛油锅底,虽然一份售价为38元,但其成本亦相当可观。该锅底包含一斤牛油底料和一斤渣料,其中牛油底料的成本价即高达18元一斤,而辣椒、花椒等渣料每斤也至少需要十几元的投入。因此,仅锅底的成本就占据了30元以上。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在火锅店的盈利构成中,菜品无疑是重要的利润来源。据一些火锅餐饮供应商透露,火锅店里毛肚的质量存在很大差异。例如,黄牛毛肚的口感较为柔软,成本为42元一斤,而水牛毛肚口感更为脆爽,但成本也相对较高,进货价能达到58元一斤。类似的情况还存在于猪黄喉和牛黄喉的选择上,如果顾客不特别询问,许多商家并不会主动说明其中的差异。
在火锅菜品中,肥牛卷也是消费者常点的热门菜品。然而,肥牛卷的品质差异较大,这从肉质的松散程度、下锅后的成色变化以及入口的嚼劲等方面都能体现出来。品质较差的肥牛卷容易解体,煮熟后还会微微发红,其成本仅为14元一斤。而品质较好的肥牛卷则成本较高,达到20元一斤。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对于火锅店而言,如果客单价设定在100元以上,那么为了符合这一价格定位,他们多数会努力确保菜品的品质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为了在成本上做出调整,一些火锅店可能会选择在人工方面节省开支,例如缩减门店人员数量。此外,为了降低菜品损耗,当天未能售出的菜品往往会成为员工的餐食。
面对日益加剧的成本压力,多家热门连锁火锅品牌已将其反映在经营策略中。为了吸引更多消费者,各品牌纷纷推出了具有吸引力的"打工人套餐"。例如,海底捞推出的168元欢聚双人餐,湊湊火锅推出的188元和208元午市双人餐,以及巴奴毛肚火锅的244元两人工作日尝鲜套餐,均显著降低了客单价,从原先的150元左右降至120元区间。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从各品牌的财报数据中,我们也能观察到这一降价趋势。2023年,海底捞的人均消费水平达到了近年来的最低点,为99.1元,较2022年的104.9元有所下降。同样,九毛九集团旗下的怂火锅,其人均消费也从2022年的128元下降到2023年的113元。另一家连锁火锅品牌湊湊火锅,虽然其人均消费在呷哺呷哺旗下品牌中仍领先于海底捞和怂火锅,但也从2023年的150.9元下滑至142.3元。对此,呷哺呷哺解释说,这是为了应对市场变化,湊湊对部分菜品增加了小份菜选择。
然而,对于消费者而言,尽管品牌方在财报上呈现出降价趋势,但在实际消费体验中,"降价"的感受却并不明显。消费者普遍反映,火锅菜品的份量有所减少,这成为了品牌方实际降低成本的一种方式。对于热爱火锅的消费者来说,他们理解并接受因经营成本上升或服务水平提高而带来的适当涨价。但是,当价格上涨的同时,菜品份量却不断减少,这无疑会让消费者感到不满。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曾几何时,"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成为了食客们的口头禅。然而,如今人均消费动辄150元甚至200元的高价火锅,已经让许多消费者感到负担沉重,甚至发出"高攀不起"的感叹。这无疑给火锅品牌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在保持品质和服务的同时,更好地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成为了火锅品牌必须面对的问题。
在疫情的影响下,许多行业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冲击,然而人们对火锅的热情却迅速恢复。《中国餐饮发展报告2022》指出,尽管我国火锅市场规模在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下降至5268亿元,但在2021年迅速反弹至5630亿元。这一趋势在2022年得到了进一步的延续,火锅行业吸引了大量资本的涌入。仅在2022年上半年,火锅行业就发生了5起重要的投融资事件,其中珮姐重庆老火锅更是成功获得了亿元级的A轮融资。
