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我们在这里吃午餐》的第一期《年轻人和中老年人成为“饭搭子”,原因是……》获得了不错的反响,第二期这就来啦!本期闵行融媒小伙伴们来到了锦食代浦锦街道社区长者食堂,一起来看~
锦食代—浦锦街道社区长者食堂位于浦锦街道芦恒路上,来到这里的第一印象,就是菜品丰富,装修敞亮,信息公开透明。
社区长者食堂的张经理介绍,这里的套餐主要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提供,专门设置了几个丰富的套餐供他们选择,价钱基本为20、25、30元,饭和汤都是免费自助的,其中还给老年人5元钱的优惠。每天的菜都会留样放在冰箱里,给安全部门做溯源抽检。每一餐,每一菜,细心取样待检,透明厨房让市民用餐更放心。
十一点刚过,取餐窗口已经迎来了前来吃饭的叔叔阿姨们。
就餐市民表示:“我爱吃梅干菜扣肉、酸菜鱼汤,我们夫妻俩一顿饭大概需要40块。”
还有市民表示这里的菜口味清淡,少油少盐,比较健康,很符合老年人的口味和需求。
不过人气更高的明显还是主菜区,干锅茶树菇、酸菜鱼香气扑鼻,各色小份菜也可谓色香味俱全。
闵融小鹏:“看完他们吃饭,现在是我们自己吃饭了。我的是22块钱的茶树菇干锅,价格很便宜。另一个套餐是25元,如果是浦锦街道满60周岁及以上的老人,可以减5块钱,就是20块钱。茶树菇干锅其实很适合年轻人的胃口,里面麻麻辣辣的,味道真的是和饭店相比是不相上下。”
那前来这里光顾的食客们,都会给这家社区食堂打几分呢?
市民们:“95分(9.5分)!”“9分!9分扣一分因为怕你骄傲,哈哈哈。”
锦食代-浦锦街道社区长者食堂
上海市闵行区芦恒路60号
今天的社区午餐大家觉得怎么样呢?
下一期我们要去哪里呢?
欢迎大家转发点赞本条微信
同时欢迎大家留言,
下一期
就去你家门口的食堂去吃饭!
不论是新开业的餐厅,还是经营了数年的老店,都推出了“小份菜”“半份菜”。连日来,中海社区开展专项宣传活动,倡导餐饮经营者、消费者践行“光盘行动”。社区工作人员连去10余家餐饮店,发现健康餐饮观念越来越普及。
4月8日午时,在北寒北巷的一家川菜馆内,来就餐的顾客络绎不绝,并且还有几名外卖小哥在等待取餐。“以前的菜品只有1个规格,胃口小的顾客独自用餐,肯定吃不了。如今,每道菜都有大、中、小3个规格,线上线下销售都非常火爆。”该店负责人表示,虽说大份菜的利润更高,但大部分顾客选择小份菜的意识越来越强。所以,点餐时,服务员会主推小份菜。女顾客单独吃,小份菜荤素搭配加个米饭,吃得饱又不浪费。
同样,在北寒路的一处家常菜餐馆,餐具从以前的圆形菜碗,换成了容量更小的菜盘,价格也相应下调。门店负责人介绍,调整餐盘后,收餐时可以看到光盘率明显提升,很少有剩餐。越来越多的人养成了适度点餐、吃不完“兜”着走的好习惯。记者 李涛 通讯员 梁蕊 太原晚报
老餐厅(老年助餐服务)作为政府部门大力推动的民生实事,近两年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敬老餐厅建设,解决了很多老年人“吃饭难”问题,深受居民欢迎。敬老餐厅的运营和发展情况如何,怎样才能走得长远?近日,本报记者走访了敬老餐厅,试图寻找答案。
