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隐形”浪费
新华社 发
朱慧卿 绘
“肥牛卷、肥羊卷、毛肚、鸭舌、小龙虾、甜点、饮料、水果……”由于食材丰富,随吃随取,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火锅和自助餐一直备受众多食客的青睐,“站着走进去,扶着墙出来”也常被人们调侃是吃火锅和自助餐的最高境界,就餐者“胡吃海喝”“不拿、不吃就是亏”的心态容易导致食物浪费。
连日来,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走访昆明主城区CBD的火锅店和自助餐馆时了解到,目前大多数商家积极响应“文明餐桌在行动”的号召,纷纷在店内显眼的墙上、餐桌上贴出了“节约用餐,珍惜粮食”的相关标语,尽管如此,火锅和自助餐的浪费情况仍普遍存在。
从餐饮类型来看
自助餐
消费者抱“吃回本”心态常会造成较为严重浪费
不少消费者抱着一定要“吃回本”的心态,在吃自助餐时,常常不顾自己的食量,让美食堆满了餐桌,进而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自助餐浪费的现象我们已经见怪不怪了,为了避免被店员发现,有些顾客会把糕点碾碎在盘子里,有的直接将未吃完的食物倒进垃圾桶,还有的顾客会用纸、西瓜皮、海鲜壳等将吃不完的食物盖住……店员去提醒,还会惹得顾客不高兴。”台北牛排(南亚店)店员小张告诉记者,店内的浪费率在30%-40%,每天产生的泔水有一桶多(90公斤/桶),而隔壁中餐厅每次倒泔水只有一桶,但店内每次都要倒两桶以上,对比一看,店内的浪费情况算是比较严重的。
台北帮厨(百大新天地店)店长角女士告诉记者,由于店内菜品较多,很多客人觉得每一样都想尝尝,所以每天都会出现浪费较为严重的现象。“吃自助餐的话,浪费是不可避免的,总体看来,店里的浪费率在20%到30%,浪费较为严重的一般是20岁刚出头的年轻人。”角女士表示,针对较为严重的浪费现象,店里会采取相应的罚款举措,浪费若超过200克,便会额外收取一个人的餐费,但实际罚款的情况较少。
火锅
自助店推出付押金就餐大多顾客吃多少取多少
火锅店的情况如何呢?据谭鸭血(百大新天地店)店长马先生介绍,火锅剩菜浪费有极端分化现象,有剩菜超过80%以上的情况,也有把锅底都打包带走的客人。整体来看,店内几乎每桌会有一两个没有下锅的新菜剩下,每天店里收集的泔水有90公斤左右,整体浪费率在20%-30%之间。
“我们家到店消费的顾客每人需要付50元的押金,但一般都不会存在被扣押金的情况,毕竟吃火锅是没办法精确预估食量的。现在大多顾客都是吃多少取多少,以往总体菜品浪费情况至少是30%,现在大概在20%。”9月14日晚7点多,渝味锅底捞自助火锅(昆百大店)内几乎满座。负责人谢女士告诉记者,为了避免浪费,店里将持续推出付押金就餐。
“加上后厨的厨余垃圾,店内的剩菜浪费率应该在15%-20%。”蛙留香美蛙鱼头火锅(南亚店)店长王女士告诉记者。
从年龄分布来看
80后90后
喜欢多点几个爱吃的菜每次出去吃饭都有浪费
“我平时工作比较忙,也挺喜欢做饭,但并不是每天都做。虽然就我跟老公两个人,但每次去菜市场会忍不住买各种喜欢的菜,然后做上四五道,总是造成不必要的浪费。”90后林女士告诉记者,每次吃不完的蔬菜都是倒掉,肉食和米饭可能会第二天接着吃,但也经常存在米饭放馊掉的情况,感觉还是特别浪费,虽然心里深知浪费可耻,但还是没办法避免。林女士表示,自己和家人或朋友去餐厅吃饭,也会出现浪费的情况。有时去大排档,明明点了主食,但还是会忍不住点些牛肉串、烤豆腐、烤土豆等小食,导致浪费。
王女士是一名80后,她告诉记者,他们一家三口平时除了偶尔去餐饮店吃饭,大多时间是在家里做饭。“在家时间做久了,就不太会存在浪费的情况了,三个人的量还是比较好把握的,一般就是三四个菜,两小盒米的量,偶尔会出现浪费的情况。”刘女士表示,出去吃饭时一般在外婆味道、茄子恰恰等中餐厅,基本上每次去吃都会出现浪费的情况,有时是因为菜品不好吃,有时是菜点多了。一般会根据吃完饭后的安排,对肉类和干菜尽量打包。