各大火锅品牌也在这一时期积极扩张,加剧了市场竞争。从2022年5月开始,巴奴在北京、合肥、武汉等多个城市开设了新店,其中合肥首店在开业当天因客流过大而婉拒了100多桌客人。同年7月,朱光玉火锅馆成功进入上海市场,其翻台率一度稳定在每天6次,月营业额高达500万以上,成为上海疫情期间的热门餐饮门店。到了9月,珮姐重庆老火锅在北京合生汇和三里屯连续开设两家新店,正式营业后的第一个中秋节假期,门店的等位号码一度排到了四五百号,显示了其强大的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力。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那段时间,网红火锅品牌不断涌现,短视频平台的探店博主们,推广单子接到手软。每隔一阵,就会听说行业里又一个牌子“做起来了”,听着心就痒。
尽管加盟费、管理费及实际投资金额均出现显著增长,网红品牌的强大吸引力仍然令众多餐饮从业者为之折服。往往在门店装修期间,就已有众多消费者主动上门咨询开业时间。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然而,仅凭“网红”概念是难以维持长期成功的。若选址稍显偏远,且食客并非仅因网红效应而光顾,则到店就餐人数相较于繁忙地段可能会大幅减少。网红风潮来去匆匆,热度虽高,但消散亦快。对于火锅餐饮从业者而言,去年一整年火锅品类并不如期待中的那样继续爆发,不仅是个体火锅店受到冲击,许多连锁火锅品牌也面临困境。
例如,谭鸭血火锅的门店数量自去年年初的654家锐减至年底的470家,一年间关闭了180多家门店。小肥羊这一曾经风靡一时的品牌,其门店数量也从鼎盛时期的760家大幅缩减至目前的100多家。湊湊火锅的创始人张振纬所创立的谢谢锅,尽管曾获得1.5亿美元的天使轮融资,并在上海、广州和深圳开设了四家门店,还计划于2022年将全国门店数扩展至40至50家,但如今所有门店均已关闭。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此外,由陈赫、薛之谦等明星加持的火锅品牌也失去了昔日的光环。贤合庄卤味火锅,其鼎盛时期拥有800多家门店,但如今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地的门店已全部关闭,全国门店数量仅剩几十家。另一家名为上上谦串串香火锅的品牌,目前仅剩下广州正佳广场和上海南京东路步行街两家门店,而在发展高峰期曾拥有近30家门店。
根据企查查提供的数据,2023年火锅相关餐饮企业的注销吊销数量累计已超过3万家。
火锅,一度是00后群体与家人朋友欢聚时的理想之选。回溯至2013年,巴奴火锅的受欢迎程度非同一般,顾客自晚上7点起便需排队等候,直至10点方能入座品尝。然而,时至2022年,再度光临巴奴,未点酒水的情况下,人均消费已逼近200元大关。相较于某些连锁火锅品牌,其口味不够鲜明,餐后身上留下的味道却较重。在价格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消费者愈发倾向于选择那些服务周到、环境优雅的就餐场所。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曾有美食博主在一家知名连锁火锅品牌体验后,发现人均消费近三百元,对此表示难以理解。鉴于该品牌历来以朋友聚会等普通社交场合为定位,该博主认为,只需稍加投入,两人便可享受到更高品质、更优雅环境的火锅体验,甚至无需亲自动手涮煮食材。
