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加盟网-免费发布餐饮招商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加盟资料,如需加盟请去其官网了解详情

改名“海南鲷”出口转内销,海南罗非鱼能否游出一片天?

来源:餐饮加盟
作者:小吃加盟·发布时间 2025-10-13
核心提示:到罗非鱼,大家比较熟悉,但有一些罗非鱼,未来可能会以另一个名字——“海南鲷(diāo)”出现。最近,国内罗非鱼大省海南的罗

到罗非鱼,大家比较熟悉,但有一些罗非鱼,未来可能会以另一个名字——“海南鲷(diāo)”出现。最近,国内罗非鱼大省海南的罗非鱼行业在北京开展“海南鲷”推介,7家企业的海南罗非鱼产品首次获得“海南鲷”认证。

改名的背后,是这个行业在尝试降低出口依赖转攻内销市场。不过,普通消费者对海南罗非鱼改叫“海南鲷”的接受度并不一致,有人疑惑“海南鲷”和鲷鱼是否为一种。而在部分学者看来,罗非鱼与鲷鱼都是鱼的学名,二者同科不同种。“海南鲷”的推出,主要是从销售市场考虑,作为商品名并无大碍,但不建议在宣传中称其是鲷鱼的一种,容易引起混淆。而罗非鱼在养殖、食用方式、营养等方面都是一条“好鱼”,如果能增加消费者认知,看好未来市场潜力。

部分海南罗非鱼可认证为“海南鲷”

海南拥有“三棵树,一条鱼”四大特色农产品。“三棵树”是椰子树、槟榔树、橡胶树,“一条鱼”便是罗非鱼。凭借蛋白质丰富、性价比高等特点,罗非鱼深受欧美消费者喜爱,在海南也以出口为主。据海南省商务厅数据,2020年海南省水产品出口总量为16.8万吨,出口额达31.6亿元。其中,罗非鱼出口量占14.5万吨,出口额达22.5亿元。

然而,依赖出口也让海南罗非鱼销售较为被动。据海南省商务厅对外贸易处处长黄斌介绍,海南罗非鱼90%以上均为出口,美国市场占其中50%以上。2019年5月,美国宣布对25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累计加征25%关税,罗非鱼也在征收之列。依赖出口以及国际贸易形势的不稳定,使得海南产业和企业面临很大风险。

海南罗非鱼协会会长、海南翔泰渔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荣杰向新京报记者说,近两年,受汇率调整、疫情背景、运费上涨等因素影响,罗非鱼企业的利润点一直不够理想。尽管2020年海南罗非鱼出口数量和金额都有所增长,利润却在下降。“所以这几年我们也在尝试减少对出口的依赖,逐步打开国内市场。”

黄斌表示,海南罗非鱼内销转型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品牌、渠道缺乏。品牌方面,“罗非”的称呼主要是考虑引种来源于非洲,但没有考虑到日后作为商品的市场推广需要。结合文化背景,“罗非”的名字可能会让人联想到一些负面含义,难以在第一印象上讨好消费者。渠道方面,因为境外销售渠道另有进口商在经营,海南罗非鱼企业大多专注于养殖、加工环节,缺乏渠道经营能力,所以内销转型效果不明显。

面对上述困境,2020年,海南省商务厅联合海口海关、海南省市场监管局和农业农村厅等部门,推进实施内外销“同线同标同质”工程,支持海南出口罗非鱼实现内销转型,支持行业协会和企业建立“海南鲷”标准认证体系。

2020年11月2日,海南省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发布标准编号为T/HAPPMA 01-2020的《海南鲷认证规范》团体标准,其适用于以养殖海南鲷(罗非鱼 Tilapia)为原料经加工而制成的鲜品或冻品。在定义上,“海南鲷”英文名为Hainan tilapia,是“与出口美国、欧洲等境外市场‘同线同标同质’(在同一养殖基地养殖、同一生产线加工、按相同的标准生产,从而达到相同的质量安全水平)的海南罗非鱼”。

黄斌说,罗非鱼分类上属于丽鱼科(慈鲷科),新名字可以让大家联想到海南的美好图景以及罗非鱼本身的好品质,有望受到消费者欢迎。

专家认为不宜宣传是“鲷鱼的一种”

2021年,海南罗非鱼行业开启“海南鲷”的系列推介活动。3月26日,首场海南自贸港内外销同线同标同质“海南鲷”发布推介会在北京召开,海南翔泰渔业股份有限公司、海南勤富食品有限公司、海南远生渔业有限公司、海南莱克食品有限公司、海南南蔚蓝海洋食品有限公司、海南佳德信食品有限公司、海南新台胜实业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获得“海南鲷”认证。

