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去山东枣庄吃泉水羊肉汤,汤汁乳白加了青葱,特别滋养人,此味终身不忘。
吃羊肉最多的当然是内蒙古和青海,手把肉,白水煮,膻味倒是没有,大盘子里盛着煮得嫩嫩的羊肉,太大块了,我细巧地撕一点点吃,没有梁山好汉般的豪放。
十多年前,办公室前辈同事,从老家江苏启东带来一些红烧羊肉给我吃,因为好吃,我吃了很多。以后每到冬天,就经常会有启东的羊肉吃。同事说:她们那儿有吃羊肉的习惯,最有名的羊肉馆每到冬天有整盒烧好的羊肉卖,98元一盒,今年卖到128元了,其实我的同事自己做的也极好吃,不免向她讨教做法。启东羊肉的特点是连皮带骨一起烧,加了萝卜一起炖,时间炖得越久越好吃,吃不完下一餐再加热一下,加点白菜进去,也好吃。
去年春节去乡下,有一个羊肉锅,慢火炖了一上午,加了辣酱,吃完羊肉,羊肉汤汁里再涮菜吃,蔬菜上了一盘又一盘,大家吃得热火朝天,今天也再来做一份红烧羊肉,觉得这样过年才有气氛。
主料:羊肉500克(我是2根羊排),萝卜500克
辅料:青蒜2根,姜3片,桂皮1块,八角1个,辣椒3个,花椒20粒,桔皮1只,油10毫升,老抽1勺(15毫升),生抽2勺(30毫升),料酒50毫升,盐适量,冰糖20克
做法:1、羊肉或羊排切成合适的大小,用水浸泡去血水。萝卜去皮切滚刀块。
2、冷水锅入羊肉和桔皮焯水,水开后中小火5分钟煮透,洗干净。
3、热锅加少许油,爆香青蒜根和姜片,入羊肉块翻炒1分钟,加入老抽、生抽炒上色,加料酒,桂皮八角辣椒和花椒(这些也可以加入一个调料盒里)加入开水没过羊肉,加入萝卜块,大火烧开后小火焖1个半小时,可以适量加点盐调味,加少许糖提鲜,开中到大火把汤汁收浓,这个过程大约15分钟到20分钟。
4、关火,加入切成寸段的青蒜叶,加盖1分钟,拌匀即可上桌。
小贴士:青蒜关火焖1分钟,又香又绿,不要烧过火就变软变黄了。
文艺青年怎么能少得了美食呢?让我们一边文艺一边美食,公众微信号号:可可的美食生活
>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米宅米宅」(ID:mizhaimizhai),作者:十一侠,36氪经授权转载。
环京的风口
在环京、环沪、临深中,环京和环沪是最经常被拿来比较的。
因为环京和环沪非常相像,但是仔细追究起来,又有着本质的区别。
我们回顾一下过往两年,就可找到他们之间的不同。
从2017年3月北京开始最严限购,一直到2017年6月廊坊全面限购,在短短的几个月之中、百十天内,环京完成了史上最夸张的暴击。
燕郊,就像环沪的花桥一样,是直插进北京身体的城镇。在2017的顶峰时均价达到了夸张的36000。
而在当时,因为地铁在2011年已经开通,在上海房价暴涨之下,花桥房价在短时间内也实现了跳涨,但一直到今天都在23000左右徘徊。
一个没有地铁的燕郊楼市,价格高了有地铁直通上海的昆山花桥整整12000。
就好比兄弟两家各种一亩三分地,旺年你是看不出谁多收了三五斗的,只有在灾年,你才能知道,谁在饿肚子。
在2017年6月廊坊全面限购出台后,只过了不到四个月。到了2017年10月,我们去环京考察时,环京楼市价格已经全部腰斩,燕郊从36000降到24000,香河从23000降到14000,大厂从23000降到14000。
但同样是在2017年下半年,我们环沪考察时,昆山、花桥也遭遇严格限购,但价格却一直坚挺。既无腰斩、也无暴跌,一直在安静地维持着之前的价格。
既无风雨,也无晴!