火锅,长期以来都是当代职场人社交互动、缓解压力的重要媒介。然而,在当下这个崇尚性价比的时代,由锅底、菜品、门店装修等成本共同构筑的高昂客单价,似乎让火锅在不少年轻人心中的地位逐渐滑落,甚至沦为选择鄙视链的底端。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低价竞争似已成为餐饮行业的普遍现象,尤其在火锅领域。然而,业界专家指出,消费者对于9.9元等低价优惠已显得麻木,价格趋同并未激发更多兴趣。当某网红火锅店附近一公里内突然涌现三家不同品牌的小火锅店时,市场风向已悄然转变。这些小火锅店以“市井风”“地摊风”为特色,店面小巧,员工精简,有效降低了客单价,同时沿用了传统川渝巷子火锅的风格,以轻资产、接地气的策略吸引消费者。
在经济压力加剧的背景下,消费者对高价火锅的抵触情绪日益增强,迫使高价火锅店寻求转型。以海底捞为例,该品牌推出了人均80元左右的副牌“嗨捞火锅”,减少了原有服务内容,并积极开放加盟,寄望于城市加盟商能助其一臂之力。与此同时,原本以毛肚等明星产品为主打的巴奴火锅,也推出了桃娘下饭小火锅,其6款小火锅价格均在30元以内,配菜价格不超过10元,主打一人食概念。
原本并未涉足火锅市场的餐饮企业,也开始觊觎这块利润丰厚的生意。例如,水饺品牌喜家德去年推出了类似“小火锅”的菜品;阿香米线也在北京、上海七家门店推出了“阿香小火锅”;而南城香更是以37.8元的超低价自助小火锅在北京市场迅速走红,被网友戏称为“穷鬼套餐”。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涌入火锅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不少品牌在低价策略中失去了原有的市场地位。以呷哺呷哺为例,该品牌于2014年上市时,客单价仅为44.4元,以其平价优质的火锅产品吸引了大量学生和打工人群体。然而,随着创始人贺光启希望将品牌向中高端方向发展,呷哺呷哺的客单价一路飙升至2023年的62.2元,原本的平价标签相较30左右的小火锅也并不平价了。
尽管贺光启推出了定位更高的湊湊品牌,并计划推出高端烧肉品牌趁烧,但呷哺集团的整体业绩并未实现预期增长。2021至2023年,呷哺集团累计亏损总额达8.45亿元。其中,湊湊品牌在一、二、三线城市的同店销售额增长率遭遇了两位数的同比负增长,显示出中高端市场定位的湊湊品牌受到了较大的市场冲击。
除此之外,尽管趁烧的客单价超过了呷哺呷哺和湊湊,但在高调启动后却逐渐沉寂。随着广州、深圳的门店陆续关闭,目前仅剩下上海龙华会一家门店仍在运营。在2023年的年报中,贺光启将湊湊的亏损归咎于“当前餐饮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且消费疲软”。他进一步强调,受外部环境影响,整个餐饮行业在2023年经历了严重的“内卷”。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显然,火锅行业日益激烈的价格战已经对众多参与者的生存空间造成了挤压。刘一手火锅的总裁兼CEO尹伊在接受采访时指出,火锅店面临着高人工、高房租和高原料成本的“三座大山”,因此价格战并非长久之计。对于那些正在寻求转型的连锁品牌来说,小火锅更像是在消费降级背景下的“权宜之计”。
今年3月上旬,巴奴毛肚火锅的创始人杜中兵所持股的公司,正式撤出了桃娘下饭小火锅。其实,这一决策早有预兆。在2023年年底,杜中兵就公开表示,考虑到公司整体能力有限,他希望巴奴能够更专注于主业务的发展,而非拓展副业。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然而,对于普通的个体商家来说,他们仍需经历一轮又一轮的市场洗牌。尽管如此,仍有人坚守在餐饮行业,坚信“人总要吃饭,做吃的总不会被淘汰”,正如他们当初选择进入火锅行业时所坚信的那样。
那么,火锅是否仍会像过去那段“没有什么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的时期一样,成为餐饮人关注的焦点呢?目前,随着“现炒风中餐”这一新概念的兴起,其独特的“锅气”特点似乎预示着一股新的热潮即将来临。这是否意味着“现炒风中餐”将成为下一个备受瞩目的“火锅赛道”呢?
