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堂,下有苏杭,对苏州向往已久。
第一天:早上9点坐上了去苏州的火车,颠簸一路,在中午12点多下了火车,然后打的到事先定好的逅海酒店,300多一晚,在观前街,建议去苏州游玩的人酒店最好订观前街,繁华热闹,交通方便,吃得也多(这才是最主要的)在艺龙或者携程等网上都能订到,比门市价便宜很多,还方便,不怕没房住。
中午休息了一会,2点多的时候我们坐车去了苏州博物馆
苏博大门
贝律铭的设计
苏州博物馆是免费的,但想要进去游览的朋友要提前在官网预定好,不然如果人多可能进不去(附上官网网址:http://www.szmuseum.com/#page2)
游完苏博,差不多3点半左右,我们走了几分钟就到了拙政园,两地距离百来米,很近。
拙政园素有天下园林之母的称号,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拙政园淡季70一人,旺季90一人,学生持学生证还可半价)
拙政园很大,“刘姥姥进大观园”就是说的拙政园,我们去的不是最佳季节,最好的时间是荷花盛开的之时,据当地人说那才是拙政园最好玩的时候,不过也不可惜,游走于园林山水之间,心情放松,忘却了平日的烦恼。
游玩之间忘记了时间,等我们依依不舍的从园里出来的时候已经5点了,坐车回到观前,街里吃的许多,总有一款会喜欢,我们玩了一下午,就随便找了家麻辣烫店,然后回到了酒店。
(第一天下午玩了两个景点,其实在拙政园和苏博附近还有另一个园林--狮子林,但我们因为时间关系没去,听说和拙政园不同,拙政园大气,狮子林就像园林中的小巧美女,是另一番韵味。)第一天两个人除去房费共花了150左右。
第二天:起床9点左右,带上东西下楼,楼下就是观前街,太监弄,吃得很多,有个唐派手撕面包排队人很多,我们懒得排,就在另一家人少的店买了一个,只要几块钱,个大,味道也不错,早上的观前可供选择的还有臭豆腐,鸡翅包饭等等,价格不贵,喜欢的可以尝尝。
吃完早餐我们用滴滴叫了个车去了寒山寺,车费十来块钱,省事。寒山寺门票也只要20一人,学生半价。
“姑苏城外寒山寺”,一个令我十分向往的地方,进去之后莫名的心静,是个不错的放松自己的地方,但不只是我期望太高,还是现代化的发展,书中描绘的那种意境很难感受得到,不过来苏州,为何不来寒山寺?
游完寒山寺,我们坐车去往了留园,由于直达的公交车站较远,所以我们叫的滴滴,10元左右。
留园是四大名园之一,与拙政园齐名,四大园林苏州独占其二,门票55元,学生半价。
留园和拙政园不同,留园更让人流连忘返的是游廊,走在游廊上,漫步欣赏两旁的风景,而且若是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从飞檐流下,真的是无比的心静。
留园,好似欣赏不够一样,来了就不想走,留下才是心底最大的想法。
走出留园,我们在附近简单吃了些东西,就动身去往了虎丘山风景区,车费10元。
“到苏州不游虎丘者,乃憾事也”,虎丘,5A级风景区,门票80,学生半价,其内景色秀丽,树木众多,而我认为最好玩的莫过于洗剑池,到苏州去虎丘,不亏也。
出了虎丘,就是一条游客购物街,喜欢的人可以买点东西,不过大部分东西都比外面贵,甚至有卖糖的比火车站还贵,不过景点嘛,能理解。
虎丘塔,可以进去
剑池
一天玩结束,脚酸腿痛,但很值。
(第二天除去房费共花了270左右,其中门票费155,车费50左右)
第三天,也是最后一天,早上8点多就起床了,吃完早饭我们徒步走到了报恩寺塔,不远,1000多米,而且报恩寺塔也是免费参观的。
逛完报恩寺,我们就赶向了我最期待的书店--猫的天空之城(平江路店)也是最早的一家,一进去,就能让我那颗躁动的心平静下来,店有两层,第一层是卖纪念品和明信片的地方,二楼是卖书的。一楼有一面墙,贴满了火车票,我相信那都是心灵安宁之人所贴。
我买了一个明信片,点了一杯咖啡,坐在二楼,喝着咖啡,写着寄语,突然一直黑猫跑到了我旁边的桌子,真的是惊喜万分,它不怕生,我用手摸它,它还舔了我几下,在那一刻,周围的一切都不存在了,我静静的看着它爬上书架,惬意的睡觉。
猫空真的是爱猫者的天堂,来苏州,只要你不讨厌猫,一定要去猫空看一看,写张明信片。
从猫空出来,带着不舍的心情,回到酒店,收拾好行李,在美团团了欢乐牧场自助餐,45一位,里面品种齐全,离观前也不远。
带着“收获”,来到车站,仔细打量了以下车站,真的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连火车站都那么的有味道。
(第三天:共花费150,午饭90,车费10元,在猫空花费50左右。)
(总计:三天共花费1400元左右,其中因为住的酒店比较好,所以酒店就花了700.)