刘荣杰告诉新京报记者,上述7家企业的罗非鱼加工量占海南省的七成左右,产品严格遵循国内外的高标准要求,获得认证后将有助于提升相关产品在国内市场的消费升级。而在2021年5月底前,推介会还将走进成都、重庆、昆明、海口、三亚等城市,向更多地区介绍“海南鲷”,对接国内商超、电商、部队和学校等销售市场和渠道。“相信‘海南鲷’的新名称能够增加更多消费者网上的点击量和线下的点单量,今后在内销市场上大有可为。”

那么普通消费者对新名称“海南鲷”的反响如何?新京报记者随机采访的几位消费者中,有人说之前对罗非鱼的关注比较少,“海南鲷”的名字体现了地域特色,会吸引到自己,听着很霸气。也有消费者表示,作为不常采购水产的人,线下看到可能会购买,但线上不一定会搜索,“‘鲷’这个字还是挺陌生的,不太会读,‘罗非’简单些。”还有消费者提出,不知道“海南鲷”和鲷鱼是不是一种,会有些疑惑。

围绕海南罗非鱼更名“海南鲷”,以及罗非鱼和鲷鱼的区别,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强俊介绍,罗非鱼和鲷鱼都是鲈形目丽鱼科,“祖先是一样的,前者在非洲存活,繁衍下来,后者在中国存活,繁衍下来。”但罗非鱼不等于是鲷鱼,“海南鲷”的称谓可能是从丽鱼科(慈鲷科)的角度出发,是一种打开市场的营销手段,但也可能引起消费者混淆。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主任徐跑对新京报记者表示,虽然罗非鱼与鲷鱼不同,但并不代表“海南鲷”的称谓有问题。“‘海南鲷’是商品名,罗非鱼是学名,并不冲突。好比大家常买的小龙虾,学名是克氏原螯虾;大家熟知的多宝鱼,学名是大菱鲆(píng)。为什么会有这些商品名,也是因为听着好听,消费者比较容易接受。”

但徐跑强调,从市场销售角度,商品名可以称之为“海南鲷”,但在宣传时,不宜将其说是“鲷鱼的一种”。“丽鱼科里面有很多种鱼,罗非鱼和鲷鱼还是不一样的,如果宣传是鲷鱼的一种,就是在偷换概念了。”对此,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在部分含有“鲷”字样的罗非鱼产品背后,会在配料中标注“罗非鱼”字样。

尝试创新口感打开内销市场

事实上,《海南鲷认证规范》团体标准及相关推介活动,仅是海南罗非鱼转战国内市场的布局之一。罗非鱼还在技术、产品呈现形态上做出了更多改进。在2020中国罗非鱼产业发展大会上,华食智创创始人、蜀海供应链高级顾问张鸿烈曾指出,鱼在餐饮市场上举足轻重,但罗非鱼相关菜品数量仅占鱼菜品总数的0.3%,占鱼菜品渗透餐厅总数的0.6%,未来仍有极大提升空间。建议罗非鱼的烹饪过程中利用特征性风味,增加感官接受程度,提升罗非鱼鱼肉的品质。

徐跑也表示,罗非鱼本身是条“好鱼”,联合国粮农组织曾向全世界推广。从养殖方面,它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投苗后的转化率比较高,而在食用方面,罗非鱼的肉相对完整,没有小刺,适合小孩、老人等多类人群使用。想要打开国内市场,可以进一步从养殖方式等入手完善,迎合本土消费者的饮食习惯和需求。

在产品形态上,罗非鱼在不断创新。目前,“海南鲷”的加工产品销售形态主要为整尾条冻、鱼片、调味鱼等。其中,调味鱼不同于传统冰鲜水产,仅需简单加工,就可以吃到和饭店一样的美味。

在3月26日的“海南鲷”北京推介会现场,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在一些获得“海南鲷”认证的罗非鱼企业展位前,有1家展示的是原条冻罗非鱼、切块冻罗非鱼外,还有4家呈现的均是调味鱼包装产品及试吃体验。无论是煎还是煮,展位人员从取出包装、倒入鱼片和调料包再到烹饪完成,只用了不到10分钟的时间。一位试吃者说,有些味道自己在家是做不出来的,这样的调味鱼不但节约时间,还可以足不出户吃到想吃的菜品,很方便。