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美食名片。重庆的地标性美食就是火锅。这是一种承接历史传统与地域习俗的文化形制,展现火辣性格与豪放气势的饮食形态,融合群体喜好与个性张扬的饕餮雅趣。在这座城市里的大街小巷,到处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这种可荤可素、可丰可简、可快可慢的任性饮食方式,造就出这座城市敢为天下先的执著性格。
重庆不仅是麻辣火锅的发源地,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也是火锅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地,大大小小的火锅店盘踞在山城的街头巷尾。他们一起讲述着精彩纷呈的重庆火锅故事,共同承载着方寸海纳的重庆火锅精神。如何在经营中更好地彰显历久弥新的火锅文化和精神,借力文化推广特色美食名片,重庆火锅天下宴博物馆演绎出了文化火锅的新篇章,喊出了重庆人的新火锅宣言。
好一座火锅的博物馆
坐落于重庆繁华地段北滨路店的重庆火锅天下宴博物馆,是重庆火锅天下宴博物馆产业投资集团打造的首家旗舰店,于2015 年初开门迎客,占地超过1 万平方米。相隔仅仅半年,“火投集团”斥资打造的第二家火锅博物馆——位于重庆桃源西一路的长寿? 重庆火锅天下宴博物馆也于去年9 月盛大开业。
对于打造火锅天下宴博物馆的初衷,重庆火锅天下宴博物馆产业投资集团董事长严琦表示,“将火锅历史文化和火锅消费相结合,是想为重庆火锅正名,打造重庆火锅新名片、重庆火锅会客厅。同时,也借助文化和资本的力量,促进重庆火锅走上集团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之路。”
重庆火锅天下宴博物馆旗舰店共四层,建筑面积5000 平方米,投资4000 万元,汇重庆火锅发展源流与食家、食客、食材、食场、食法于一体,融精品火锅、精品火锅文化、精品火锅礼品、精品非遗与文艺展演于一馆。一楼为火锅历史与文化展示区,占地约1000 平方米,集中展示了重庆悠久的火锅历史,追溯重庆火锅的起源及演变进程,形成历史文化深度融合与良性互动,从而打造和提升火锅文化的品牌价值。
踏进博物馆的大厅,一种肃穆幽深的远古气息扑面而来。宽阔的大厅,柔和的灯光,《巴人火煮》紫铜色浮雕作品,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震撼感。墙上的老重庆浅浮雕城市景象,瞬时让我们找到了家的温馨感觉。顶棚反扣的船形设计造型夸张、大气、明亮,充满了时尚与动感。玄色柱框、八角水井、院宅影壁、青砖门柱、年画宅门、雕花窗棂等精致的民居建筑构件,融汇了徽、赣、川、陕、湘、鄂、粤、闽等地的传统民俗元素。色彩、光影、照片、雕塑、实景、盆景、茶艺、川剧等艺术画面与表现形式快速切换,充盈着人们的视觉美感,丰润着不同店堂的景观功能。
浑厚的历史与深邃的意境在这里交织,精致的器皿与鲜活的生命在这里碰撞。历史浓墨重彩地划过时空,留下的是一种淡然与震撼,沉思与联想。
据悉,策划之初,为了更好地展现重庆火锅文化的发展脉络,火锅天下宴博物馆专门找到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长王川平予以梳理,并投入1000 余万元搜集到76 件火锅艺术品,其中既有5000 年前到清代、民国的蒸煮器的复原品,也有出现在重要历史时刻或事件中的“道具”,如1979 年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并宴请五位历史上著名的工商业界领袖,采用的就是火锅宴的形式,馆内珍藏着当时使用的锅具原品。
在展示重庆火锅历史演变的同时,博物馆将火锅经营的食场、食材、制作工艺、食法,与相关的文艺演出、火锅延伸产品、纪念品一同作为博物馆展示元素,与食客一道完成博物馆现场状态呈现,是参观者、就餐者共同参与的城市餐饮现场生态博物馆。比如,一楼专门辟出一块空间作为炒料区,消费者可以亲自体验炒料的乐趣,只收取火锅底料的成本价。
楼层不同定位不同