< class="pgc-img">>早听说长春市富豪花园小区内有一个敬老餐厅,口碑不错,4月18日上午,记者慕名前往。绿树鲜花掩映下,“富豪社区敬老餐厅”的牌匾透着美感,下面还有一个牌子:乐聆敬老餐厅。9时30分,记者见到了餐厅经理孙女士,她正在和几位老大姐开会,“下周我们在白城还有一家敬老餐厅要开业,这已经是我们的第11家餐厅了,准备带我们志愿者团队的老人们去演出祝贺,顺便带他们去旅游。”说起开办敬老餐厅,孙女士信心满满。“我们开办的都是嵌入式敬老餐厅,去年上半年办了3家,8月份以来,陆续开了好几家,都很受欢迎,只要有机会,我还会接着办。”
< class="pgc-img">>什么是社区嵌入式养老餐厅?就是不光能用餐,还能开展活动,甚至还有养老房间,可以居住。孙女士说,“富豪花园小区是我们乐聆养老的第一家店,社区给的场地。老人在这儿能吃、能玩,老人们特别喜欢。我们这儿还有志愿者团队,大部分是一些单位退休的老干部,他们愿意付出,过年过节,我们组织志愿者们去慰问困难家庭。做社区养老服务要体现出政府的扶助政策和关怀,体现出公益性。”
< class="pgc-img">>办敬老餐厅两年多,有一些事让孙女士很感动,也很难忘。她说,富豪社区有一位双眼失明的老人,原来摸着做饭,经常吃凉饭。自从敬老餐厅开了,老人能吃上热乎饭了,他说,“自己感觉有家了。”老人经常把社区给发的米、面、油送给餐厅,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不知不觉到了11时,餐厅中午开饭时间。10多张餐桌坐满了老人。他们开心地聊天,脸上带着笑容,一位刚从外地回来的老人亲切地和孙女士拥抱,像是久别重逢的亲人。餐台上,6个热菜,4个凉拌菜,还有蒸土地、地瓜,蘸酱菜,色、香、味俱全,很是诱人。老人们自助选餐,一边还赞叹着,“在家里哪能做这么多菜呀!最多两个菜,吃不完还得浪费。”“大碴子粥、发糕,都是我和老伴爱吃的,在家里做很费事,在这儿天天有,真方便。这个餐厅,太好啦!”77岁的邢淑琴老人和老伴每天都到餐厅吃饭,也对餐厅特别满意。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老人们的满意度,是发自内心的,也是餐厅经营者的良苦用心换来的。孙女士说,餐厅大家特别喜欢,尽管冬天来的人少,赔钱,可是一开春,老人们都来了,马上就火起来。她觉得餐厅不光能吃饭,还是老人们情感交流的地方,邻里情都体现出来了。“我们的服务是以老人满意为标准,不同的想法和口味,只要老人能说出来,我们就能做出来。”
为了更好地运营敬老餐厅,也为了和政府相关政策能对接,孙女士在富豪社区敬老餐厅刚刚上了新的就餐系统,能提供刷脸就餐服务,目前开始试用。“老人的年龄等所有信息都能显示出来,老人方便,我们也方便,对以后每个店的经营情况也能有个掌握。政府提倡的老年卡就餐系统我们也在用,但刷老年卡的人少,将来准备研究把两个系统对接上,给街道社区都可以开端口,坐在办公室就能看到各个餐厅的情况。这个系统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儿女还可以通过手机APP为老人订餐,老人也可以自己打电话订餐,我们让志愿者给配送到家,一次只收2元钱配送费。这样就解决了不方便下楼的老人就餐问题。”
敬老餐厅是公益性惠民事业,据了解,目前很多餐厅都是微利、持本或者亏本运营。对此,孙女士有自己的看法。她说,“做这个行业必须是喜欢,用感情来经营,用心去经营,把餐厅办出特色、个性化,我们能持本,够员工开支就行。未来希望实现连锁规模经营,增加收益。”
吉林日报社出品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韩雪洁
策划:韩雪洁
执行主编:于悦
编辑:韩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