同时,罗非鱼企业纷纷推出特色口味。其中,勤富推出了具有地域特色的“糟粕醋鱼”“纸包鱼”,蔚蓝海洋则推出“罗小非”牌川香风味、新奥尔良风味、柠檬风味的罗非鱼片。而据刘荣杰介绍,为开发市场,海南加工企业在不断研发高附加价值的新产品,比如一些企业致力于鲷鱼裹粉油炸系列产品的进一步技术研发。

此外,在包装规格上,罗非鱼还尝试通过大小不同包装拓展细分渠道,迎合市场新需求。翔泰目前出口与内销的比例为7:3,多年前就已布局国内电商平台,2020年下半年还曾亮相李佳琦直播间,500g/盒的酸菜鱼片一度成为爆款。在“海南鲷”北京推介会展位上,新京报记者发现,翔泰今年还推出了一款355g/盒的酸菜鱼片,同时在新包装上标注了“甄选优质海南鲷”的字样。翔泰北京分公司工作人员介绍,结合消费群体的需求,该款小包装产品主要针对线下平台的超市、快餐行业,和500g/盒的酸菜鱼销售方向有一定区分。

对于罗非鱼未来的发展前景,刘荣杰认为,在加工过程方面,“海南鲷”企业的罗非鱼从活鱼运输到工厂完成加工的过程很快,已可以做到很大程度上保证鱼的品质,未来市场突破口还是在于提高消费者的认知。在内销市场方面,北方消费者要较南方更容易接受罗非鱼。“这与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北方比较接受冰鲜产品,南方则更喜爱鲜活水产。而调味鱼这种产品比较容易吸引年轻消费者,带动南方地区的销量,加上‘海南鲷’的新名称、企业对产品的宣传与新品研发,相信未来会迎来销售旺季。”

新京报记者 王思炀 摄影 王思炀

编辑 李严 校对 王心

来源:新京报

世旭

“天上有星千万颗咧,海底有鱼千万条……”

伴着绵长的歌声,一叶扁舟从远处驶来,身后迤逦着一缕波痕。船上两名女子,一人撑篙,一人撒网。在汩汩的流水声中,歌声像看不见的足尖,在水面上轻盈点出一圈圈涟漪。水网密布的传统沙田水乡,歌喉一旦展开,九霄云外都飘满悠扬的乐音。

这是粤乡一个临水村落的寻常夏夜。沿岸而建的凉棚,随处可见系在榕树下和河边的沙艇,静悠悠的流水,绿油油的天地,一切繁盛而又幽雅。

珠江流域,尤其是三江汇流处的三水河口,聚居着史籍所称的疍户。据《太平寰宇记》载,广东疍户生于江海,居于舟船,随潮往来,捕鱼为业。明末清初屈大均在《广东新语·诗语》中载:“疍人亦喜唱歌,婚夕两舟相合,男歌胜则牵女衣过舟也。”这歌便是“咸水歌”。

曾经浮家泛宅的疍家,源源不断来到珠江口沿海一带的冲积平原,在艰难开拓自己生存空间的同时,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一首首经典的咸水歌,犹如一颗颗散落于民间的明珠,拂去岁月的轻尘,依然摇曳生辉。

咸水歌有长句、短句,有不同的音调和拖腔。有独唱、对唱,由上句和下句组成单乐段体,多数用在独唱或是问答式的对唱曲中。因为歌头、衬词或者叙事的需要,乐段又扩充或延长,构成不拘一格的自由体或叙事形式的长诗。乐句的旋律机动灵活,同是一个唱腔的咸水歌,两段词的旋律会有所不同,只是歌头、歌尾或拖腔不变,这成了咸水歌的特点。

咸水歌与水上居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有着节奏上的共鸣。水上居民的生活是摇摆的,咸水歌便也在摇摆的节奏上形成。不同性格的人唱出来的歌,节奏迥然相异。听咸水歌,就如看见波光粼粼、千帆相竞。

疍家祖辈浮生江海,今宵枕着水浪拍岸的声响入眠,明晨醒来依然是水浪在身边流淌。他们创造出咸水歌,用以寄寓心灵,保持生命活力,支撑他们活出精彩。

尤其在夏夜,这里的人们,无论老少、不分男女,纳凉时兴趣一来,就大展歌喉。还没有停止劳作的人,也一边摇橹一边唱。只要对歌一开始,人们瞬间忘情。隔船对唱、隔河斗歌,或搭歌台对歌。高堂歌雄浑高亢,古腔、新腔、长句、短句,花样迭出;大罾歌、姑妹歌,婉转缠绵。夜来四面八方,水上陆上,渔火齐明,皓月投下银光,歌声伴随涛声此起彼伏。基围旁边、桥上到处挤满了人,构成一幅独特的水乡夜色图。