虽然名字中有博物馆三个字,但实际上重庆火锅天下宴博物馆就是一个火锅馆。除一楼为展示区外,其余三层均可以吃到真材实料的火锅,能同时容纳500 人就餐,店面从外观设计到内部陈设乃至于服务方面,都融合了非常多的巴渝文化元素,如吊脚楼等,餐具上也是颇为讲究的青铜火锅锅具。
为了让更多人感受重庆火锅的独特魅力,针对不同的用餐需求和人群,每层楼的定位和模式也有所不同。二楼是火锅大厅和演艺台,满足普通消费者需求,采取自助形式,锅底全为大锅,菜品按色彩盘结算,如浅蓝色饭碗免费,绿色盘每份6元,最贵的黑色盘每份98 元,黑色盘主要为毛肚等特色菜品,人均消费约80 元。同时,二楼提供符合重庆人口味的自酿鲜啤。
三楼和四楼均为包间,主要招待外地以及国外友人,以点菜的形式为主。锅底可自由选择每人一锅或是大锅,人均消费约120 元。在菜品上,增加了如牛肝菌、白灵菇、杏鲍菇等菌类菜品,以及鲍鱼、大象拔蚌、龙虾等海鲜河鲜。值得一提的是,四楼有一个可供46 人就餐的极品包厢。
在锅底的口味上,则是推出了两款底料。重庆本地人嗜辣成性,锅底自然是辣气十足,为外地顾客调制的锅底则会清淡一些,定制化。
边看川剧边烫锅
火锅是重庆的美食名片,而川剧则是由这片土地滋养出的文化名片。在火锅天下宴博物馆,来宾可以在一餐食间感受两种特色文化的迸发与交融,边烫火锅,边欣赏川剧变脸等民俗文化演出,饮食与文化在这里真正地融为一体。
到了重庆不吃火锅,就等于没到过重庆。这里是饕餮食客们的自助体验区。琳琅满目的菜品让人眼花缭乱;严格完备的食品检验制度保证食材质量生态新鲜;咕噜咕噜的火锅汤汁香飘四溢;丰富多样的渝派小吃新颖奇特美不胜收;农副土特产全部来自生态生产基地;川剧变脸绝活看得中外食客们口瞪目呆;物美价廉经济实惠的火锅文化体验过程,让来到这里的人们笑逐颜开。
从环境氛围的精心营造,到经营方向的基本定位;从餐桌餐具的苦心搭配,到菜品菜肴的装盘式样;从秘制底料的悉心调合,到斟酒换碟的服务要求,火锅在这个城市展现出一种和谐包容、璀璨绚丽、多姿多彩的文化品质。
搭建从田间到舌尖的追溯链条长寿·重庆火锅天下宴博物馆自去年9 月25 日开业以来,其所彰显的朝天门码头火锅特色文化和的美食、美景、美女吸引了大量市民前来就餐,食品安全监管为这些亮丽外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对于火锅来说,好的味道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食材的安全。人们该如何才能吃到放心火锅呢?长寿·重庆火锅天下宴博物馆的回答是:建立自己的食材来源渠道和一套完善食材来源监管办法。
食品安全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食品来源千头万绪,难于监管。为此,重庆火锅天下宴博物馆以“公司+ 基地+ 农户”的订单农业形式,先后在重庆9 个区县建立了原材料生产加工基地,包括白市驿豆瓣、泡姜、泡辣椒加工基地,荣昌生猪养殖基地,武隆高山蔬菜基地等,将企业所需原辅材料生产的“第一车间”放在农民的田间地头,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一体化,确保了大部分食材从源头到餐桌的无缝对接。
对于一些无法自己生产的食材,长寿·重庆火锅天下宴博物馆则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各门店责任人必须对采购的食品原辅材料进行索票索证,保证所用原辅材料符合国家标准;各店经理、厨师长必须加强食品加工经营过程中的管理和检查,确保加工经营过程符合食品安全规范要求,同时通过层层签订责任书,把食品安全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工作环节及工作人员身上。
此外,他们还搭建了一套火锅原材料的采购追溯体系,对产业链环节进行严格管理,实现从养殖一直到餐桌、垃圾处理各环节的实时、动态监测管控,提升火锅食品安全监管水平。
为了完全消除顾客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顾虑,长寿? 重庆火锅天下宴在后厨装上了摄像头,“晒”出厨房,将公众监督视角引入餐饮企业的案板边、锅灶旁。
