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人都听说,火锅汤不能喝,其中含有毒物。有些朋友问,是什么时候不能喝呢?刚煮的也不能喝吗?煮久的汤一点都不能喝吗?这个问题,关键还是要数据说话。火锅汤中的危险,除了让痛风病人担心的嘌呤类物质,还有亚硝酸盐和亚硝胺类。
久煮的火锅汤有毒?
一篇国内的研究论文(作者:王苏雯,题目:火锅烹调过程中亚硝酸盐的调查,发表于《上海预防医学杂志》),研究人员测定了4种火锅汤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测定时共采集4个点的数据,即开始吃时,及涮各种食品后30分钟、60分钟和90分钟时。
测定结果发现,随着测定时间的延长,涮锅汤中的亚硝酸盐含量的确是在不断上升的。到90分钟用餐结束的时候,酸菜汤底的上升倍数最多,为9.83倍,海鲜汤底也较高,为7.06倍。骨头汤底和鸳鸯汤底的上升幅度小一些,分别为2.88和3.05倍。
从亚硝酸盐的含量来看,开始时的汤底浓度相差不大,在1.3~1.8毫克/升之间。但随着涮锅时间的延长,亚硝酸盐含量差异越来越大。酸菜汤底的最终含量高达15.73毫克/升,海鲜汤底也达到12.70毫克/升。所以说,煮时间太长的涮锅汤不利健康,这种说法是有依据的。
如果喝这样的汤,会发生亚硝酸盐中毒吗?
按照最高的15毫克/升来算,如果喝2小碗(400毫升)的汤,摄入的亚硝酸盐为6毫克。加上所涮食物中的数值,应当也不会超过20毫克。这个数值还不足以令大多数人发生亚硝酸盐中毒,因为亚硝酸盐中毒的剂量通常在200毫克以上,但这并不意味着不会给人体带来不良作用。在火锅汤中,氨基酸和胺类物质的含量是比较高的,它们在加热条件下可能与亚硝酸盐合成亚硝胺等致癌物。虽然汤中的亚硝胺含量没有测定数据,但它的存在仍然令人担心。如果经常吃这样的涮锅,不能排除其促进消化道癌症发生的风险,所以久煮的火锅汤还是少喝为宜。
吃火锅的顺序——先素后肉
一般人吃火锅都是一开始就先吃肉,通常是几盘子肉吃完了,也差不多饱了,菜只是随便吃几口。这种方法很不可取,很容易一下子吃进去大量的脂肪,而蔬菜和主食少得可怜。
最好的顺序是先涮薯类和蔬菜,先将胃部填充一些,再吃肉类,这样可以避免吃进太多的脂肪,有利地控制总热量。如果实在是想先吃肉,那也一定在吃肉的同时,多涮蔬菜并搭配薯类。而且蔬菜的量至少要在肉的2倍以上。
吃火锅的温度——宜温不宜烫
很多人都喜欢吃火锅时热火朝天的感觉,喜欢刚从汤中捞出的烫烫的食物。实际上,这样吃非常危险。我们的消化道是非常怕热的,口腔的耐热温度是65℃,而食道黏膜的耐热温度只有45℃。过高的温度会伤害到娇嫩的口腔和食道黏膜,如果总是受到这样的高温伤害,再加上麻辣的刺激,口腔和食道可就受不了了,非常容易引发炎症、溃疡。
所以涮煮的食物不要刚从滚烫的汤中夹出来就吃,多控一控,将汤水尽量沥干,放入小盘中晾至温热不烫的时候再吃。
尤其要注意脂肪含量多的红油火锅,因为夹出来的食物外面会裹着一层油,有非常好的“保温”作用,食物内部的温度会很高,而且有这一层油的“保护”降温也会比较慢。所以夹出来后一定要多等一会,等食物彻底不烫了再吃。
火锅食物材料的选择
蔬菜:应该是种类、数量都最多的食物,最好能兼顾各种蔬菜,而且一定要有对身体益处大的绿叶菜:菠菜、茼蒿、香菜、莴笋叶、豌豆苗、西兰花、绿叶生菜、油菜等等。再根据喜好选择一些浅色蔬菜,如大白菜、冬瓜、白萝卜、笋片等。蔬菜含大量维生素及叶绿素,其性多偏寒凉,不仅能消除油腻,补充冬季人体维生素的不足,还有清凉、解毒、去火的作用,但放入的蔬菜不要久煮,才有消火作用。适量放些豆腐:豆腐是含有石膏的一种豆制品,在火锅内适当放入豆腐,不仅能补充多种微量元素的摄入,而且还可发挥石膏的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的作用。