“江行水宿寄此生,摇橹唱歌桨过滘。”像任何一个热爱歌唱的族群一样,疍家人把喜怒哀乐都唱透了,从摇篮唱到生命的尽头。摇橹时唱,织网时唱;洞房花烛时唱,生离死别时唱。咸水歌最初没有谱,世世代代口耳相传,通过斗歌或对歌演唱,不断发展。疍家上岸定居之后,方有了专门的词作者和曲作者。禾蔗蕉蚕、捕鱼捞虾,娱乐恋爱,歌以唱和。

咸水歌的语言像泥土一样朴实,人们从歌中体会到先辈所经历的一切:他们像水一样冒险动荡,又像水一样随遇而安。水是他们的衣食之本,更是寄托心灵的所在。流传了几百年的咸水歌,反映的是一个地方的民俗文化底蕴,是粤地乡民消暑度夏的好形式,更是拉动民间文化的一根弦。

《 人民日报 》( 2024年09月04日 20 版)

鱼又称鳗鲡,曾连续多年在我国出口创汇单一水产品中排名第一,年出口额可达10亿美元以上。我国鳗鲡产业始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然成为鳗鱼养殖和出口第一大国。2022年,全国鳗鱼养殖产量28.17万吨,加工量13.95万吨,出口量6.4万吨,涉鳗从业人员超30万人,全产业链年产值超过300亿元。

工人在烤鳗加工线上作业。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杨惠 摄

5月过完,今年鳗苗捕捞季正式结束,鳗鱼养殖户们等待的春天没有到来。鳗苗大歉收,有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地区日本鳗鲡苗入池量24吨左右,而今年投苗量只有10吨左右。

“今年的鳗苗投苗量腰斩,每尾日本鳗的鱼苗涨到20~25元。”福建天马科技集团董事长陈庆堂从事鳗鱼产业多年,他介绍,一尾鳗苗只有0.15克,也就是3滴水的重量。长到成鳗之后,一般在半公斤上下,能卖170元(时价)左右。

鳗苗歉收使得苗价高企,按照今年的价格,每公斤鳗苗的卖价高达14万余元。这意味着今年的鳗鱼供应量可能有所减少,价格也会持续走高。因此,即便苗价高昂,也挡不住养殖户的采购热情。

鳗鱼又称鳗鲡,曾连续多年在我国出口创汇单一水产品中排名第一,年出口额可达10亿美元以上。我国鳗鲡产业始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然成为鳗鱼养殖和出口第一大国。2022年,全国鳗鱼养殖产量28.17万吨,加工量13.95万吨,出口量6.4万吨,涉鳗从业人员超30万人,全产业链年产值超过300亿元。

鳗苗为何如此昂贵?从零开始到世界第一,国鳗又经历了怎样的传奇故事?就让我们一起探秘来自遥远海洋深处的“水中软黄金”。

层层精进的养殖技术

福建省福清市上迳镇南湾村是全国闻名的养鳗专业村,素有“鳗鱼之乡”之称。40多年间,这个原本相对落后的小村庄通过养殖鳗鱼成为福清最早的亿元村之一。

每日清晨,45岁的养殖户杨明都要走进自家的恒温彩钢瓦温室大棚,观察鳗鱼的生长情况。聊起鳗鱼,杨明陷入了回忆。

“1979年南湾村的杨宗龙等人引进了日本养鳗技术,创建了全省首家养鳗场——福清南湾养鳗场。从此,南湾村就与鳗鱼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小跟着父辈学习养鳗技术的杨明对鳗鱼的感情很深。他说,虽然当时技术不够成熟,鳗鱼产量不高,但胜在卖价高,出口到国外,一茬鱼就能赚一套房回来。

当养鳗致富的故事广为流传后,大量养殖户开始进入鳗鱼养殖行业。这时,粗放的养殖技术就成了短板,免不了“靠天吃饭”。一旦遇到极端天气,或者鱼病暴发,池内的鳗鱼往往全军覆没,养殖户就会血本无归,养殖风险极大。

1983年,为了提高鳗鱼养殖的成活率,杨宗龙毅然前往日本学习最先进的鳗鱼养殖技术。在大半年的时间里,他日日守在鱼塘,细心记录下鳗鱼各个阶段的养殖技巧。

“最关键的还是病害防治,得学会控制水质环境、合理使用饲料等养殖方法,让鳗鱼少生病,存活率自然就高了,效益也就上来了。”有了技术的杨宗龙回国后没有闷声发大财,而是将技术传授给了更多的福清渔民。