走进长寿? 重庆火锅天下宴博物馆宽敞的后厨,天花板上共安装了5 个摄像头,通过实时直播将厨房动态——食材选择、烹饪加工、厨房卫生、厨师仪表等一一呈现给食客。在厨房外用餐大厅的一块电视屏上,正播放着厨师准备食材、烹制菜品的全过程,一个画面持续约30 秒即切换成另一画面,几乎可以覆盖后厨的每个角落。所有的视频信号实时传递到大厅和包房,食客在用餐时,对厨房运行情况一目了然,并随时可切换镜头,了解厨师准备食材、烹制菜品全过程。
顾客除了能够通过大屏幕观看厨房的情况以外,在确保厨房运行秩序和安全的前提下,还可由专人陪同,在清洁消毒后进入厨房参观。
首创“消费股东”概念
火锅天下宴博物馆在运作模式上,是以资本运作与实体经营相结合的形式,汇集了近40位重庆美女老板共同投资打造。其中有来自骑龙、秦妈、陶然居等知名民营的餐企,也有桥头火锅这样的国企,还有做投资的女企业家。这也引发了当时重庆餐饮抱团发展的一段佳话。
抱团发展的优势在于,不仅可以整合资金等显性资源,也能够整合名气、
智慧等隐性资源。
比如,重庆火锅天下宴博物馆推出的“消费股东”概念,就是女企业家们的智慧结晶。消费者在购买重庆火锅天下宴博物馆的消费股东卡之后,将消费视同为投资,每年按消费比例提取利润,为消费股东组织和举办一些活动,同时,消费股东还可享受菜品优惠、菜品定制、生日祝福、代驾等多项超值服务。
火锅天下宴博物馆是首家将火锅艺术品搬到店内的火锅店,也是一座可以看、可以吃、可以玩的博物馆。当然,它还有一个更为响亮的头衔,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授予的“中国最具文化软实力品牌”。入选理由是“这是一个融合重庆美食、美景、美女三张城市名片为一体的品牌,无愧于重庆城市文化的代表”。
未来,火锅天下宴博物馆也将以重庆火锅为载体,弘扬重庆餐饮文化,成为一张面向全国、走向世界、能讲述重庆餐饮文化巴渝文化故事的名片。
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击缶而歌》
华容点翠(像素画) 王开立
湖北黄梅挑花图案
电驭山城(像素画·局部) 刘海淇、刘越等
从清晨至傍晚(像素画·局部) 朱梦佳
火锅之城(像素画·局部) 王跃、杜镜愚等
最美劳动者(像素画) 曾晓庆
【学人谈】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以气势恢宏的《击缶而歌》作为开篇之语,2008位演员整齐划一、秩序井然,在雷鸣般的击缶声中,幻化出60秒倒计时的图像,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上,韩国国家馆的地面以色彩斑斓的像素图形拼接成韩国首都首尔的地图,以崭新的符号化空间,为上海与首尔之间的交流建立起全新的平台;2015年米兰世界博览会中国国家馆的主题多媒体装置“希望的田野”,由数万根高低错落的发光LED“麦穗”组成,一片片“立体的像素”构成巨大的动态画布,演绎着中国大地的旖旎风光……这些艺术作品在全球视野下的大放异彩,无不借鉴了像素艺术独有的视觉特性和审美理念。从舞台上的表演者,到建筑中的一砖一瓦,再到大型艺术作品里的每一根装置,如“像素颗粒”般平凡无奇的个体,在特定的规律下组成阵列,便可以展现出气贯长虹的视觉震撼。
像素,是构成计算机图形的基本单位,也是数码图像中细分到最小的个体。所谓“屏幕分辨率”是指屏幕纵横向上的像素点数,这个数量不仅决定了图像在数字存储状态下的文件体积,更影响着我们观看图像的方式。
以点为基本元素构成形象的视觉表达方式,可以追溯到一些存在已久的艺术形式,如马赛克镶嵌艺术、点彩绘画以及起源于唐宋时期的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湖北黄梅挑花图案等。而与它们不同的是,像素艺术更加遵循栅格系统的平面坐标体系,并限制使用颜色的数量,它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互联网发展伊始,电脑硬件的显示局限让电脑图像的创作者们不得不面临一个问题:在有限的分辨率下,如何用最少的“小方块”组合来表现明确的物象?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也是“像素”由一种技术元素,转变为一种艺术元素的过程。