“我和朋友住在一起,平时上班中午都是吃食堂,晚饭经常会选择在家吃。由于朋友上班是带中午饭去公司吃的,所以经常会预估不好饭量,而我又不喜欢带饭,所以常会出现浪费的情况。”小孙是一名95后女生,她表示,在家吃饭浪费得相对少些,每次跟好友出去吃饭几乎都存在浪费,总会忍不住多点几个爱吃的菜。
60后70后
平时在家吃饭很少浪费在外时剩饭剩菜都打包
1965年的刘阿姨是一名忙碌于柴米油盐的家庭主妇,每天除了接送孙子孙女上下学,还要为一家五口准备晚餐。“女儿和女婿工作都很忙,请阿姨又不太放心,所以带娃做饭这件事就落到了我的头上。我们家吃饭基本上不存在浪费,5个人一般不会超过6个菜,一般是2个荤菜、3个素菜,再加上一个汤,有时就少做一个荤菜。”刘阿姨说,她出生的那个年代粮食特别珍贵,导致现在也特别舍不得浪费粮食,每次晚餐有吃不完的剩饭,自己次日中午做成炒饭吃,或热了吃,绝不存在一点浪费。平时和女儿女婿去餐厅吃饭,也会把打包的剩饭剩菜全都带走。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现在的年轻人根本体会不到那些年没有米饭吃的艰苦,我们现在不舍得浪费粮食,平时吃饭也会教育孩子把碗中的每一颗饭都吃完。”1972年出生的李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儿时生活在农村,那会只能吃玉米饭,逢年过节才能吃上纯米饭。现在日子好过了,也要忆苦思甜,不能浪费粮食。平时在家吃饭浪费情况很少,如果跟朋友、家人在外吃饭出现剩菜时,也会选择打包主食、肉食和干菜等。但如果是应酬,餐桌上的浪费也就不可避免。
“年轻人在餐桌上的浪费情况稍严重些,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家会把锅里已经煮过的东西都打包带走。”谭鸭血(百大新天地店)店长马先生说。
话题
如何让餐饮浪费“刹车”?
普及半份菜,推行分餐制
据央视新闻8月11日发起的关于“对餐饮浪费行为说不!你认为哪些举措值得提倡?”的网络投票中,有4万人参与投票,其中共有1.6万名网友认为,饭店该普及半份菜,有1.1万名网友则认为该让打包成为习惯,也有不少网友支持推行分餐制,控制用餐量;对光盘的消费者进行奖励,对严重浪费的行为进行罚款。有网友表示,可以少点菜,不够时再加,既经济又不会浪费。还有网友建议,饭店的“点餐员”应该根据就餐人数确定所点餐食是否够用,做到不浪费,而不是任由顾客点餐。
文明用餐,餐饮店出招
除了消费者的自觉外,餐饮店也纷纷使出“招数”,引导消费者文明用餐。
蛙留香美蛙鱼头火锅(南亚店)店长王女士告诉记者,客人进店点菜时,服务员会根据客人人数给出相应的点菜建议;店内也会根据客人剩菜的实际情况进行退菜,因为如果不能退菜的话,客人就算吃不完也会将剩菜全部倒入锅中,造成更大的浪费,而退了的整盘完整的菜一般是作为员工餐食用。
台北帮厨(百大新天地店)店长角女士表示,自助餐厅的客人是可以任吃任拿的,但不能浪费。店内有明显的标志,如果浪费超过200克以上要罚款39元,当然店员发现浪费后会立即告诉客人,罚款不是目的。
节约粮食,从孩子抓起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句耳熟能详的诗人人会背,但年轻人仍然是粮食浪费的“主力军”,不少家长表示,要想养成良好的节约意识,必须言传身教培养孩子们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现在我们出去吃饭,吃不完的话,基本上都会打包。”昆明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这样利于父母在孩子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市民赵女士表示,平时自己就比较注重向孩子灌输珍惜粮食的观念,一般是告诉孩子吃多少拿多少,吃完碗里的每一颗米饭。