想要去苏州的朋友首先一定要看好天气预报,然后在网上订好酒店,便宜的150左右,贵点的300多,如果4个人一起去玩,更可以在网上订民宿,比酒店好,还便宜,而且手机最好下一个导航软件,个人建议高德,我以前用过百度,没高德好用。
想要了解更多旅游攻略,美食介绍,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美食中的旅行。
让我们一起探索旅游,寻找美食。
>我努学社
吴伟业画像
吴伟业
吴伟业(1609—1672),字骏公,号梅村,江苏太仓人。崇祯四年(1631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充实录纂修官,受南京国子监司业,官左庶子。大明王朝的统治中心北京被农民起义军攻破后,政治局势一时纷乱。南明小朝廷弘光政权成立后,吴伟业任少詹事。当时朝政被 马士英、阮大铖等权臣把持,吴伟业对南明十分失望,于是很快乞假归隐,在苏州矾清湖附近居住下来。
明清鼎革之后,吴伟业坚持遗民风骨,不为满清统治者服务,整日研究学术,拒不入仕。
至顺治十年(1653年),因为江南总督马国柱的极力举荐,吴伟业怀着为中华文化传承道统的想法,担任弘文院侍讲,不久转任国子监祭酒。但吴伟业始终认为自己出仕两朝,纠结不欢,抑郁而亡。吴伟业去世前留下遗嘱自己要以僧衣下葬,墓碑只写“诗人吴梅村之墓”。
“冲冠一怒为红颜”
吴伟业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为“江左三大家”,他多才多艺,诗词曲赋书画俱佳,尤以诗才见长,被认为是是清代初年尊唐派领袖诗人。其诗文创作风格仿学白居易却不为所拘,自成一派,后人称之为“梅村体”。
弘光政权发行货币
历史转折本身就是最好的写作素材。由于吴伟业历经了朝代嬗变,既是历史的亲历者,又是变革的见证人,所以吴伟业的不少诗文均是咏古述怀之作,其中以《圆圆曲》最为著名,今天我们熟悉的“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即出自此诗。
此诗写于顺治八年(1651年),通过吴三桂和陈圆圆的悲剧故事反映了明清之际的历史变化,对吴三桂因私人恩怨而叛国投敌的行为进行了批判。全诗共79句,采用双线交叉,纵横并行的叙述方式,将明朝覆亡、清廷崛起的重大历史画卷浓缩于短短的诗篇中。全诗辞采华丽,节奏有致,读起来朗朗上口,堪称清代咏史诗歌中一流的作品。
参考资料:
吴伟业:《吴伟业诗选注》
于非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史言喜,梁文娟主编:《中国历代文学简史》
编辑 | 胡一舟 别毕卉
个演员叫任宏恩|韦有义【荐读】
原创 河南思客 河南思客 2022-03-13 06:50
一、竞争成挚友
我问任宏恩老师,好多人都知道您是《唐知县审诰命》中的唐知县、《人欢马叫》中的刘自得、《山村风流汉》中的能四辈、《倒霉大叔的婚事》中的“常倒霉”……可为啥都不知道您的名字呢?