菌藻类:蘑菇、木耳、海带也可多点一些,很多火锅店都有菌类拼盘,不妨点一份,可以一次吃好几种蘑菇。
薯类:红薯、土豆、山药、芋头这些薯类要点一些,一起涮出来当主食吃,比吃完火锅再来个油酥饼、炸馒头、白面条要强得多。
豆制品:豆腐、冻豆腐、豆腐皮都非常适合涮煮来吃,但要注意油豆泡、油炸过的腐竹都是脂肪含量较高的。
肉类:肥胖、有慢性病的人要少点脂肪含量高的肥牛、肥羊肉片,因为用来涮煮的肥牛羊肉片脂肪含量可高达30%。最好点瘦牛肉片、鱼虾、鸡肉片、百叶毛肚、鸭血这些脂肪含量比较低的肉类。当然如果是怕冷瘦弱的人,可以点一些牛羊肉。
民健康
一切为了人民健康
一切为了人民幸福
关注
热气腾腾的火锅,最能温暖冬天的胃和心了。对普通人来说,注意荤素搭配等营养均衡的原则就行,但对于糖尿病等特殊人群来说,吃火锅时如果食材选择不当,很可能带来健康风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营养科宋新来给大家讲讲特殊人群吃火锅的要点。
糖尿病患者少点虾饺鱼丸,主食首选粗粮。
血糖不稳是糖尿病患者的大忌,因此这类人群在吃火锅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肉类选择含脂肪较少的鱼、虾、鸡肉或新鲜的瘦肉,而虾饺、鱼丸等含有大量肥肉和淀粉,蟹棒等也是高淀粉食物,应尽量少吃;第二,蔬菜应该首选叶菜类和瓜类,若吃土豆、藕片、芋头、红薯等淀粉类蔬菜,应该减少主食的量;第三,主食首选荞麦面、绿豆面等粗粮产品;第四,不选果汁和含糖饮料,白开水、淡茶水或无糖豆浆都可以。
痛风患者少吃海鲜和动物内脏,饮料首选苏打水。
低嘌呤是痛风患者总的饮食原则,首先,食材以素食为主,搭配少量肉食,最好不选择海鲜和动物内脏。多数蔬菜水果是低嘌呤食物,尤其是油菜、白菜、胡萝卜、土豆、海带和瓜类等蔬菜,因富含钾元素而具有抑制尿酸沉淀析出的作用。其次,少选菌类和菌汤锅底,因为木耳、蘑菇等菌类中嘌呤含量较高,有高尿酸血症的患者不宜吃菌底火锅,尤其不要喝火锅汤。再次,辣椒、花椒、芥末等调味料会诱发痛风发作,无论是做底料还是蘸料都应尽量少用。最后,饮料选择苏打水,可以中和尿酸,是痛风患者非常好的饮料。痛风患者吃火锅不能饮酒,因为酒精在体内代谢产生乳酸,影响尿酸排出。此外,痛风患者吃火锅时要先涮菜后涮肉,这样不仅有利于控制肉和能量的摄入,还能避免摄入过多的嘌呤。
肥胖、高脂血症患者少吃冻豆腐,首选清汤锅。
控制能量和脂肪的摄入是肥胖和高脂血症患者的重中之重。在锅底选择方面,应该避开麻辣锅,因为其中含有大量的油,应该首选清汤锅,番茄锅或者菌汤锅也是不错的选择。在食材方面,几乎所有的蔬菜都是肥胖和高脂血症患者的好选择,它们含维生素、矿物质,热量少纤维多,不仅增加饱腹感,还能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吸收。但肥牛片和肥羊片都是高脂肪食物,血脂偏高者应多选择鸡肉片、海鲜、鸭血、百叶等低脂肪食物,还可以用豆腐来代替肉类,但冻豆腐最容易吸油和汤,会不知不觉中吃进去很多热量。在调料选择方面,尽量不选麻酱等高脂肪高热量的酱料。可以用少量香油加些鲜味酱油和适量醋,热量会大大降低。
高血压患者少吃加工肉制品,蘸料尽量清淡。
高血压患者在吃火锅时一定要控制盐的摄入,首先,蘸料和锅底一定要清淡,韭花酱、腐乳等往往比较咸,尽量少选;其次,少点午餐肉、香肠、鱼丸、牛肉丸等加工肉制品,这些菜品在制作过程中已经加入盐分,再加上锅底、蘸料中的盐分,很容易造成钠盐摄入过量;最后,在吃火锅时要随时添汤,以免汤汁浓缩导致盐分浓缩。需要提醒的是,许多人在食用火锅时喜欢搭配冷饮,冷饮加热食交互食用,容易使胃肠道受损,尤其是患有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者,喝完热的火锅汤后马上喝冷饮,会使肠胃中血管一会收缩一会扩张,就有可能造成血压忽高忽低,因此高血压患者及高危人群要避免热汤和冷饮交替食用。