像素艺术特指那些保留了像素视觉纯度与颗粒感,并以“锯齿与矩阵”这一独特的视觉效果作为艺术语言的创作。它追求宏观与微观的和谐统一,在呈现整体图像的同时,强调个体的重要性。作为一种艺术风格,像素艺术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不可替代的审美价值。
像素艺术的兴起,最初依赖于电子游戏产业的发展。当下,许多美术院校专门在游戏美术相关的专业教学中设置“像素艺术课程”,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像素画的创作,深刻理解像素艺术独有的语言规则。像素艺术中透视规律的一致性表达使其具备特有的秩序性,典型的形式是等轴和等角的透视表现,即“无灭点透视”,这与中国传统界画的创作技巧异曲同工。学生们以这样的语言体系绘制建筑、人物,表现故事场景,从而对像素画的规律之美和艺术魅力也有了更深层的认识。以获得“靳埭强设计奖”金奖的四川美术学院学生集体作品《火锅之城》游戏界面为例,作品以鸟瞰视野展现广阔的场景,呈现出华丽又不失趣味的幻想空间。作者将重庆的标志之一——火锅作为设计理念的基石,在此之上结合重庆的城市风貌、红色地标、工业设施等元素,共同组合成一锅丰富多彩的“麻辣盛宴”。
随着时代的发展,像素艺术早已不局限于游戏美术领域的应用。作为艺术家和设计师们创作与表达的方式,其形式常见于平面、标志等诸多设计领域。
在分辨率较低的“低位数”像素作品中,艺术家们往往会在模糊、混沌的观感体验里建立一种特殊的视觉秩序,强化物象的颗粒感,赋予作品丰富的想象空间。如曾晓庆以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形象为基础创作的像素画《最美劳动者》中,每个人物仅占据3000左右像素点的区域,要以如此有限的分辨率表现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需要艺术家强大的概括能力。在色彩的选择方面,作者将每个人物都归纳在二至三种主色调中,再通过在服饰细节上点缀亮色,既保证了每个人物都有独特的色彩偏向,又保有多彩的局部细节。
而对于“高位数”的像素作品,其创作风格则走向两个不同的方向。一类是继续强调“模块化”和“栅格化”的特征。如王开立的《华容点翠》以京剧繁复华丽的服饰为切入点,通过对传统纹饰的精炼与提取,并用像素语言将它们进行融合与再造,让人们以全新的方式领略中国传统戏曲服饰之美。另一类则更加接近传统写实绘画的表达方式。如朱梦佳的《从清晨至傍晚》生动描绘了不同时间段的自然风貌,微妙的光感与色差皆通过一个个像素点传递出来;差异君的《流浪地球》则选取了同名科幻电影里的宇宙场景进行描绘,在颜色的过渡区域,艺术家采用“喷枪画法”替代传统的“像素抖动”技法,使得画面更具朦胧的光感。由于对每一个像素颗粒都能精确控制,像素艺术家们完全可以创作出与传统架上绘画一样富有人文气息的作品。
不同艺术形式间的交流互鉴,为艺术的发展带来活力。如今,广义上的像素艺术已然突破了屏幕媒介的限制,可以通过多种材料与形式来呈现。在带有像素风格的艺术审美取向的驱使下进行创作,将像素艺术的内核与其他艺术门类相结合,是许多艺术家探索的方向。如韩旭东的木雕作品《秋天之潮》,便是在写实的形象中融入局部的像素化形态。空间中的木块可以通过推拉调整位置,为静态的雕塑作品赋予动态的视觉感,也为传统木雕艺术注入了现代科技的新元素。像素从二维平面向三维空间延伸,立体化的像素也被称为“体素”,体素不仅应用于艺术领域,更在三维成像、科学数据与医学建模等领域发挥着巨大作用。
在现代服装设计中也能看到像素艺术的身影。如以像素组成的迷彩——数码迷彩。不同于传统迷彩的平滑边缘,数码迷彩将像素进行抽象和无序的排列,在红外探测和夜视镜下具有更大的隐蔽性优势。
像素艺术是宏观与微观相辅相成的艺术,也是在科学与技术的共同催化下生成的艺术。它强调了每一个像素微粒的重要性,更凸显了对个体的尊重。当像素作为个体的点时,也许微不足道,但只要组合在一起,构成线、面、体,便会绽放出非凡的艺术魅力。对于身处新时代的我们亦是如此,每一个人都是一颗平凡的“像素”,而当这些“像素颗粒”同向同行,形成合力,一幅亮丽的时代图景便徐徐展开。
(作者:张剑,系四川美术学院影视动画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