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pt src="https://lf3-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cript>
鲁中网记者 徐梦迪
跳舞、按摩、做咖啡、做奶茶……走进遨博(山东)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一排排机器人正在整齐地挥舞着“手臂”,迎接采访团的到来。公司董事长韩永光告诉记者,机器人产业落地淄博虽然时间不长,但发展势头强劲,就像这些机械臂,三年内争取达到年产60000个机械臂的规模,争取三年以后每年销售收入超过40亿元。
遨博(山东)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位于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是一家专注于协作机器人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3C、汽车、机械加工、无人零售、无人餐饮、医疗等行业。作为全球领先的协作机器人提供商,在韩永光的带领下,遨博机器人开发了具有全部知识产权的协作机器人产品,实现核心部件全部国产化,打破了国外长期垄断。
机器人产业落地淄博
机器人产业对于淄博来讲,算是一个新兴产业。2020年,韩永光敏锐地意识到,智能协作机器人这一产业未来的发展不可限量,于是,他以“以商招商”的方式,成功将遨博(山东)智能协作机器人引入临淄区。目前,遨博机器人在淄博已经建立了非常完整的协作机器人产业生态。“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讲,我们算是开辟了一个新领域。”韩永光说。
何为协作机器人?协作机器人是指可以和人协同工作的小型机器人,与身高马大的工程机器人形成了鲜明对比。它的优点是可以“人机协作”,可以与人配合完成复杂的动作和任务,使机器人真正成为人的合作伙伴,安全性、灵活性、智能性较好,部署灵活,部署成本、尤其是再部署成本较低。现在,协作机器人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其实,要发展机器人产业也没有那么简单,必须首先解决国外垄断的磁编码器、谐波减速器等卡脖子零部件。为此,韩永光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引入磁编码器芯片作为核心产品,在临淄实现谐波减速器量产。至此,协作机器人产业实现了核心部件的全部自主可控。目前,遨博机器人拥有两条国内独有、自主研发的生产线,一条是谐波减速器生产线,另一条是自主研发的、在整个机械臂组装工作中的机器人生产线,这也是首条机器人生产机器人的生产线。
聚力研发人形机器人
去年,遨博机器人“人机协同制造”获评工信部2022年度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优秀场景,生产的协作机器人产品中标比亚迪公司,2022年产销均过万台,成为综合实力全球第二、全国第一的协作机器人公司。韩永光向记者介绍,今年,遨博机器人与比亚迪公司原有的项目将继续增加,目标是争做全球协作机器人产销冠军。
“我们已经在上海与中国兵器签约,准备开始生产人形机器人,我们负责提供人形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操作系统。这个人形机器人有42个关节,就跟我们马斯克做的人形机器人类似,主要负责恶劣环境的边检巡逻这个领域。”韩永光表示,遨博机器人根据工信部的要求,建立了人形机器人科创中心,目前这个项目已经落地,人形机器人样机已经制作完成。
遨博机器人还与中石化销售公司成立了易嘉油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准备为中石化在中国大陆的32000多个加油站更换自助加油机。“这个项目从去年开始在广西南宁落地实验,争取今年先推广200台。”韩永光说道。同时,遨博机器人正在与上海溢佳温室农业公司和青岛凯盛浩丰现代农业公司积极推进智能采摘项目,利用智能机器人进行西红柿、黄瓜、茄子和菜椒等蔬菜的采摘,目前样机正在紧张的试验阶段,预计今年年底就能落地。
前期,遨博机器人研发了一种可以进行核酸检测的实验机器人,目前这款机器人已经广泛应用在医院血液生化检测、农科院实验室以及检验检测中心实验室的一些场景中。韩永光感叹道,他在去年的时候也没想到,这些产品能迅速落地,并且这么快就取得结果。现在,遨博机器人正在与齐鲁石化检验检测中心合作,在这款产品基础上开发新的产品。
三年内争取年产60000个机械臂
“今年上半年完成的销售收入比去年增长49.6%。”韩永光坦言,其实,这并没有达到他的预期目标。但今年下半年,整个销售情况还是不错的,到目前为止,销售收入已经突破6亿元,到年底可以实现100%的增长,销售收入将突破10亿元。
目前,遨博机器人整个应用端已经非常全面,覆盖了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未来,遨博机器人最主要的还是扩产能。遨博机器人已经在临淄经济开发区拿到了300多亩地,争取在三年之内,达到年产60000个机械臂的规模,争取三年以后,每年销售收入超过40亿元。将会带动上游机器人零部件产业、下游机器人集成应用产业发展,推动国产协作机器人产业链的规模化发展,构建国产协作机器人上中下游协同的产业链。
当前,淄博提出争取打造“协作机器人之城”,韩永光认为,打造“协作机器人之城”是绝对没有问题的。作为国内协作机器人的头部企业,遨博机器人已经连续三年占据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位置,2022年实现销售收入5.2亿元,利润6500万元,2023年全年预计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从出货量到市场占有率,我们在国内绝对是第一。”谈及产业的加持,韩永光信心满满。
“从产业的发展角度来讲,机器人产业落地淄博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发展速度很快,体量增长很大,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我们在淄博整个的协作机器人产业,5年销售收入可以突破100亿元。”韩永光在采访中说道。
从无到有,三年间,遨博机器人在韩永光的带领下,发展到如今在协作机器人行业独占鳌头。目前,各项目正在稳步推进,遨博、麦格、铂睿等公司已在临淄区设立生产基地,一个集生产制造、应用创新、教育培训、技术服务为一体的上下游全产业链发展的生态园区雏形已现。遨博机器人实现了协作机器人产业化,通过产业链协同合作,有效带动本地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cript src="https://lf3-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cript>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吴军林 解强民 报道
4月8日中午,在抖音有1750余万粉丝的“B太”发布了一条视频称,他到访淄博10家店铺,全部没有缺斤少两的情况。这条视频发布8小时后获130余万点赞!