深色蔬菜应超一半
广东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林嬿钊指出,其实冬日吃火锅有很多小窍门。比如火锅底料可以适当放一些性平性凉的食品,如胡萝卜、马蹄,既能增加火锅汤底鲜甜,又可清热生津下火,放几颗带心莲子则有助于清心泻火、健脾滋补。
打边炉点菜时,建议深色蔬菜最好一半以上,因为蔬菜多偏寒凉,可以清热、去火、解毒,也可以消除油腻。含有石膏的豆腐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的作用,可减轻上火症状。过度吃辣会因刺激鼻咽喉和胃肠道而容易引起咽喉肿痛、口腔溃疡、胃炎、便秘或腹泻等上火症状。所以不管是火锅底料还是蘸酱,都要把握好味道的轻重厚薄;尤其是本身就有呼吸系统或消化系统疾病的人更是要以清淡为宜。
林嬿钊主任提醒,饮食积滞,胃火上延就会引起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口气等上火症状。因此吃火锅要注意控制食量。另外,吃完火锅第二天晨起可以喝杯淡盐水以减低发生上火的概率或减轻上火的症状。
吃火锅六宜六不宜
作为传统餐饮方式,火锅食材丰富、汤底美味,食用方便,唐山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医师朱叶珊提醒,火锅虽好,但是也得吃得健康才好。
宜素不宜荤
吃火锅一般以是吃羊肉、肥牛为主,但是从健康角度出发,应该先素后荤,最好先涮土豆和红薯。这是因为土豆和红薯中含有大量的淀粉,能在胃肠内形成保护层,避免火锅中辛辣刺激成分对肠胃造成伤害。另外一方面,土豆和红薯中还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能减少身体对脂肪和胆固醇的吸收。
宜淡不宜咸
火锅的汤底、酱料应以偏淡为宜,因为涮火锅本身就以吃肉为主,再吃得过咸,对高血压患者是有影响的。即使没有高血压病,口味过重也会对味蕾造成影响,影响正常人的食欲。可以用醋、葱、姜、蒜来调配,同样具有提鲜提味的作用。
宜透不宜生
有的人吃火锅时,往往追口感嫩滑可口,涮煮的时间非常短,仅仅3~5成熟,这是不可取的,特别是海鲜和肉类一定要煮熟才可吃,以防肉类及海鲜中有寄生虫和致病细菌存在。一旦感染会产生呕吐、腹泻、腹痛及高烧等症状。
宜温不宜烫
吃火锅的时候很容易造成消化道黏膜的烫伤,这是因为人的口腔、食道和胃黏膜是非常娇嫩的,一般只能耐受50℃~60℃的温度,太烫的食物会造成物理性伤害,损伤消化道黏膜,导致食道炎和胃炎。所以,从锅中取出滚烫的涮食时,一定不要马上入口,最好先放在小碟晾凉后再吃。蘸蘸汤料也有降温的作用。
宜疏不宜满
有些人涮火锅时爱偷懒,经常会将很多肉和菜放入火锅内,这样很容易导致各种食物在锅内互相挤压,不能充分加热,会造成一些肉类熟不透,而一些食物将会被挤碎而沉入锅底形成糊,影响火锅口味。因此在吃火锅时要尽量少放一些食材,不要过杂,保证锅内空间充足。
宜短不宜久
由于火锅本身的特点,有的人吃得时间过长,一吃就是数小时之久,这也是不可取的。长时间进餐会使胃液、胆汁、胰液等消化液不停地分泌,腺体得不到正常的休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而发生腹痛、腹泻,严重的可诱发胆囊炎、胰腺炎等疾病。
(来源:人民健康网综合)
锅,由于其热辣滚烫的口感、鲜香麻辣的口味、独特的就餐方式,成为了许多人喜爱的美食之一。
特别是屋外寒风萧瑟,屋内热气蒸腾,家人围坐一桌,看着火红的汤底咕噜咕噜翻腾,大快朵颐吃着肉,聊着天,幸福感油然而生。
吃火锅虽过瘾,但稍不注意,容易引起肚子疼和口腔溃疡等问题,以下几个坏习惯,几乎所有人都中过招!