任宏恩苦笑着说,在许昌都知道我叫啥,到外地就变了样。《岗九醒酒》在郑州一亮相,台下就欢呼着说——“刘自得”当支书了!在北京演出《石头梦》、苏州演出《糊涂盆砸锅》,当观众发现我是那个“倒霉大叔”时,你不知道那掌声有多热烈!可我不明白这些掌声,是送给我任宏恩的,还是送给“刘自得”“常有福”他们的?从心里说,我希望人们知道——有个演员叫任宏恩。
任宏恩是河南温县人。1941年生于安徽亳州,1955年在许昌开始唱戏。1960年,19岁的任宏恩在《唐知县审诰命》中扮演的“唐知县”荣获许昌专区戏曲汇演一等奖后,任宏恩带着这个戏,在省城为新建的许昌豫剧二团赢得了名分,在新乡与长影演员剧团演出的话剧《孔雀胆》平分秋色,在河南坊间有了“南有任宏恩、北有牛得草”的“南任北牛”之说。。
1979年,鹤壁市豫剧团的牛得草与河南省豫剧二团的吴碧波强强联合,以《唐知县审诰命》一剧向新中国成立30周年献礼,荣获大奖。深知“南任北牛”的著名电影导演谢添抓住这个机遇,在他前来河南筹备戏曲电影《七品芝麻官》的拍摄时,专门与任宏恩见面,听他畅谈了《唐知县审诰命》的演出心得,还给任宏恩留下了墨宝。
< class="pgc-img">>在任宏恩的艺术生涯里,与牛得草、马季、杨兰春、常香玉等,虽然都有过这样那样的竞争,但“不打不成交”,竞争成挚友,则是任宏恩的做人之德、从业之道。
马季率领的中国广播说唱团到河南演出时,也遭到了任宏恩演戏的冲击。马季当时虽然没有与任宏恩见面,但感知了“高手在民间”的分量,也记住了任宏恩这个不同凡响的演员,表示以后有机会,一定要会会他。
1984年,河南籍电影导演赵文忻邀请马季拍摄喜剧片《南洋富翁》时,马季就向导演推荐了任宏恩,而且也成了好哥们儿。1986年,任宏恩的《倒霉大叔的婚事》在北京一上演,马季立即就在《北京日报》发声说:“……说实话,作为相声演员,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想着如何使人发笑,而真正使我们发笑的机会不是很多。这个戏使我发笑了,笑得舒心,笑得痛快,笑中受到启发,笑中使我学到了东西……”
< class="pgc-img">>与著名相声演员马季(左一)合作拍摄电影《南洋富翁》
1965年,许昌豫剧二团排演的《人欢马叫》,被河南省选为参加中南区戏曲观摩汇演大会的大戏。省里也将剧中的演员作了调整,任宏恩扮演的刘自得没有更换。剧中的吴大爷,换成了省三团的“栓宝”王善朴;吴大娘,换成了河南豫剧院的院长常香玉;徐富贵,换成了省三团的导演兼演员刘凌;剧中的小芹,换成了省三团的“银环”魏云。该戏在中南区一经亮相,好评如潮。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无比兴奋地说:“原先我担心没有好戏,河南的《人欢马叫》不就是好戏吗!”陶铸专门表扬了任宏恩,说他把刘自得演活了,是“活自得”。
该戏在西安一拍完同名戏曲电影,就马不停蹄地赶到北京演出。郭沫若不但连续看了3次,而且还把常香玉、任宏恩请到家里做客。郭老夸奖任宏恩说:“看着你在台上的表演,想着你是五六十岁的老头子,没想到你还是长着绒毛的小伙子,你可真是天才演员啊!”