但环京跳了。跳的让人肝肠寸断、痛哭流涕。在限购之下,整个环京市场全部封停、陷入冰冻、死水一潭。
不过那时,我们依然判断当时的价格并不是底,因为时间轴还不够长。
首先开发商之前高峰时挣的钱还够撑一段时间;其次所有人对政府一定会出手救市还满怀信心。
这些都需要时间去一点点击垮。
等吧,要等到过完2018年的新年,环京必将迎来更严酷的一波探底暴跌。
果然,在今年初,距离北京更远一些的固安最先承受不住,开发商开始低价出货,追之者众。售楼部又被人给塞满了。
我们判断,行情必定会很快蔓延到燕郊大厂。北三县的机会来了。
房地产的价值投资分为两种,一种是城市红利价值,另一种是拐点价值。
1、北三县的大背景是全面融城通州副中心、承接北京外溢,这是北三县的远期价值判断。
2、北三县价格已经触底,跌无可跌,这是短期的价值判断。
3、北三县有足够高的坡顶,早晚会涨回来,这是必然之事。
综合来看,北三县正是拐点价值投资的最佳标的。
最后我们在大厂找到了机会。
但这时,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是,环京机会已经来了,那么环沪的机会来了吗?
环沪的真实存在
在距离上海70公里的范围内,一共有六座城市,从北向南依次为南通启东、苏州太仓、苏州昆山、苏州吴江、嘉兴嘉善,嘉兴平湖,以上海人民广场为圆心,它们之间的距离分别为66公里、41公里、50公里、80公里、68公里、75公里。
这就是它们的优势。
在2018年1月公布的上海2035年城市总体规划中,两个重要的信息:
一是到2035年,上海的建设用地规模将控制在3200平方公里,未来17年,只有50平方公里增量;
二是到2035年,上海常住人口将控制在2500万左右,末来17年,只有82万人口增量。
微量增长的城市建设用地;微量增长的人口总数。这些都直指上海将长时间地停止扩张,进行自我内部的迭代和升级。
对于城市内部的迭代和升级,房价是最好的门票。
所以,不管是上海也好、北京也好,这几年的行情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房子越来越豪宅化;改善盘大幅暴涨;刚需越来越无立足之地。
在2015年,当上海迎来房价暴涨,环沪六县市启东、太仓、昆山、吴江、嘉善、平湖与上海的房价形成了巨大的剪刀差的时候。
来自上海的外溢人群疯狂进入这些区域,直接改变了这些城市的地产格局。
这其中,昆山无疑是第一价值选择地。
昆山花桥距离上海30公里,令人艳羡,上海将自己的11号线终点站放在了这里,并在2011年通车。
这一事件,将花桥,这个昆山最东边与上海接触最融洽的小镇,直接推向了另一番天地。
之后,经过上海暴涨、上海限购几番轮动之后,在2016年,花桥的均价达到了23000。之后一直到今天,都波澜不惊。
花桥的购房者90%以上,都是上海人。
但是,当花桥的价格已经超过均价23000的时候,这个价格已经跨过昆山,超过无锡,直追苏州。
上海人开始犹豫了,并迅速从花桥撤离,向其它地方扩散。
向昆山东,因为这里距离花桥近,向昆山南,因为这里有高铁站,到达虹桥只需20分钟。很快,昆山的房价也迅速的涨了起来,均价接近20000。
昆山没有机会了,来自上海的刚需们只能再次转移自己的视角,寻找下一个洼地。
他们找到了嘉善,这里到上海市中心的距离比位于昆山北边的太仓远了整整30公里,但谁让这里有高铁站。
后来,嘉善的均价也超过了16000,最有交通优势的地方价格已经超过了18000。这个价格已经和上海金山枫泾的新房不相上下;并且交通更为便利的昆山19000,花桥23000,也已经差异不大。
到了这时,嘉善也就这样了。
在环沪四镇中,最委屈的,是太仓。
距离上海最近的,是太仓,只有四十公里,但却被交通阻隔。花桥因为地铁,是整个上海的花桥,昆山、嘉善因为高铁,是整个上海的嘉善。
太仓一头不占,既无高铁更无地铁,所以只能是宝山嘉定的太仓。
太仓市场现状
环沪所有的价值只有一个,上海。
这是环沪的根本,离开了这个根本,环沪一文不值。
所以,环沪所有城市的价值排序,都是按照和上海的通勤便利程度来定的。
所以按照这个标准,在上海周边大约有这些地方。
花桥:有地铁站,所以均价最高,均价超过23000,但是花桥基本开发完毕;
昆山:有高铁站,均价在18000到19000,但是昆山的开发也已经接近尾声;
吴江区:是苏州新近成立的一个区,均价超过20000,最偏远地方均价也基本到了17000,也基本没有了价值。
嘉善:有高铁站,但是嘉善是环沪唯一的一个楼市在阴跌的区域。
对比之下,太仓因为长期被忽视,所以均价刚刚14000。
如今太仓的价格从与昆山交接的双凤镇11000,到沙溪镇、浮桥镇的14000/15000,再到西南部科教新城高端居住区22000都能找到。
价格梯队非常鲜明。
这是目前环沪最大的价值机会存在之地!