在昆明从事教育工作的李先生表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可选择周末或假期带孩子亲身感受粮食的来源,真正体会“粒粒皆辛苦”的含义。
本报记者 李赛 实习生 杨进取
< class="pgc-img">>次元(ID:chaintruth)原创
燃财经出品
作者丨冯晓亭
编辑丨曹 杨
北京时间3月23日,海底捞国际控股有限公司(06862.HK,以下简称“海底捞”)发布2021年全年业绩公告。
这份财报,和海底捞创始人张勇宣布卸任CEO前发布的盈利预警公告大致相似,业绩上也没有给股东和投资者带来惊喜。财报显示,2021年海底捞实现收入411.1亿元(人民币,以下未注明则同),同比2020年增长43.7%;亏损41.6亿元,相较2020年的盈利3.1亿元,亏损扩大近50亿元。
这也是海底捞上市以来的首次年度亏损。
在财报中,海底捞表示,“2021年对海底捞来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就外部环境而言,新冠肺炎疫情时有反弹,民众生活仍受到较大影响;就自身方面,由于过去两年快速的扩张战略使得公司体量迅速扩大,管理难度加大。
但对比海底捞过去两年财报来看,不难发现,内因才是造成海底捞这次年度亏损的首要原因。疫情突袭而来的2020年,虽然海底捞的营收同比增长只有7.8%,营收和净利润也都低于市场预估,但海底捞依旧是盈利的。
2021年中期业绩公告也显示,海底捞在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00.9亿元,净利润为0.945亿元。但2021全年的净亏损则高达41.6亿元。其中由于2021年闭店计划处置长期资产的一次性损失、减值损失,以及管理层采取审慎态度计提的减值损失便超过36.5亿元。
颓废的业绩,使其在二级市场的表现也惨不忍睹。目前,海底捞的股价早已跌破2018年的发行价17.8港元/股,甚至一度跌到10.0港元/股。截至3月23日港股收盘,海底捞报收13.24港元/股,总市值738亿港元。
创始人张勇曾不止一次表示,“不要神话海底捞”。2021年的投资者交流会中,对于海底捞的发展,张勇的态度也是“这是所有餐饮企业面临的困难”、“任何企业都不会持续增长”……
或许接下来的海底捞,在经过调整之后,依旧会实现增长,但这种增长和张勇的关系已关联不大。3月初,海底捞发布了管理人事任命公告,张勇卸任海底捞CEO一职,让位于现年43岁、被称为“最佳服务员”的杨利娟。
有外界对此猜疑,“或正是因为误判导致海底捞陷入困境,才让张勇做出卸任CEO的决定。”事实上,早在2020年的内部邮件中,张勇就已经提到“时间在10年至15年之内”的退休计划。只不过,相较于10年至15年,这个时间来得稍早了些。
然而接班人杨利娟能否接住海底捞,依旧是个有待商榷的问题。
上市后的首次年亏损
海底捞公布的2021年业绩报告,没有过多的亮点。年度亏损41.6亿元,尽管这一数值低于此前海底捞盈利警告中的亏损上限45亿元,但依旧足以抹平营收增长带来的关注度。
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海底捞实现收入411.1亿元,同比2020年增长43.7%。从收入来源看,海底捞并没有对自己单一的主营业务有所调整。
餐厅经营收入依旧是主要收入来源,该项业务2021年的贡献占海底捞总收入的96.0%,金额从2020年的人民币274.34亿元上升到2021年的人民币394.64亿元,增长了43.9%,海底捞将餐厅收入增长归因于新餐厅数量增加及营业天数增加。
数据来源/海底捞财报
制图/燃财经
财报显示,海底捞2021年全年,新开业421家海底捞餐厅,关闭276家海底捞餐厅。截至2021年12月31日,海底捞全球共有门店1443家,其中1329家位于中国大陆地区。如果从门店数量来看,海底捞依旧称得上是餐饮行业的领军人物。