< class="pgc-img">>任宏恩(左四)与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左三)在北京合作演出 《心愿》时合影
在《人欢马叫》剧组里,常香玉无疑是名气最大的演员。但不得不说,任宏恩在这个戏里,盖过了任何一个演员。常香玉曾给任宏恩说:“宏恩啊,你咋恁能哩,把我的戏都夺了。我这一辈子没有跟任何人当过配角,就是给你当配角了。”但任宏恩与常香玉的这种“竞争”,却让他们的感情更深了。
任宏恩和常香玉的关系一直很好。在庆祝首届教师节的央视舞台上,常香玉、任宏恩、小香玉联袂演出了一出戏曲小品。
二、一世农民情
任宏恩绝对是戏曲影视的大腕。但他那一身装束太土了,夏天圆领衫、大裤头,冬天老棉袄、蒙面帽。有人说他像老农民,他笑呵呵地说:“说我是老农民,我可是真高兴!”
任宏恩是农民的儿子。幼年在温县老家的那段农村生活,让他跟农村、农民结下了深情厚谊,也夯实了他艺术表演的生活底子。有个专家就跟他说过,你在农村那种无忧无虑的,聚精会神的,甚至是近乎疯狂的玩耍,就是你最好的体验生活……
< class="pgc-img">>下乡演出,观众人山人海
1964年4月,《人欢马叫》再次赴省城演出前夕,有关方面安排剧组的全体人员,去郾城县的黄庄体验生活。在颠簸不平的土路上,任宏恩看到窗外碧波荡漾的麦田,浮想联翩。任宏恩说:“我那时候在想,十里八里没人烟,农民种地要跑多远?再想想农民出力流汗,披星戴月,年年月月,日复一日地亲吻着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我突然对农民有了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敬畏、爱戴、怜悯,这也是我一辈子讴歌农民、为农民演戏的力量源泉。”
< class="pgc-img">>在《人欢马叫》中饰演刘自得
《人欢马叫》开了个好头,接着在《港九醒酒》《倒霉大叔的婚事》《山村风流汉》《王家湾的当家人》《糊涂盆砸锅》等一系列农村、农民戏中,任宏恩都是剧中一号人物的扮演者。任宏恩说,要是有时进入不了角色,我一想到父亲抽烟的样子,就很快“入”戏了。以父亲的抽烟来寻找人物形象,不单单是方法技巧,而是对农民有深到了骨子里的那种深情大爱才有的……
改革开放,外国文化汹涌而入的时候,有些不伦不类、嘻嘻哈哈的快餐文化、垃圾文化,成了文化娱乐的主流。此时演员纷纷下海,剧场入不敷出,在戏曲舞台满目萧条,被专家称为“不景气”的时候,任宏恩就不信这个邪。他说,我们是农业大国,农民是大多数,就是城市的居民,上查三代大多也是农村来的,他们对农村、农民的那种乡情乡恋,是不可代替的,只要踩住社会的热点,我不相信没人看。
< class="pgc-img">>《倒霉大叔的婚事》剧照
1986年,《倒霉大叔的婚事》在北京演出的盛况对于河南豫剧来说,空前绝后。
邀请许昌豫剧团进京,本来是北京市政府庆祝“八一”建军节,为驻京部队慰问演出的。为部队的5场演出还没完,“河南戏好”的消息就轰动了北京城。先是《解放军报》,紧接着《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等媒体都争相报道。
< class="pgc-img">>首届中国艺术节演出《石头梦》,时任文化部部长的王蒙(左一)接见演职人员