根据通勤便利程度和距离远近,整个太仓市应该分为两个梯队:
?第一梯队
1、位于太仓西南角的科教新城高端居住区,这里是太仓价格最高的地方,因为有太仓南站,太仓南站还是通向苏州的城际S1号线的终点站,也是已经规划的通向上海的地铁起始站。
但是这里的均价已经超过了22000,论价值已经不如花桥。
2、沪通高铁太仓站,这是大站,也是沪通高铁的主要站点之一,沪通高铁从这里开始分支,一支经过太仓南站通向上海虹桥和上海市中心静安区的上海火车站;另一支通向浦东。太仓站周边基本尚未开发,是政府预留的上海外迁商务承接地。
以上二者,是环沪太仓片区的第一价值梯队。但是目前来说,要么价格太高,要么房源稀少。
?太仓的重点在于第二梯队。
第二梯队是太仓港区。港区分为两个镇,浮桥和浏河。
浏河是个古镇,基本无新房在售,库存很少,也基本买不到。
浮桥是太仓港区的CBD,通过公交通勤可以对应上海地铁7号线和1号线。90分钟可到上海市中心。
需要重点说明的是,这个通勤时间与从11号线花桥站到上海市中心的距离基本差不多。
?第三梯队
太仓的第三梯队是沙溪镇,这里新盘很多,与港区相比,通勤时间和成本要高很多。
所以最终的结果是,太仓港区80%的购房者是上海人,而沙溪50%的购房者是本地人,另一半才是上海人。
太仓的暴击
一直以来,太仓因为公共交通体系的缺乏,所以价格甚至卖不过嘉善。但是,沪通高铁太仓站、太仓南站,以及苏州城际S1号线,以及太仓地铁规划均已规划或在逐步呈现,从三年或五年内价值看,目前是机会。这是其一。
在2017年,太仓市场进了很多一线开发商,招商、金地、中天、碧桂园、保利、绿地、复兴都有进驻。
因为各家开发商抢地太过疯抢,普遍经过了三轮竞拍,所以政府规定必须现房销售。目前来看,这些房源大部分都会在今年下半年的9月之后集中入市。
众多项目的入市销售,必将带动整个市场的热度。这是其二。
太仓楼市普遍流行单个地块四五家开发商彼此合作开发,有的拿地,有的操盘,有的财务投资。从我们调研的情况来看,整个太仓市场无不是如此。
这是我随手拍的一张太仓某个项目的合作开发商品牌,一个盘,6个开发商合作。这在全国都基本很少见。
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当整个太仓的新项目都是如此的时候,这个市场已经基本浑然一体。就像一个菜市场上,有五个卖鱼的摊,你有我家的股份,我有你家的股份,整个市场的价格便被垄断了,这是其三。
目前,太仓是在严格限价,最火的浏河和浮桥卖14000,沙溪也卖14000。这和花桥的特点非常相似,因为限价,上海周边卖33000,边缘地带也是33000,整个市场的价格异常平均。
限价本身就是价值,这是其四。
到了这里,我们可以说,属于太仓的机会正在徐徐到来,让我们拭目以待!