诚然,相较2020年,海底捞的餐厅数量与营业天数增加均不假,但其或许并不能代表海底捞的餐厅业务有所提升。究其原则,在餐饮界尤为重要的翻台率,海底捞却逐年下降。2018-2020年海底捞的翻台率分别为5次/天、4.8次/天、3.5次/天,在2021年更是降至3次/天。
据国信证券此前测算,海底捞单店守住盈亏的平衡线为翻台率3次/天。可想而知如果翻台率继续下降,给海底捞带来的将会是亏损的进一步扩大。下降的不只有翻台率,还有客均价。财报显示,由于客均点餐量变化等原因,顾客人均消费从2020年的人民币110.1元下降至2021年的人民币104.7元。
翻台率的下降与海底捞的门店扩张有着很大关系,新开门店越多,产生的边际效益递减。实际上,海底捞开店的步伐已经慢了下来。
财报显示,海底捞在2020年新开海底捞餐厅数为544家,同年餐厅净增长为530家,甚至在2021年上半年依旧新增299家门店。但从2021年全年数据来看,2021年下半年后,海底捞关闭的海底捞餐厅数量要高于其新开业的数量。
“火锅茅”陷困
相伴2021年的财报数据乏善可陈的,是海底捞在二级市场过去一年惨不忍睹的表现。
有着“火锅茅”称号的海底捞,曾享受着市场给予的极大包容。即便在2020年疫情肆虐,餐饮业陷入停摆的窘境,哪怕海底捞2020年半年报业绩不尽如人意,也都没影响海底捞的股价持续创新高。总的来看,海底捞2020年股价从年初的31港元涨至约60港元/股,几近翻倍。
然而,市场对公司的信心需要公司的业绩表现予以支持,否则等待公司的只有万丈深渊而不是红利滚滚。2021年2月,海底捞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彼时股价已达到85港元/股的高位。但2021年3月1日一则“净利润同比下降约90%”盈利警告,却让海底捞的股价速度滑落,接下来便是“一蹶不振”。
截至3月23日收盘,海底捞报收13.2港元/股,总市值738亿港元。较2021年2月近4700亿元港股的总市值,已跌去近4000亿港元。
虽然资本市场的股价不能完全反映企业本身的价值,但不得不承认,曾被消费者奉为餐饮服务典范的海底捞已从神坛跌落。就连过去因服务差异化而累积的优势,也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再成为吸引消费者的利器。00后恬恬就不喜欢去海底捞,给出的理由竟是“服务太好”。
不难发现,对于新一代消费者来说,海底捞服务差异化这一杀手锏失灵了。
除此之外,层出不穷的新式火锅品牌和火锅本身同质化严重的特性,均给海底捞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如曾打出口号“服务不过度”的巴奴火锅,装修极具中国风的谭鸭血,以及老牌小火锅呷哺呷哺等,如何抢占有限的消费者,成为了海底捞面临的一大难题。
但就在海底捞以为可以凭借开店而抢夺市场时,却摔了一个大跟头。2020年6月,时任CEO的张勇做了逆势扩张的决定。如今,这一决定已然被验证为“对市场的错误判断”。
“2020年6月我进一步作出扩店的计划,现在看确实是盲目自信。目前的苦果,只能由我们自己一口一口咽下去。”张勇直言。
“对于张勇的误判,其实是能理解的,毕竟这次疫情是空前的,大家可能都会按照2003年非典去看待,也正因为非典后市场有过快速反弹的先例,所以市场会有很多企业有着和张勇一样的考量,那就是逆势扩张。”新零售专家鲍跃忠直言。
实际上,为了覆盖更广泛的消费群体,满足不同的餐饮需求,海底捞一直在积极探索多品牌经营。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除海底捞餐厅外,海底捞还拥有若干自营餐厅,如汉舍中国菜、十八汆面馆、五谷三餐及苗师兄炒鸡等品牌。
但从营收占比来看,这些自营餐厅并没有给海底捞创造更多的收入。财报显示,“其他餐厅经营”部分在2021年收入为1.98亿元,收入占比只有0.5%。
如此可见,要想通过经营自营餐厅造血,对于海底捞来说,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新官”能否接住海底捞?