在外地的时任文化部长的王蒙听说后,提前回京观看演出,第二天上午就请任宏恩他们到文化部做客,而且还给了重奖。
< class="pgc-img">>《倒霉大叔的婚事》中饰演常有福(左一)
《倒霉大叔的婚事》在北京火到什么程度?剧院门口等着退票的人如饥似渴,一票难求;中央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同时直播演出,街面的商店为了满足行人观看,干脆把电视机搬到了门外。可要说起该剧的今生前世,却是一波三折,几乎夭折……
1980年,任宏恩、齐飞、田耿申3个许昌籍演员,参加河南首部电视剧《红军洞》的拍摄。他们晚上无所事事的时候,就瞎聊、打扑克。他们聊到了河南戏曲《朝阳沟外传》《秦香莲后传》,任宏恩在甩牌的时候“嘣”了一句说:“齐飞,你那么爱写,给咱许昌的《人欢马叫》,也写个续集呗。”
任宏恩是随便说说,齐飞像是接受了重任。可担心自己不是原创作者,不好下手。任宏恩打包票能做好第一作者刘锡年、第二作者李树修的工作。结果第一作者退出了江湖,齐飞与第二作者李树修联手,很快写出了《人欢马叫》的续集,也就是《倒霉大叔的婚事》的前身——《刘自得上任》。
《刘自得上任》一经在许昌上演,盖过了当时正在许昌上映的电影《少林寺》。后来,这出戏也遭遇了不同层面的反对,一度搁浅。
任宏恩、齐飞又上省城,将剧本改成《倒霉大叔的婚事》之后,不但与《人欢马叫》脱离了关系,而且又趁着许昌地委面临撤销、许昌豫剧二团已经撤销的空档,辗转到任宏恩的老家温县戏校,在那里首次排演了《倒霉大叔的婚事》。
< class="pgc-img">>该剧的倒霉大叔常有福,任宏恩担纲莫属。剧中的魏淑兰,选中了戏校的河南省青年演员大奖赛一等奖的获得者崔玉荣。剧中的侯圈,由艾力扮演。艾力是京剧名师教出来的武功演员,过去扮演的都是岳飞、陆文龙、洪常青这种角色,他拒绝演出侯圈这种腌臜角,是任宏恩、齐飞逼着他演,才成就了他“侯圈”“片罗”这种“腌臜角”的辉煌。
1985年,许昌完成撤地建市,遇到了全省的戏曲汇演。于是三下温县请回任宏恩后,并决定以《倒霉大叔的婚事》一剧,参加全省的戏曲演出。
该剧魏淑兰的扮演者汤玉英老师,是河南省第一个获得戏曲“梅花奖”的演员。梅花奖有“年龄一般不超过45岁”的规定。本来已经通知任宏恩获奖了,后来在中国戏剧家协会的档案中查出任宏恩的年龄超了半岁,就被挡在了门外。
从北京回来的《倒霉大叔的婚事》,立马在全省火了起来。好多剧院的老板找到任宏恩说,救救我们吧,我们都发不下来工资了!几家剧院为了争得许昌豫剧团来演戏,还打起了官司。
三、执政创辉煌
1986年初,许昌在完成撤地设市以后,原先的许昌地区豫剧团,正式易名为许昌市豫剧团。任宏恩是许昌市豫剧团的首任书记兼团长,艾力是副团长。
许昌市豫剧团编制80人,直属许昌市文化局领导,为事业差额补贴单位。当时的演员队伍整齐,行当齐全,大都是中青年演员,他们是任宏恩、汤玉英、艾力、乔俊明、张福生、苏兆林、崔玉荣、芦成柱、宋甫玉、柳富德、郑秀玲、王亚芹、刘彩霞、马文华、王发振、王贵、李改芹、黄力扬等。任宏恩、艾力兼导演,音乐设计是杜合法,舞台美术是杨振岭。这种小鬼当家的全新架势,就像是当年的地区豫剧二团。
剧团的主演、办公室主任乔俊明说,任宏恩在群众中的威信可高了,他什么时间讲话,没有人插话,都是在认真地倾听。原许昌市文化局副局长、著名编导杜萍女士说,就是我退休以后都在琢磨,任宏恩书记、团长一肩挑的时候,从来不直接批评人,可为什么还能把工作搞得那么好。