“B太”通过短视频曝光了生活中存在的多种消费陷阱,包括缺斤少两、海鲜市场“偷梁换柱”等。央视《新闻周刊》曾点名表扬,称赞其为消费者和诚信商户发声,被评选为周刊人物。
此次在淄博消费,他在摊主秤完商品后,拿出自己的电子秤鉴定,有无缺斤少两,都通过了他的“考验”。
“秤给人缺斤短两,这样的事我不干,我们是做的长期生意”“人做生意都是凭良心的,特别到我这个年龄,秤上不能少”“绝对不能在秤上少”“我们的秤都很准,(市场监管局)隔一段时间就来查一次秤”……摊主们朴实的话语,赢得网友们交口称赞,“明明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我却这么感动。”
“B太”今日发布的视频
4月8日晚,大众网·海报新闻独家对话“B太”。他说,有粉丝告诉他山东淄博烧烤很火,想让他看看有没有“坑”,就前来“突袭”。来了以后,被淄博诚信的商业环境和风土人情震撼到。
下为大众网·海报新闻对“B太”的采访。
大众网·海报新闻:你这次来山东淄博怎么规划的?
B太:有粉丝跟我讲山东淄博烧烤很火,想让我看看那边有没有“坑”。我去了八大局,它属于一个小商业区。
大众网·海报新闻:主题就是有没有缺斤短两是吧?实地探访之后的感触是什么?
B太:对。我被淄博这边非常诚信的商业环境还有风土人情震撼到,我觉得大家都是非常实在、非常诚信的人,而且这里的物价好便宜,没有旅游景区的感觉。
大众网·海报新闻:有什么触动你的小故事吗?
B太:每一个人都让我很感动,尤其是炒锅饼的大哥,把秘方都给我了。
大众网·海报新闻:我看你视频里,还有粉丝给你买奶茶。
B太:对,我以为是这边的特色,想去买两杯,就问了一下。她说不是,好像是成都的,结果,过了一会儿给我送了三杯奶茶过来。原来好客山东这么好客。
大众网·海报新闻:你这次来淄博,有没有官方邀请的因素?
B太:没有,就是粉丝跟我说了之后,我突袭过来的。
大众网·海报新闻:这次在山东总体的印象是什么?
B太:很舒服,虽然淄博不是一个大的旅游城市,但是我觉得在那边消费很舒服,很多商家都是笑容满面的,我就觉得这还是挺难得的。
大众网·海报新闻:你如何看待缺斤短两的现象?
B太:我觉得缺斤短两关乎市场上的诚信问题,这个东西本身不应该存在,但是现在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了。淄博就是一股清流,如果保持下去的话,他们能成为标杆,希望他们能带动其他地方。
大众网·海报新闻:我看你之前还发作品说,因为关注缺斤少两的事情遭到过网暴和威胁。
B太:一些受到我们曝光的商家,肯定对我们怀恨在心,但是我们做这个事情肯定是想自己消费的时候少踩坑,让我们广大网友少踩坑。希望大家认清什么样的消费环境才能细水长流。相信随着商业环境越来越好,大家生意也会越来越好,不会恶性循环。
大众网·海报新闻:以后还会坚持创作这方面的作品吗?