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交汇点讯 6月17日,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连续第四日上涨,报2578点。
与波罗的海指数同样“红火”的,是江苏船企生产的繁忙程度。蓝天白云下,启东海工船舶工业园里,一艘艘建造中的轮船、海工装备摆开“巨人阵”,整齐排列在长江北支18.8公里岸线上,蔚为壮观。
江苏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连续13年位居全国第一,启东海工船舶工业园是江苏造船产业版图上的“重镇”。过去10年,波罗的海指数自2012年6月18日的938点下探,至2016年2月12日“触底”291点,再一步步艰难复苏至今。启东海工船舶工业园的发展轨迹也随着指数跌宕而沉浮。
“搁浅”多年,“起锚”的信号越来越强烈——今年以来,隔三差五,就有船舶接单交付的新闻和图片见诸报端;园区15家船舶海工企业今年产能都已排满;码头岸线重现熙熙攘攘的生产场景,园区所在的寅阳镇重又集聚了两三万名造船工人……经历漫长“寒冬”,新一波船舶海工产业发展的“风口”终于来了!
见证过10年前的辉煌,又曾饱受全球行业“阵痛”,新一波机遇当前,启东海工船舶工业园众多船企的发展思路悄然生变。他们的改变,是历经“野蛮生长”后的痛定思痛,是江苏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整体转型升级的生动缩影,更为“江苏大船”乘风破浪提供了有益镜鉴。
4年后,外地老板回来“重启船厂”
世界最大LNG加注船交付!5月30日的一则新闻引发全球船舶海工市场强烈关注。这艘2万立方米LNG运输加注船由南通中集太平洋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建造,不仅能运输LNG,还可以为其他船舶及终端加注LNG。中集太平洋海工办公室副主任吴晓明透露:“在手订单有30多亿元,其中船舶9艘,还有诸多燃料罐及海上风电订单及潜在订单,生产计划排到2024年。”
不远处,启东中远海运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码头更加繁忙:为英国石油公司建造的FPSO海上浮式储油生产平台旁,由30万吨VLCC油轮改造的351米长、66米宽FPSO海上浮式储油生产平台同步施工,另一侧,世界首艘第四代自升式风电安装船正紧张收尾。上个月,企业又获得丹麦Cadeler公司高规格风电安装船建造订单,合同价折合人民币约22.8亿元,目前,生产计划已排到2024年。
润邦海洋订单排至2023年、集胜造船紧张推进10个项目……顺江而下,“钢铁巨人”鳞次栉比,令人目不暇接。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尽管遭受疫情冲击,启东海工船舶工业园规上工业应税销售逆势增长25.6%。
“全球海工船舶产业正迎来‘又一春’!”启东海工船舶工业园党工委书记黄豪杰回忆,2007年,波罗的海指数攀升至11793点的历史最高点,全球造船业迎来大繁荣,江苏沿江船厂遍地开花。此后,伴随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和石油价格下跌,波罗的海指数持续走低,投入巨大、回报缓慢的船舶海工业猝不及防,不少国外船东毁单弃船,船企项目“刚起锚就搁浅”。惨烈景象一直持续到2015年底,当时园区17家船企停的停、关的关,几乎没一家“健康”的。
转折发生在2016年初,也正是波罗的海指数最低迷时刻。当年2月的一天,集胜造船有限公司老板倪林超突然回到启东,跟园区说:“我要重启船厂。”此前,这个船厂受市场冲击于2012年停工停产,老板也回到浙江老家赋闲了四年——事实证明,企业家的“嗅觉”是最灵敏的。这年2月波罗的海指数创下最低点,也正是从这一年起,指数一点点回暖,于当年11月冲破1000点,于2019年7月冲破2000点,并持续攀高至今。
挺过寒冬,倍觉春暖。2017年开始,尽管全球船舶海工市场还在低谷徘徊,启东海工船舶工业园发展已逐步平稳,工业应税销售持续攀高,接连突破两个百亿级关口,去年增幅达42.6%。
市场回暖的另一有力证据是,船企勇于甩掉“历史包袱”轻装上阵。6月8日,记者在上海振华重工启东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看到,船坞满负荷作业,工人正抓紧建造4000吨全回转起重船等工程船舶和升船平台等设备。与此同时,被船东遗弃堆场8年、价值共计3920万美元的两艘海洋工程支持船不再“纠结”和等待,从当天开始拆解。