< class="pgc-img">>任宏恩排戏不设导演,以他和艾力兼任导演,就是在鼓励全体演职人员,以导演、主人翁的态度去立足本职,放眼全局。任宏恩说,演员的成长,不能光靠师父教、导演导,关键要靠自己“悟”。只有自己悟出来了,消化吸收了,才是自己的。他很少一人说了算,而是极力倡导各抒己见,在争论中提高自己,在争论中达到统一,而且不管争论再激烈,说得再难听,都不会往心里去。
有专家说,省豫剧三团是女演员强,在高洁、马琳、王善朴、魏云、柳兰芳这“五大主演”中,女演员就占了4个。而许昌市豫剧团,是男演员强,除了任宏恩外,艾力、乔俊明、张福生、苏兆林、芦成柱、王发振、黄力扬等,都是个顶个的主演。为什么这些男演员成长得快?因为任宏恩鼓励人人当导演,“纵容”个个去争论。女演员比较爱面子,男演员敢闯敢争论,慢慢在许昌豫剧团的演员队伍里,就形成了“男强女弱”的格局,而且靠这种群策群力排出来的戏,更生动、更鲜活、更有生命力。
齐飞的剧本写得好,更好的是他遇到了任宏恩率领的许昌市豫剧团。好戏全在磨,磨戏靠争论,一个剧本,争来争去,改来改去,正是演员们的这种“二次创造”,让齐飞“飞”得更高更远,剧团越来越受欢迎。有次剧团在外地演出,艾力听见炊事员说的“人对脾气客对货,老牛对是麦草垛”很鲜活,而且也很适合自己在《山村风流汉》中扮演的片罗用,几个人一商量定下来,艾力在当晚的演出中说出来,立马就引起了观众的鼓掌叫好!
四、期待任派立
河南豫剧是全国最大的地方剧种。雅俗共赏,流派纷呈,在全国以至在海外都有着巨大的观众群。
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河南豫剧在旦角上出现的“六大名旦”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桑振君,分别被称为豫剧的常派、陈派、崔派、马派、桑派。在其他行当上出现的李斯忠、牛得草、唐喜成、王素君这4个人,也分别被称为豫剧的李派、牛派、唐派、王派,这是当前公认的豫剧十大流派。
继豫剧十大流派之后这几十年里,豫剧也出现了一些知名的表演艺术家。从各个方面来看,任宏恩应该是这一时期贡献最大、影响最大的豫剧表演艺术家之一。
< class="pgc-img">>之所以说任宏恩的贡献最大,是因为任宏恩在十大流派之后,创出了《唐知县审诰命》中的唐成,《人欢马叫》中的刘自得,《港九醒酒》中的岗九,《倒霉大叔的婚事》中的常有福,《石头梦》中的王跑,《山村风流汉》中的能四辈,《王家湾当家人》的王土坯。这与陈素贞《洛阳桥》中的叶含嫣,常香玉《花木兰》中的花木兰,崔兰田《桃花庵》中的窦氏,马金凤《穆桂英挂帅》中的穆桂英,阎立品《秦雪梅》中的秦雪梅,桑振君《白莲花》中的白莲仙子,李斯忠《铡美案》中的包公,牛得草《唐知县审诰命》中的唐成,唐喜成《三哭殿》中的李世民,王素君《陈妙常》中的潘必正一样,都是不可复制、不可超越的原创人物。
“吃饺子吃馅,看戏看旦”,这是河南豫剧以及其他剧种的共同特征。河南省文化局副局长冯纪汉在《豫剧流源初探》中肯定的“十二大名旦”,1956年河南省首届戏曲观摩汇演首次出现的“五大名旦”直到后来定位的“六大名旦”,以及以张宝英为首的新的“豫剧十大名旦”表明,旦角,一直都是豫剧的主角。