B太:其实现在我不会只专注做缺斤少两方面的内容,很多粉丝反馈的问题都会去接触,以后也会去帮一些比较好的地方做公益推广。
大众网·海报新闻:你这次在山东待了几天?
B太:我就待了一天。
大众网·海报新闻:今后还有没有来山东的打算?
B太:我还挺想来山东的,过一段时间还会再来。
大众网·海报新闻:山东欢迎你。
B太:谢谢。
< class="pgc-img">>阅读此文前,辛苦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 来源/夜深财经
- 作者/夜深财经
引言:如今,市场上饮品的种类纷繁多样,琳琅满目。但却很少再见到汇源果汁的身影。要是随便逮住一个年轻人,估计也大概率不知道汇源这个牌子。
然而,汇源果汁曾经在市场上可谓是老大级别的存在。是果汁行业的巨头,享有"果汁大王"的称号。
在那个时代,无论是过年还是日常生活,汇源果汁都是人们餐桌上必备的饮品。以前央视经常播的“有汇源,才叫过年”,“果汁大王”汇源果汁的辉煌时刻在那一段时间走向了“高光时刻”。
01、"果汁大王"登峰造极,引领民族品牌巅峰时刻、创造辉煌!
1992年,年过40的朱新礼,辞官下海,接手了一家停产三年负债千万元濒临倒闭的罐头厂,成立了山东淄博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
朱新礼可谓是冤大头,这样的罐头厂能有什么前途,很多人都并不看好,甚至一度被认为是个“烂摊子”。但是,谁能想到朱新礼竟然能让这个所谓的“烂摊子”起死回生,走上巅峰。
1997年汇源果汁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后五秒黄金时段广告,一句“汇源果汁,走健康之路”、“有汇源,才叫过年”的广告语家喻户晓,成为了过年必备的果汁饮料之一。
自那以后,2000年汇源果汁市占率高达23%,试问一下现在有哪个品牌能做到和汇源一样市场份额这么大,这可是将近1/4的市场份额。
这么大的市场份额是一个什么概念呢?2020年可口可乐位居中国软饮料市场第一,其占有率也才9.3%。可想而知,当时的汇源果汁可谓是真正意义上的“果汁大王”。
2007年,汇源迎来了辉煌的时刻。通过资本的介入,汇源成功在香港上市,市值达到了近200亿元,创下了当时港交所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IPO记录。这一壮举使得汇源备受瞩目,一时间光芒四射,前景看好,无限的财富和机遇等待着他们。
可又有谁能想到,曾经那个风光无限的汇源果汁,如今却陷入了债务的泥潭,黯然退出市场。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2021年宣布破产重组,创始人朱新礼竟成为了备受世人唾弃的老赖。这一转折令人深感惋惜,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商业成功与失败的思考。
02、从顶峰跌倒了谷底,国民饮料惨遭世人唾弃
从朱新礼的立下“大汇源梦”,隐隐就能看出端倪。为了实现他的“大汇源梦”,走了许多的弯路,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步错步步错。为后来汇源果汁的黯然离场,债台高筑埋下了伏笔。
与德隆合资,可能是后续债台高筑的第一大伏笔。
朱新礼一直有一个从果汁转到果业和农业的“大汇源”梦,因此从创业之初,朱新礼就不断的进行着上游扩张。
从1997年起,朱新礼在全国建立立了近30家企业,“大中国、大农业、大有作为”的标语就是当年朱新礼响应官方号召的“要致富、种果树”。
但是,由于汇源在全国范围内的急剧扩张,企业本身面临着资金需求大的问题。为了解决资金问题,首先想到的是融资。
2001年汇源和资本雄厚的德隆共同组建了“北京汇源”,双方约定汇源以核心资产出资持有49%的股份,德隆以5.1亿元出资持有51%的股份。
汇源与德隆的合资,为汇源积累了雄厚的资金,两年间汇源在全国建立和收购了26个大型果汁生产基地,基本上完成了“大汇源”的全国产业布局。汇源果汁历年财报也显示,2001和2002年利润猛增到了5.2亿元。
可是好景不长,本以为是天作之合,背后却暗流涌动。2002年底德隆开始不断的向汇源借钱,累计从汇源借走3.8亿人民币。朱新礼开始意识到德隆战略的发展重心不在实业上,德隆只想杀鸡取卵,把汇源掏空。
摆在汇源面前的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是任人宰割,要么是跳出火坑,奋力一搏。
以朱新礼的性格,不可能会坐以待毙,于是德隆和汇源进入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谈判战”。背水一战的汇源和德隆提出了对赌协议,谁能先拿出8亿元现金,谁就有权收购对方的股票。