就此,鳗鱼养殖彻底在上迳镇落地生根,又不断向周边延伸,在福建、广东等东南沿海地区不断发展。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各地养殖户自发地成立了鳗鱼协会,在协会的带领下,养殖户也不断改进更新鳗鱼养殖技术,鳗鱼养殖越发绿色高效。

土塘中藻类光合作用后释放充足的氧气,泥土中的微生物分解活动旺盛能够净化水质,让水体更接近野生环境,鳗鱼生长得更好。但鳗鱼具有钻泥天性,土塘养殖存在鳗鱼钻泥逃逸的风险。养殖户便在水泥池底部放入泥土,将传统水泥池养殖和土塘养殖相结合,形成土池养殖,既保障了生长条件,又有效防止鳗鱼出逃。

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国内的鳗鱼养殖又走上了一条智慧化养殖的路子。

在国内现代的工厂化循环水鳗鱼养殖场,通常是多个养殖池有序排列,池边挂着长方形摄食台,投饵时,鳗鱼们在其中争相抢食。吃饱喝足之后,鳗鱼将头钻进摄食台的圆形孔洞里挂靠休息,尾巴在水面上随波摇曳,好似一团团水草。

为了精准地感知鳗鱼的生长环境变化和鱼体的生长状态,养殖池内安装了一整套智能化养殖系统,温控系统、传感器、摄像头等先进设备,能实时监测并自动调节水温、水质、氧气含量等指标。同时,所有水体变化数据以及苗损情况等都会实时上传到智慧渔业平台进行汇总,建立起“养殖台账”,让看不见摸不着的养殖过程变得精准可控。

养殖工厂内的循环水系统也设计得十分精巧。厂内的养殖用水每天排放2次,排出的尾水经过粗滤后,清水回到养殖池,有沉淀的部分排出后,液体通过臭氧杀菌后进入“鱼、菜、贝”共生种养一体系统净化,而后流入蓄水池准备再次进行养殖利用;固体则进入集污池,经过处理成为有机肥。

现在全世界共有19个鳗鱼品种,我国最开始主要养殖日本鳗,后来随着日本鳗苗量越来越少,又开始养殖欧洲鳗、美洲鳗等品种。不同品种的鳗鱼,养殖技术也不尽相同,不再是“一套拳法打天下”的时代。

陈庆堂认为,在智能化设备的加持下,能完美匹配不同鱼种的生长条件。比如日本鳗是暖水性鱼类,幼苗对水温格外挑剔。而欧洲鳗和美洲鳗原本生长的地区与我国所处纬度基本一致,气候条件也相似,便不似日本鳗“娇气”。现在我国已经掌握了日本鳗、欧洲鳗、美洲鳗和太平洋双色鳗4个鳗鱼品种的养殖技术,养殖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养殖品种从单一的日本鳗发展到欧洲鳗、美洲鳗和太平洋双色鳗,养殖方式从当初的水泥池养殖升级成现在的土池养殖和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我国的鳗鱼养殖技术层层精进,中国养鳗人靠技术征服了鳗鱼世界。

挑剔的鳗鱼吃最好的料

鳗鱼是业界公认的最神秘的一条鱼,它有着独特的生长繁殖习性。它们出生在遥远的马里亚纳海沟深处,成年亲鳗产卵后力竭而亡,孵化出的小鳗鱼苗一边成长,一边向大陆洄游,最后生活在淡水江河湖泊中。

在海洋中的万里漂流,它们只能靠吃颗粒有机物“海雪”获取能量,这导致它们到达岸边时,虽然已经2岁,但体重却只有0.15克,此时的它们被称作“玻璃鳗”。

当“玻璃鳗”被捕捞后进入培苗场,它们会在2个月内快速生长,直到体重达到10克,成为“黑仔”后,就可以正式进入养殖场了。

养鳗圈流行着一句话:鳗鱼不吃饭,养鳗人吃不下饭。“鳗鱼是从海里洄游来的,这一路上吃了什么?成分是什么?没有人知道。要想养活它,就得找到能让它开口吃的饵料。”杨明说,从“玻璃鳗”到“黑仔”这阶段是养鳗人最揪心的阶段,鳗鱼开口就能活,不开口就死。

