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念念的东北生大理吃。
到哈尔滨了,到尔滨的第一顿饭:山药炒木耳吃了,萝卜汤喝了,萝卜不是很喜欢。炖鸡吃了,不是很推荐。锅包肉吃了,来尔滨一定要尝。锅贴吃了,推荐。猪肘子吃了,推荐。心心念念的东北炖大鹅吃了,中央大街附近的店偏贵一些。去滑雪场看到的,准备。智者不入爱河,铁锅只炖大鹅。爱河伤心又难过,大我暖胃还暖我。
< class="pgc-img">>来吃烤肉了,大蒜吃了,老板超级贴心,全程帮忙烤,老板还送了一份水果罐头,好吃。烤肉口感非常不错,超级香。我的边吃边夸,老板的嘴角有点压不住了,老板非常好,人长得还挺帅的。
下一顿烧烤,又吃烤面包了,烧烤老板送了冻梨给我们。哈皮喝了,这个不记得是什么菜了,开胃菜五颗星。我们这个也买了冻梨,冰糖水果吃了,甜豆花吃了,咸豆花吃了,出乎意料好吃。馄饨吃了,七块钱一大碗。马选尔冰棍吃了,超过五块钱的不要买。水饺吃了。
< class="pgc-img">>来到道理菜市场,菜包吃了,驴打滚吃了,红肠吃了,这个没吃。大馒头没吃,大草莓吃了。最后这个意面壁雷。
活是否需要仪式感?答案是肯定的。秋天有一种暖,叫捧在手心的奶茶。伴随冷空气频繁我国入秋进程加快,部分地区气温持续走低,让人总想喝点热热地暖和一下。这时候,你需要一杯煮好的奶茶。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你喝了吗?快来查收中国天气网的秋日奶茶地图,看看你那里适合喝什么温度的?
中国天气网首席分析师胡啸介绍,24日西北地区、西南高海拔地区、黑龙江北部、内蒙古东北部等地气温较低,日平均气温在15℃以下,此时特别适合来一杯热腾腾的奶茶捧在手心,暖暖的、甜甜的;东北大部、华北大部由于前期秋雨光临,体感微凉,而江南、西南等地阴雨天气开始增多,气温走低,热奶茶或常温奶茶皆可,看个人喜好随意选;黄淮南部、江淮地区气温舒适,像是河南、江苏、安徽等地白天气温较高,上述地区的小伙伴可以喝点凉奶茶;广东、广西、海南沿海一带热力尽显,白天最高气温在30℃以上,奶茶适宜加冰。
25日受冷空气影响,新疆地区喝热奶茶区域有所扩张,像是乌鲁木齐气温明显下跌,24日最高气温26℃,25日将下滑至15℃;西南地区动东部、江南西部依旧阴雨频繁,奶茶常温即可;华北中南部、江淮、江南东部气温开始回升,像是北京、济南、上海等地天空放晴,午后可以喝点凉奶茶;华南地区依旧冰奶茶走起。
26日新疆北部,青藏高原依然适宜热奶茶;江南大部、西南大部气温低迷,像是长沙白天最高温在20-24℃之间,偶尔伴有阴雨天气,奶茶至少常温以上;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淮地区早晚温差大,建议白天喝凉的,早晚喝常温的;广东、广西、云南等局地可以冰奶茶走起。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喝过了,秋天的第一顿火锅还远吗?小编看天气趋势,可以安排了!(文/刘珺 图/刘红欣 数据支持/胡啸)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华社哈尔滨12月23日电(记者杨思琪)“刚吃完烤鱼,再来一杯奶茶,‘解封’后的生活感觉像过年一样!”22日晚,在哈尔滨市香坊区一家大型商场,13岁的孙予涵和妈妈陈女士饱餐一顿后走出店门。
“整个城市都复苏了!”陈女士说,刚刚过去的这段时间,女儿一直在家上网课。如今和女儿出来放松一下。
12月22日,哈尔滨市民在商场逛街。新华社记者 杨思琪 摄
12月2日,哈尔滨市发生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一时间,城市慢慢“静止”,店铺大门紧闭,饭店暂停堂食。
经过20天努力,疫情传播得到控制。22日,哈尔滨市全域均降为低风险地区。当日6时起,全市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生产生活有序恢复,各类商业门店、经营场所逐渐开放,中小学校开启线下教学。
12月22日,哈尔滨市小朋友在滑冰。(受访者供图)
撸烤串、喝啤酒、嗑瓜子……在哈尔滨市道外区钱塘街的一家烧烤店,一群年轻人围坐一桌,觥筹交错,一盘盘烤串冒着腾腾热气,好不热闹。
“早上知道了解封的消息,心里特别敞亮,就赶紧忙起来!”店主樊睿林告诉记者,22日起床后,他第一时间联系肉铺购买新鲜的牛羊肉串,上街采购蔬菜和配料。
“大家心情好,胃口也好!”樊睿林说,虽然准备比较仓促,但生意不错,小店里坐满了人,到晚上七点已经翻了两台,还有顾客在排队等候。
12月22日,哈尔滨市民在购买电影票。新华社记者 杨思琪 摄
22日上午,南岗区的儿童公园公益冰场上,孩子们在尽情享受冰上运动的乐趣。当天起,南岗区14处公益冰场全部开放,累计浇建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可提供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和冰球运动等体验场。
街道恢复了往日的热闹,校园迎来了熟悉的读书声。中央大街上,来往游客手里举着冰棍、糖葫芦,或驻足或拍照。电影院里,那些推迟和观众见面的电影,终于迎来“高光时刻”……
“零新增不等于无风险,疫情防控仍时刻不能放松。”记者在地铁、小吃店、商场超市的入口看到,有工作人员继续落实登记、扫码、测温等疫情防控措施,提醒市民正确佩戴口罩、就餐使用公筷。