德隆集团的唐万平对汇源的财务情况了如指掌,他预料到朱新礼肯定拿不出钱来。对于打胜仗,德隆信心满满。要知道德隆是以并购公司为特长,在投资界可谓是稳准狠。
朱新礼并未就此退缩,他精明地计算了一番:德隆虽已借走汇源合资公司3.8亿元,但其承诺的投资款项仍有2亿元未如期到账。也就是说,总体上,德隆还欠汇源5.8亿元。朱新礼认为,只要他再筹得2亿元,便可以顺利买下股权,化解这场迫在眉睫的危机。
于是,朱新礼毫不犹豫地向顺义区领导和银行寻求援助。好在他的坚韧与智慧终于得到了回报,银行及时向他伸出了援手,2亿元的贷款很快就到了他的手中。这无疑是一场雪中送炭的及时雨,也为朱新礼后续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
真的应了一句话,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好巧不巧,唐万平从浙江回到上海的第二天,突发脑溢血,让接手的唐万新不知所措,慌了阵脚,最终还是无奈的把汇源股份卖给了朱新礼。
汇源与德隆“分手”后,资金链断裂。为了打赢谈判战,这时的汇源已经是债务累累。
经过了和德隆的谈判风波,朱新礼从此以后踏上了资本的贼船,但是也不是完全是坏事,汇源融资也变得更加的容易。
为了解决资金困境,2004年8月,汇源明确对外表示寻求新的合资人,投资人接踵而至,经过层层筛选,朱新礼锁定了达能、统一、可口可乐、百事。
2005年,汇源与统一企业合作成立了"中国汇源果汁控股有限公司"的合资公司。但受限于相关规定等问题,大陆的投资总额不得超过企业资本净值的40%。
像统一这样的企业最终也是被迫退出了合资公司,因为当时的统一在国内投资上限已经触顶了,对汇源来讲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挫折和变故,也为其后续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统一的退出,汇源的资金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必须寻找新的合资人,2006年统一发布了正式退出汇源的公告。同年,法国的达能公司宣布将收购汇源公司 22.18% 的股权份额。通过与达能的战略合作,汇源有效地缓解了资金压力,为今后的上市之路增添了重要的筹码。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是第二个伏笔
2007年汇源上市,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高光时刻”,市值接近200多亿元。
但是朱新礼的战略重点却没能“奏效”,“大汇源”不断扩张上游产业,资金很快就见底了。
雪上加霜的是,销售业绩也不断的下滑,负债率不断升高。为了解决资金问题,朱新礼决定卖掉下游的果汁品牌上市公司,做纯果汁原料供应商。这个策略可以说是损兵折将,非常的不妥。
2008年,汇源拍卖主要股东的所持股份,向多家公司发布了收购建议书。可口可乐向汇源抛来橄榄枝,提出全面收购汇源的意图,拟收购总价超过了179亿港元。
可口可乐和汇源“双向奔赴”,一方面能解朱新礼的“燃眉之急”,一方面却是争议不断。
即使朱新礼多次强调这次收购是纯商业的、自愿行为,更是在媒体见面会时说 “企业要当儿子一样来养,但是要当猪一样去卖”,而也正是这句话给朱新礼扣上了“卖国贼”的帽子,引火上身,饱受争议。
同样是这一年,风云莫测,是中国多灾多难、风雨雨的一年。汶川地震轰动全球、北京奥运成功举办,全国人民患难与共、心连心, 没有什么能难倒我们!
但此时的汇源却一度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曾经的“国货之光”在特殊的时刻竟成了大家眼中的“卖国贼”。社会舆论迅速发酵,引起了官方的注意。
2008年9月3日汇源股价
>而我国《反垄断法》也恰逢实施阶段,汇源果汁的这起收购触犯了《反垄断法》,最终以外企可口可乐的失败收购告终,理由是涉嫌将碳酸饮品行业地位传导到果汁行业。
汇源果汁的外企收购最终未能如愿,与此同时,资金链断了,债务就更加严重,汇源果汁的股价也是暴跌。
2009年以来,汇源股价持续下跌,累计亏损达到9900万元。在接下来的六年中,2011年至2016年,汇源连续六年亏损。到了2017年,汇源负债高达114亿元。
为了应对债务问题,2018年,汇源果汁违规产生了42.75亿元的贷款。进一步加剧了财务压力。2020年,汇源创始人朱新礼的41亿元资产被冻结。最终,在2021年,汇源果汁的上市地位被取消。
03、因捐款河南水灾,汇源重归国民视野,靠情怀是否能实现第二次回春?