鳗鱼很挑食,养鳗人曾尝试饲喂了多种饵料,这个任性的家伙也毫不买账。直到使用打碎了的红蚯蚓,鳗鱼才开了口。

“红蚯蚓含有丰富的干物质蛋白,能帮助鳗鱼苗迅速生长,但红蚯蚓会污染环境。”中国渔业协会鳗业工作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学洲回忆,红蚯蚓要用猪粪养,所以当时在福建一带人们尝试先养猪,用猪粪养红蚯蚓,再用红蚯蚓养鳗鱼。“鳗鱼池旁边就是猪粪田,凭着空气中猪粪的臭味程度就能估计出离养鳗池还有多远了。”他调侃道。

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引得周边居民怨声载道,也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鳗鱼开口饵料的研发也被提上日程。

其实,经过长期的基础研究,日本鳗鱼养殖行业早在2004年就研发出了鳗鱼苗的开口饵料,但每吨售价20多万元,这个价格在当时能买到一套别墅。

2005年开始,国内技术专家查找中外的大量资料,进行深入地调查研究。先后攻克了鳗鱼开口饵料的原料选择、营养配比、诱食性、黏弹性、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等一系列技术难关。最终,在2008年,成功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鳗鱼开口饵料,打破了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技术垄断,也让国内鳗鱼规模化养殖成为可能。

与进口开口饵料相比,国产鳗鱼开口饵料每吨只要6~8万元,不仅价格便宜2/3,营养吸收率也更高,养殖户的养殖效益也更加可观。

走进天马饲料生产工厂,十几条饲料生产线正有序运转生产,机械臂将生产打包好的饲料有序堆垛成一座座小山,等待着运输车将其拉走运往各个养殖场。

在众多生产线中,鳗鱼饲料的生产线颇受重视。不仅因为鳗鱼饲料生产需要使用优质的进口原材料,更因为鳗鱼饲料生产线需要“干净”。

“鳗鱼的嗅觉很灵敏,若饲料中沾染了其他鱼料的味道,它都不会吃。所以鳗鱼饲料严格实行单线生产,绝不与其他鱼料混杂。”提到这些独到经验,陈庆堂说,不断碰壁之后,国内生产的饲料品质不比国外的差。

如今,根据鳗鱼不同的生长阶段,国内的鳗鱼配合饲料已经有了开口饵料、白仔饲料、黑仔饲料等10多种饲料产品,让鳗鱼在各生长阶段都能获得最好的营养,获得最高的养殖效益。

上乘品质吃得放心

鳗鱼养殖、加工一度像一场高危的赌博游戏,今年不知明年事,一旦市场达不到预期,从业者很容易血本无归。

尤其在1996年前后,鳗鱼市场供大于求,一片混乱,危机四伏。当时,80%的鳗鱼都出口到日本市场,中国鳗鱼产业的发展也受制于日本。

随着国内鳗鱼养殖趋于饱和,许多养殖户敏锐地捕捉到商机,迅速把产业从鳗鱼养殖转向鳗鱼加工,专做烤鳗出口。日本作为中国鳗鱼最大的出口国,在中日鳗鱼贸易的30年间,利益博弈从未间断。

在国内鳗鱼市场的影响下,日本当地的鳗鱼产业受到挤压,出于贸易保护的目的,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就对鳗鱼进口设立技术壁垒,提高监测标准,加大抽检量,对进口活鳗鱼采取了更为严苛的检查措施,中国鳗鱼的出口越来越难。

“最让人难忘的还是‘肯定列表制度’实行的那一年,检测标准多达112项,很多检测国内都没法做,技术手段达不到。”杨宗龙长叹了一口气。2006年5月,日本正式对中国出口农产品实施《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同年6月,中国鳗鱼出口额同比减少58.8%,出口量居首位的福建省受到影响最大,同比锐减79.6%。

但这种竞争也让中国的鳗鱼产业迅速成长,成为高度自律的产业。

中国的鳗鱼企业也不惜花费巨资,购置质谱仪、液相色谱仪等尖端检测设备,为自己的产品层层把关。鳗鱼养殖企业重新洗牌,开始了从重产量向重质量、重效益转变。

国内鳗鱼业界逐渐建立起一套科学、完善的质量安全控制体系。企业实施起“公司+基地+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加工原料安全得到了保障;加工过程中,源头、工厂、产品三个方面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加工产品更加安全;各检验检疫部门、政府职能部门、行业协会等也积极发挥监管和服务管理的作用,成为坚实后盾;行业内大力推行诚信体系建设,国家质检部门推行红黑名单制度,一旦违规操作,企业会被马上责令停顿整改。

