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10日,国内饮料品牌元气森林发布致歉声明称,其乳茶产品的产品标示和宣传中没有说明“0蔗糖”与“0糖”的区别,容易引发误解,将进行修正升级;4月11日晚间,#元气森林因宣传0蔗糖致歉#话题冲上了微博热搜,有网友表示:我的肥肉不接受道歉!
元气森林官网截图
近些年来,在科学观念普及的影响下,不少人认识到过多食用糖的危害,比如会导致肥胖、衰老等,无糖产品精准地捕获了年轻人既想健康又不舍美味的心态。从2019年开始,各类无糖饮料层出不穷,新兴饮料品牌元气森林因为主打无糖而在市场上迅速有了一席之地。
然而,据央视新闻微博援引专家观点表示:市面上标称“零卡零糖”的饮料,甜味大多来自甜味剂,其热量比高糖分饮料低。
cript src="https://lf6-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cript>
无糖食品真的无糖吗?
对于既想吃甜食又想减肥还想养生的人来说,“无糖饼干”、“无糖蛋糕”、“无糖酸奶”、“无糖奶茶”等一系列食品,的确是个好选择。但是在选择之前,也不要想当然,产品包装上的“无糖”或许并不是你想象中的“无糖”。
按照国际惯例,无糖食品是指不含食糖,即不含蔗糖(甘蔗糖和甜菜糖)和淀粉糖(葡萄糖、麦芽糖和果糖)的甜食品,且需使用含有食糖属性的食糖替代品。根据我国国家标准《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的规定,无糖食品要求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食品中的糖是不可能完全去除的,因此,无糖食品中的“无糖”只意味着其中的含糖量不超过规定的标准。
0糖0卡饮料真的不会发胖吗?
无糖并不意味着不甜,而是把各种代糖当作甜味剂来满足口感。
根据国家标准,脂肪和糖每100毫升含量低于或等于0.5克,即可标注“零脂”“零糖”,每100毫升饮料能量低于或等于17千焦(4卡)即可标注“零卡”。所以即便是“0糖0脂0卡”饮料,也不等于完全不含糖、没有热量。
无糖食品的关键在于不添加蔗糖,但不要因为标记了“无糖”就随意摄入。有些无糖食品被食用后,依然存在升血糖、高热量等问题。比如,无糖饼干、无糖蛋糕的原料是淀粉,且在制作过程添加了牛奶、鸡蛋和大量油脂。人食用之后,其中的淀粉和油脂会逐步代谢转化成小分子的葡萄糖,血糖自然会随之升高。此外,奶茶杯上的“无糖”只能代表它没有额外加糖,但组成奶茶的各种配料本身就含有糖分。
如何选择无糖食品?
①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无糖食品,相对而言,正规厂家制作规范,投料也比较准。
②看配料表,不仅要看有无蔗糖含量,还要考虑食物本身是否含糖。如前所述,无糖糕点是用淀粉做成的,而淀粉本质就是糖,在人体内可分解为葡萄糖。
③有的食品虽然标注了“无蔗糖”,但配料表上标有白砂糖或葡萄糖。其实,蔗糖和白砂糖是一回事,只是叫法不同而已。还有的标注有“糊精”“麦芽糖”“淀粉糖浆”“玉米糖浆”等,均是糖类。大家要注意甄别,不要被商家的文字游戏所误导。
总之,选择无糖食品时,一定要注意食品标签上注明的内容,搞清楚营养指标所代表的意义。优先选择添加糖醇类的天然糖类替代品及功能性低聚糖的食物,尽量少选含有“糖精”“甜蜜素”“甜菊糖”等甜味剂的产品。
甜味剂对人体是否安全?
近来比较火的“0卡糖”食品,其实就是添加了赤藓糖醇、甜菊糖苷等甜味剂。
大量摄入甜味剂有可能造成人体肠道菌群结构和组成改变,引起腹胀或腹泻。有研究发现,长期大量食用含有甜味剂的食物可以引起小鼠葡萄糖耐受性降低,导致血糖升高,长此以往还可能出现胰岛素抵抗,甚至导致糖尿病和肥胖症。
任何一种食品添加剂在批准使用前都要经过严格的安全评估。正规厂家生产的添加甜味剂的食品,是可以放心食用的。但是部分高倍甜味剂,如糖精、甜蜜素、甜菊糖等的食用安全性在国际上仍有争议,建议尽量减少摄入。
封面新闻张琴 综合中国新闻网、北京日报等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源:消费日报网
“既要好喝过瘾、又得健康不胖”的新需求正催生出一批主打低糖、0卡路里的饮料进入市场,同时吸引一批饮品市场老玩家入局。然而,你是否怀疑过,上以“0糖0脂0卡”为卖点的无糖饮料,喝起来真的不长胖吗?