两家船厂隔墙悄悄开了扇门
泰胜蓝岛和中远海运比邻而建,两家船厂的隔墙上,一扇大门引起记者注意。
“这是我们自己商量开的。”南通泰胜蓝岛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副总经理苏小芳介绍,中远海运承建大型海工平台,一些模块化设备会请泰胜蓝岛代工,开这扇门是为了方便设备运输。同时,还可以根据各自订单忙闲情况,实现船坞、码头、堆场共用共享。
船厂开始“抱团”了!这在以往几乎“不可想象”。记者记忆犹新,10年前采访江苏造船产业,调研了近一个月,都没“找”到一个船厂抱团协作、订单共享的具体案例。
“船舶海工产业就是‘订单为王’,一艘船价值数千万元甚至过亿元,一个订单可能救活甚至催生一家船厂,怎么可能‘共享’?”振华重工启东海工负责人陈文卫说,当时,大批造船项目上马,主要建造3000到5000吨的散货船,没什么技术门槛。为了抢订单,各家船厂“像疯了一样”。不要说抱团协作,就连签了合同的订单,都有可能被其他船厂以更低报价“截胡”。
所幸的是,经历上一轮的“阵痛”,2016年重新起航的大小船厂,普遍“理性”起来。在启东海工船舶工业园,现有15家船企已经自觉“错位”发展。泰胜蓝岛主做海上风电,振华重工专攻起重船等工程船舶和升船平台等设备,中远海运海工专注海上钻探储油平台,中集太平洋主营中小型液化气船等特种船舶……“即便是生产同一类船舶海工,也各自在不同规格的细分领域深耕。”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沈春健说,错位发展从根本上避免了恶性低价竞争,船企的生存发展空间今非昔比。
“船厂造船,我们造箱,互为上下游,合在一起就是集装箱船。”寰宇东方国际集装箱(启东)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建军认为,船舶海工是一个很长的产业链,每个企业做好自己专长的那个“环节”,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炼”出核心竞争力,形成优势产业集群。近两年来,乘着船厂风生水起,该企业产值连年翻番,2021年应税销售突破100亿元。
背靠“大树”做专做强
“当时太险了,差一点公司就没了。”回忆起10年前的惊险时刻,苏小芳依然心有余悸。
2010年,蓝岛海工落户启东,计划投资18亿元,利用760米岸线,建设钻井平台等大型海工装备。但随着油价大幅下挫,海工市场急转直下。“2011年,我加盟蓝岛负责财务,看到公司账户,心一下子凉了半截——账上只剩5000块钱。”苏小芳告诉记者,当时项目还在建设中,每天都在花钱,只有投入没有产出。找银行贷款,“人家一听是做海工的,直摇头。”
就在企业生死关口,上市公司泰胜风能到启东寻找有岸线资源的合作单位,启东海工船舶工业园主动牵线做媒。2013年5月,泰胜风能与蓝岛签下战略合作协议,收购蓝岛51%股份。收购完成后,企业名称变成了“泰胜蓝岛”,主营业务也迅速转舵,由各类船舶“有单就接”转向生产模块化设备。当年他们接到第一笔海上风电订单,利润率超60%,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
背靠上市公司这棵“大树”,蓝岛改变的不仅是业务结构,还有发展动能。企业先后与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共建研发中心,获批江苏省海洋工程承载基础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截至2020年底,共申请(授权)国内外专利47件,发表SCI论文17篇,“复杂海况下大型海工承载装备设计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前提到造船企业就是劳动密集型,未来一定是科技创新驱动。”苏小芳说,如今,企业并不追求“摊子”多大,但要力争在海上风电细分领域做到最强。