吃火锅的4大坏习惯
1
涮肉求鲜嫩,半熟就下肚
很多人吃火锅,尤其是吃牛羊肉火锅时,一味贪图鲜嫩,把肉片稍稍烫一下,就匆匆吞下口。这种行为很容易把肉类中的细菌和寄生虫带到体内,造成健康隐患。
吃火锅时,要注意肉类的卫生,且一定要涮熟再吃。一般来说,肥羊卷之类涮1分钟即可,而肉丸一般至少需要5分钟以上才能全熟。
2
喜欢喝汤底,一碗接一碗
很多人都有喝火锅汤的习惯,尤其像筒骨火锅、牛肉火锅、菌菇火锅等高汤火锅,汤底鲜香味美,食而不腻,配上葱花、芹菜,真是喝几碗都不够!
其实,骨汤、海鲜等火锅汤底中含较多嘌呤,而且随着煮火锅时间的延长,嘌呤的含量一般在6~10分钟时会显著升高,在30分钟左右达到顶峰。
摄入过多,会增加高尿酸风险,甚至引发痛风。如果想要喝汤,建议刚涮时喝,前10分钟内喝比较放心。
此外,从植物中摄入嘌呤造成的高尿酸风险,要远低于从动物中摄入嘌呤。换言之,植物性的嘌呤相对更安全。一般嘌呤含量的排行:海鲜汤、骨汤>菌菇汤>番茄汤。
3
习惯趁热吃,刚出锅就进嘴
当肉涮熟后,我们迫不及待地夹出就吃。实际上刚从火锅里捞出来的食物是很烫的,可高达120℃,而口腔、食道和胃黏膜一般只能耐受50~60℃。
食物烫熟即吃的话,很容易烫伤口腔、食管和胃黏膜。再加上麻辣等刺激,容易诱发各种消化器官炎症和溃疡。
注意
有口腔咽喉不适的人群,不建议食用火锅,火锅的高温和调料的刺激会使病情加重。吃火锅不可心急,最好把出锅的食物先放在小碟里,等稍微晾凉后再吃。
4
火锅配酒,一口又一口
吃了火锅时可能会摄入大量的嘌呤,导致尿酸含量升高,而喝酒也会导致尿酸升高。边吃火锅边喝酒可能会引发痛风。所以一般建议吃火锅时最好不要喝酒。
掌握5招,吃火锅不怕胖
1
锅底:清淡更养生
诱人的红色汤底关火静置一段时间后,表面会出现一层厚厚的油脂。
这些油脂多是含有大量饱和脂肪的动物油,如果饮食过多,不仅会增加肥胖风险,可能也会大大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甚至恶性肿瘤的风险。
因此,吃火锅,尽可能减少牛油辣锅底,适当多选择清汤、冬阴功等清淡点的锅底。
2
食材:减少“隐形油脂”
除了锅底以外,食材中也可能存在很多油脂。很多人爱吃的雪花肥牛,其脂肪含量是20%;牛丸的脂肪含量是15%;而上脑、眼肉的脂肪含量则低于10%,相对更健康。
羊蝎子火锅也是不少人的心头爱,而且常被认为油脂含量少。但事实上,羊肉与骨头连接部分的油脂,以及羊骨髓中的油脂都是不容忽视的。如果频繁大量摄入,容易增加血脂升高的风险。
动物内脏类食材同样备受大家喜爱,猪脑、肥肠、鸭肠等食材油脂含量的情况:肥肠>猪脑>鸭肠>毛肚>黄喉,其中肥肠的油脂含量>10%,是脂肪含量最高的内脏之一。
3
小料:首选海鲜酱
俗话说,无蘸料,不火锅!多种酱汁的合理搭配,能形成一种新的复合味,使味道变得更鲜更香。
其实火锅蘸料,不仅高盐,其热量也不低,甚至比主食更多,如:100g香油的热量大约等于8小碗面条!
就单独一样蘸料而言,各种调料的热量排行榜是:香油、老干妈>沙茶酱>芝麻酱>海鲜酱。在选择调料的时候,建议大家选择热量较低的,也可以用醋代替酱油等调味。
4
顺序:先涮薯类
撇去锅底的浮油后,建议先涮薯类和蔬菜,可以增加饱腹感,以减少肉类的摄入量。蔬菜尽量在清汤一侧涮着吃,以免摄入过多油脂。
5
饮品:常温低糖
火锅实在味美诱人,大家禁不住要贪吃多吃,而且往往容易吃过多的肉食和鱼、虾等海鲜。这时候如果加上高糖饮料,无疑是“雪上加霜”了。
此外,很多人觉得吃火锅时,再喝上一大杯冰镇饮料会更爽。但一冷一热,会强烈刺激胃部,甚至导致胃部痉挛或胃痛。
因此,吃火锅可以少喝冰镇饮料,可选择一些温热的凉茶或者植物蛋白饮料。
来源: CCTV回家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