非旦角的李斯忠、牛得草、唐喜成、王素君的戏,基本都是与旦角相映生辉的。王派的创始人王素君说得更谦虚:“我们的生角,就是为旦角配戏的”。
任宏恩带领的许昌市豫剧团,就完全打破了这一格局,在剧中他不但自己是一号人物,而且还带出了一个以一帮男演员为主的剧团。不管省内省外,不论闹市乡村,能让千千万万的观众戏迷如醉如痴地冲着一帮“老爷们”看戏,是他对戏曲演出格局的颠覆。
< class="pgc-img">>任宏恩扮演的人物行当,是丑?是生?还是介于丑角与生角之间?虽说当前还没有定论,但这种现象出现的本身,就是他对豫剧繁荣发展的创新和贡献。
任宏恩的表演,来源于深厚的生活底子,又有着他独特的艺术创新。他能充分利用戏曲“唱念做打”的“四功”和“手眼身法步”的“五法”,把充满情趣的生活细节,经过顺其自然的夸张,甚至是几十倍夸张的艺术加工之后,风过无痕,浑然一体。既能让人忍俊不禁,会心一笑,又能让人感到幽默、含蓄。著名影视作家李准评价任宏恩主演的《石头梦》说,任宏恩扮演的农民王跑,能让人笑着流泪,是回味无穷,高雅经典的艺术精品。
任宏恩的唱腔,高亢明亮,洒脱激情,幽默诙谐,收放有度,其真假声的结合,自然流畅,了无痕迹,而且越往上越饱满,让许多专家赞叹不已。杨兰春听了任宏恩“春风吹得人心醉”那段唱腔说:“这货咋有这道嗓子哩!”李准在《戏曲春天》一文中也说:“任宏恩同志的唱腔自然流畅、抑扬顿挫、高亢低回、舒展自如,和人物性格、环境气氛都是非常贴切的。豫剧男唱腔通过这个戏,进入到一个宽广的坦途”。
任宏恩的道白,也是一绝。他根据剧情和人物的思想性格,巧妙利用逻辑重音,准确地表达出人物的内心世界。比如“刘自得”的:“亲戚朋友,概不领情!”“常有福”的:“大小都中,大小都中!”“黑孩,还能说个白妮嘞!”“飞机。你看现在人真能,都啥时候了,还在云彩眼里飞哩。”同样是一句话,叫他一说,就生动、就好笑、就有味、就有戏……
< class="pgc-img">>任宏恩在半个多世纪的舞台生涯中,开创了豫剧的喜剧流派。他说,说话逗乐子,谁都会。我是把生活中一闪即逝的素材,几倍、几十倍地夸张,把它变成味道十足的喜剧。2017年7月,在许昌举行的“河南省戏曲喜剧表演人才培训班”上,任宏恩有喜剧的理论、经验的授课,有大量表演实践的教学辅导,这无疑是省文化厅对任宏恩豫剧喜剧流派的肯定。
之所以说任宏恩的影响最大,是因为任宏恩不仅在人民群众中有着极大的人气和巨大的观众群,而且任宏恩的艺术,还来自方方面面众口如一的充分肯定。
< class="pgc-img">>任宏恩的表演艺术,不做作、不卖弄、不嘲弄,引人入胜,自自然然地让人开怀大笑,回味无穷。著名作家张一弓在戏曲评论中说:“他在戏中一点也不卖弄噱头,一点也不哗众取宠;而是严格地从生活出发,为表达戏的主题思想和塑造人物形象服务。他使观众发出的每一次笑声,都有特定的思想含意。”
< class="pgc-img">>本文作者与任宏恩(右)在一起
源远流长的豫剧,每个历史时期都不应该缺少领军人物。任宏恩是继豫剧十大流派之后公认的最具魅力的喜剧表演艺术家,而且也具备了方方面面的立派条件。包括来自省豫剧一团、三团,安阳豫剧团、山东曹县豫剧团,以及许昌豫剧团的刘海功、张立、董学敏、李建中、魏纪安、时金和、张瑞、黄华、王克、张轩、靳小兵、赵金印等,就是任宏恩艺术的传承人。(本文配图摄影均由崔玉荣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