过去一年时间里,海底捞人事进行了频繁变动,而这种变动早在2020年便有迹可循。
2020年4月海底捞启动了“领导人才接班选拔计划”,同时张勇提及了自己的退休计划,“我的退休只是一个计划而已。完成这个计划至少需要十年时间,但最多不会超过十五年。”
或许是顺应上述“接班人计划”,2021年8月海底捞在中期业绩公告中宣布董事会两名董事辞任,一位为张勇妻子舒萍,另一位为海底捞第二大股东施永宏,两人也均为海底捞联合创始人。
更让众人诧异的是,张勇在今年3月1日宣布正式卸任CEO职务,由杨利娟接任。将退休计划提前10年进行的张勇,确实是因为到了无法闲庭信步启动接班人计划的时候,即便海底捞在2020年回复新京报“接班人计划”相关问题时提及,“领导人才接班选拔计划作为一项十至十五年的长期计划”。
“对现在的海底捞来说,面临着非常多的考验,无论是门店运营、供应商体系还是整个经营模式的考验。相对海底捞来说,以服务为主体的经营模式是不是还能继续维持门店的高客流?这些都是海底捞面临的新考验。”鲍跃忠认为海底捞在张勇的带领下已经到了一个天花板,要想突破到另一境界,海底捞需要进行彻底的改革。
但接班人杨利娟是否能接住海底捞,是当下外界对海底捞抱有的最大疑问。
起码从目前来说,杨利娟被推上位很大程度是为了“灭火”。火源则来自于张勇对于市场的错判。2021年11月,杨利娟推行了“啄木鸟计划”,即关停部分门店、持续推进和打磨门店管理体系、重建和加强职能部门以及强调企业文化、完善员工培训等举措。
根据“啄木鸟”计划,直至2021年12月31日,已有260家海底捞餐厅在“啄木鸟”计划下永久关闭,32家餐厅暂时停业休整。在上个月公布的盈利警告中,海底捞也提到这一点,“2021年300余家餐厅关停及餐厅经营业绩下滑等因素导致的处置长期资产的一次性损失、减值损失等合计约人民币33亿元至人民币39亿元。”
但换个CEO领导、执行“啄木鸟”计划就能让海底捞止损?“如果海底捞还在张勇带领下,改革的难度和压力都会比较多,但换个新人,或许能给海底捞带来不一样的变化。”鲍跃忠表示。
如鲍跃忠所言,杨利娟作为职业经理人的身份,能对海底捞进行不同于创始人的改革。只不过从目前来看,杨利娟上任后并未有更多的创新举措,其工作仍重点围绕于“啄木鸟”计划展开。
除此之外,或许就是3月6日海底捞宣布推出烧烤食材外送业务,目前也已经在北京、成都等部分海底捞外送门店开卖了。但火锅店兼顾烧烤也并非新鲜事,况且海底捞早在4年前便试水过烧烤食材外送业务,只不过该项目匆匆上线、下线,鲜有人知。
未来,杨利娟执掌下的海底捞将如何发展,亦有待市场检验。
*题图及部分文内配图来源于视觉中国。
*文中恬恬为化名。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节档,通常是餐饮业举足轻重的时节。
放眼火锅业,与往年不同,今年的消费形态更多样。
除了年夜饭,预制菜、周边、礼盒、私宴订制等,悄悄成了这个春节不太冷的决定因素。
< class="pgc-img">>销售数据出炉
这4类火锅产品卖爆了
1
预制菜打响春节餐饮第一枪
预制菜在年前的火爆就可见一斑。在微博上,与预制菜相关的话题层出不穷,如#预制菜走俏春节销量翻倍#、#预制菜或迎万亿级大市场#等等。
年货节期间,叮咚买菜预制菜相关食品同比去年增长超过400%,特别是一些和年夜饭相关,有好彩头的菜肴。
那都不是锅,以“花胶鸡”享誉行业,与电商平台合作,线上推出“鲍鱼花胶鸡”。创始人朱吉生说,花胶鸡预制菜上线三个月,线上营收占比已超过15%。
< class="pgc-img">>▲ 花胶鸡 预制菜
据饿了么预制菜项目负责人介绍,目前,平台上能提供预制菜的品牌超过千家,按照每家超10个SKU计算,也有上万道预制菜。
2
火锅渐成年夜饭的头号选择
美团订座数据显示,今年提前预定除夕年夜饭餐厅的用户数量同比增长约95%,线上供应年夜饭套餐的餐饮商户数量同比增长118%。
其中,小吃快餐、火锅、饮品、面包甜点、烧烤、川菜、自助餐、日本菜、西餐、粤菜为今年春节最热门餐饮消费品类TOP10。
除夕当天,巴奴毛肚火锅正红旗店,大厅几乎还是满座状态,据服务员介绍,该店共有38张桌位,三天前就订满,除夕夜已经不再接受预定了。
< class="pgc-img">>▲ 图片源于大河报