市场:“0糖”饮料价格偏高却受欢迎
“新到了樱花白葡萄和乳酸菌两种新口味,现在的年轻人都爱喝。”7月7日,湖南长沙湘江中路一家便利店内,营业员正半蹲在开放式冰柜旁,拿起纸箱内的元气森林气泡水填补着陈列面上的空缺位置,“冷藏后口味会更好,回头客还挺多。”
在这家便利店共4层的货架上,无糖乌龙茶、无糖0脂苏打水、零度可乐、无糖黑咖啡共有十余种,均被摆在饮品成列区最为显眼的位置,俨然与碳酸饮料、奶茶饮料形成了“三分天下”之势。“第一次喝的时候觉得新鲜喝起来没那么有负罪感。”一位正在购买卡曼橘味气泡水的女性消费者说。
在沃尔玛黄兴南路店内,0糖、低糖饮料同样品牌众多,品种丰富,该类产品均在外包装上印有“0糖”“无糖”“零脂肪”等宣传标语;在GranVida生活超市海信广场店内,还有“0糖”系列的红豆薏米水、乳酸菌饮料等商品在售。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在宣传上注重0糖、0脂肪等功效的饮料,价格并不便宜。如,可口可乐500毫升装每瓶售价3元,同规格无糖“纤维+”可乐零售价约4.5元;统一“茶里王”无糖茶饮料零售价6元,同品牌常规版含糖绿茶零售价约3元,两者相差近一倍。
行业:销售额增长超1成
早前,健力宝推出的“健力宝纤维+运动饮料”在天猫和京东开售,产品主打“0糖零脂”概念,是对已经销售36年的健力宝主打产品配方首次进行大调整;4月,银鹭推出全新无糖茶品牌“山云茶画”;3月,无印良品则上架新乌龙茶、绿茶及普洱茶3款无糖茶饮。
此外,奈雪的茶、喜茶均在加料栏目中新增“0卡糖(0卡0脂肪)”选项,消费者只需额外支付一元即可。奈雪的茶公关总监王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6月1日至28日,选择加料“0卡糖”占全部饮品订单的8%,“健康茶饮一定是新式茶饮的未来趋势之一,因为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对健康要求越来越高。”
从整体来看,低糖、无糖饮料市场不仅有百事可乐、可口可乐、农夫山泉、屈臣氏等饮料界元老,还有中沃、名仁、元 气森林、宾得宝等“新晋玩家”。一份《2020-2024年中国无糖饮料行业市场供需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中也提到,随着无糖饮料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已有近6成消费者购买过无糖饮料,其2019年销售额同比增长超10%,远高于饮料总体增长率。
提醒:所谓“无糖”并非真无糖
明明是0蔗糖低脂肪,为什么喝起来却是甜甜的?记者了解到,为了还原饮料口感,企业多用甜菊糖苷、安赛蜜、果葡糖浆、结晶果糖、赤藓糖醇等甜味剂或者代糖来代替蔗糖、白砂糖等,如,零度可乐主要使用阿斯巴甜、元气森林乳茶系列则使用了结晶果糖及赤藓糖醇这两种甜味剂。
此外,根据《预包装食品安全营养标签通则》,食品每100克或100毫升含糖量不超过0.5克,就可称为“无糖”;热量不超过17千焦或4千卡时,就可标注为“零”。换言之,所谓的“无糖”“零卡”饮料,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无糖”。
“甜味剂的混合搭配,可99%还原蔗糖口感。用甜味剂代替蔗糖,有利于控制能量摄入,减轻身体的代谢负担,又能满足消费者对甜味的需求。”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景女士介绍,甜味剂为减脂人群提供多样化选择,但不可认为“喝无糖饮料不会长胖”,过多饮用不仅不利于减肥,还可能会引起腹胀、胃肠胀气等不适。
年来,为迎合消费者需求,很多饮料厂商推出无糖饮料。有些饮料还打出“零糖、零脂肪、零卡路里”的标签,深受年轻人喜爱。但营养师提醒,一些无糖饮料并不是真的不含糖,而是在国家标准允许范围内标注为零,选择时应慎重。
“大家觉得喝无糖饮料能解馋、又没有健康负担。”1995年出生的孙琪一直控糖饮食,但有时候又无法抗拒奶茶、可乐、果汁带来的“甜蜜诱惑”。于是,市面上越来越多的零糖饮料,成了孙琪的首选。
记者走访发现,无糖的可乐、雪碧、气泡苏打水、桃子乌龙茶、低糖养乐多等饮品琳琅满目,很多在瓶身醒目位置标注“零糖”字样。在网购平台上,含有白桃味、夏黑葡萄味、酸梅汁味、卡曼橘味、青瓜味和乳酸菌味等多种口味的无糖饮料,12瓶装的价格为62.9元,月销量为6万多件。
“这些零糖饮料口感不差,喝起来也有甜味,是因为使用了代糖。代糖就是甜味剂,分为营养型和非营养型的。木糖醇、甜菊糖等属于营养性的;糖精、甜蜜素、阿斯巴甜等属于人工合成非营养型的。”ACI国际注册营养师秦妍介绍。
2019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指出,目前中国人均每日添加糖摄入量约30克,而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不超过25克。“其实,仅仅只是从主食和谷物中摄取的糖分就已经达到推荐的糖摄入量。倡导‘三减三健’中的‘减糖’,就是使用天然甜味物质和甜味剂取代蔗糖。”秦妍说。
不过,这些“零糖、零脂肪、零卡路里”的饮料,是否真的就不含糖?“并不是。”秦妍介绍,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能量和营养成分只要小于一定的量,就可以标识为“零”。 比如每100克或100毫升的食品中,含糖量≤0.5克,就可以称为无糖;能量≤17千焦(热量≤4千卡),就可以称为零卡;脂肪含量≤0.5克,就可以称为零脂。
“无糖饮料,并不是不含糖,而是含量少,在国家标准允许范围内标注为零。”秦妍说。此外,代糖虽然热量低,但也并不意味着一点能量都没有。并且甜味的饮料喝多了,容易食欲增强,想要摄入更多的糖分或高热量食物,对身体健康不利。
记者张晓莉报道
来源: 昆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