2021年河南特大水灾,即使汇源已经破产,凭借着爱国情怀,捐赠了价值百万的饮用水和果汁产品,这时候大众想起了这个曾经风靡一时的国货老品牌。
相关报道的第三天,汇源果汁直播间挤进了一波野性消费。这个国货品牌,终于重新回到了大众视野。
2022年,汇源迎来了新的曙光,汇源果汁的重组方案获得批准,文盛资产成为北京汇源的唯一重整投资人,拟投入16亿元,以偿清汇源债务和公司重建,将用90%的资金来帮助汇源生产和后续的发展。
2023年5月26日,“汇源果汁”与保定市顺平县人民政府签订汇源产业园项目合作协议,项目总投资32.5亿元。
汇源品牌如果不进行转型,仅靠情怀并不是长久之计。情怀市场只有在经历过汇源巅峰的人才会有感触,像00后,连牌子都没听过,何来的情怀?现如今00后是饮品市场的主力军,要想实现回春,就得紧跟时代,打开新一代人的市场。
04、汇源果汁的转型之路,紧跟时代,走近年轻人的市场
现在提起果汁,00后年轻人很少会想起汇源,相比之下美汁源、味全、农夫果园、喜茶、奈雪的茶、元气森林等等更具有知名度。
为了迎合市场,汇源果汁也推出了一系列新的年轻化产品,外包装也迎合年轻人的口味,有易烊千玺代言的“100%果汁”、赵丽颖代言的“果肉多”。
但是这条路依然任重道远,小编身边的人对汇源依然有很大部分人是不知道的。原因到底何在?也许当代年轻人的对饮品的选择不够透彻,我们这一代人说起饮料,更火爆的是“奶茶”,而不是果汁。
唯有把握时代的风向,不断创新,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在回顾汇源的前世今生中提到汇源重点发展的是果汁饮品,其中去年,网红博主辛吉飞一句“汇源没有科技与狠活”,让汇源果汁再一次出圈。
但是健康饮品并不是00后年轻人关注的重点,如今的00后对饮品的选择更多的是现做的奶茶。其中蜜雪冰城可以说都是科技狠活,但是依然火爆,凭借着低廉的价格,火爆全国。提起蜜雪冰城,知名度很高。
05、酱香拿铁的火爆,是否给予国货汇源一丝希望?
最近火爆全网的贵州茅台和瑞幸咖啡酱香拿铁,引发了一场营销狂欢。首日销量破542万杯,单品首日销量突破1亿元。
这一次联名是非常成功的案例,国酒茅台和“年轻化品牌“瑞幸的相结合刷爆了朋友圈。国酒茅台彰显了产业链多元化的核心,茅台的知名度在00后的脑海里更加深刻。
因此国货汇源有着“没有科技狠活”的真材实料,这是它的优势,但是败在了营销上。是否能像国酒茅台那样决心产业链多元化,老牌年轻化呢?拓宽销售渠道、以年轻人青睐的奶茶饮品为例,是否可以以汇源果汁为原料,结合奶茶研发新品,汇源果汁与奶茶行业的强强联手,提高在00后群体的知名度。
06、前路漫漫,汇源能否重回巅峰是一个未知数
市场变化多端,庞大而复杂,汇源是否能够凭借自身的品牌价值、文化内涵、社会情怀成为国货之光,重返巅峰,这是一个未知数。
汇源果汁昔日有着辉煌的业绩,稳坐果汁界销量榜首,可是随着其他饮品进入市场,给其带来巨大压力,以致于市场销量逐年下滑,如今陷入困境。
可是汇源果汁要想重新崛起,也不是没有可能。首先,汇源果汁品牌仍然有着极高的知名度,其次其在国内饮料市场仍有着广泛的消费群体,且其品牌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尽管前路漫漫,汇源果汁想要重回巅峰并不容易,但只要重新定位、加强宣传、创新产品、拓展渠道等,其就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
汇源的历史令人唏嘘,惋惜。写完这篇文章,想立马冲去超市买一瓶汇源果汁,无关口感、无关爱国。
所以,在这里激发了我新的想法,如果品牌有很强的故事性,通过媒体、官网、知名up主讲解其背后的故事,让一个品牌在年轻一代人形成记忆点,也不妨是一个优秀的营销方法。发自消费者内心情感的消费,让人会更深刻,也更有意义。
不管怎么样,我相信,国货汇源仍然前途无量。
各位看官,你怎么看呢?欢迎大家在留言区讨论交流~
财经趣闻,商界奇趣,互联网资讯,更多优质有趣内容,欢迎关注@夜深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