据了解,海底捞除夕、初一全国800余家门店正常营业,门店预约火爆。
再如济南的“印象济南·泉世界”打出“春节不打烊的口号”,诸多火锅大牌,如陈艳红老火锅、虾吃虾涮、老北平涮肉、渝香记重庆老火锅等餐厅全面营业。
3
周边礼盒卖断货,成年轻人的心头好
除了年夜饭,品质年货成为采购热点,礼盒食品、主题周边俘获了不少年轻消费者。
据了解,海底捞新年礼盒“萌虎捞福”自1月10日开售,开售后下单量超预期并进行紧急补货,当前线上商城已售罄。
此外,海底捞推出了两款虎年主题限定量包包,截至1月20日,海底捞暖虎虎小嗨毛绒挎包销售数量过万,软虎虎小嗨虎纹斜挎包销售数量超4000。
火锅底料和自热产品也是春节档的重头戏。
十八梯火锅负责人介绍,汤圆芯子礼盒,有些回头客都是几百个、几百个的买,经常断货。
此外,包括腊肉、腊香肠等春节礼盒也销售一空,今年卖出2000来盒,有30%的订单来自市外。”
4
私宴订制成为流行趋势
受疫情影响,年夜饭外送服务的需求也逐渐升温。
消息称,海底捞外送超过400个站点春节外送保供应,覆盖全国170多个城市。
同时,它在全国近50家外送点上线了茶饮外送服务。居家“火锅+奶茶”局,或成为不少年轻消费者的年夜饭选择。
周师兄重庆火锅,去年就推出私宴定制服务,食材配送到家,服务员上门提供备餐服务,反响不错。
< class="pgc-img">>▲ 周师兄 私宴定制
菜香源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重庆私人订制服务开始流行。
如大年三十当晚,集团旗下多个品牌的私人订制服务全部接满,顾客只需要提供场地,品牌为市民提供菜单订制、食材加工、烹饪等一站式到家服务。
< class="pgc-img">>▲ 图源于上游新闻
春节期间
火锅业火爆的3点原因
从现象来看,全国各地火锅的火爆,主要来自3方面原因。
1、利好的大环境。这两年,因为疫情,“拉动内需”成了重要的政策之一,春节前,国家就已出台相关政策。
早在1月中旬,国家发改委就已发布《关于做好近期促进消费工作的通知》表示“在精准有效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要抓住春节、元宵节等传统佳节消费旺季契机,挖掘消费热点和增长点,进一步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 class="pgc-img">>另外,全国各地的媒体纷纷跟进,为餐饮业摇旗呐喊,地方媒体介绍当地特色美食、主流媒体传播火爆的场景,抖音、快手、微博、小红书上的各路达人也晒出探店、打卡的餐厅,给大众以正向引导……
利好的大环境,让餐饮业有本可依。
2、火锅餐厅的强烈求生欲。疫情的反复无常,让首当其冲受创的餐饮人成了“惊弓之鸟”。
春节,可谓“一波红利期”,很多火锅店各出奇计以招揽顾客。
像谭鸭血吃到全球门店开启了一场“请全球人民吃鸭血”的营销活动,狠狠地刷了一波存在感;成都205家餐厅推出的各式优选套餐、特色菜品以及优惠促销活动,涵盖火锅、川菜、小吃、烧烤等。
< class="pgc-img">>▲ 谭鸭血 闪耀鸿运新年
蜀九香负责人介绍,春节期间的预定量,达到了90%以上,为了让顾客有更好的体验,门店不仅在就餐环境上用心营造节日气氛,还推出了如代金券等让利优惠活动。
在举家团圆的日子,火锅人仍如此埋头苦干,不得不说,求生欲真的很强。
3、百姓消费热情高涨。无论是商圈,还是社区火锅的火爆,除了大环境和商家的原因,老百姓消费意愿的强烈,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从年货购买上来看,四川火锅、云南鲜花饼、广州烧腊等,深受大众热捧,短视频的兴起,让地域间的距离大幅度缩短,大众“看到即得到”,链接一点,各地特色尽收囊中,成为“舌尖上的家宴”之一。
有需求,才有市场,确实是个颠扑不破的道理。
说到最后
总体来看,春节档的火锅业整体向好,人们也更愿意选择火锅当做年夜饭,这也为2022开了个好头。
随着疫情的平稳,各乡镇、县城、省市的火锅店也逐渐复苏,春暖花开的日子,也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