功夫不负有心人,中国鳗鱼以上乘的品质赢得了各国消费者的青睐,中国也接替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鳗鱼供应商。连日本鳗输入组合负责人也曾多次公开承认:中国鳗鱼是世界上最安全的食品之一。

对于中国鳗鱼行业来说,2020年又是一大挑战。

鳗鱼是一条“国际鱼”,但受疫情影响,传统出口渠道严重受阻,一时间,鳗鱼供货商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加大马力布局国内市场成了唯一选择。

“2022年的‘双十一’,我们创下了在直播间3分半钟的时间卖出了500多万元烤鳗产品的记录。”谈到当时的战绩,陈庆堂很激动。2020年,新冠疫情导致的出口不畅,使公司损失了大量国外订单,但国内市场的逐渐火爆成为转机。

大型鳗企在电商板块不断发力,带动鳗鱼产品在网上热销。一方面通过优化产品设计,打造符合年轻人消费趋势的鳗鱼饭便当礼盒,具有加热即食、携带方便的功能。另一方面在国内多家电商及视频传播平台进行网上销售、直播带货,有利于打开市场。

有数据显示,近两年,在双循环经济驱动下,鳗鱼在国内市场销售规模逐渐赶超国外市场。2022年国内活鳗共消费约4.5万吨,比出口多3万多吨,鳗鱼消费正逐渐形成从外销为主转向内外销共同驱动的消费增长新态势。

在天马集团的烤鳗加工线上,皮弹肉香的鳗鱼与高温激情碰撞,辅以酱油汁的四层洗礼,一条条红亮油润的蒲烧烤鳗就制作完成。这条生产线长116米,每小时最多可以产出1.2吨烤鳗鱼,产出的烤鳗鱼大部分被销往国内的商超和餐饮店内。

“内需拉动,对鳗鱼市场价格的稳定至关重要,尤其是对海外市场价格的牵引有直接的影响,这是我们国家鳗鱼产业在国际市场提升定价话语权的基础。”陈学洲说,“国内大循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互相促进,进而提升国际竞争力。”

全力破解鳗鱼生长之谜

苗种是产业发展的基石,在鳗鱼养殖和加工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鳗鲡苗种的人工繁育技术却迟迟无法攻克。目前,我们食用的每一尾鳗鱼都是大自然馈赠,每一尾鳗鱼苗都要依靠深海的自然孵化。

捕苗人最了解洋流的动向,洋流抵近的时候,鳗鱼苗也随着漂流成功抵达。捕苗人的海上作业从每年冬季开始,次年的5~6月份结束。

今年的鳗苗捕捞量锐减并非偶然。近30年来,受生态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鳗鱼自然分布区域面积明显萎缩,天然鳗苗产量逐年减少,市场上鳗苗的价格日趋走高,严重影响了世界各国的鳗鱼养殖产业。

实际上,不论是嗜鳗如命的日本,还是成为鳗鱼养殖第一大国的中国,都孜孜不倦地破解着鳗鱼的生长密码。

1991年,日本研究人员在马里亚纳海沟西侧采集到1000多尾1厘米长的鳗鱼苗,DNA比对后,确定了日本鳗的产卵地在全世界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西侧的海山附近。2000年,日本人工繁育鳗鱼的技术取得突破。2010年,日本水产综合研究中心实现了鳗鱼的“全人工”繁育,也就是说日本人工繁育的鳗鱼经催熟交配后能产下有繁育能力的子二代鳗鱼。但据报道显示,日本的研究机构虽然实现了“全人工”繁育,但始终没有看到鳗苗量产、进一步市场化的消息。

在我国,南至北部湾、北至渤海湾、自长江河口至长江上游金沙江近3000千米干流及许多支流中,鳗鱼都曾有自然分布。鳗鱼的人工繁育技术攻关也曾列到“七五”“八五”“九五”等五年计划中,并取得了一定突破。但由于鳗鱼人工繁育进程缓慢,难以推进,国内鳗鱼育种进程一度停滞,2001年后,该项工作再也没有列入国家级的重大科技计划中。

“我国在鳗鱼人工繁育上的研究相当于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初时的水平。”2008年,上海海洋大学教授刘利平开始专攻日本鳗人工繁殖技术。他的科研团队是国内鳗鱼繁殖技术高水平的代表,目前可以稳定获得优质合子并孵化出数以百万计的初孵仔鱼,部分能成为柳叶鳗前体,但最长存活时间也不过21天。