蓝岛的境遇具有普遍性,有力印证了国家政策的指导性、前瞻性。2013年,国务院印发《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年)》,强调要着力改善产品结构、提升技术结构、优化组织结构、调整布局结构,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船舶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风向明确,船企坚定转舵。启东海工船舶工业园大规模“洗牌”就发生在这一时期。原有17家船厂缩减到15家,其中9家被国有资本、上市公司收购或控股参股。对企业而言,并购、重组不仅意味着资产结构的改变,更意味着“发展航向”重新校准。最明显的变化是,园区企业不再集中在产业低端互相拼杀,而是各自锚定方向,潜心修炼“独家绝技”:中远海运海工研发的“深海高稳性圆筒型钻探储油平台的关键设计与制造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集太平洋参与制订船用半冷半压式液化气储罐行业标准;振华海工的海上风机安装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现有15家船厂中,一半以上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沈春健告诉记者,几年间,园区驶出了“天鲲号”绞吸挖泥船、世界首艘自升式风电运输半潜船、全球首制15000m3RPV陆上乙烯乙烷储罐、全球首艘双燃料全压式5000m3LPG运输船等一批“大国重器”。从制造迈向智造,10年来,园区未新增一寸生产岸线,但工业应税销售已从66亿元增至237亿元。先后获评国家海工装备产业示范基地、国家船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船舶出口基地。
利润低于目标值“不接单”
不久前,中集太平洋海工作出决定,放弃对某项目的投标。“该项目利润达不到预期。”吴晓明透露,公司对所有订单进行评估,除特殊原因外,利润低于公司设定目标值的单子基本都会放弃。
防风险,已深深烙印在中集太平洋海工的基因里。中集太平洋海工的前身——太平洋海工曾是全球中小型液化气船制造的明星企业,特种船舶及再汽化模块产品在全球市场占有率均列第一,2016年,受行业周期性影响及对外担保拖累,企业虽手握数十亿元订单,依然深陷债务危机,被债权人申请破产,最终以中集安瑞科的全资子公司身份加入中集集团。
“你开两成首付我就要一成,甚至出现过‘零首付’的情况。”吴晓明说,以前,所有风险都集中在船厂身上,一旦市场变幻,船东弃船,往往一笔弃单就成了压垮船厂的“最后一根稻草”。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尽管当前市场回暖,但有了之前的惨痛教训,船舶海工企业不再亏本抢份额,稳字当头、稳健发展成为行业共同追求。例如,泰胜蓝岛将定金标准提高到20%,并在合同中明确,按生产节点付款,确保能够覆盖下阶段建造成本,即便遭遇弃单等极端情况,企业也不会遭受大的损失。中集太平洋海工更是将定金提到30%,并且在接下订单的同时,与钢厂签订协议“锁定”钢板价格,避免因为原材料涨价侵蚀利润空间。
“拥有价格话语权的企业毕竟是少数,10%定金依然是市场主流。”陈文卫建议,由上级部门或行业协会划出一个“标准”,避免重蹈覆辙。此外,他还建议引入保险机制,让企业在遭遇弃船时获得赔付减少损失。
尽管风控意识极大增强,但这个行业的“风险点”依然存在。例如,很多船舶海工装备的发动机等关键设备主要依靠进口,船东下单时,常常会指定发动机品牌。最近,振华重工启东海工两艘海洋工程支持船无奈拆解,就是因为船东迟迟没有按合同约定提供发动机。此外,船舶交付后在不同海域行业,需要覆盖全球的售后服务,国内船企还很难做到。一旦发生纠纷,船厂去打跨国官司难度极大。
“只有法治为‘桨’,船舶海工产业才能乘风破浪。”南通市律师协会会长石金荣介绍,5月底,南通市高技术船舶“产业链+法律服务”党建工作联盟成立。协会精心编写《高技术船舶产业链企业适用法律法规汇编》和《高技术船舶产业链企业常见法律问题指引》,送给相关园区和企业。针对高技术船舶产业链企业个性化法律服务需求,从原料供应、船舶建造、航运托运、船舶扣押等方面为企业答疑解惑,规避法律风险发生。
前不久,省工信厅印发《江苏省“十四五”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率先建成世界级船舶海工先进制造业集群,成为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第一强省。迎接这一“风口”,启东海工船舶工业园又有新动作——将整合中远海运、泰胜蓝岛、中集太平洋、寰宇东方等重点企业研发检测等资源,打造海工船舶及重装备产业协同创新功能平台。把“小舢板船”集结成“航母编队”,助“江苏大船”行稳致远向深蓝。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徐超 王世停 通讯员 林健
(图/许丛军 潘杨)
编辑: 贲腾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