科研的停滞带来的不仅是研究水平的落后,更严重的还有人才的断层。早年研究鳗鱼繁育技术的科学家早已退出历史舞台,现有的科学家大多是半路出家,没有老一代的传帮带,很多实验所需的技术资料等都要从头再来。

最近,集美大学水产学院鳗鲡现代产业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授陈天圣又带着学生买了一批亲鳗,接下来2~3个月的时间内,他的团队每隔一周就要给这批鳗鱼注射激素催熟,使其交配产卵。目前国内鳗鱼催熟所用的激素来源于鲤鱼的脑垂体,但鲤鱼脑垂体并没有商业化的产品,想要获得只能依靠关系私人定制。

陈天圣算了一笔账,如果想让仔鳗质量好,最好是能购入野生亲鳗。每次实验最起码要50条到上百条,每公斤野生鳗鱼市场价在200多元,购入一次就要大几万元。一般鳗鱼催熟产卵后就会死亡,无法重复利用,加上养殖过程中的水、电、场地维护等费用,每次的实验成本十分高昂。

“至今,鳗鱼的生长习性还都摸不清楚,许多问题都在等待解答。鳗鱼人工繁育技术的攻关不是一个‘短、平、快’的过程,需要让科研工作者沉下心来研究,而不是聚焦短期的目标考核。”说起鳗鱼人工繁育,陈天圣显得尤为迫切。

在国内很多科研项目中,产学研的合作模式能在科研单位和企业发展中形成共赢的局面。但对于鳗鱼产业来讲,艰难的育种历程很难给企业马上带来收益,企业不愿投入财力,科研费用只能依靠国家支持。

换句话说,只有在国家层面布局,通过设立专项经费和岗位科学家等手段,培养出一批科研团队,建设出完备的人才体系,积累大量的研究资料,鳗鱼人工繁育技术才能有所突破。

今年3月,农业农村部举行“中国渔政亮剑”执法行动新闻发布会,在“亮剑2024”中新增了规范管理鳗苗捕捞执法行动。4月底,“国家水产育种联合攻关计划——鳗鲡繁育联合攻关研讨会”在上海海洋大学召开。

层层布局下,鳗鱼人工繁育被摆到了重要位置。“要把批量培养人工繁殖柳叶鳗作为主攻方向,持续优化鳗鲡的人工繁殖技术,获得高质量合子,加强仔鱼培育研究,力争突破柳叶鳗培育技术并最终培育出玻璃鳗。”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最终我国要形成鳗鲡种质资源保存、后备亲鱼培养、鳗鲡亲鱼催熟催产和初孵仔鱼培养一条龙技术体系。

“掌控育种的核心技术,才能维护鳗鱼产业链的稳定可控。日本在鳗鱼人工繁育技术层面已经突破,国内的育苗研究要及时跟进,避免鳗鱼产业链被‘卡脖子’。”陈天圣说,鳗苗繁育再次列入国家计划,有了政策支持,又有如此巨大的市场基础,期待行业内的科研学者挑起这副担子,尽早育出这条鱼苗,让人工培育的鳗鱼游向市场、游向世界。(记者 王春植 杨惠)

来源:农民日报

如果您对此项目感兴趣,请在此留言,坐等企业找您(成功的创业者90%都是通过留言,留言只需5秒钟)
  • 知名招商项目汇聚平台

    汇聚海量知名、高诚信度品牌招商项目,随时为您提供招商信息

  • 事实和口碑胜于一切

    千万创业者通过这里找项目、迈出成功创业第一步;

  • 诚信的商机发布平台

    请你在加盟留言时,选择有实力、 加盟店多、成功案例多、合法资质、 证照齐全、诚信经营的品牌.

郑重承诺:本公司郑重承诺尊重你的隐私,并承诺为你保密!
随时 上班时间 下班时间
您可以根据下列意向选择快捷留言
  1. 加盟费多少
  2. 我们这里有加盟店吗?
  3. 我想了解一些加盟资料
  4. 我对这个项目感兴趣,尽快联系我


创业专题



热门创业项目

精品推荐

餐饮项目分类

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
第一时间推送投资小回报快利润高的项目

合作伙伴

我们也在这里

关注微信关注微信

您身边的财富顾问...

扫一下
客户端客户端

iPhone/Android/iPad

去下载
关注微博关注微博

官方微博随时分享...

加关注
手机看hbdrt.cn手机看hbdrt.cn

随时随地找商机...

去看看

温馨提示

  • 1在找餐饮项目的过程中多对比同类项目。
  • 2了解项目时多打电话,进行实地考察。
  • 3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加盟。
  • 4本网站对投资者的风险概不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